教学改革心理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通过挖掘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课程教学渠道;践行多模态教学法,线上线下学习紧密结合;开展运用PBL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整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促进教师提升实验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改革心理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教学改革心理学论文 篇1:

师范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专业核心课,对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人格心理学课程体系存在较大的缺陷。鉴于传统人格心理学存在的问题,开展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破除传统教学课堂上的陈规,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近期,国家22个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了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师范类高校是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主力,旨在培养大批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管理等与心理有关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心理学专门人才。其中,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所有行为模式的集群,可以预计个体人格对其行为和选择的影响,对及时预防、干预心理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人格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心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人格心理学在整个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学生认为人格心理学实际上就是另一门课程——心理学史的改头换面,是心理学理论的再一次介绍。这样,人格心理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重视人格心理学的学习,提升课程的接受度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出发,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究应对之策。
一、传统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为培养心理学应用人才提供了借鉴和方向,但是随着近年来心理学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传统的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授课质量就成了重中之重。具体来说,传统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

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运用发展的、系统的和实践的观点来认识人格的结构、人格的发展、人格的评估,形成健康的人格观,培养分析、理解、评估人格的能力。但是,当前情况下,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思考人格心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造成了对教学目标理解单一,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点难点不突出的现象,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教学内容偏理论,与现实应用严重脱节

从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看出,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在学习、理解、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运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传统的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注重传授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从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开始,一直到认知理论学派,很少有实践操作类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学生抱怨相当于重新上了一遍心理学史的内容,而且遇到测量、分析、解释、评估人格的时候,学生还是一问三不知。没有实践性和兴趣性的理论课,必然导致学生课堂表现不佳和实际学习效果的低下。

(三)教学方法重讲授,轻实践

传统人格心理学的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科书上的知识为主,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论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接受,都一股脑讲给学生。再者,授课教师一般都是著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硕士和博士毕业,他们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但是未必拥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两者加在一起就导致了传统的人格心理学课堂注重理论,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机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重考试,轻应用

人格心理学的考试方式大多以单一的笔试成绩为主,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查方式只注重書本知识,由于平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调和枯燥,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考试主要靠期末期间的突击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突出了速成型的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期末考试只能考查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已学的知识还是未知数。
二、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由于传统人格心理学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不足,因此,开展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破除传统教学课堂上的陈规,建立全新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明确教学目标,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估手段是当前人格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教学目标改革

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在理论上是十分明确和清晰的,但实践中是模糊的。因此,教学目标的改革不仅要在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格观。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把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塑造健康的人格观这三个目标整合在一起。例如,在讲解特质人格理论的时候,除让学生掌握特质的概念、分类、基本理论观点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在特质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人格测量量表,并且会分析、解释量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哪些是较为消极的人格特质。如何增强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如何削减消极的人格特质都应该是课堂上讨论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改革,就要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出调整。首先,应当把人格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课堂上教师讲述的大多是人性、人格动力、人格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等内容。这些内容大多为各流派心理学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学识经验所提出的。由于理论提出的年代较远,再加上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理论与现实的切合度较低。基于这些原因,学生会发现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关联不大。理论内容比较枯燥,又与现实生活脱节,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听课效果双双降低。所以,增强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是人格心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在传授理论的基础上,增加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心理案例,并结合现实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增强相关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对应性。

其次,加强已有经典理论和当今最新研究成果的整合。已有经典理论在人性和人的心理结构方面提出了很多观点,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内容只有经典理论也会导致学生在看最新的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时会遇到困难。最新的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许多术语都没有出现在经典理论中,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遇到困难。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介绍经典理论,还要不断加入学科前沿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

再次,增加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人格心理学研究人格的构成与形成原因,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行为选择。人格心理学具有传播理论知识和教育学生的双重功能,人格心理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还应该教育学生,使之形成正确、健康的人格观。

(三)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人格心理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学到新知识,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整个人格心理学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然,把课堂完全让给学生也是不恰当的。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会模糊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也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人格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成败的关键。

第一,在课堂上坚持传授与讨论并重。教师在课堂上对理论的讲述仍然是课堂上的重点,在增强传授知识的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对所讲述理论的讨论。例如,在讲完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后,以一个青年人的相关案例作为切入口,请学生以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结构、成因分析以及防御机制等知识点分析案例的前因后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复习在课堂上所接受的内容,巩固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还能深入理解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增加实践内容,让实践紧扣理论知识。人格心理学理论是基础,重要的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践部分。在掌握人格理论的同时,要学会如何使用相关的量表测量人格特征,解释、评估人格量表的结果。

(四)教学評价改革

传统人格心理学的考核方式历来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部分包括日常的到课率、课堂表现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就是期末卷面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与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在此基础上,人格心理学最终成绩考评还应该加上课外实践或调查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可以设置反映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的题目。
三、结语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其过程充满了波折。教师需要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案、教学和实践过程的安排和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出现波折和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实际情况,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个教学设计都不会是完美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增加专业知识,才能提高人格心理学的教学成果,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争艳,柳芳.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与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4):7-9.

作者:史梦薇

教学改革心理学论文 篇2: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通过挖掘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课程教学渠道;践行多模态教学法,线上线下学习紧密结合;开展运用PBL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整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促进教师提升实验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医学院校  应用心理学专业  生理心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第三批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医学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项目编号:1201610032);广东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WQNCX127);2016年度广州医科大学博士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C07)。

实践能力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首要特征[1]。研究表明医学院校的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与活动具有较大的期待,但目前现状存在诸多不足[2]。《生理心理学》课程是我国医学院校应用心理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实验教学内容是医学院校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和必备技能。因此《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改变创新[3],改革势在必行。

1.挖掘《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应该利用天然的优势,同学校附属临床学院联合起来,尤其是在实验设备上的共享。《生理心理学》实验课可以借用医学专业的相关设备进行实验,我们安排学生到临床学院见习,并通过微课的形式就可以让学生多次观看视频学习之后再前往临床学院见习,更好地利用资源。《生理心理学》实验课的改革,让医学院校的学生增加亲自动手操作的学习机会,强化实验创新意识培养。临床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从严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尊重实验结果,不弄虚作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求实的科研风气。同时要求学生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大胆进行研究设想,提出研究方案并进行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4-6]。

2.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微课改革实验教学

微课的出现对医学院校的教学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微课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下,学生利用微课进行高效而省时的学习,也有机会听到更优秀的课程。这也对大学的课程改革带来了突破口。其挑战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在新时代下进行自我定位,高校教师更要更新自己的技能包,顺应微课时代的潮流,指引着学生的学习。微课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延伸,同时又更好地补充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多样化的知识传授过程给以学生更好的自我发展、自我帮助。已有研究显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设计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抓住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7-8]。

将微课引入实验教学是具有可行性的,但要将微课融入实验教学需要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技术水平和实验教学的能力,更要充分合理设计微课课程[9-10]。比如我们制作了以下微课供学生学习,如“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脑立体定位”、“跑台实验”、“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加様枪使用”、“离心机使用”等微课的课程,可让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充分地了解到《生理心理学》的实验内容,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理论知识中。

3.践行多模态教学法,线上线下学习紧密结合

学生通过各个感官的综合训练来进行学习,这种多媒体形式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1]。多模态教学的优势则在于:(1)感官认知多层次、加速知识理解。(2)信息海量,节省人力。(3)信息的储存方便快捷[12-14]。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高校的《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教学课程,可更有效地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交流平台[15-16]。通过开展移动教与学的模式,如建立教学班微信群、e学中心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教师角色、视频角色和学生角色三者之间的同步互动关系,这是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通过多媒体、多模态互动发生的动态关系。

线上的教学形式是《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形式之一,也是《生理心理学》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特殊时期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授课方式都进行了调整,从面对面的教室面授形式轉换成面对着电脑或者手机屏幕进行的线上授课形式。根据学校的安排,学生都在家里进行网络学习《生理心理学》的课程,其中也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在学习《生理心理学》这门课的过程中,起初还是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如网络不好导致的没有及时进行课程签到,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偶尔偷懒,视频录制过程中存在瑕疵画面不清晰或者有杂音等。但随着师生们对学习平台的进一步了解和网络课程的不断完善,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决,网络学习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生理心理学》这门课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门非常具有实用性意义的课程,并且因为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学习的深度投入。随着学习的加深,老师们课前录制几十分钟甚者几小时的实验教学视频,愈发让同学们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生理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上。网络上课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和突破,无论是直播课还是观看老师提前录制的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是尤其重要的。但是《生理心理学》这门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还有和其他课有区别的,因为有很多大脑神经和认知的部分需要学习,对于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是实践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更加希望可以进入实验,体验实验过程,加强自己的记忆和体悟。这并不会因为不能线下学习而不能实现。

虽然在《生理心理学》实践课程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和以往的线下学习模式有所不同,但是课程的亮点和创新点还是有不少,例如:任课老师除了上传教学任务中的教学课程外,还上传了一些拓展视频,有助于同学更好的了解知识点;任课老师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多次强调《生理心理学》的重要,努力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课件中,图文并茂,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尽可能地弥补不能面对面交流的不便,充分突显线上教学的优势;任课老师们授课资料准备充分,文字、图片、视频等非常齐全,以备同学们下载反复学习观看。但同时在《生理心理学》实践课程教学的学习过程中也有以下可以改进的地方。如缩短网络课程的录制时间,精简内容,侧重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实现轻松学、快乐学,让同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最实际、最有用的知识点;弹性地布置作业,可以将部分传统的题型式作业更改成进行小组讨论作  业、设计实验作业等,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师生们多互动多交流,形成良性的沟通模式,有助于老师更加清楚学生的知识点盲区,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相关知识。

4.开展运用PBL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一般考虑每组8到15人。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与《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初衷与目的是不谋而合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追求科学与生动相结合、前沿与实际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多方面全方位收集资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与发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同时通过《生理心理学》课外学习小组和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生理心理学》课题强化课堂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心理学》实践课程的内在动力[17-18]。

挖掘《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课程教学渠道;践行多模态教学法,线上线下学习紧密结合;开展运用PBL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整合,以期教学内容和效果受到学生欢迎。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生理心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存君.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 商,2015(51):7-8.

[2]王忠军,林玲,王婷,马红宇.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2018(3):55-60.

[3]王雨涵. 新时期应用心理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J]. 湘潮(下半月),2016(1):101-102.

[4]朱道立,王康乐,夏树林,等.生理心理学课程内容和方法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7):267-271.

[5]项锦晶,訾非,杨智辉.“生理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3(3):45-48.

[6]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7]汤在祥. 微课建设结合翻转课堂设计助力本科生学习能力提升[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77-81.

[8]彭淑娜,王金道. 借助微课提高生理心理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分析[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3):72-74.

[9]王松昌.微信辅助英语学习研究[J].海外英语(上), 2019 (13):120-121.

[10]吴颢,谭慧. 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J]. 法制博览, 2020(2):232-233.

[11]张楠楠,朱昌蕙,王国庆. 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J]. 现代预防医学,2008(8):1480-1483.

[12]张艳丽.多模态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109-110.

[13]熊峥峥,易雅婷,陈治成.多模态教学模式及其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9(06):58.

[14]刘振兴.“互聯网+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1):101-102.

[15]温继梨.多模式整合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34):311+313.

[16]章洋.动态多模态教学语篇图文关系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1):91-92.

[17]庄志惠,朱鹰屏,施金鸿.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电器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61-64.

[18]成秀梅,王炳元,吉宇波,等.研究性学习在《生理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01):52.

作者:吴颢 陈盛强 黄经僚 赵婷婷

教学改革心理学论文 篇3: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人格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适的教学内容,还需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教学中应妥善处理好课程考核问题和理论知识的本土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应用能力。

【关键詞】应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

“人格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涉及人格理论和人格研究两大知识领域。人格理论是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与解释,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及控制。而人格研究是对人格及其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基础,而人格研究则是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高等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人格心理学”课程,需要凸显其应用性,除了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人格理论知识,还应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格心理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人格心理学”教学大多强调人格理论的讲解,忽视了人格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何在“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将人格理论与人格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1.“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明确、合理、可行的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必要前提,对课程教学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注重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领域中去。目前,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然以“大而全”的知识贮存为主,忽视了“人格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教学。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掌握人格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领域中去,如在临床中的心理咨询、在监管场所的心理干预,对药物滥用者人格的分析及干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开展的人才测评与选拔工作等。所以,明确可行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人格心理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一般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制定过程中得以体现,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和实现。

2. “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高等院校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方面,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完整教学过程。首先,选择合适的“人格心理学”教材。目前“人格心理学”的本科教材版本很多,但是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材却并不多见。很多教材都倾向于对人格理论的介绍,也有部分教材专门增加了人格测评的专章,但总体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其次,选择合适的内容。很多教师都过分强调了人格理论的重要性,过分注重对人格理论的讲授,而忽略了“人格心理学”理论与生活实践层面的结合。出于对体系的完整性考虑,“人格心理学”教材编排中可以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阐述,但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教师应该有所选择,重点培养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例如,针对生活中问题解决、人际关系、健康、职业等几个方面的“人格心理学”知识应用,可将其作为几个独立的章节;再如,针对人格评估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人格评估的方法、人格评估量表的使用等;人格培养也是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形成与发展、人格改变和塑造的方法等。

3. “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得以展现的手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受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多采取大班讲授形式进行“人格心理学”教学,虽然有教师采用案例教学,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实行了互动式教学,但较少使用小组学习/讨论、基于问题的学习、交流分享等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这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深入,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在“人格心理学”教学和人格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仅仅通过简单的知识讲授来进行人格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格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与讨论、小组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等有机结合,特别要注重“学以致用”,即在学习人格理论时,尝试使用理论知识对自己、家人和朋友进行人格分析和人格评估,对比各种人格观点,并进行有选择的反思和应用,以便更好地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使用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方法,把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案例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特点和规律,结合“人格心理学”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或案例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使用学到的人格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教师应精心选择案例,并根据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事先设置相应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发散式思考和讨论,以体验、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理解。案例教学不仅使“人格心理学”理论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又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思维,深入浅出地理解抽象的“人格心理学”理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案例虽说具有个体化的特点,但也可蕴含具有普遍意义的与人格理论相关的内容。

此外,教师在人格理论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采用基于小组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改革。先将全体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小组,设置小组讨论主题,如社交焦虑、抑郁、亲社会行为、幸福感等,供小组选择。根据课堂讲授的各种理论观点,收集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外该主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最后,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引导并把握小组学习的方向。在小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目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充分体现了理论学习的应用性,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形式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对“人格心理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1. 教学效果的考核问题

“人格心理学”课程学习的考核形式一般都比较单一,主要采取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主要人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这种考核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主观上认为“人格心理学”学习的目的和考核只有“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一唯一标准,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考前背诵课本理论知识,就可以达到考核要求。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进行考核的要求,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人格心理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难以提升应用“人格心理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修订教学大纲的考核要求及考核形式,改变单一评价形式,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具体可以包括对案例体验讨论、小组学习等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还可以考核学生应用各派“人格心理学”知识分析人格的能力,以评估报告的形式进行评价。

2. 教学内容的本土化问题

本土化就是使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我们固有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有很高的契合度。“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西方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及应用为主,缺少对中国人的人格理论体系及应用的探讨。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对应用心理学在中国实践领域中的应用造成潜在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并讲解中国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与“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以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视野和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树立承担心理学本土化大任的理想。

总之,“人格心理学”教学不仅是传授人格知识理论及技能,更是师生人格的互动与积极品质的教学相长。在“人格心理学”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改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更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出更多充满希望和幸福感、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适应社会环境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魏昌武.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2,(1):317+228.

[2] 王玥,张伯华.案例体验式教学在中医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4,(5):799-800.

[3] 衡书鹏.人格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效果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2):31-33.

[4] 朱婧.社会心理学本科教育模式的本土化改革初探[J].大學教育,2015,(5):120-121.

[5] 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31-34.

(编辑:秦俊嫄)

作者:朱千

上一篇:证券市场有效性论文下一篇:民营化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