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公共心理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对教师准入资格提出了新要求。公共心理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开设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对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学公共心理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公共心理学论文 篇1:

探究性教学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近些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频繁出现,造成很多困扰,使人们将关注点逐渐转向心理学的教育实施。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将以公共心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探究性教学对它的应用意义,进而对具体的应用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探究性教学;公共心理学;应用;心理素质

一、应用意义

(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将探究性教学应用到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能够促进心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心理学教学特点相符合。运用心理学教学方法,促进心理游戏教学的发展,将它们应用于心理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满足青年发展需求

对青年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面临择学、择业和择偶的问题。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对社会没有足够的了解,要想促进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立足,还需要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对人生大事进行提前思考,对职业规划进行及早的规划。将研究性教学应用到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他们的感情进行培养,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较为坚定的信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可以促进学生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将探究性教学运用到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是促进知识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符合心理发展规律

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能够促进他们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发现新认知,然后再实践,再认知,促进自身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心理学发展的实践依存性原理,它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进行结合。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符合现代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现代的教学理念提倡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结合,共同作用。将理论思维和感性体验相结合,通过体验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知识的传授,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观念。

二、具体应用

(一)心理游戏应用

探究性教学注重对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有机结合,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体验感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先从心理游戏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心理游戏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游戏方式,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课程开展前选择游戏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课下对教学资料进行搜集、积极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教学内容的实施,要使游戏环节层层递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对自身的认知。

(二)實践训练应用

教师在进行实践训练教学时,要根据所讲的心理发展原理和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对社會实践进行精心选择,促进学生积极地加入其中,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福利院或是养老院进行义务劳动,通过让学生对老人和儿童进行照顾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的冷暖心理,激发自身的心灵感受。同时,教师让学生对活动进行记录,回去后写出实践心得,促进学生对心理变化的深入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堂答辩应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性格这一课程内容时,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搜集资料,问学生是否同意性格决定命运的看法,分成反正两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研究。

三、结语

将探究性教学应用于公共心理学教学中,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建凤.体验—探究性教学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张红静.体验式、探究性教学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70-71,76.

作者:罗小平

教学公共心理学论文 篇2: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视域下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改革

【摘 要】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对教师准入资格提出了新要求。公共心理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开设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对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公共心理学教学现状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要求,通过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改革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与方法、变革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等途径,以提高公共心理学教学质量,帮助师范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

【关键词】教师资格 公共心理学 教学改革

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决定自2015年起推行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政策,即使是师范生也需申请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且合格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这一考试制度的推行使得师范生无法再“自然获得”教师资格证,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师职业发展之路上需要和非师范生一样面临巨大的考证压力。国家政策的强力导向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诉求对高校师范生教育改革形成了倒逼效应。

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开设的一门教育类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日后职业能力的专业化发展。然而,由于公共心理学教学长期受陈旧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形成了“惟师、惟书、惟讲、惟记”的教学模式,忽视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公共心理学失去了应有价值。为了满足学生参加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需求,促进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有必要深化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政策及公共心理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改革。

一 重新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特定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统一是一门课程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然而,许多高师院校仍然将公共心理学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开设,未能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许多高师院校都是根据自己对公共心理学教学目标的理解,设置了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并且,在目标的设置上也共同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远远没有实现其在师范生职前社会化中的课程价值,未能体现出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师范性和实用性。研究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考试要求发现,作为教师资格证原有考试科目之一的心理学,在新的考试制度中不再单独考查,新的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三门科目主要是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面试部分则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相关教学技能。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无一不需要申请人了解和掌握与学生心理、教学心理、班级管理心理、教师心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鉴于此,公共心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应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师范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其学习和生活提供心理学指导,为师范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及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师范生了解和掌握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师范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 改革课程内容与体系

传统的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为主干,再加上一些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拼凑而成,普通心理学所占比重过大且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许多公共心理学教材的学科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过多,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联系不强,未能体现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且,由于师范生缺少相应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没有达到学习应有的效果。而新的教师资格证统考内容中“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等无一不要求师范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与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学习心理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因此,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需要在结合国家教师资格统考要求、师范生发展特点及心理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进一步提高公共心理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公共心理学在教学内容上,可适当删减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联系不强的心理学理论,增加与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教育实用价值的内容,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教育和学习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等,突出公共心理学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师范生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指导;另一方面,要增加与师范生自身生活世界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公共心理学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形成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健康的人格等,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三 丰富教学形式与方法

大多数高师院校所开设的公共心理学属于公修课程,主要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师教学也以讲授法为主。这一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心理学概念、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为提升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实现其课程教学目标,有必要对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公共心理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将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例如,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出示所学理论知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运用情景体验法,创设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情景,通过师范生的亲身体验,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自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认识水平。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已经普及,教师可以在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媒体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媒体,如教学资料片、多媒体课件等,丰富信息接收的途径,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像心理测验、专题讲座、实验法等也都是改善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的良好方法。

四 变革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依据,应该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资格全国统考要求师范生不仅要灵活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自身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对公共心理学的教学评价内容掌握得更加丰富全面。例如,教学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正确的态度、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养成情况。目前,公共心理学的课程评价方式通常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也就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且考试内容多为机械记忆的内容,无法真实反映出学生对心理学的掌握情况及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否提高。为此,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实际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重视对平时表现的考查,如对课堂发言情况、小组讨论、作业、读书笔记和论文等的评定,通过对平时表现的考查可以及时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也可以改变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过大给学生带来的考试焦虑、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相比较而言,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更重要。

总之,为适应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新形势,高师院校要顺势而为,对公共心理学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也要防止将公共心理学课程变成教师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课,大学里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不能因为其与某项考试相关,就将这门课程变成考试培训课,更加不能以帮助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面向21世纪的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与内容改革刍议[J].心理科学,1999(1):71~72

[2]郭纪昌.回归生活世界: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应然诉求[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3~118

[3]李越.21世纪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的理念与实践[J].唐都学刊,2002(1):115~118

[4]黄作喜、王辉、肖小君等.教师资格认定方式改变后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2):73~76

[5]永春.论高师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的优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62~64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李颖

教学公共心理学论文 篇3: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提高公共心理学的教学质量,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么学”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高师公共心理学改革探索以提高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范教育;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任国防(1976-),男,河南安阳人,讲师,博士,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区别之一。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从教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等重要任务。然而,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普遍不佳。调查发现,多数高师学生对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不满意或不太满意,“怀着希望开始,带着失望结束”,“必修课”变成了“逼修课”。导致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多,如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某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材体系缺乏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等等。为了增强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我们以少数几个教学班作为试点,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么学"等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所要预期达到的结果,明确教学目的是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此公共心理学教学首先要为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服务,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未来从事教育活动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其次,通过公共心理学教学还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与自身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知识,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第三,公共心理学教学还应该担负起传授研究方法的重要任务,作为未来的教师不能仅限于接受心理学知识,还应该学会发现、学会研究,做“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应当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表明[1],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未来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能初步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能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更高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培养自我调控能力,能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的健康;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伦理要求,能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二、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适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为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的。有人认为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教材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教材体系不科学和教材内容陈旧过时。因此,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深化改革的中心和重点应该是教材体系和内容的改革[2]。

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可以说不计其数,而且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编写的教材。除了教材门类多之外,公共心理学的教材内容也很庞杂,而且有些教材相当低劣,除了充斥着科学性错误外,还大量存在堆砌材料的现象,如某公共心理学教材在介绍人格理论时,竟然罗列了l2种,比某些专业心理学学生所用教材上介绍的人格理论还要多,而且每个理论也只是泛泛而谈,严重影响了可读性。这种理论性有余、应用性不足的状况,也是多数学生感到公共心理学枯燥、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教材体系上看,有些教材实际上就是普通心理学的翻版或压缩版,有些则是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咨询内容的简单拼凑,凡此种种均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依据。那么哪些是学生们现在和将来最需要的内容?根据对高师学生、高师公共心理学课教师及中学教师的调查和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初步确定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公共心理学概论、认知、情绪、动机、智力与创造力、人格、学习和教学心理、青少年心理特点、心理健康与辅导、师生关系、品德心理、研究方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确定既考虑到了高师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又照顾到了高师生自身心理调节的需要。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我们突出应用性和操作性,不仅使学生学到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教书育人的能力、方法和技能。例如,在学习智力和创造力的内容时,我们不仅介绍有关概念、原理和理论,我们还通过智力测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状况,讨论如何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智力,从而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进行智力测验和分析方法,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再如,我们在学习情绪这部分内容时,不仅介绍了情绪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经常采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并让他们思考所采用方法的依据及实际效果,然后结合所学理论,评判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并尝试新的调节方法。除了这些固定内容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现象或问题进行思考并允许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交流和讨论。例如有位同学的弟弟正上初中,但出现了游戏成瘾的症状,屡教不改,父母拿他没有办法,于是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讨论游戏成瘾问题,课下查阅资料,积极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更进一步增加了大家学习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兴趣。

三、运用多种方法

教学方法的适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能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教学方法的选用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目前公共心理学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课本,学生记笔记,将学生看成了知识的容器。虽然讲授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必不可少,但这种方法的长期、单一使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严重削弱学生对心理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学[4]。为此,我们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将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法、调查法、试教法等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我们采用讲授法,但讲解时有选择地进行精讲或详讲。例如,对于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很多学生觉得不好理解,实际生活当中两者也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进行精讲,告诉学生“感觉使我们能听到声音、看到光明,知觉告诉我们你听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什么,是对感觉信息的主观解释。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听到、看到的同时就会立刻知道听到、看到的是什么,两者密不可分,因此通常将两者合称为感知觉”。而在讲“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平常与中小学生接触较少,很难理解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区别,而掌握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对于高师生以后的教育工作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通过较多地使用举例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

再如在学习“短时记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比较精细复述与机械复述的优劣,我们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149162536496481”和“ERATVDOGBEDHOMEUSA”等材料,多数学生采用机械复述的方式,花费时间长,即使勉强记住了,也容易遗忘。当引导学生找出这串数字和字母的内在联系,即它们是1到9自然数的平方和几个英语单词的组合时,学生很快就能记下,而且不容易遗忘。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精细复述的重要性,从而提醒学生在以后的记忆任务当中,不学小和尚念经,而要对记忆材料进行精细加工。而在学习“情绪调节”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采取了小组讨论法。让同学们先反思自己遇到情绪问题时常用的调节方法,然后根据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相互分析所用方法的优劣,最后经过讨论让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有关情绪调节的知识和理论,而且掌握了情绪调节的正确方法

四、改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评价方法决定了学生“怎样学”。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绝大多数过于重视期末闭卷考试,考核方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重视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应用。多数公共心理学教师考前划范围、标重点,不少学生可以通过突击式复习、“临时抱佛脚”而取得高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只注重期末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考试,而且加强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每一章讲完后都进行单元检测,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时查漏补缺,及时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进行必要的辅导、补充。我们着重考核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常常通过布置案例分析式的作业让学生找办法、想对策,尽量利用所用的心理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改革评价方法,我们将平时学习、作业、期末考试以及教育教学见习和实习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考核体系,从而真正扭转学生头脑中对心理学课“考试有用、考后无用”的学习态度,改变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陈传锋,陈冬.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2]姚本先.面向21世纪的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与内容改革刍议[J].心理科学,1999(1).

[3]姚本先.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试行试教法的实践探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5).

[4]郭晓飞.从教学目的角度看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

〔责任编辑:程佳〕

作者:任国防

上一篇: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下一篇:青少年思想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