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如何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等,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合理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论文 篇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摘    要: 本文对参与式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发现合理利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积极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    学前儿童    健康教育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幼儿园课程一直在持续进行改革,幼儿园课程从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体育六科变成如今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高等师范院校为培养更符合幼儿园实际需要的学前教育师资,课程设置紧跟幼儿园课程改革步伐,相应开设了五大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从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由“幼儿园体育教学法”转变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不仅是课程名称的改变,更应看到蕴含其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影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主要教授三个部分的内容: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方法与途径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本课程教学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全面把握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的目标,探索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实践[1]。

本课程具有三大特点:首先,从课程内容来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融合生物学、医学、体育、教育等多学科领域,表现出综合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其次,从课程知识来看,本课程的基础理论融入、交叉了健康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始终贯穿本课程,具有交叉性;最后,从课程功能来看,本课程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健康知识与一般课程教学论知识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使课程具有实践性。

二、课程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虽然涉及广泛,但浅显易懂,且有一部分知识获取途径相对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采用陈旧且机械化的教学方法,很难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致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脱节,学生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出现过多与教学无关的行为,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依靠课堂笔记,最终学习效果不言而喻[2]。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研究者发现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往的教學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育教育规律,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参与式教学法,为其他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形式

参与式教学法是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和支持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与发展。在其使用过程中,十分重视师生相互之间关于课程教学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3]。

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师生共同、平等的参与学习活动,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4]。

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另一种是将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融入以往的教学过程中[5]。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以分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人—6人,也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灵活变化。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无形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为保证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体现参与式教学法的灵活性,采用将参与式教学法融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形式。

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学习即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需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实际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即学生应学会运用所学的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园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学会设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

基于课程教学的需要,有效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自觉采取健康行为,提高分析和解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法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实施形式: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内容既有浅显易懂的知识,又交叉、融入、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教材,应注意课程知识与内容的综合性与交叉性的特点,吸收众家之长,尽可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在每学期课程教学开始前,研究者会将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大纲等告知学生,并与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提出关于教学内容改革的意见和想法。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综合考虑学科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调整教学知识的安排,合理安排教师重点讲解内容与学生自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学前儿童安全教育”“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内容时,根据学生先修课程及学习需求,预留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并提出整体教学设计与规划,提供相关教学信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完全激发出来,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二)教学设计的改革

在教学设计方面,依据教学的时间程序,在教学初、教学过程中及教学结束后都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在教学初,编写好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所有内容及课程应具备的健康教育理念,以便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课时与课程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体验与实践主動性,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关键词,设计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如此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逐步递进发展。如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中,课程设计思路为:“提问: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老师就学生讨论的结果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与教育”→深入的分组讨论并总结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方式。

最后,因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必须储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每次课程教学结束前预留一定的时间,告知学生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内容与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准备相关知识,以便更有效地运用参与式教学法。

(三)分组学习与实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准确把握如何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一般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浅出的实践,更有效地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研究者在课程的每一单元都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实践的任务,要求3人—4人为一个小组,自主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和合适的年龄阶段,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分工合作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教案和教具,然后每组选择一名同学在课堂上通过模拟幼儿园活动的形式将设计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完整呈现,在活动结束后,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学生相互之间积极评价,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这样的分组学习与实践能取得以下效果:1.在分组学习与实践中使学生自觉地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2.以分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学习能力;3.通过模拟授课锻炼学生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4.学生注意力被高度吸引和集中,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极大地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此方法可谓一举多得,比教师单纯的举例分析进行教学,效果更佳。

(四)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进入高校课堂,各种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更便捷的教学影响。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是浓厚的,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则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呈现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多方位地提供视听信息刺激,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超星泛雅等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教学同步进行,有效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极大提高教学效率。经过几年摸索,研究者发现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给本课程教学带来的益处有: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能更便捷地获取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2.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3.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答疑。

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为保障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十分有必要。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考核不仅有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教学效果应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能力。课程学业成绩不仅包括卷面成绩、到课率、作业等,还包括学生平时参与课堂进行模拟教学中承担的任务情况。也就是说将学生的学习、研究和行动能力作为评价指标,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高度吸引学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但这种方法还在探索中,很多应用还存在不足,在以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1]陈蓓.“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与案例教学[J].时代教育,2014(10).

[2]黄江泉,于普选,张世仁.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五个设计原则[J].中国地质教育,2010(3):81.

[3]金晓飞.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效公共体育篮球课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4]陈时见.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J].教师教育学报,2018(04).

[5]洪达.参与式方法在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07).

论文系2016年南昌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KT-16-16。

作者:王英

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论文 篇2:

关于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 要: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如何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等,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合理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前卫生学 教学 专业标准

学前卫生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骨干、核心课程之一,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学前卫生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本专业学生高素质、强实践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的前沿课程。学前卫生学主要围绕学前儿童以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与保健各项工作重点,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展开论述,为本专业学生全面理解幼儿园保、教育工作,提升学生保、教育理论素养,并形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后续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学习起着一定的过渡作用。

基于学前卫生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性,结合当前学前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要有重点的处理好与课程相关的几方面问题。

1 要做到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相衔接

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决定学前教育的质量。“国十条”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都强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1)《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些基本理念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价值取向、基本信念。其中,能力为重的理念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的能力确保保教工作的科学性,并在实践中通过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专业标准》中和学前卫生学相关要求

《专业标准》中,在对待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提到了注重保教结合,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全面提出了要求,提出:要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急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在专业能力层面,要求教师能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意外事故,危急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等。

幼儿园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组织和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與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都是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这四个方面也成为《专业标准》中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基本内容。而这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保”的能力培养,在职前教育中主要依靠在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

2 要做到与学前教育岗位“零距离”

“零距离”上岗是现代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是高职高专院校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从学前卫生学课程来说,要实现相关职业能力培养的“零距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团队

任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零距离”上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任课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要求每位教师定期到学前教育机构实践,鼓励教师指导、参与、承担学前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引导任课教师为学前教育机构服务,重视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2)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零距离”上岗的要求,需要突出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做到“教、学、做”合一。

在课程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素质教学与实践素质教学密切结合、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本位的师生互动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将课堂搬到校外”、“将幼儿教师请进课堂”等教学模式,将课堂听讲与课下自学结合起来,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结合起来,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相结合,学生第一课程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等,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做效果。

(3)建立起合理的实习实训机制

实现“零距离”上岗需要建立高职高专院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推动的实习、实训机制。结合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和工作实际的要求, 应主要将生理、营养、护理、急救作为学前卫生学实训的重点。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训,建设好校内学前卫生学实训室。学前卫生学实训室的建设主要是为学生在学习学前卫生学时提供验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机会, 并对重要的实践内容模拟、熟悉。模拟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要落实学前教育机构接收学生见、实习制度,保证学生至少各有一周的时间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并安排专业老师现场指导。通过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传、帮、带”进一步强化学生保育技能操作训练。

3 要科学选择教材、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教育评价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也经历了改革风雨的洗礼。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前儿童卫生学在教材建设上也几经更改,且随着教育理论创新和学前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1)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教材和内容选择要密切学前教育机构的的保育实践,能系统地阐述学前儿童(0至六七岁)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注重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保教并重,要有较强的应用性;涵盖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特点与保健、健康评价、营养卫生与保健、日常护理与保健、疾病及其预防、常用护理技术与急救技术以及生活保健制度和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等内容,既有要学前儿童保教理论的讲述,又要有对托幼机构日常保教工作的具体实践指导,还要有生动活泼的实例描述,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综合性教材。同时,要根据教材范本,综合教学实践,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2)合理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参与式、探究式学习为主。新规划纲要第32条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为培养创新和研究性人才,学前卫生学应根据内容和教学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幼儿泌尿系统卫生保健的时,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幼儿憋尿”、“幼儿遗尿”、“幼儿精神性尿频”等典型案例,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如何避免和應采取的措施;在幼儿保育和教育活动卫生章节中,可采取先分小组分环节让学生收集有关幼儿园生活和教育过程中保育的案例,然后由学生自己筛选、编辑并进行情景模拟的表演、小组代表总结,最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评议的方法;在幼儿疾病章节,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珍爱生命、珍重人生、自我保育的意识;在幼儿营养膳食章节,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自己或身边的人通常有哪些较好或者不好的饮食习惯,存在哪些饮食误区,让学生按照公式(体重/身高的平方)计算和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把学的知识理论灵活应用于生活;在讲授比较抽象的“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学前儿童各年龄期的特点与保健”等内容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等内容,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等。

4 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一直以来,文化课考试方法都是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方法,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而且成绩反馈的实效性差。高职高专的学前卫生学课程作为理论加实践类的课程,在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上,要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更不能只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

结合学前卫生学的课程特点,建议在笔试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合理运用以下几种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实习实训和笔试相结合

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和平时作业,实习、实训成绩可以包括学生在幼儿园见、实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训时的表现以及实训报告的完成质量。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可以较完整的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平时成绩、实习实训成绩和考核考试成绩按相对合理的比例进行评分,最后给出整个课程的评分。

(2)改笔试为口试

鉴于传统的笔试存在的若干弊端,可以选择把部分笔试内容改为口试。口试的优点是学生不可能出现作弊的情况,而且口试完毕教师即能根据回答给出评分,时效性强。口试对学生来说是加大了考核的难度,既不能有视觉上的刺激,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回忆。同时,学生由座位走到讲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心理上的恐惧加大。如果没有对所要考核的内容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是很难将这些知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刘占兰.学习领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2012(3).

[2] 宋晴葵.浅谈在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7).

[3] 姚丹.人教版《幼儿卫生学》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职业技术,2011(9).

[4] 张英莉.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0(9).

[5] 唐晓庆.论高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其职业素质提升对策[J].成功(教育),2012(4).

[6] 龙明慧.“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教学探索—— 基于新规划纲要精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

[7] 李云姝.边远地区工学一体化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以《学前卫生学》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作者:李海芸

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论文 篇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成效,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应用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够统筹线上、线下学习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点。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评价学校好与坏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而课程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1]当前,各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考核形式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模式陈旧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一、在课程内容上

(一)整合课程内容,编写教材

在以往授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材的知识体系过于零散,知识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案例缺乏典型性,对一些经典实验的介绍缺乏完整性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很难将知识之间建立密切联系,为此教学团队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特点重新编写教材,使知识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逻辑更加清晰。在每个章节内容的编写上增加了一些经典实验和典型案例,并将实验和案例视频发布到校内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帮助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内容设计上突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和线上自主学习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为培养能扎根于贵州乡村的新时代教师奠定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

“课程思政”提出以后,教学团队教师陷入困惑,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中,通过学习、培训大家才理解了课程思政的真正含义。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遇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从而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课程团队将思政教育融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线上、线下的教学中,如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职业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树立“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理念。同时,将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骨干教师的成长历程作为拓展资源发布在校内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通过这些渗透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學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2]

二、在教学方法上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环境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结合学习目标将慕课学习内容发送到校内教学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自主学习、批判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小组汇报;课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幼儿园录制视频,收集案例、动手制作绘本等,突出学生实践参与,强化学生经验,使学生学得深刻、学得真实,从而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简单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身于学习场景之中,提出问题,激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并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评价等高级思维活动,最终协助学生完成主动学习。

三、在教学评价上

以往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是过程性评价所占的比重为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出勤和平时作业两种形式来考查,作业每学期3~4次,作业内容为每章节的课后习题中抽取2~3道题。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很难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团队经过与其他院校的交流、考查、讨论,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了多元化评价方式。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20%(出勤50%、互动50%)、平时作业20%(单元测试50%、课后练习50%)、考试成绩40%(期中测试40%、期末测试60%)、实践作业20%(经典实验重现30%、幼儿行为观察视频20%、幼儿绘本制作50%),如图1所示。对于线上或课堂讨论的评价要求:学生能提出有见解的问题;能分析有关问题;能参考别人的意见;能正确理解文献;能恰当质疑别人的假设或观点;能拓展课堂讨论视角。

这种考核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操作式、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

四、在教学模式上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改变了传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要求“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3]。翻转课堂实施以来各高校教师开始对翻转课堂在相关专业课中的应用进行探究,通过实践发现翻转课堂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不仅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还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4]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高度结合的产物,慕课基于平台,依靠互联网运行,与传统课程在“授课人数、课堂时空、学习动机、学习主体、交互方式、课程设计及评价等环节都有本质的区别”,实现了“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的深度互动”[5]。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借助于慕课提供的相关资源,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三个环节:课前、课上和课后。课前学生进入慕课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上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小组或集体讨论、汇报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课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者特点对慕课所提供的海量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将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视频发送到校内教学平台和QQ群,供学生进行观看,并布置学习任务、提出相关要求。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观看完成后,需要完成校内教学平台所布置的作业和话题讨论;课堂上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阶段性评价;课后通過校内教学平台,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价,对优秀学习成果进行分享。

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对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巨大优势;对于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师角色等提出重大挑战,同时又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新课程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多元评价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惠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10):21-25.

[2]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2012.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4]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75-76.

[5]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39-40.

◎编辑 马燕萍

作者:田宇,刘学金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言语体验分析论文下一篇:经济形势高素质人才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