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心理学论文

2024-04-14

外语教学心理学论文(共8篇)

篇1:外语教学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姓名:杨兰

学号:*** 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中,不仅专业素养,教学的硬件设施很重要,而且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很重要。现如今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学校紧张的学习气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回到家中也轻松不了很多,各种作业袭来,有的甚至家长还给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兴趣班,导致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也不会好,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关键词: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实践,具体措施。

引言:青少年发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开展和深化。本文论及青少年在青春期所面对的心理适应问题、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青少年波动的情绪及其调节、青少年认知发展中较特殊的自我中心思维、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变化特点、青少年性别角色及性别认同的建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以及近年来从行为遗传学角度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展开的研究。一.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是家庭,学校,国家等团体规范较强,个人独立性要求较低的文化氛围。近代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巨型冲击,急剧的社会变化是否会导致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展现出与传统相异的成长趋势,是一件发人深思的事情。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 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尤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变化更为突出。青少年学生慢慢变得成熟,至少是他们心理所认为的“成熟”。他们于是开始想像并且设计自己的未来。这个时期恰恰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他们逐渐长成独立的社会成员。知识的扩大,认知的发展和自我的意识趋于成熟等等为他们考虑未来准备了心理条件,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外部的期待和内心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一种生活中最具活力,最有朝力,最富有想像的时期。但是,青少年们往往会过高的估计自己,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遇到挫折又容易低估自己,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青少年的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还需要实际生活的磨练。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尤其重要。

二. 当前青少年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1.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过渡性。

青少年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这个时 的他们很容易思考事情简单,做事情也比较冲动,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用小孩的思维方式,却想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延升出许多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发展。2.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封闭性。

青少年自我与社会的同一性任然处于发展之中,因此青少年只会向外界展示他认为的 对于他有利的内容,而将一些矛盾的迷茫的心理困惑等他们认为不利自己的心理特征隐藏起来,因此他们具有较多的心理问题,这会给他们带来一些烦恼。3.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动荡性。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思维比较敏捷,他们的情绪发展更为激烈,容易受外部环镜 感染和影响,因此在行为情绪上表现的很不稳定。三.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1.经济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让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经济的快 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出大量的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这为青少年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各种思想都会在社会中交汇,碰撞;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让青少年可以便捷的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丰富的信息,对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十分有利,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思维的深度,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让他们看待问题时候不易盲从与偏激。

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青少年不再为衣食担忧,奢华的物质生活对于青少 年存在极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迷恋物质生活,使他们缺乏进取心。有些格调不高或不健康的文化内容会让青少年意志消沉,耽于享乐,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健康的人格。

2.社会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各种价值观,思想观念都会通过大众传媒来争夺市场,如 缺少必要的引导,相互矛盾,冲突的社会思想观念就会给青少年带来困惑或者迷茫,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些对处于自我同一性时期的青少年有不良的影响。3.家庭和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处于一个充满生机快速发展的急剧变化的时期,其心理发展需要正 的引导,才会发展成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个性融入社会,反之,如若引导不当,则发 成人格缺陷或者犯罪心理而被社会自然淘汰。在青少年时期,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 着主导作用。

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只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而忽视了思想教育,或是只注意孩 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得孩子形成扭曲心态,性 格内向,怪癖,冷僻,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便易产生偏激行为。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 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 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 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 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 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四.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 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

就其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 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这两中教育也是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基于上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创 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其次,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五.总结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本校可提供的资源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过高或根本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因校制宜

参考文献:

赵恒泰,(1985),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有感,《天津教育》,03(09); 郝妙玲,(2011),走进素质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2(11); 李旭,(2010),论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法制与社会》,05(02),227-228; 张瑜,李宏翰,(2007),论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探索》,01(187),114-115; 叶玉玲,(2014),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少儿科学周刊》,06,265-226; 郭卿,(2008),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种生命历程的观点,《现代生物医学进展》,03(05),534; 傅荣,(2002)网络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1.

篇2:外语教学心理学论文

技能动作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两个过程。以钳工实训技能当中的锯割为例,许多学生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太重视规范的操作方法,结果锯下去后发现锯缝是歪歪斜斜、参差不齐的。实际上,规范的锯割操作,从锯条的安装方向、起锯的角度、锯弓的握法、站立的姿势、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锯削的力度与频率、眼睛的前后观察都有明确的操作要领。学生一开始训练时就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随着训练的持续,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锯削后的余量在0.20mm—0.30mm之间才算达到锯割技能的训练要求。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的姿势、左右手的平衡用力等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如何将锉刀端平,更是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反复纠正的。学生对自己的训练情况往往会“当局者迷”,所以通常会安排两个人一组,互相检查从而使锉削的结果得到及时的反馈。只有这样,锉刀在加工过程中才能尽量保持水平,避免中凸的出现,从而获得较高的平面度。

二、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教学实践的结合

这里涉及到心理学知识当中的两个专业术语:练习曲线和高原现象。

(一)练习曲线

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描述。练习曲线就是时间与训练效果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以钳工锉削技能训练的练习曲线为例,有以下几个特点。进步的速度先快后慢。在练习的初期进步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先快后慢的主要原因是:开始练习时,教师往往把复杂的学习分解为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进行练习,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加之练习初期兴趣浓,情绪饱满,比较努力,所以练习初期进步较快;训练后期对锉削表面的粗糙度、与大平面的垂直度及尺寸精度要求提高,单个表面的加工速度变快,加之后期训练的积极性可能会降低,所以提高较慢。教师在指导时,应加强后期的指导和训练。经常变化训练任务,逐步提高训练难度,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训练热情。比如开始训练时可以只要求学生把锉刀端平,保证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合格。接下来就要求学生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最后进行锉削配合训练提高配合精度。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虽然练习曲线有共同趋势,但因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当然也会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个别差异的原因会有多种,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如设备问题、工具、量具有缺陷外,主要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习方法和努力程度有密切关系。练习中既然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就要及时了解差异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单独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以顺利巩固和提高。

(二)高原现象

学生在练习中期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即所谓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改变旧的训练方法,而代之以新的训练方法。在学生没有完成这种改变之前,技能水平的进步就会处于停顿状态,甚至在适应新的训练方法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暂时的退步,一旦适应新的训练方法后技能水平又会提高。以钻孔技能训练为例,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钻孔的精度要靠打样冲的准度来控制。这时孔的`位置精度可以保证在0.20mm的公差范围之内。但是当孔的位置精度要求提高到0.10mm的公差范围之内时,原先打样冲的钻孔方法就无法达到现在的精度要求。这时就需要采用修孔的方法进行加工。二是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之后,兴趣和积极性降低、身体疲劳,甚至出现厌烦情绪,这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学生在训练当中出现高原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指导他们采用新的方式方法,或者是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使其重拾训练信心,突破高原期从而继续进步。另外,当技能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会出现成绩相对稳定,曲线上升呈几乎停滞的状态,似乎训练已经到达了“极限”。在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每个人对技能的掌握水平与其机体的生理限度和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理限度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实际上钳工技能是划线、锯削、锉削、钻孔、铰孔、螺纹加工等多项技能的综合,不可能每一项技能都同时到达生理“极限”,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比如自信心、锉削配合时的耐心、细心等。所以说,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尤其对青年学生更是如此。许多参加过技能大赛的优秀学生在加工同一套零件时一次比一次完成得出色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不能轻易说某人的技能水平已经到达了极限,不能再提高了,应当指导他们改进工艺结构、调整好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制定合理的训练任务

通过练习曲线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技能发展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任务。训练任务是根据教学模块进行制定的,每个实训任务都应该体现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钳工技能教学的特点,可以把教学模块大致分为: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和综合锉配六个部分。例如,在进行锯削模块教学时,就要针对锯削技能训练要求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专门进行锯削训练。训练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当一个班级中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锯削合格要求时就可以考虑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实习教学。至于其他个别还没有达到合格要求的学生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督促,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训练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一般分五个阶段进行:

(1)根据教学模块制定出相应的实训任务。此时实训任务的难度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技能水平,比上一个任务的难度有适当的提高。以常见的燕尾锉削配合为例,开始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燕尾处钻工艺孔或者进行沉割处理。当学生逐渐掌握燕尾角度的加工方法后就要提高任务难度。不再钻工艺孔和沉割处理,而是让学生利用锉刀结合锯条进行“清角”处理。这样训练下来学生的技能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2)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加工工艺流程。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意见,允许存在不同的工艺方案。

(3)任务实施,学生明确工艺流程后进行零件的加工。加工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规范操作习惯。

(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加工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加工当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5)总结归纳并进行点评。点评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到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锉削配合模块是钳工等级考核当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锉削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许多问题,如锉削面不平、量具使用不规范、测量方法不正确、工艺安排不合理等等。这些都要在实训时给学生指出,使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另外,总结评价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进步。即使是对学生进行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过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篇3:外语教学心理学论文

1. 选题的方法和形式

几年来,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结合《植物生理学》教材内容 (潘瑞炽2008) 和《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教材内容 (张志良2009) , 每当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后, 以提示可以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方式, 向学生提出, 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想、去思考和去查找相关资料, 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思考、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和争议,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达到让学生既可以学到教学内容, 又作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研究课题的目的。

2. 与理论教学相关的选题内容和实例

2.1 结合理论课的趣味性题目

趣味性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智力, 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到植物次生物质代谢一章中的花色素时, 告诉学生:棉花的花一天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早上开花为乳白色, 下午三、四点就变成微红色, 第2天将要凋谢时会变成紫红色。棉花的花的颜色变化主要与花瓣细胞液泡中的花色素有关, 花色素颜色随液泡的p H值变化而变化。学生知道后很有兴趣, 并有学生把它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希望更加深刻地了解花色素了的特性和应用。

2.2 结合理论课的热点性题目

我们上课时比较注意把热点性问题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 热点性问题即社会关注的问题, 可以吸引学生和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活跃思维能力。如讲授“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温室效应与环境”时跟学生介绍我们所生活的地区广州的气候情况, 介绍2004年的一则新闻报道:“羊城紫荆一夜黄了头”, 04年7月1日至4日广州连续4天创下历史纪录的最高温, 让街道上的洋紫荆树叶变黄落叶。植物每天的新陈代谢, 水分不断蒸发, 如果根部供水不足, 植物就很容易失水。植物对此一般有两类反应:其一是植物脱水, 干枯死亡;其二是以落叶方法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可以自保自己。这则新闻也是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的例子。很多同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后非常有兴趣, 其中有学生就以此为毕业论文题目 (温度胁迫对洋紫荆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既选到了自己喜欢、感兴趣的题目, 又学习了专业知识。

2.3 结合理论课的生活性题目

生活性课外知识是学生最为熟悉也是容易接受的知识, 这些内容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把这些生活知识融入到比较枯燥抽象的专业内容中, 不仅为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同时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江月玲 (2009) 。例如, 在介绍完“植物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这个内容后, 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甘薯为什么越放越甜?玉米为什么越放越不甜?又如在介绍完“植物的顶端优势”这个内容后, 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松柏科植物的树型为什么象宝塔?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有的学生还把以上问题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题目, 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 既增长了生活常识, 又对课本内容及其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4 结合理论课的启发性题目

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比较有吸引力, 因为可以让学生思考, 能提高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在上课时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我们在课堂上在讲完“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一内容后, 特别提出以下问题:

2.4.1能运动的植物有何优势?2.4.2为什么有的植物要睡眠?有何好处?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在讲完“植物的开花生理”这一内容后, 同样也提出以下启发性的问题2.4.3为什么有的植物开花方式是先花后叶?2.4.4植物开花3种方式中哪一种对植物更有利?一方面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醒和启发, 提高和锻炼了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进一步研究, 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解决问题。

3. 与实验教学相关的选题内容和实例

我们在上实验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外, 还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也相应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对各个实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和质疑, 例如, 3.1实验材料方面的建议。3.2处理材料的各种处理药品浓度方面的建议, 实验过程中材料处理时的注意事项。3.3实验手段、方法多元化的设想等, 通过这些实验疑难问题,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另方面也让学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毕业论文题目, 如很多学生通过实验, 找到了以下一些实验改进的毕业论文题目:

对“蒸腾强度的测定”实验的改进, 对“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实验的一点改进, 对“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改进,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等。

4. 几点体会

教师结合专业在指导毕业论文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4.1选题时要考虑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课题所需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实验能力是否具备;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等, 同时要选择既有意义、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4.2毕业论文选题大小要适中, 难易要适度.选题太大, 题目太大把握不好, 考虑难以深入细致, 容易泛泛而写, 难以完成。难度太大:学生写不出内容, 显得空洞无力。4.3选题不要太过时:查阅文献, 如有太多类似文章, 就不要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江月玲.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 44: (3) 548-550.

[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篇4:外语教学心理学论文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科技论文写作;联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31-02

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的核心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这一人口、资源、信息高度集聚的复杂综合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城市不仅是经济中心,更是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与周围广大区域以及城市内部各功能组织之间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城市地理学作为揭示和预测城市现象发展变化规律性、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所遇矛盾及问题的科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科技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将城市地理学与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有力结合,既拓展了学生学习城市地理学的知识面,强化了对课程的理解,又为学生进行科技论文创作提供了基础载体,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城市地理学的内容体系及课程特点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内容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条件;二是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包括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和城市分类的研究;三是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及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社会空间、市场空间及行为空间等研究;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该门课程使用的教材为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的《城市地理学》(第二版),属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这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在于阐述理论时,引用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涉及到很多公式的推断以及海量数字的整理。不同于其它的教材建构在成熟的概念、原则及知识点上。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如教材226~239页“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节,城镇密度、城市经济区等内容采用了许学强、陈田、顾朝林、周一星等研究成果,每一种研究都涉及到数百个城市的数百种指标,尤其是顾朝林构建的“d系——d△系——Rd链——城市经济区”这样一个系统,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有难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二、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的现状及问题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各高校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导师制”,由导师专门指导学生,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提前参与教师科研科技活动,成立专项基金用于学生科技立项及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科研竞赛,等等。科技论文写作过程是创造性思维深化的继续,是进行思维训练和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但是,学生在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及参赛论文上所表现的写作能力普遍偏低。“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主要讲解科技论文所包含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及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及写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定的范文进行讲解,但学生只能学到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缺乏基础载体,对于给定的研究对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学生还是无从知晓。

三、城市地理学与科技论文写作联合教学模式探讨

1.广泛阅读论文,拓展城市地理学知识面,深化对科技论文的理解

大学本科生习惯在图书馆翻阅参考书籍,不习惯查阅期刊论文,而期刊论文代表业内最新的研究动向、研究技术和研究成果。在城市地理学与科技论文写作联合教学中,一是要求学生必须查看一定类型的期刊,如地理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地球信息科学、经济地理,等等,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的同时,获取前沿信息,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要求学生了解从事城市地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其人其事,了解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如周一星,宁越敏、顾朝林、约翰·弗里德曼、彼得·霍尔,等等。二是由教师提供一百篇以上的期刊论文及学术著作供学生参阅。所提供的资料一部分是教材上引用的期刊和著作的原文,如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1]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2]管驰明等“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3]另一部分是教材未提及的相关期刊和著作,如宋小冬等“上海市城乡实体地域的划分方法与应用”,[4]杨国安等“中国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5]吴兰波等“中国城市建设区面积二十年的时空演变”;[6]还有一部分是课程某一理论知识点的扩展研究及应用,如讲解“城市中心性”理论时,提供了周一星等“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一文,[7]讲解“核心-边缘”理论时,提供史春云等“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一边缘空间格局演变”,[8]讲解“中心地理论”时,提供黄涛等“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供学生参阅。[9]同时,注重与学生熟悉空间环境的联系,引起他们的共鸣,增加学习兴趣。如王青等“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提出成都市城镇体系的五边形结构理论,论证了成都向东、南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10]张莉等“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职能特征与重新定位”,计算了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及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论证了重庆CBD处于以低级职能为主的发展阶段。[11]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拓展了城市地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更清楚地懂得论文的结构体系及各组成部分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

2.研究方法的深入解析,为科技论文创作提供保障

城市地理学教材中所举研究涉及到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如教材118~122页“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所提到的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教材151~152页“城市职能及其分类”提到的多变量分析法、教材155~156页“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提到的多变量聚类分析及数据的标准化无量纲处理等,这些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研究方法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材里也只是一笔带过。但是,这些分析统计方法是科研工作中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科研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比较详细地介绍这些统计分析的原理,同时给学生介绍相关处理软件如通用的Excel、專业的SPSS软件,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还要列举一定的范例,如在讲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时,引用山东泰安城市发展地理条件综合评价的例子;在讲解“城市化水平预测”内容时,给学生提供多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学习。[12]如联合国使用的公式;周一星先生的城市化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对数相关关系:y=40.62lgx-75.6;饶会林先生的工业劳动人口比重预测城市化水平:y=a+bx;时间序列法预测城市化水平:yi=ati+b。通过对多种研究方法的深入解析,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进行科技论文的创作提供基础和保障。

3.实时作业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城市地理学教材内容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要求必须按论文的格式和内容完成。必须进行一定的前期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如以下两个作业,一是“根据教材127~130页周一星先生都市连绵区演化模型,分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阶段。”这个作业要求学生首先要查资料弄清成渝经济区所包含的城市,收集每个县市的人口和经济资料,然后根据教材24页的中国都市区的界定方法,界定哪些县市已经形成都市区,哪些还未形成都市区,再根据教材26页都市连绵区的界定方法看有哪些指标满足,而哪些指标不满足,最后绘制类似教材129页的图形,划定成渝经济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二是“分析家乡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城镇规模体系分布的特征。”该题目要求学生首先收集家乡所在省(市、自治区)各城镇的城镇人口资料,然后根据资料,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出研究结论。期末还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完成一篇论文。课程的成绩考核结合平时和期末论文的书写情况综合考虑。这些作业涉及的数据量较大,学生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要求严格按照论文的格式书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和挑战,更可以得到提高。

大学生素质教育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大学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新型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42(4).

[2]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46(2).

[3]管驰明,崔功豪.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

[4]宋小冬等.上海市城乡实体地域的划分[J].地理学报,2006,61(8).

[5]杨国安,甘国辉.中国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地球信息科学,2004,6(3).

[6]吴兰波等.中国城市建设区面积二十年的时空演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27(4).

[7]周一星等.城市中心性与我国城市中心性的等级体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4).

[8]史春云等.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一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62(7).

[9]黄涛等.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J].四川建筑,2010,30(1).

[10]王青,陈国阶.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3).

[11]郑伯红,王忠诚.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职能特征与重新定位[J].城市问题,2002,108(4).

篇5:教学改革心理学论文

一、教材处理上体现生成性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把握和处理教材的水平上,心理学课堂教学不仅知识教授得要准确、科学,而且在教材处理上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能够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记忆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中的问题实际,大胆地补充和扩充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游戏、活动,使心理学教学不仅局限在知识概念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使心理学的教学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理念。如在讲授《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及控制消极激情方法,学生受益匪浅,补充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理念体现创新性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应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成长。在心理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学习,合作学习。以新颖的团队合作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以学生为主导代替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游戏中,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人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教法、学法体现多样性

在教学中采用了体验式教学。具体环节如下:第一,创造情境,进行体验。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心理测验法,案例分析法,精心设计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第二,唤醒体验,表达分享。体验结束后,学生分享感受。关键是把分享与交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反思体验,整合经验。总结交流得出原则或提取出精华,以帮助进一步定义和认清得出来的结果,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第四,应用实践,指导生活。将体验联系到以后的生活体验当中去,用于指导实践,高效学习。

四、教学环节体现新颖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落实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在教学中,从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创新性和新颖性。在讲授记忆的概念及其分类时,设计记忆快车通行证:1分钟快速记数;测试后进行结果评价(8个以上数字为优势记忆类型)。获取记忆体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再总结升华得出第一个问题记忆的定义。记忆快车第一站:快速记词,通过测验获取语词逻辑记忆体验,测试后进行结果评价,总结得出语词逻辑记忆的概念与特点。小组讨论分享有效的记忆方法,教师总结介绍记忆方法如思维导图记忆方法等,得出记忆的第一种分类。记忆快车第二站:熟悉的记忆,展示心理学实验:9个一角硬币的图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统计全班测验结果,辨认的正确率是1/15。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找出决定实验结果的实质性原因。总结得出是否能将材料记住、记牢,不在于你将材料看了多少遍。而在于你有没有明确的记忆的目的。并开展讨论如何将这一记忆规律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感受长时记忆量和质的变化。分组讨论总结得出保证长时记忆信息正确的方法。在复习巩固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短时记忆的情况。整个课的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体现新颖性。

五、教学效果

篇6: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论文

近年来,情感教学模式以及情感教学心理学在我国教学工作中应用情况,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情感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发展现状以及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伴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情感教学当前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方面以及各层面的广泛关注。

然而,心理学作为使情感范畴的研究工作得以良好推进的主要支持力,已经在情感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分支,也就是所谓的情感教学心理学,并且,这个心理学的分支与心理学的另一分支认知教学心理学一同为教学心理学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一、情感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学校对于学生的认知层面发展一直予以了较大力度的重视,而学生的情绪与其自身的认知情况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也引起了行业内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情绪对于学生认知层面的影响作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切实也尤为重要。

放眼于国际范围,就当前对与此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不难发现,国外多个国家在对于此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同,因此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

于是,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与实际情况,我国在对该项目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研究方法是现场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情绪变化进行诱导,对学生在不同情绪下的认知程度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与分析[1]。

与此同时,教师还对学生的焦虑情绪进行了有效的诱导,而后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在学生的情绪呈焦虑状态时,除了创造能力以外,对学生的其它各方面能力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学生的情绪呈焦虑状态时,其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散,而且其对于事物的变通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禁锢。

于是结合整体实际教学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情绪得以有效的诱导,可以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与掌握更加深入而扎实,从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有效的提升,使教学成果得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情感教学的教学理念与其发展现状

为了使情感教学心理学得以有效的研究与发展,首先要对情感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明确。在对我国现今的教学形势进行研究时,结合对我国相关的教育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所进行的分析,以及对于相关教学实践的探究,相关部门对于我国情感教学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明确。

其指出,要将“以情优教”作为我国情感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也就是说,相关的教育人士在教学时,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与掌握,还要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成长,从而使其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以更加有效的培养与提升,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着眼于我国当前的情感教学现状,不难发现,由于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小部分相关教育工作者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将自身的关注点向学生的情感心理教学方向进行偏移,从而使以情优教的情感教学理念得以有效的落实。

然而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的教学工作者对于情感教学的态度仍然只停留在对其接收的层面上,未在实际教学中对情感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落实,仍将教学重点放置于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培养。

因此,使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观念进行及时有效的改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情感教学科学合理的应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对我国情感教学的发展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三、使情感教学心理学得以有效发展的相关对策

为了使以情优教的教学观念得以有效落实,从而使情感教学心理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得以有效的发展,就一定要使以情感教学将教学质量进行显著提升的教学策略,成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所执行的基本教学策略[2]。

相关部门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格局与情感教学的发展形势,对以情优教的教学方针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与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正面影响作用,从而使相关教学的效率得以显著的提升,使相关教学质量得以有效的保障,并使相关教学能够更加顺利的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因此,为了使情感教学心理学得以有效的应用与发展,相关教学工作者可以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使所教授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取向,从而使学生对与相关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得以有效的调动,使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科目的热情得以有效的激发。

同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相关知识进行传授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新的授课模式将课堂气氛进行有效的活跃,从而使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科目的兴趣得以有效的培养,使学生的积极情绪得以良好的诱导,从而使学生在此状态下的各方面能力得以有效的增加,进而使学生对于所学习知识点的印象更为深刻,并且掌握更为扎实。

最后,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合理的情感加工,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共鸣得以激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绪能够更加成功的被诱导,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得以更加全面而细致,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更加透彻,进而使相关教学的教学成果得以达到所预期的效果,使情感教学心理学得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良好的运用,使以情优教的教学观念得以有效的落实,使情感教学心理学得以有效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当前局势下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方面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及对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发展,也引起了行业内相关人士的广泛重视。

篇7:心理学理论的英语教学体系论文

心理学(psychology)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现象的科学。运用心理学原理,按照心理活动规律,探索和研究外语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本文探讨积极心理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2](sheldon m.king l.,,56(03):216―217)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3](崔丽娟,张高产,2017,28(02):402―405)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征(positive personality)不断得到研究者的关注。hillson和marie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pi:positive individualism),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pr: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

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coping)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4](medvedova l.,,40(04):261―265)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能够使英语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意愿。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普通高等院校学生,通过高考考入高校证明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这种普遍为学生选择的,中学时代早已熟练掌握的应试教育学习方法显然与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即注重英语的听说社交能力存在显著差距,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优化学习习惯,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因材施教。而一个比较有效的捷径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地提高学习的标准,自己发现学习方法的不足,主动改进提高,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动交流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作为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对象,普遍是“90后”学生这样一个群体,独生子女比例增多,学生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更加普遍,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为战、纪律松散。作为以听说为目的大学英语学习,缺乏良好的外部教学环境与有效的学习主体间内在沟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率,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小组学习改善学生的合作关系更显得十分重要。英语教学的形式,更多地采用分小组教学,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便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通过取长避短,体会到英语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增加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带着兴趣去学习,才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快乐这种积极情绪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积极心理学认为,快乐不是外部所赐予的,而是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快乐情绪一经产生就会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习兴趣是快乐学习的源泉。美国一位著名的教授曾说过:“学生在一堂课中不能大笑三次,这样的课堂是不成功的。”高等院校的学生特点与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的学生不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天生,需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愉快教学”是国家教委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广的一项教改实验项目,它主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从而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身心愉悦。利用丰富的网络视频、音频以及网络资源,更好地增大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语学习上。在教学内容上,作为高校学生,上网学生比例多,在教学资源上,可以采用教师拟题,学生搜集的策略,让对新生事物敏感,对网络使用熟练的学生从网络海量资源中寻找教学音频、视频等资源,由教师选择,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对于未采用的资源,教师也可以利用论坛、公共网盘等网络平台,共享学生的成果。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无形中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作为学生,通过对比,能够发现别人学习方面的长处;作为教师,从学生搜索的素材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另外,要对有进步的学生适时地进行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更能增强学习动力,使学生有前进的信心,努力的方向。

篇8:外语教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和检验,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毕业资格、学士学位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 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但是近几年, 由于沉重的就业压力, 使得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期间同学们面临的任务多而杂, 除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外, 有考研及准备复试的、有外出赴人才交流会投档的、有与用人单位签约试用的, 这些问题占用了大量时间, 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的教学质量。如何加强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的管理,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1,2,3]。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毕业论文教学中加大了论文管理改革的力度, 并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新的模式和方法。我们在论文选题、开题、严格监督过程和学生交流等方面着手实践, 结果取得一批令人满意的毕业论文 (设计) 成果, 受到各方的好评。

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已经引起学校管理者和学者们的足够的重视, 探索提高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等必将成为人们众所关注的重要专题研究内容和课题[4、5]。那么, 若及时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实际教学过程已取得的成功实践经验, 在符合实情的本校范围内积极推广, 将会逐步扭转局面、克服目前的不良现象, 从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最终使我系、学院及至全国的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的质量有所提高。

我们的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些提高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1. 时间前移、强化认识, 实行师生双向选择

为了更好的解决就业与研究生考试对毕业设计质量带来的冲击, 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有意识的将毕业设计时间从传统的第8学期向第7学期前移。具体实施方案是:

系组织各指导教师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对毕业生进行科普知识讲座;让指导教师列出自己的研究课题, 并提供课题的简介和要求;让学生明确每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在第7学期的第6周 (我们学校第10周开始实习) 开展指导教师和学生全员动员大会, 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目的、步骤、内容以及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和阶段任务;发放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手册,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评分标准。总之, 让学生了解关于毕业论文的所有信息。在实习之前的这段时间由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和自己了解掌握的信息去选课题并与指导教师见面, 准备收集课题的有关资料。

2. 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紧密结合

当前, 中国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尤以课程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最为引人注目。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到中小学校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 在全面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围绕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有大量的课题有待研究。有关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实验、教育理论、教学应用等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改革, 让我们的师范毕业生通过教育实习参与新课改, 探索、实践教育教学研究。

实习完后学生可以根据实习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调整原来选的课题和指导老师。

3.结合考研专业, 为研究生生涯奠定基础

当前, 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另一个出路是继续深造, 接受研究生教育。考研的学生结合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方向选题, 这样既为考研复习节省时间, 也为研究生生涯奠定基础。

4.“忙里偷闲”, 充分利用寒假及空闲时间

寒假前, 使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 搜集资料。在寒假或者外出找工作空余, 熟悉整理资料, 并提取所选课题的有关信息。

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明显, 主要表现为:

1.激发了学生兴趣且提高了论文质量。

作为师范毕业生, 原来大部分学生选题是关于物理教学方面的, 关于科研方面的少之又少, 加之没有教学经验, 写作语言非常空洞, 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学生和老师互动以后, 课题选择范围变广,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

2.指导教师反映良好。

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研究的课题,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视野, 也在指导的过程中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提高了指导效率。有些学生独立性、钻研性和兴趣性特别强, 其写的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3. 特别是学生收获颇丰。

我们的一个学生对研究声学感兴趣, 跟搞声学的一个指导教师做论文, 且报考了中科院的声学专业;她在对我们学校艺术系的琴房等教室进行声学研究期间, 跑市环境局查找材料、到师大声学所借监测仪、在教室蹲点一个月进行测试……。可以说, 这为考研学生的研究生生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基础。在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 经过这样一次严格的学术训练,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会有所助益,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中的一个桥梁, 无论毕业后是从事研究工作还是到企业上班, 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的体会

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的措施在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中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做好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 我们有两点体会:

1.加强毕业论文选题的双向选择管理

选题是写论文的重要开端。以往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大多是:或者由老师提供, 学生被动地做论文;或者是学生没有信息, 盲目地抄袭。自从实行了毕业论文双向选择机制, 激发了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 极大地提高了毕业论文管理的实效。毕业论文选题的双向选择为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了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调整毕业论文的目标和内容,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挑选到合适的论文选题。

2.加强具体环节的监督检查和师生的有效交流

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环节较多, 重点在于任务布置、期中检查和论文形成三个环节, 此三个环节过程中学生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导师的指导, 因此是指导教师要着重关注和总体把握的三个环节。分段指导、全程监控和在此过程中师生间不间断的交流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关键。在选题后学生每周至少和指导教师联系一次, 汇报进度。指导教师要随时检查学生对文献查阅、收集与毕业论文有关的数据图标等资料的掌握, 帮助学生完成:了解国内外有关先进的技术及发展趋势, 调查和了解与课题有关的设计过程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设想, 提出课题的总体规划及要求, 根据课题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及论证方法。在中期检查阶段, 指导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 指出存在的问题, 指明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指导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讨碰到的问题, 以便于解决。在论文验收环节, 指导教师一方面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来完成, 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答辩准备工作做出指导。文章引用自:

毕业论文 (设计) 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毕业论文 (设计) 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尽管在毕业论文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困难, 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模式, 加强管理、悉心指导、全面监控, 就一定可以把毕业论文 (设计) 再提高一个水平。

摘要: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面对当前毕业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提出了时间前移、双向选择等几项改革措施, 最初尝试颇有成效, 反应良好。

关键词:毕业论文 (设计) ,教学改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邵明峰.试讨论加强师范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意义[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08) :88-89.

[2]董黎刚, 赵女先.高校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 26 (6) :122-124.

[3]林创伟, 潘保昌, 郑胜林.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9) :350-351.

[4]曾艳, 叶力汉.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 2005, (8) :30-32.

上一篇:人货电梯施工方案下一篇:七年语文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