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渗透语文论文

2022-04-17

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更为明显。初中语文要以多元文化发展为契机,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多方面着手,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文精神渗透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人文精神渗透语文论文 篇1:

基于人文精神渗透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

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体落实人文精神教育这一艰巨的任务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高中语文作为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意识的有效教育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优势,用语文课程独有的魅力促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将人文精神灌输到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当中,建立健康全面的品格,培养学生形成美好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精神 渗透

受观念所影响,语文教学更重其工具性而轻视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所追去的,更多的是学生能考多少分,而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关注力度并不是很够。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课程,重工具而轻人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难得到全面发展。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要树立人文思想,还要能充分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优化教学,以此作为保障。同时,也要注重把语文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把语文和广阔的生活整合起来,引导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

一、树立人文思想,创设人文气氛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词汇,其中,人文素养就是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语文教学更多的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设计教学,而不能停留在分数和成绩上,不能因为追求优秀率、及格率等考核指标而牺牲学生。但在以往观念、各种体制的束缚下,语文的人文性并没有得到较好地彰显。树立人文思想,不仅要能正确看待语文的人文性质,还要能真正着眼于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设计语文教学。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就语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能分析人物形象,能概括小说的主题即可。而是要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以此而为己用。如《一个人的遭遇》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索科洛夫从受伤被俘到出车祸的情节,还要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能正确认识战争。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立足于学生发展,以人文思想为基础,引导学生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效果才好。

作为语文教师,切勿将自己的思想认知停留在分数的层面,尤其是在课堂中,不能因为学生的基础差而粗言相对,相反要对学生抱以人文关怀,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表现的自己,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此,语文课才会富有人文味,学生也才会喜欢这样的课堂。否认,一旦语文课失去了人文性,那就会成为一种机械生产,要让学生得到发展,从何谈起。

二、立足语文教材,挖掘人文素材

语文富有较强人文性,这不仅仅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从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也极力突出其人文性的特点。以必修一为例,教材编排中就安排了“月是故乡明”专题,选编了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雅-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曹文轩的《前方》、刘亮程的《今生今生的证据》等作品。从教材所选编的作品来看,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而了解祖国、民族的发展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其中,有散文,也有诗歌,以《我心归去》《江南的冬景》等为例,描写中带有抒情,读来诗情画意。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能挖掘教材中的这些人文思想,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以人文精神来感染学生。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该课选编在“美与丑的看台”中,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旨在能让学生站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那么,落实到教学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等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结合人物形象特点来感受美与丑。如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以德报怨,给伽西莫多喂水,表现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人性的美丽。伽西莫多喝过了水,他要亲吻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小手”,这是一种感激的方式,是美的。

在对教材的人文素材进行挖掘和应用中,不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以“一花一世界”专题中的《荷塘月色》为例,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学生难以理解,在引导学生阅读该文时,就应先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特点。这样,在阅读中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缘由。在对整个作品进行分析后,要注重引导学生能结合现在的生活而谈谈自己的感悟,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优化课堂教学,渗透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但从以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更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对那些考试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教师更是反复强调。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参与并不是很好。人文精神是什么,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尊重。那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还得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这样,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也才能得到彰显。

以《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形象分析为例,若只是教师自己讲解,学生很难体会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而若课堂中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学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如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他为何“皱眉”是因为他讨厌寡妇,认为那是不祥之兆。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先是“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可见其毫无怜爱之心,甚至说了两次“可恶”,“然而”,如此,不难看出鲁四老爷家的冷酷和无情。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分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丰富其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小说中的人物,都要注重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要多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同样是《祝福》的教学中,导致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因素,而其中,封建礼教、家庭、社会则是推手,那么,课文中是如何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这些原因的呢,以此作为引导,让学生围绕鲁四老爷为代表、婆婆、大伯、鲁镇的人们展开分析,尝试归纳,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四、注重课后拓展,提升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加强课堂设计,以课堂教学来渗透人文思想,让学生能建立人文认知,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还得注重把课堂向课外延伸,把语文至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

首先,要注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及时巩固。如以《美美与共》为例,学习了“美美与共”,那么,课后可引导学生就从自身出发,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哪些事物是美的,如何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又如《我与地坛》的学习后,史铁生对生命进行了思考,读了作品后,学生是否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新的感悟,这就可以在课堂中预留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再如《不自由,毋宁死》的学习后,以自由为主题,引导学生写演讲稿进行演讲,从而内化对自由的理解。

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如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学习后,可引导学生学做现代诗、也可进行演讲、可对历史事件进行查阅,也可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通过活动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以语文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如每个人对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学习了《拿来主义》后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想法,就可引导学生用读后感、日记等方式表达出来。

“君子喻于义”,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富有较强人文性的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分数而抹杀了语文的人文性,相反要能以人文思想来作为语文教学的根基,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材,通过优化课堂而向学生渗透人文思想,积极以课后拓展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才会是让学生能得到发展的教学。否则,语文课程一旦脱离了人文性,变成纯粹的工具,其课程价值也就难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恒.创设探究情境,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6(24)

【2】魏回春.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3】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4】崔培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2011(09)

作者:彭伏生

人文精神渗透语文论文 篇2:

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的人文精神渗透研究

摘 要: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更为明显。初中语文要以多元文化发展为契机,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多方面着手,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多元文化;初中语文;人文精神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加速,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时代的特征与趋势,语文教学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初中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文化传承,也要注重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为我所用,才能体现当下人文精神发展的全貌。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的人文精神渗透研究,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三方面出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从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人文精神渗透要立足于多元文化背景,构建符合学生实际与个性发展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总共收入11个国家的41篇外国作品,这反映出在多元文化视角下,人文精神具有世界性。初中语文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情分析来指导语文教学设计,把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人文精神培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语文新课标中情感体验、精神体验与个人成长的同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要渗透人文精神,既可以从时代精神的人文性着手,也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设计来展开,从而更贴近实际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最后一课》为例,在教学导入设计时,笔者借用电影《英雄》秦军破赵国都城邯郸的万箭齐发,但邯郸城的书院却以朗朗书声回应的情景作为教学导入,通过情感的转换来让学生体验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表达的情感。并以此为切入口,将中、法两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进行融合,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不分国别、不分民族的爱国主义,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作为人文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把自己的爱国情怀投射到课文中,而且也将自己的理想与发展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推动自我的个性化成长,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人文精神渗透要充分利用好开放有序的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加强人文精神渗透,最重要的舞台就是课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法,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才能引导学生从课文理解走向人文精神感悟,从知识掌握走向审美能力提高。初中语文不管是多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还是教学理念的更新,都要围绕着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人文感受,从而使学生自觉形成在学习探究中感悟人文精神的魅力。视频资料的引入、PPT或Flash的运用、情境教学等都是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人文精神,回归语文本质,构建开放有序的课堂。

以人教版《桃花源记》为例,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桃源盛景,要把教师的人文精神体验纳入其中,从而使师生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产生共鸣。而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开放的课堂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与学习体验,提出桃源盛景修改的建议。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以课文内容和人文感受为出发点,不仅促进了教学课堂互动的氛围,而且还让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人文感受。在开放有序的课堂交流过程中,通过对比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人文感受,学生会自觉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悟人文精神的魅力。

三、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利用教学反馈与评价搭建师生人文精神沟通的桥梁

初中语文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培养,也可以通过教学反馈与评价来体现。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初中语文人文精神滲透也不例外。语文教学反馈与评价,是检验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改进教学的最主要依据。把教学反馈与评价作为人文精神渗透教学的桥梁,一方面检测学生的学习与渗透情况;另一方面透过这个桥梁,沟通教与学的双向联系,推动师生共同努力深化语文人文精神的理解,实现语文教书育人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反馈与评价的手段很多,除了平常的考试、作业,还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活动来反映。如在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过程中,只注重演讲情感与演讲技巧运用的讲解,就会不断发现问题,发现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不足,如学生不善于通过用转、承、启、合来表达情感,表现积极乐观的人文精神,或者在演讲故事叙述上,语气的运用未能实现情感渗透等,都反映出初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教学工作的不足。教师要针对这些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一步在演讲活动中修正对人文思想的理解。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反馈与评价,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切地联系一起,使之成为人文精神渗透的有效互动,加深了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总之,人文精神作为文化内核,始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无形之手,指挥着语文的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多方面入手,重视世界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才能实现语文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小平.论初中语文教育应重视人文精神与个性化[J].新课程:中学,2015.

[2]刘桂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措施[J].高考:综合版,2015.

[3]牛永明.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J].赤子:上,中旬,2014.

作者:李菲

人文精神渗透语文论文 篇3:

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将其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极有必要。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语文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又可以促进人文精神建设。因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并非只是向学生传授教材里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详细讲解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所以说把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是每个语文老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存在的问题

语文作为高中学习的主要科目,从现在的应试教育来看,人们更重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语文教师较为看重学生考试的内容与分数,而忽略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这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良的影响。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科技就会落后,一打就跨,任人宰割;没有人文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为人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把人文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不够,高中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人文精神,然而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人文精神渗透不够。高中语文教学存在有脱离人文教育的不足,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坚持采用一贯的灌输式方式,不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学知识,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挖掘人文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编,就像一个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精神宝库,在内容上更注重体现人文知识。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合理利用教材里所蕴含的丰富人文资源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教材中心、掌握文章内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吸取人文思想与价值观念,引起自身的情感共鸣,从而自觉地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在《平凡的世界》这篇课文里,作者描述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与爱恨纠葛,从孙平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善、恶、美、丑。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有意引导学生体会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对虚假与丑陋的厌恶、以及对真善美的期待。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人文教育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放在第一位,向学生传授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之通过学习优秀的人文知识来提高素质、净化灵魂、提升修养。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渗透人文精神,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发展现代教育的方向和要求,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能丰富教师的教育知识结构,教学相长,从而使教育事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三)营造人文氛围,感受人文情怀

教师要善于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营造人文氛围,让学生感受人文情怀,让他们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例如,在《雷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里自由分组讨论,让其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与评价,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充分认识和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及其遭遇,引起感情的共鸣。

(四)开展课堂互动,注重情感交流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的互动,在课堂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适当进行情境模拟,使其親身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此外,学校也可以对特定的课程开展专题讲座,以此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精神素养。例如在《祝福》一课学习中,讲到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一段课文,然后让其说说自己的所感所受,在这种情感交流中,让学生在同情祥林嫂不幸时,学会关注他人的痛苦,关爱弱势群体,与爱同行。

三、总结

综上,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阐释了其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促进教学相长方面的作用,希望能对该领域的教学与教研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胡馨月,教师,现居山东寿光。

作者:胡馨月

上一篇:特长教育音乐艺术论文下一篇:高中美术教育陶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