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6

中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论文 篇1:

以人为本的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探索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已不符合实际,所以,我们需要构建新的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从学生出发,提出更为科学和民主的管理方法。笔者在本篇文章中将着重讨论该新管理体系的构建,希望能为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

引言: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学校与教师的问题,好的思想教育管理能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让学生成为社会栋梁,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但是,当前对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是不成功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学生很难构建自我,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学校也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所以,需要探究与构建新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一、当前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过程没能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

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应该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发展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要关心学生,重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有温度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然而,现实管理却没能做到从学生出发,管理形式还是采取满堂灌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宣讲管理条例,教师只是讲道理,根本没能结合实际,学生根本没兴趣参与到这样单一枯燥的思想教育中。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没能获得任何知识,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不服管教,根本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学校所选择的思想教育内容也不符合学生特点,大谈空谈理论知识,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不起学生共鸣,学生根本没兴趣听,更无法构建自身价值体系。

(二)学生自身问题

中职学生对学校思想教育根本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思想教育不重要,他们去职业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构建自身价值体系,而是为了学一项技术,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思想教育与他们的职业理想不符,自然就不重视思想教育。另外,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教育也重要,但是,他们更倾向于学习那些能提升自我能力,能帮助他们就业的学科,对于思想教育没有学习动力,这是学生在思想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二、构建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的措施

(一)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思學生之所思,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在讲解思想价值理论时,才能以实际来启发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要照本宣科,要懂得寓教于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理论与事实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比如,教师想让学生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崇高职业道德的价值时,可以将一些服务人民,为人民奉献自己的视频播放给他们看,通过观看视频来启发他们,感动他们,让学生以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如此生动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好得多,所以,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才能达到目的。

(二)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教师又不能一味依赖教材,要把教材用活,对教材进行细致研究,教师在研究教材过程中要解放思想,要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托,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能与中职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相结合,这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教学不能脱离实际,要结合实际,加强与实际的联系,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研究教材,要使教材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能结合具体实际事例,两者相结合,教材作用才能发挥,教师要会使用教材,让教材更好地辅助自身教学。

(三)思想教育要挖掘学生潜能

思想教育为的是培养道德素质高、品行良好的新青年,要开阔学生视野,不是限制学生思想,让学生成为一个没有想法的人,恰恰相反,思想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有自己想法的人。所以,思想教育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认识自己,选择自己想做的、擅长的职业,而不是盲目从众。激发学生潜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让自己有明确的人生规划,规划好之后的职业道路,这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习得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品质,让学生处顺境不骄,陷逆境亦能出。思想教育对学生十分重要,成功的思想教育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结语

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建立要做到以人为本,研究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出发,学校和教师都要付出艰辛努力。同时,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学校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观,让这一价值观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与生活,这是十分必要的。中职院校要重视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加强研究,把握学生特点,以此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让思想教育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文一.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浅谈[J].中小学校长,2020(03):54-55+59.

[2]康阳.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服务型理念探究[J].职业,2019(21):70-71.

[3]何婧.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235.

[4]曹轶.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5(07):36-37.

作者:何东辉

中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中职英语课程校本化策略研究

[摘           要]  在介绍课程校本化概念的基础上,首先阐述基于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中职英语校本化实施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最后提出基于职业英语能力培養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包括确定校本课程目标、加强校企合作把握职业英语能力诉求、明确中职英语教学定位、转变评价机制、以赛促教切实提升英语口语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职业英语能力;中职英语;职业素养

一、课程校本化概述

教育改革离不开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尤其是在课程实施环节,更能体现出教育计划的实际效果。国内目前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完成国家与地方设置的课程。依据近年来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在地方教育目标的实施上所产生的强制指导作用越来越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同。因此,在落实课程目标的实际过程中,要对本地的教学实际情况、学生的需求以及不同学校的教学特色与优势进行认真的调研与了解,逐步形成更适合本地区的特色课程。当然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学校、学生、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明确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位置,将教学效果作为课程实施质量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同时,还要鼓励地方学校,尤其是具备一定师资力量的重点学校,能够结合本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研发一套适合自身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基于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中职英语教学校本化实施的必要性

中职类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英语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在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对切实强化各类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英语能力

与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内容不同,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加强,这主要是由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决定的。较强的专业可操作性是中职类院校专业的一大特点。比如机械工程类与汽车工程类专业等在各类中职学校中是非常普遍的。单纯的公共类英语科目虽然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但是从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专业性英语的学习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能力更具有现实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学习动力。当然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也要根据不同专业各自的特点来进行,要切实提升英语课程的针对性与实际应用性。

(二)提升中职院校的社会形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中职院校通过加强英语课程改革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等多种措施,帮助毕业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与青睐。在这个过程中,中职院校的社会形象也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提高中职英语教学地位

传统的中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往往会突出职业技能课程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一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把中职英语教学地位提升到与职业技能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对改善目前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弱势地位具有积极作用。

三、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也是导致中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英语能力普遍不足的重要原因,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中职英语教学定位不明确

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模式直接照搬到中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显然是不妥的。这不仅忽视了两者学生的能力差异,更体现出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研究与理解。因此,广大中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对自身英语教学的准确定位,从当前国内就业市场对中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入手,不断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忽视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及学生主体学习需求

教育改革的延滞性导致目前还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公共科目的教学方式进行,对不同专业、不同等级的学生缺乏具体的教学分类标准。可想而知,这种忽视学生实际需求的英语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更严重的是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与反感,阻碍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鉴于上述情况,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始着手推进“生本课题”建设。所谓“生本课题”,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真正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动力。

四、基于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中职英语校本化建设策略

(一)确定校本课程目标

中职院校在进行校本化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与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专业课程标准在设定时,要结合相关专业当前发展的最新情况,同时邀请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课程标准的编写过程中;最后,逐步摆脱传统的“学科中心型”课程设置理念,不断与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接轨,在校本化课程建设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的引进力度,对脱离生产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尽早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最后,课本编排要尽量简洁明了,加强专业应用的实效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把握职业英语能力诉求

为了提升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性,英语教师可以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切实体会职业英语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使用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校企合作要突破单纯技术层面的合作,向专业英语的应用拓展,赋予校企合作新的意义与内涵。中职英语教师长期以来都把自己局限在课堂教学与研究中,很少有机会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生产中英语应用的实际环境,因此,校企合作中英语层面的交流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在内容上仍然沿用旧的内容,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日益脱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专业性方面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学到的很多专业英语知识可能早已经被实际生产所淘汰,缺乏时效性与应用性。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或者短期工作,可以将当前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专业英语结合到自己的英语实际教学环节中,不仅可以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确中职英语教学定位

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要从对其英语教学的科学合理定位开始。从学校管理層面来说,要准确区分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区别,客观看待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举办相关的讲座与培训活动,使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认清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从中职学校英语课程内容的设置来看,要不断提升其课程地位,逐步让学生摆脱将其视为公共基础课的错误观念,加快建立中职英语教学的校本化体系,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与需求,让英语课程的专业应用性更强;从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来看,要加强对中职英语教师职业水平与素养的提高工作,积极引进专业的英语教学人才,为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转变评价机制

中职教育一般采用期中期末考试方式确定学生学期学业成绩的模式,这种学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可操作性较强,对教师的评价压力也较小,因此受到大多数教师的支持和拥护。但是在这种终局性评价模式下,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即使其投入大量精力学习也难以在英语课程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期中、期末成绩,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终局性评价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未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评价体系中,这也就使传统评价模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因此必须转变评价机制,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来弱化终局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出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业成绩等级。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进行一个综合性评估,通过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肯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更加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判断,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

(五)以赛促教切实提升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其英语交流表达能力应当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职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英语口语训练形式,突出职场英语的教学特色,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口语技能大赛,以赛代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外语教研室应当本着促进英语教学进步的理念,举办校级口语技能大赛,将实际的口语应用环境引入学校中,以此促进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丰富教学方法

中职英语课程应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为主”的教学理念,实现中职教育的预设目标。中职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当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职场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由于当前中职教育缺乏相关的英文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就必须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来弥补英文使用环境上的不足。比如教师可以将英语文学艺术鉴赏引入课堂,通过对相关文学作品的赏析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充分使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在未来职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场景,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专业进行相应的专业英语教学,选择适合其专业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最终完成中职教育中英语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中职英语课程校本化建设策略要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企业的岗位差异、教育的层次差异,才能更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专业课程实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邱锦梅.浅谈职教特色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

[2]魏朕楼.中职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9,8(15).

[3]张琴.基于就业导向探析中职英语高效教学[J].职业,2018(25).

[4]何芸.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

[5]陈燕琼.新课程理念下中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

作者:仇海香

中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论文 篇3:

谈应对中职生网络异化的有效策略

网络是人类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结晶的成就。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中职生在利用网络获得教育教学信息、开展人际交流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情感危机、丧失自主性以及“脱离肉体效应”的焦虑,从而使中职生在享受网络的同时也正逐渐远离本真状态,慢慢走上了丧失主体性、陷入自我异化的歧路。这对中职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异化

网络异化是指人们创造了网络,但由于网络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其原有内涵的丧失,反客为主演变为外在的异己力量,成为控制、统治和支配人的力量。在这个新兴的网络时代里,人们对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大大超过了预期,不知不觉地使自身陷入自己所编织的这张网中,更没有察觉到在其试图主宰网络的过程中反而被网络所控制和支配。实际上,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是信息社会中主体对于物化劳动即对工具依赖的新形式,是从工业社会对“有形”的物的依赖走向信息时代的对“虚拟物”的依赖。也就是说,人们创造了网络,为已所用,但网络却又失去了本来面目,反而成为统治、支配人类的异己力量。

2.网络异化对中职生成长的影响及表现

自网络技术诞生以来,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中职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中职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但应该指出,由于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时期,因而网络也对中职生成长具有不利的一面。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垃圾”充斥于网络空间,阻碍中职生获取有益信息。

网络既是信息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场。网络出现之前,中职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煤介以及教育者的传授。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正确、不健康的部分经过严格的把关而被充分过滤,最后呈现在中职生面前的都是有益的“信息食粮”。网络信息却绕开了原来信息传输的过滤环节,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出现于中职生的视野中。大量的虚假信息、色情暴力、种族主义等泛滥于虚拟空间,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这对于思想模式、道德观念、行为标准尚未完全定型的中职生来说必然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许多中职生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所适从,部分中职生甚至陷入了吸食网络“精神鸦片”成瘾、沉迷网吧夜不归宿的地步。

(2)“信息崇拜”根植于认知空间,导致中职生形成“信息强迫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网络正以其全方位、宽领域、多维度的特征介入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全面提升着我们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以网络为技术基础的网络经济通过互联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促使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缔造了信息时代新的经济奇迹。部分中职生“触网”后便陷入了对这种高新技术顶礼膜拜的“信息强迫症”中,使网络的工具性特性上升为支配使用者的外在强制力量。在追新求异、寻求信息刺激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制力,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观、道德观完全被五花八门的信息牵着鼻子走。

(3)“信息恐慌”浮现于心灵空间,诱发了中职生的心理疾病。

作为承载信息的平台,网络引领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数量急剧膨胀,信息主题渗透交错,信息更新一日千里。中职生在收集、处理信息时,感慨信息更新的速度过快,面对大量信息无所适从,由此产生一种心灵的失落感,陷入了对信息的恐慌中。与此同时,网络提供了一条迅速获取即时信息的畅通渠道,中职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浏览信息。但这种铺天盖地而又瞬息万变的信息,往往使上网的中职生来不及对信息内容进行充分地辨别、消化,久而久之,大量未经消化分析的信息会干扰中职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深度和价值判断,对他们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3.应对中职生网络异化的有效策略——和谐教育与管理

和谐是事物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统一性,是对整齐、平衡、安定、秩序社会生活法则的高度概括和要义提炼。和谐教育与和谐管理是中职教育实现和谐育人目标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网络异化对中职生不良影响挑战的有效对策。

(1)和谐教育与和谐管理是应对网络异化对中职生挑战的有效手段。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目标明确指向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要求,通过整合、调控教育过程中诸多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机统一,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更多地体现为情感教育、个性教育和素质教育。而和谐教育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以优化和消减不确定性为手段来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这是一种以促进人和谐发展从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管理。对于当前中职生而言,和谐管理应体现民主管理、突出自我管理、强调柔性管理、追求文化管理。

中职生网络异化,实际上是网络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畸变,是作为人的中职生在作为物的网络当中的同化,是中职生价值目标和理想信念的错位与丧失。中职校是中职生学习成才的主阵地,承担了端正学生价值目标定位和塑造良好人格品行的主要职责。由此,中职校必须积极革新教育方法和管理思想,紧密结合网络时代的特征,抓住当代中职生的思想动态,推进和谐教育和管理,防止中职生网络异化。和谐教育可以有效控制、调节中职生在网络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客体倒置状况,通过发挥教育的作用来实现对中职生网络行为实时监督与引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利导人,以此来消除网络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和谐管理倡导以为人本的工作理念,克服了传统学生工作的单向性弊端,采取互动式的“交流为本,沟通至上”的工作原则,可以及时地了解并解决中职生网络思想波动及网络偏颇行为。教育环境的优化及教育主体性的回归,彻底地纠正了网络客体对主体的异化统治。由此可见,和谐教育与和谐管理是当前应对中职生网络异化的迫切要求和有效对策。

(2)加强中职生和谐教育与和谐管理,防止网络异化。

网络异化的根源不在网络客体而在于主体自身。因此,防止中职生网络异化,就应从中职生自身的工作入手,加强中职生的和谐教育与管理,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网络异化的实质与危害,克服网络活动的自发、片面、畸形状态,正确地看待网络,合理地利用网络,科学地整合网络资源,促进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开展个性教育,实行人性管理。推动个性教育,尽快构建能够促进中职生个性发展的中职教学制度和现代中职环境,是应对网络异化的有效对策。首先,确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教学观念,遵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确立个性发展为本以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开发的原则,克服填鸭式、机械式传统教学的弊端。其次,要充分发挥包括网络环境在内的中职生活环境对学生个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注重竞争性与协调性相统一、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下,从校园网络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教材、校园文化、教师现代素质等方面着手,为中职生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利于中职生良好个性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鼓励发展个性教育并不排斥严格管理的必要存在。中职校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指导学生按一定专业的规格培养个人能力,使之成为有用之才;更要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全面发展自己,有的放矢地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规避网络异化负面作用的能力。

推进网络思想教育,倡导中职生自我管理。在网络煤体时代,学生网络活动在相当程度上是以注意力为中介的,而学生注意力的高低则由传播内容与形式的质量决定。因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一定要立足于构建一个内容综合、形式丰富、更新及时、信息准确的中职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增强网站的文化内涵、人文关怀和服务功能,使中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真正做到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成为有效的育人阵地和中职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现代中职校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即变外在人为管理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行为。当前,中职校管理工作的目标在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以实现学生网络道德由他律向自律的升化。因此,在中职校管理中应做到:首先,拓展沟通渠道,保证各项活动的参与面。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是个复杂而简单的系统工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从输入到输出、再经过反馈又一次重新输入的过程。网络行为的反馈信息成为中职校管理的原始依据,要实现及时地上传下达和有效管理,就必须完善沟通渠道、建设充满活力的组织。其次,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科管理。这能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中职生自主自律意识和爱校荣校意识。

创新管理模式,融入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发展他们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以及周围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笥,以克服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的异化行为。正因如此,在中职生的教育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育,以更好实现和谐育人的目标。为此:一要通过个别谈心、座谈会和心理测试等方法,深入准确了解学生情感需求的内容与特点。这是做好中职生情感教育的前提。二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需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情感需求,防止其向消极方向发展。总之,情感教育要针对中职生情感方面的实际需要,以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为目的,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和谐的技能人才。

作者:马红敏

上一篇: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研究论文下一篇:医院临床无线网络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