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市场风险探究论文

2022-04-24

国际投资市场风险探究论文 篇1: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其防范机制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响应。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逐年增加,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投资地之一。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形式的国家风险,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与应对。由此,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所面临国家风险的特征。随后探究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发生的诱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与国家风险等三类风险。其中,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活动中。由于国家的主权行为所引起的各种不确定性,并造成投资损失。目前,多数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方面。都存在某些诱发国家风险发生的因素,加上东盟国家仍然是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点地区,尽管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是一种发展大趋势,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家风险也需要格外关注。

一、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特征

(一)易遭受国家风险的行业领域较为集中

根据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几乎覆盖所有行业,但分布不均,仍相对集中在基建与能源矿产行业。根据2005年至今的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失败案例统计显示,基建与能源矿产行业投资失败案例占东盟投资失败案例七成以上,而这些失败案例均与遭受国家风险有关。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我国对东盟投资失败项目中,基建与能源矿产行业损失金额最多,超200亿美元。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国家风险案件,如我国在缅甸投资的油气管道项目、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项目、莱比塘铜矿项目等投资项目,均因遭遇国家风险停工或搁浅,造成企业损失较大。基建与能源矿产行业存在的国家风险较为突出,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高度集中于这两个领域以及二者投资周期较长、固定投资巨大等特性紧密相关。由于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增加了遭遇国家风险的可能性,投资难以快速变现或转移。因此,我国企业一旦遭遇国家风险事件,往往损失较大。

(二)政治因素是我国对东盟投资中最为普遍的国家风险因素

2000年以前,我国对东盟投资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其面临的主要以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为主;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走出去”,其遭遇的国家风险也逐年增多。少数东盟国家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与不友好的态度,转嫁到中国资本上,特别是大型项目,人为设置障碍。根据《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蓝皮书数据显示,2005至今对东盟投资失败案例中,政治原因导致占比超405,审批环节、政治派别斗争等原因导致占比超10%,东道国政府更替、政治动荡等原因导致占比超2096,这些均涉及到东道国政治因素。2007年,国家发开银行与吉林富华公司投资49亿美元在菲律宾进行农业投资,由于菲律宾国内的反对声音,以及受到其他政治事件影响,菲农业部宣布“无限期延迟”此项目;2011年,中国与缅甸签署共建中缅铁路,由于域外大国的政治干涉,2014年7月,缅甸政府宣布项目搁浅。这些不可忽视的国家风险因素。不仅对我国投资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甚至对国家利益与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三)民族宗教因素是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面临国家风险的潜在因素

为避免与西方大型企业的直接竞争,中国企业将目光集中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制度不完善的国家寻求投资机会,东盟国家是首选。与此同时,一些东盟国家的民族宗教问题较为突出,为我国企业遭遇国家风险可能性增大。一方面,由于民族宗教问题,出现了各派武装持续冲突。如菲律宾依然遭受伊斯兰复兴运动问题、摩洛分裂主义问题,国内冲突不断,造成了中国企业损失惨重;缅甸各民族武装的数十年冲突,造成中国企业一些重要投资项目停工,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的能源、矿产企业损失惨重,仅2011年9月,缅甸一顺应“民意”为由,就叫停了松密大坝水电项目,使中方损失20多亿美元。另一方面,通过其他事件诱发国家产生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发生针对我国企业的国家风险。如印尼国内民族矛盾激发,民族主义情绪群体怪罪于华人,出现了排华骚乱;由于南海主权争端,越南民族主义情绪爆发,出现了针对中国资本的打砸抢事件。因此,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企业东盟投资需要积极关注与重视的因素。

(四)南海四国是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频发地

近年来,发生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四国(以下简称“南海四国”)的针对中国资本的国家风险,无论从频率还是密度上尤为突出,同时受到域外大国的影响,中国对缅甸等国家的海外投资发生国家风险的潜在可能性也加大了。如1998年以來印尼的长期排华政策,在政府与军队的教唆下,一部分“暴民”对华人以及华人资本实施了烧杀掳掠,导致华人与华人资本损失惨重,制造了震惊海外的“印尼排华事件”;2006年10月,中国企业承建了菲律宾北吕宋铁路(北铁)项目,2010年,菲律宾政府更替。新政府以项目违规为由,于2012年2月,终止北铁项目合同;2014年5月,由于南海主权争端,在政府默许以及民族主义情绪影响下,发生了针对中国资本的打砸抢事件,140多家企业受到冲击;2017年1月,碧桂园在马来西亚的“森林城市’颂目,以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为首,马来西亚国内出现针对中国投资项目的抵制言论,激起马来西亚民众的民族情绪;中国与南海四国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南海主权纠纷,一旦出现南海问题管控不当或一国政党大选、民族主义情绪、对话关系波动等情况,极易发生针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的国家风险事件,并将使中国投资受到极大的损害。

(五)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面临的国家风险存在跨国传染倾向

中国企业与资本“走出去”有其特殊性——“风险是企业承担,代表的是国家利益,维护的是国家战略”。企业遭遇的国家风险不仅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对国家利益与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府与企业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防范他国的“效仿行为”。如2014年5月,由于南海主权争端升温,越南发生了针对中国资本的打砸抢事件。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温和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在处理保护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时,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善意解读为他国他人的善意,往往我国过度的善意与让步,反而被他国解读为居心叵测,甚至是胆小理亏,造成短期内针对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国家风险事件频出,呈传染扩散趋势。如2014年7月,缅甸叫停了中缅胶漂-昆明铁路工程项目,“中缅铁路”项目搁浅;2015年2月,柬埔寨首相洪森下令暂停建造中柬合作大坝:2015年3月,我国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被新政府以缺乏相关手续为由叫停。显然,短期内周边国家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针对中国企业的国家风险事件,往往会产生叠加的影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发生国家风险的诱因分析

(一)中国资本“走出去”较晚。劣势地位制约企业选择高风险国家寻找机会

中国企业近年来才开始逐步向海外投资,无论在技术资金、法律法规还是投资经验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都难以与其抗衡。发达国家企业海外投资时间久,掌控的优质资源多,企业更倾向于投资回报快、投资环境好的国家,致使中国企业不得不避其锋芒。到那些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制度不完善的国家寻求投资机会。如2013年10月,中国与泰国签订一系列基础设施、铁路、农业相关的备忘录,中国高铁与泰国农业进行互利合作。2014年初,泰国政局变化,以国家安全以及程序不合法为由,叫停了包含了“大米换高铁”计划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对而言,这些国家法制观念、契约精神方面欠缺,社会与政局动荡,政府更替等导致的毁约现象频繁,这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面临的国家风险系数较高。

(二)具有国际经验的中介组织良莠不齐,加大了中国企业东盟投资的盲目性与风险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无论是管理上还是运营上国际思维与国际战略存在不足,对国际市场与环境不熟悉,缺乏熟悉当地法律法规、税收制度的管理人员;第三方海外投资服务企业数量少,国际化程度低,服务质量不高,企业难以在国内直接获得具有较高质量与针对性强的在投资目的地项目启动的会计、律师、咨询等服务;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控部门工作重心多为市场风险与运营风险监控,对国家风险的评估与管控能力不足。如近年来,部分中国企业通过中介机构对越南、马来西亚、缅甸投资设厂,由于中介机构为了获得利益,存在夸大项目收益,隐瞒项目风险,促成项目交易的心理,甚至存在联合对方企业对我国企业进行诈骗的现象。这直接导致我国企业根据错误信息作出的研判,出现投资成本大幅增加、投资审批不过、环境评估不过等情况,导致投资失败,甚至合资公司被当地伙伴实际控制。我国企业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时,中介机构、对方企业利用当地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施压,以及熟悉当地法律政策,当地政府往往难以作出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判决。

(三)中国企业海外经营行为不规范,面对突发事件有些处理不当易转变为国家风险

中国对东盟投资的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因此,易发生劳资纠纷、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缺乏诚信和企业伦理、社会责任意识欠缺等国内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容易转变为国家风险。如2009年,中国企业与缅甸企业合作建造密松水坝,由于企业基于国内商业环境,比较注重对当地政府官员进行公关,而不注重与当地民众、在野党派、社会团体的沟通交流,对当地民众关心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没有予以高度重视,缅甸政府是民选政府,当地民众对该项工程的抗议,如前文所述,2011年9月缅甸总统以“顺从民意”叫停了改项目,我国企业损失20多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应遵守该国的法律法规,不应以国内存在的商业环境运作模式在其他国家予以复制,这种明显的功利化行为对东道国而言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形成负面影响,从而诱发国家风险。

(四)中国对东盟投资多为敏感性行业,这是我国企业易受到国家风险的熏要因素

由于中国对东盟投资多为于基础设施、通讯、能源等敏感性行业,东道国政府对这些行业的中国资本态度较为谨慎,甚至会容易受政治猜忌和质疑的困扰,或者被西方国家误解或过分解读。如我国计划修建高速铁路联通东南亚,串起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地区,此项目分东、中、西三线方案。由于对此项目的警惕与过度解读,越南一直对该项目持否定态度,由“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构成的东线方案未能实现;与此同时,由“新加坡-吉隆坡-曼谷-仰光-瑞丽-昆明”构成的西线方案,因域外大国干涉以及政府更替,2014年7月,缅甸政府发布消息,搁浅该项目。与此对比,中国正在修建联通我国西南、老挝与泰国的高速铁路。目前,由“新加坡-吉隆坡-曼谷-万象-尚勇-祥云-昆明”构成的中线方案,预计2017年10月动工,将在3年内完工。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应对东道国政治环境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政府部门要定期发布国别政情报告,帮助国内投资者掌握权威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三、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发生国家风险的防范机制建设

(一)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为防范、降低因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在东盟国家的不守规、不守法行为而诱发的国家风险。一方面,政府应建立针对海外投资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监管措施与奖惩制度,监管与奖惩并行。引导海外投资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另一方面,引导海外投资企业改变公关方式,东盟国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以及政策不确定性易发生国家风险,中国企业应多参加当地社区公益活动。目前,中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尚不完普,企业海外投资抵御风险能力不高,制约了我国企业东盟投资的步伐。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体系,在险种设置上,针对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予以创新,更好的为海外投资企业服务。

(二)加快构建对东盟投资保护体系,激励与保障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

梳理中国海外投资的引导、促进、服务、保护等制度与政策,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东盟投资的外部环境,构建对东盟投资保护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子系统,其中微观子系统为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具体举措;中观子系统为包括维权救济制度、双边投资协定、投资救济制度等在内的对东盟投资保护制度;宏观子系统为对东盟投资的国家战略优化。与东盟主要投资国签订双边投资安全保障与救助救济协议,从政府层面实现保驾护航。支持企业海外依法维权,当我国企业在东盟投资遭遇国家风险时,各相关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灵活制定共赢合资机制,促进国家风险转移机制多元化

创新中国对东盟投资企业的经营主体,与东盟国家具有合作互补的大型企业合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减少投资项目的受关注度和政治风险。扩大在投资国的借款、贷款、融资等,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多渠道开展融资活动,从而分散企业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通过股权扩大、分散等方式,吸引东盟国内企业参股,扩大“朋友圈”。股权分散的情况下,风险可以分担。一旦发生国家风险事件,由于我国在东盟投资的企业不仅是中国企业,更是合资企业,在东盟国家有着较多的密切利益相关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能争取到多群体对我国企业的保护;在发生灾难或不可逆转的国家风险事件时,我国企业要有终极应对方案。做好资产保值或转移的准备。

(四)完善对东盟投资的预警机制,有效管控与防范国家风险

当前,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选择多基于政策导向型或地缘血亲关联,随意性大,宏观管理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经营过程中,多关注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缺乏完善的国家風险预警机制。当国家风险事件发生之时,应有针对性地及时选择对策,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政府应根据国际关系变迁情况。建立对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预警机制。在选择对外投资国与投资项目时,通过数据库评估风险,进而实现对国家风险的有效管控。鼓励投资东盟企业积极提供可能诱发国家风险的各类信息,加大对国家风险的实时监控,做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与应对,事后救济。

(五)采取疫情阻截与应急处置方案,有效防范国家风险的跨国传染

以往中国对国家风险事件的判断多基于国家风险的“静态”、“无溢出效应”、“国家之间不结盟”的假设,随着域外大国干涉,区域强国的渗透等国际环境的变化,传统假设难以解释国家风险的跨国传染,而基于“动态”、“有溢出效应”、“国家之间结盟”的假设更能印证当前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跨国传染的现状。因此,无论国家还是企业,应类似于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采取的疫情阻截与应急处置措施,发生国家风险事件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与应对国家风险的跨国传染。根据不同风险类型、传染级别、影响范围与信息反馈,构建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跨国传染的疫情监测制度和相应的防范管理机制。

作者:朱念

国际投资市场风险探究论文 篇2:

浅探中油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

摘要:针对中油财务公司实际,结合国际财务公司先进经验,本文从资金集中管理定位、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资金集中管理的对策:加快“资金池”建设和利用TMS系统平台进行综合性资金集中管理;通过建立自动化的网上业务处理平台和原始单据电子化来解决结算能力的“瓶颈”问题;以全面风险管理思想为指导,通过培育风险控制文化,完善风险控制环境,进行风险控制考评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中油 财务公司 资金管理 集中管理

一、中油财务公司战略定位

(一)建设中油财务公司“资金池”

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看,目前各大公司普遍开始高度重视资金集中管理,尤其是由集团公司和金融机构共同构建的“资金池”,更是资金集中管理的重点之一。资金池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完善内部结算体系,保证资金的安全与高效。建设中油财务公司的资金池,首先要设有“账户池”,通过账户集中管理,实现账户和资金流的有效监控。中油财务公司资金池的发展方向应是建成本外币一体化的资金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与地区结算中心的有效融合,这不仅是中油财务公司适应货币金融市场新发展的需要,也是银监会对财务公司职能定位的明确要求。完善资金池功能,还需要充分发挥财务公司作为“账户管理中心”、“资金结算与监控中心”和“票据管理中心”等作用。

(二)强化资金综合性管理

中石油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司库系统建设,是继一级会计集中核算之后的又一突破,司库系统不仅注重与公司原有核算、投资、融资等资金管理系统对接,而且还将与财务公司电子商务、投资计划管理、银行关系管理、客户信息等系统实现连接。因此,中油财务公司应加快电子化建设,对外与商业银行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对内重新整合集团内部资源,进一步开发综合性的资金管理职能。综合性资金管理包括流动性管理、收付管理、风险管理、收益管理等多个方面,笔者认为,集成上述综合性管理职能最好的载体为TMS(Treasury Management System),鉴于中油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现状,TMS应集成ERP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公司电子商务系统两方面的信息,为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

二、注重财务公司业务创新

(一)整合内部资源

目前,地区层面的结算中心和总部层面的财务公司共同完成中油集团的资金管理。各地区结算中心的存量资金无法纳入集团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框架下,各地区结算中心管理模式明显不同,对各地区资金流的统一归集很难实现,从而无法实现集团公司监管和预测全局范围内的资金流。因此,需要重新整合财务公司和地区结算中心的管理资源,推动财务公司规范的、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业务向各地区基层渗透,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整体水平。

为此,要求公司中心结算户和下级公司户都在财务公司内部开立,由财务公司提供下级公司和中心结算户之间的资金划拨及中心结算户的对外统一支付。公司结算中心每日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差额形成的沉淀资金可以通过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账户体系进入到上一级的集中管理。财务公司在区域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多个地区结算中心同时在财务公司分支机构开户,则该分支机构成为集团的地区资金集中管理中心,整个地区的资金流动都在该机构的监控之下,现金流动数量、去向将一目了然。各个结算中心之间,结算中心和其他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收付业务,通过财务公司内部转账即可完成。整合后,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包括财务公司总部、财务公司区域分支机构和地区结算中心,适合不同程度的资金集中管理要求。

(二)加强与其他金融行业协作

中油财务公司是以企业集团为依托建立的金融机构,在资金的集中上比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有优势,但由于其缺乏资金的其他管理经验,所以很多业务都是依靠其他金融机构来完成。因此,中油财务公司应发挥其在资金集中方面的优势,在投资、发行债券、收益管理等方面与专业金融机构合作,增加其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并为集团公司提供闲置资金的短期投资套利服务,在保证资金流动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其价值增值。针对闲置资金的增值需要,财务公司可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隔夜投资服务,为企业设计投资组合,并寻找安全的投资渠道;针对公司的不同管理状况,可以提供投资关联服务,即实现投资账户和结算账户的自动划转,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投资指令进行专项投资。

(三)改善结算能力

1.采取电子化金融创新手段,建立自动化的网上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企业和银行的直联。

第一,解决财务公司开户企业子账号的识别问题。目前,中油财务公司已开始与工行协商解决方案,初步定为财务公司开户企业账号统一为财务公司大账号后缀四位子账号,财务公司向工行提供其开户企业子账号明细表,外部企业利用银行网络向财务公司汇款时,在用途前标注四位子账号,工行资金汇划系统将自动识别区分。财务公司利用工行网上银行代理子户对外付款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实现工行网上银行子账户识别后,股份公司在工行的资金集中户可以和封闭结算资金集中户合并,统一划入财务公司管理范围内,同时仍然继续利用工行网银系统实现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和股份公司在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户之间的上划和下拨,利用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弥补财务公司结算网点缺乏的不足。

第二,在子账号自动识别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财务公司可充分利用银行系统提供的网上银行及银企直联服务,对接财务公司的内部企业网上银行与银行的网上银行。财务公司企业内部网上银行已经实现了网上汇划、账户查询等功能,对接后,财务公司开户企业可通过内部网上银行向财务公司提交付款指令,内部企业间的支付直接通过财务公司资金结算系统完成,生成财务公司会计账并打印出企业收付凭证,对外付款指令被提交到财务公司资金结算系统后,财务公司资金结算系统做账务处理并将指令传输到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通过银行网络将款项划出,从而实现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直联。原来的银行支付申请制证、资金审批程序全部简化为电子签认并能批量处理,解决了财务公司结算能力“瓶颈”问题。

2.采取原始单据电子化策略,突破封闭结算业务“瓶颈”,进一步提高封闭结算资金的速度。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发票信息管理模块,在开立并打印出发票的同时保存发票相关信息,并建立发票号和每一笔委托收款申请单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在网上提交委托收款申请时,根据委托收款申请单号和发票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关发票信息自动从发票信息管理模块传输到网上提交系统,体现在委托收款申请单的明细列表中,无须人工录入。采用此种方法,保障了实际打印出的发票所载信息与委托收款申请单中包含的发票信息出自同一数据源。财务公司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据电子化,即加载数字签名,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发票、电子计量单等。真正意义的电子单据可实现网上传输,无须财务公司工作人员取送票据,收付款方可各根据业务情况分别从网上打印自己需要的单据。

(四)努力开拓海外业务

首先,境外交易风险高,尤其是网上银行的安全,由于资金需在更广泛的领域内集中,而各银行在不同的区域各自拥有优势,为寻求更有效的资金集中就必须依托多家跨国银行。其次,境外多货币管理环境对财务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完成多种货币的归集和支付,还要实现不同货币之间的内部调剂,平衡各货币之间的头寸,对集团货币缺口统一融资。再次,财务公司缺乏国际投资经验,加上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矛盾,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某些业务将被限制,财务公司尚不能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为集团公司谋取利益。随着中油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中油财务公司必须加快境外子公司的建设,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学习海外资金集中管理的先进经验,改进目前的资金管理系统,开发多币种的操作环境,同时还需要财务公司拥有更广阔的参与国际外汇市场的途径。

三、加强风险管理

(一)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由单一内部控制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财务公司不能仅从单项业务、单个部门角度考虑风险,还要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去分析风险,即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涵盖公司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业务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种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开始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一直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全面风险管理在风险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使公司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在管理好风险的同时也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二)完善资金集中管理风险管理体系

1.培育全员风险控制文化。成功的风险控制最重要的因素是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风险控制文化。第一,中油财务公司要以人为本,使风险控制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让他们树立起全面风险控制的观念,推行风险控制行为,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控制队伍,财务公司就可以切实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第二,加强风险控制教育,让每个员工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公司内部培育全体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观念,让员工了解风险,培养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第三,深入研究经营控制中的风险,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形成第一道防范风险的屏障——风险控制制度。

2.完善风险控制的环境。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的必要条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它也是财务公司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中油财务公司的治理结构,首先要真正实现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离,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建设。具体来说,第一,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第二,完善董事会人员结构,确保其履行风险管理责任;第三,切实提高监事会地位,确保其履行监督职责。建立中油财务公司的两层风险控制,第一层是财务公司总部通过各职能部门对整个集团的控制,第二层是地区结算中心通过各项业务的具体风险控制实现对各下级公司的控制。

3.强调财务公司风险控制考评。首先,中油财务公司要依托其电子化管理平台,开发面向集团公司管理者的服务界面,提供企业账户余额实时报告、电子对账、交易状态查询等服务,实现资金管理者对集中账户及下属企业收付款账户的全面监控,将整个集团不同层面的资金状况全方位、多视角的呈现出来。其次,在资源整合、管理层级划分基础上,财务公司将有条件把集团绝大部分资金收付业务纳入到集中管理的框架下,分析集团不同管理层面的资金运动规律,结合集团内部的预算管理提供现金流预测服务,帮助企业合理控制资金头寸、制定融资策略,控制资金短缺风险。随着集团境外业务的增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在资金风险防范中成为财务公司风险防范的又一重点,中油财务公司应针对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需要,充分发挥其金融业务的特长,为中油集团提供外汇套期保值及掉期交易服务,规避国际市场汇率风险。J

参考文献:

1.江山,吴豪.财务公司资金结算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财务公司,2006,(1):10-11.

2.刘明,陈茂.对财务公司建立有效风险管理系统的探究[J].华商,2007,(9):51-52.

3.林咏.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法研究——基于蓄水池理论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0,(10):18-19.

4.梁萍.企业资金:赢在集中运营——中油财务公司“资金池”管理[J].中国外汇,2009,(12):26-27.

5.苗洁.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池模式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98-200.

作者:吴鹏

国际投资市场风险探究论文 篇3:

公司法视域下我国投资者赴越南设立企业的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越南具有较为理想的投资营商环境,正受到越来越多我国投资者的青睐。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不仅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发展,同时也符合中越两国实际国情的需要,更是中越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和中越两国稳定的国际政治关系共同促进的结果。在越南设立企业是开展对越直接投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2014年新修订实施的越南《企业法》(法律编号:68/2014/QH13)对越南可设立的企业类型、受理申请机构、基本设立程序进行介绍,分析我国投资者赴越南设立企业的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越南;企业法;风险防范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5-2016)》和世界銀行发布的《2016年营商环境评级(Doing Business 2016)》显示,越南在全球最具国际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56名,营商环境位列全球189个国家地区中的第90名,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外国投资者的青睐[1]。近年来,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规模逐渐扩大。2005年,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流量仅为0.21亿美元,而到2015年已经增至5.60亿美元。11年间,虽然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流量在某些年份相较前年有所下滑,但其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同期,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存量由2.29亿美元上升至33.74亿美元,直接投资存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11年间,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年均增速均在30%以上(详见图1和图2)。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中越两国之间的政策沟通明显增强,基础设施联通持续发展,贸易畅通势头良好,资金融通稳步推进,民心相通成效显著。中越两国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位居前列,为我国投资者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开辟了新的目的地。

一、越南关于外资企业设立法律制度概述

(一)受理企业注册的机构

按照越南政府制定的审批权限和归属,越南省一级政府部门掌握了绝大多数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而中央政府部门仅保留了对为数不多的外商投资项目类别的的审批权限(详见表1)。与此同时,当涉及重大的外商投资项目时,越南政府规定由国会制定对这类项目审批标准和执行标准,并按照流程首先由国会进行审批,再交由越南中央政府有关审批权限归属部门颁发注册许可证书[3]。

2006年,越南政府颁布了第108号议定书,根据其规定,依据外国投资者注册投资额的不同,外商投资企业在越南注册分为登记和审批2种方式(详见表2)。

(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通过共同出资,并在本人出资范围内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和债务的企业组成形式。根据越南《企业法》第三章的规定,在越南可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又分为多股东有限责任公司、单一股东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类型。

多股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是个人或组织,人数为2至50名。在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后,股东将获得公司发放的出资证明书,在其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根据越南《企业法》第50条和第51条的规定,公司股东有权出席公司股东会议并就公司事务进行讨论、提议和表决,可以在公司完成纳税和偿还债务后按照出资资本获得股息,并在公司解散或破产清算后按照出资资本所占比例参与公司剩余资产分配。同时,股东有权以个人或公司名义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经理、法定代表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提起诉讼。股东的义务则包括按期按承诺的数额缴纳出资资本,并遵守公司章程和公司董事会决议等。股东以公司名义违反法律规定、非因公司利益开展经营或交易行为致他人损害的,个人承担全部责任。多股东有限责任公司依法设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或经理等组织机构。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从股东中推选一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或经理是公司日常营运的负责人,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或经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时,需长期在越南境内居住,离开越南时间超过30天的,必须书面授权他人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的权利和义务。

单一股东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设立公司所有人是一个个人或一个组织,由其承担全部出资,并在出资范围内承担公司债务的公司形式。单一股东有限责任公司不得发行股票。根据越南《企业法》第75和76条的规定,这一类型公司的股东,即公司所有人有权决定和修改公司章程、年度经营计划和发展规划、组织管理机构构成,并任命和罢免管理人员。同时还可以决定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或对其他公司注资,决定公司纳税和履行其他债务后盈余的使用等事项。其义务则包括明确区分公司所有人的资产和公司资产等。当公司所有人为个人时,应将其个人及其家庭支出与其作为公司管理者的支出进行区分。单一股东有限责任公司所有人可以授权方式任命一人或多人代其管理公司,履行权利和义务,代理人的任期最长为5年。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单一股东有限责任公司不得减少其公司章程中确定的出资资金。公司所有人决定筹措他人的资金来增资时,公司应当于新股东承诺出资之日起15天内申请登记变更为多股东有限责任公司。

(三)设立股份公司

与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类似,越南的股份公司是指将公司资本分割成若干份额相等的部分(即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一种企业组成形式。股份公司的股东可以是组织或个人,股东人数为3人或以上。股东仅在其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及其他财产义务承担责任。

股份公司的股份分为普通股份和优先股份,股份公司必须拥有普通股份,普通股份所有人成为普通股东。优先股份包括表决优先股、股息优先股、赎回优先股以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优先股。普通股不得转换成优先股,优先股可以依照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转换成普通股。股份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筹措资金。股票是由股份公司发行或确认的对公司的一份或数份股份享有所有权的证明书,可以是记名股票或无记名股票。

根据越南《企业法》第114条和第115条的规定,普通股东有权参与公司股东大会并发表意见,对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赋予权利范围内的事项行使表决权,以及领取股东大会决定的股息和按照所持有普通股的比例优先购买公司发行的新股等。与此同时,普通股东应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股款,除公司或他人再购买股份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回其缴付的股款。

股份公司的组织管理机构设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或经理。此外,当股份公司的股东人数超过11人时,公司还应当设立监事会。董事长、总经理或经理可以按照公司章程規定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根据越南《企业法》的规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必须在越南境内经常居住,若需要离开越南30日以上时,应当以书面形式授权他人行使法定代表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设立两合公司

两合公司是指由2名以上无限责任股东组成的企业形式。无限责任股东应当是个人,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同时,两合公司还可以拥有出资股东,即只承担有限责任的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两合公司不得发行任何类型的证券。

根据越南《企业法》第176条的规定,两合公司股东有权以公司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并在对公司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谈判及签订合同,还可使用公司印鉴和资产以从事经营活动,股东个人垫付公司经营费用时,可要求公司退还其垫付的款项和合理利息。与此同时,两合股东应诚实谨慎地管理和经营公司业务,以确保公司的合法利益,不得利用公司资产牟取个人利益,或为其他组织及个人牟取利益。违反上述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两合公司可设立股东会,推选一名两合股东担任股东会主席,并兼任总经理或经理。股东会主席有权按两合公司要求或在其认为必要时召集股东会会议。

(五)在越南设立企业的主要流程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在外国投资者独资运营的情况下,都需要按照“递交申请—经营登记—成立公告”的程序进行设立(详见图3)。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2016年版)整理。

在越南,已经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拟成立分公司时需要把申请材料寄送至越南工贸部,以获得成立分公司的许可证。申请文件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按越南工贸部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的成立分公司的申请表格;二是总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我国投资者在申请设立分公司时,上述申请文件必须依次先由我国公证机关公证并由外交部领事局(或省级外事办公室领事处)认证,再交由越南驻华使馆、领事馆进行领事认证。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经过认证后的材料需在越南有资质的认证翻译中介机构进行翻译,这样的文件才有法律效力。

办事处(代表处)可代表其母公司在越南从事业务接洽、联络与开发,但不能有营业行为,也不能开具发票。外商投资企业可在越南设立多个办事处(代表处)。按照越南法律规定,我国企业只要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已登记并合法经营,就可以申请获得在越南成立办事处(代表处)的许可证。需要注意的是,外国企业在越南成立的分公司不能再设立办事处(代表处),且办事处(代表处)不能再设立分支机构。

二、我国投资者赴越南设立企业的潜在风险

尽管越南政府积极调整企业设立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企业法》《投资法》等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吸引外商赴越南通过设立企业等形式开展直接投资的良好环境,但外资投资越南的步伐依旧相对缓慢,外资进入越南设立企业仍然存在风险因素。具体而言,企业设立的风险主要包括国际投资发展形势、越南政府管理体制和权限分配、政府行政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企业登记和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越南商业和消费习惯、市场产业结构和产品特性等因素。就越南本国而言,上述风险因素又可以划分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3大类(详见图4)。

(一)在越南设立企业的政治风险、市场风险

政治风险方面,外资在越南设立企业过程中的审批以及各种经营事项,都涉及政府行为参与,对于企业设立的审批权分散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年来,越南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就效果而言仍然不甚乐观,政府机构仍存在职能设置重叠、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国家风险服务(Country Risk Service,CRS)2015年分析数据,越南在参评的100多个国家中,政治稳定性得分50分,评级为C,在东盟10国中位列第5,属于基本稳定型。在对华关系上,越南曾挑战我国海洋权益,还发生过诸如2014年越南反华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等恶性事件。此外,CRS数据还显示,越南政府效率得分68,评级D,在东盟十国中位列第6,越南各级政府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这也有可能是对在越南设立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之一[4]。

市场风险方面,越南虽然与我国接壤,在国情上也与我国多有相似,但是在许多商业习惯和消费习惯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别于新加坡等人均收入较高的东盟国家,越南的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消费者更倾向于优先考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赴越投资若不能事先了解拟投资行业的供求情况,容易形成市场风险。

(二)我国投资者赴越南设立企业的法律风险

1.越南企业设立法律体系不完善、修订频繁

1997年越南国会通过了《商法典》,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尽管越南制定了《商法典》,但对企业设立进行规制的主要是法典之外的一系列商事单行法和行政条例,其中涉及企业设立的主要有1990年颁布的《公司法》和《私营企业法》,以及1999年颁布并经多次修订的《企业法》,还曾在2007年颁布过《企业法实施细则》,此外有关行政部门也根据情况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可见,由于目前越南法律体系仍处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过程之中,关于企业设立法律规定较为分散,加之相关政策时有波动、法律法规修改频繁,导致不同的法律法规之间可能存在内容上的重叠或立法空白,甚至可能出现不同法律法规之间互相冲突的情况。

2.越南企业设立发起人和利益相关人的法律关系不明确

根据越南现行《企业法》的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须经常居住在越南境内,如果离开越南30天以上,须以书面形式授权他人行使法定代表人相关权限。基于这样的规定,很多外国投资者都会在越南当地寻求合作伙伴,并以其名义在越南设立企业。在此情形下,合作伙伴成为企业设立发起人。但是,外国投资者作为利益相关人,虽然没有在企业设立文件和章程上签章,却是企业经营盈亏的实际承受者。加之设立企业的过程非常复杂,若不能有效约束拥有法定权利的形式上的企业设立发起人的行为,往往会埋下隐患。

3.越南设立企业前置审批程序复杂、材料繁多

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在越南申请设立企业时,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交材料进行前置审批。这一前置程序通过后,方可申请企业经营许可。与此同时,审批部门对前置审批项目具有决定权。根据设立企业的类型和行业不同,前置审批的具体内容由不同审批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在现实情况中,有的部门甚至要求企业设立申请者提交《企业法》规定以外的材料,导致前置审批条件复杂,准备有关材料难度过大,增加了申请者的负担。

4.越南对企业设立规定了严格的公告制度

《企业法》对在越南设立企业规定了严格的设立公告制度。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设立的企業都需要在设立后进行公告。同时,越南对企业设立公告制度还有明确和详细的要求,对刊登公告的报刊层次和级别、公告内容和事项、公告期限和程序等都做出了严格规定。在越南申请设立企业,若不能按照规定进行公告,将直接影响企业设立的进度和合法性。

三、我国投资者赴越南设立企业风险防范策略

(一)注意防范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

政治风险方面,鉴于越南在政治稳定性和政府效率上的现状,我国投资者在越南设立企业前,务必要对越南国内、国际形势和政策发展走向进行分析,尤其要对拟投资领域的法律规章、鼓励和限制行业发展政策、综合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详细考察和科学分析,注意防范潜在的政治风险。

市场风险方面,要重视投资前的市场调研。目前越南对生产小商品、工业产品和家用电器的企业给予了注册登记和投资优先权。此外,相较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同类产品出口比重50%的情况,越南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仅为20%,因此越南支持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者在赴越南投资前,要充分了解拟投资行业。综上所述,我国投资者在计划赴越南设立企业时,应提前做好市场调查,了解清楚拟投资行业的产业结构和贸易伙伴的产品特性,掌握好市场规则,对投资和贸易的项目可行性、回报率等做出通盘考虑,避免贸然决策带来的巨大风险。

(二)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1.注意法律的时效性,掌握最新法律规定的要求

鉴于越南企业设立法律体系现状,我国投资者在赴越南设立企业前应做好充足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在了解清楚时下最新企业设立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做好设立企业可行性分析,权衡利弊,避免盲目设立企业和投资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目前,最新版越南《企业法》颁布于2014年11月,编号为68/2014/QH13。投资者在递交设立材料、申请经营登记、刊登成立公告等环节都应按照该法的规定进行,在制定公司章程、分配股东权利义务、发售股票等具体事项中也必须遵循该法的规定。

2.对合作伙伴加强考察,通过有效手段降低投资风险

越南《企业法》规定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须经常居住在越南境内”使得很多外国投资者都会在越南当地寻求合作伙伴,并以合作伙伴作为设立发起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设立发起人和利益相关人的法律关系无法明确,为了避免设立发起人在利益诱惑面前不讲诚信的情况,有效保护企业实际投资者的利益,我国投资者对于合作伙伴的选取务必慎重,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规避风险。我国投资者若采取此种形式设立企业,在选取合作伙伴时应加强事先考察,并通过设立抵押等手段降低投资风险。

3.充分了解越南设立企业前置审批程序和申请材料要求

我国投资者在越南申请设立企业前,应按照投资行业和投资额的大小,与相应的审批机构做好沟通,了解其对企业设立前置审批的具体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并按照审批机构的材料清单对所需申请材料进行准备,尤其注意申请材料使用的语言文字和选择翻译中介机构的要求,我国和越南外事部门的认证要求等,做好充足的准备。

4.严格按照规定做好设立公告

按照越南现行法律的规定,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设立的企业都需要在设立后进行公告。越南的企业设立公告制度与我国的公司设立程序有所不同,因此应按照越南当地要求及时开展公告程序,以免影响在越南设立企业的进度和合法性。尤其要注意越南对企业设立公告的具体要求,按照规定的公告期限和程序,选择符合法律规定层次和级别的报刊,并按要求撰写公告内容和事项,做好企业设立公告。

参考文献:

[1]苗维胜.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展望报告(2017)——区域与行业投资机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144-145.

[2]2013、2014、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EB/OL].http://hz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 ory/201512/20151201223578.shtml.

[3]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2016年版)[EB/OL].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gbdqzn/upload/yuenan. pdf,2016:71-72.

[4]李好,肖坚.“一带一路”视域下东盟经贸市场发展形势探究[J].东南亚纵横,2016(3):25-31.

作者:刘志超 李好

上一篇:区域现代物流体系思考论文下一篇: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