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风险投资退出作为风险投资实现资本增值的唯一途径,其顺利与否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败。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介绍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同时对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的方向、前景进行了展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究论文 篇1:

风险投资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

摘要:融资难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障碍主要体现在商业贷款、资金融租赁、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民间资本融资四个方面。而融资难的内在原因则主要体现在资本规模小,经营风险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抵押物较少,抵押能力较低;经营者信用意识薄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风险投资是中小型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孵化器”。针对风险投资体制不完善的现状,应努力实现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结合,建立健全快捷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以充分发挥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风险投资;中小企业;融资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十二五”的攻坚阶段。此时,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中小企业在深化体制改革以及建设新型国家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风险投资在解决融资问题方面的价值愈发凸显。通过风险投资,能够极大地拓展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从外部障碍、内在因素、对策建议三个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如下的分析和阐述。

1.中小型企业融资路径的外部障碍分析

按照融资来源的不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包括两种融资方式,一是内部融资,二是外部融资。如留存收益、应收欠款转让、闲置资产转为现金等等,都属于内部融资的范畴;而商业贷款、资金融租赁、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民间资本融资等等,则都属于外部融资的范畴。长期以来,受制于自身的生产和经营能力,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方式。然而,在外部融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种外部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贷款

商业贷款是中小型企业目前最为常用的外部融资方式。据统计数据显示,近80%的中小企业需要商业银行贷款。这说明,中小企业对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各个商业银行在这种融资方式中需要承担一定的信贷风险。而为了尽可能地规避这种风险,各商业银行只愿向大型企业放贷,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这种求贷和放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无形中加剧了中小企业商业贷款难的问题。

(2)资金融租赁

资金融租赁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因为其对担保及资信的要求远低于其它金融产品,所以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从某种程度上讲,资金融租赁的推出,有效地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值得大力推广。然而,这种金融产品也存在一些固定缺陷,如租金拖欠现象严重,较大的经营风险遏制了业务推广的热情;对租赁公司要求特别高,符合条件的租赁公司数量十分有限等等。受此影响,当期,我国的资金融租赁整体上还处于一种发展低谷期。理论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又一大障碍。

(3)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

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最主要方式。然而,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对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有着严格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是一般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的。此外,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仍不够完善,在市场融资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风险,令广大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中小企业还很难在市场中积极践行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方式。

(4)民间资本融资

民间资本融资又称地下金融,是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必要补充。它主要针对一些非官方的、未纳入国家常规管理的金融机构而言。目前,民间借贷还无法很好地融入我国的金融市场。之所以会出现在这种问题,与商业“惜贷”造成的巨大资金缺口有关。再者,由于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得不到政府的承认,再加上其本身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极大抑制了民间资本融资的发展。

2.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内在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指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会遇到融资难的问题,除了诸多外部障碍以外,还应归因于一些内在因素。就目前而言,这种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规模小,经营风险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整体偏低,这与其科技水平低以及产品单一的现状密切有关。而且,劳动力资本的不断增加,更是无形中加剧了经营风险系数。从理论的角度讲,高经营风险往往会带来高收益率,两者在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但是,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信贷人员所得到的收益回报与其所要承担的风险却不成正比。与此同时,受制于商业银行的高贷款利率,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第二,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

现如今,我国财务制度仍处于一种不完善的现状。受制于此,财务信息也不够准确,企业信息与银行信息在通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匹配。作为一种高风险企业,各商业银行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作支撑,以此来有效地抵御风险。为此,它们推出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然而,中小企业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这种要求,并最终造成了无款可贷的尴尬境地。

第三,抵押物较少,抵押能力较低。

提供抵押物是贷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真正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才有可能获得理想中的贷款。然而,中小企业的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价值根本不能满足抵押物的要求,反映其抵押物较少、抵押能力较低的现状。为此,商业银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资产抵押方面的审查。而出于成本等各方面的考虑,商业银行往往会望而却步,不愿给中小企业放贷。再者,我国的融资担保体系还不够健全,在该体系当中,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的地位不对等,使得贷款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第四,经营者信用意识薄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诚信较差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普遍性问题,而这要归因于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薄弱的现实。受制于此,中小企业管理失位、假账虚账、信息不准确、财务报表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以破产或改制等借口躲避债务、转移财产,给中小企业的自身形象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各商业银行综合考虑中小企业经营者信用以及素质的现状,逐渐丧失了与其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凸显了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3.风险投资视角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所谓风险投资,就是指通过基金形式来委托专业风险管理机构为中小型企业供应权益性资本的活动。可见,风险投资的对象是中小企业。现如今,风险投资俨然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还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资本渠道狭窄、风险投资环境不佳等等。对此,要想充分地发挥风险投资的融资价值,首当其冲是要加紧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机制。为此,可采取以下几项完善措施:

第一,要努力实现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结合。

长期以来,政府投入在风险投资基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平均维持在80%的水准。因此,政府引导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尽管如此,这种作用也不是决定性的,加紧市场运作,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依然是改善风险投资体制的基础性决策。对此,各级政府应积极转换自身的投资角色,将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风险投资渠道,保证风险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要建立健全快捷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建立一个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特色,符合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共同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供给风险资本融资渠道的出入口进行不断地优化。而建立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并保证该退出机制的便捷和高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化手段。在这种退出机制的保障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事业也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第三,创新中小型企业融资的路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业板市场不仅意味着建立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意味着给创业投资带来良好的退出机制,使风险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迅速套现,将社会资本更多地吸引到投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的企业中完善企业融资链条。此外,电商作为最近新型的蓬勃发展的一种融资途径,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有人认为对商行造成不容小觑的威胁,电商+金融的模式对中小企业和电商网站来讲是双赢的模式。对中小企业而言,虽然有银行借贷、第三方机构担保和民间融资三种渠道,但因其存在抗风险能力低、信用级别低、贷款数额小等特点,使得银行等借贷方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一直持谨慎态度。电商则不同,其不但直接掌握了大量中小企业历年的滚动交易数据,还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实时交易进行监控,电商平台出面进行金融信贷业务,可以大幅简化融资流程、提升融资效率,既可以增加自身的收入,也带动了依附于自己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险投资视角下,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为夯实该项工程的基础,增强该项工程的实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对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剖析;最后,要对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的路径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光.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

[2]留倩,陈华.基于风险投资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1,24(06):31-32.

[3]彭文玉,孙英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哥德巴赫猜想”——基于风险投资视角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3,18(02):15-16.

作者:王俪颖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究论文 篇2: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综述

[摘 要] 风险投资退出作为风险投资实现资本增值的唯一途径,其顺利与否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败。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介绍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同时对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的方向、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风险投资退出;预期收益水平;创业板市场

风险投资退出是指风险投资公司认为风险企业完成创业使命后,撤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将其投资于风险企业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及其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它包括退出控制权安排、退出时机、退出程度、退出方式以及为风险投资顺利退出所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主要从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各学者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但不少研究成果就只是对风险投资过程的退出环节作了简单的介绍,或者只是对一些风险投资案例进行简单分析,而没有比较深入的实证研究。本文拟对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方式的理论作总结概括,使之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抛砖引玉,推动相关理论研究深入开展,进而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

一、风险投资退出时机

首先,在宏观层面,Schwienbacher、Giot(2007)通过对近六千家风险投资企业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企业采用IPO方式退出的可能性与其风险资本持有时间成反比,其中以IT类公司持有时间最长,生物类企业资本持有时间最短。田增瑞等(2004)从风险投资收益回收的激励特性分析出发,对投资收益回收的时机及程度选择进行了讨论。Cumming 和Jeffery(2003)在效用最大化理论的指导下,认为最佳的退出时机是在风险企业边际价值等于边际成本时。

同样,国内、外学者也从微观角度阐释了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影响因素和退出时机的准确定位。Carsten Bienz(2004)认为高利润的公司适宜采用上市的手段,而低利润的公司一般将出售作为风险投资退出的手段,那些不盈利的公司一般就要进行清算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总体上看,国内、外学者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风险投资退出时机进行研究,经济周期、金融市场成熟度、相关的政策法规、风险投资基金存续期、风险投资协议、风险企业股权增值状况、风险资本家的偏好、公司所处行业、风险企业增值情况都是影响风险投资退出时机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首次公开上市发行(IPO);二是并购;三是股权回购;四是清算。

大部分学者首先提出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然后对其进行利弊分析,最终提出一种最合适的风险退出方式,Pierre、Armin(2005)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同类型的退出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应用排除分析法对风险企业的IPO、转让和清算三种退出方式进行探究,从风险投资收益和退出成本的层面建立了竞争风险模型来选择退出方式。安实(2005)通过建立风险资本退出决策的复合模型解释了风险投资如何控制风险投资资金退出时机以及如何选择退出方式的问题。

还有一些学者不仅提出各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以及对其进行利弊分析,还提出了影响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Kaplan(2004)搜集了1998—2001年全球145个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分别来自不同国家的70家风险投资企业,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他发现各国的风险投资企业在选择退出方式时会综合考虑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因金融体系而有所差异。范柏乃(2006)在其所著的《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中指出,经实证研究,风险投资专家认为缺乏完善的法规与政策体系、缺乏健全的资本市场和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是阻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三大外部因素,提出以企业并购为主渠道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首次上市公开发行(IPO)是现行经济条件下主导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其中,创建二板市场是当前我国主要的退出渠道,当然,还要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盈利状况、投资周期、现行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体系、相关政策法规、有效的中介组织等因素,来选取较为适宜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综上研究所述,对于风险投资退出时机的研究,则主要是从退出时机的影响因素、退出时机选择的条件、退出价格、退出成本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而对于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探讨,则是从四中退出方式的利弊分析、收益比较、影响因素、退出环境等方面进行阐述。

可以看出,一方面,未来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应当立足微观角度,广泛搜集风险投资机构的数据,构建合理的数理模型,进行科学严谨的实证分析,提高风险退出机制的可操作性和应用型;另一方面,各学者应当加强对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umming, Jeffery,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of Full and Partial Venture Capital Exit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3, 27(7): 511-548.

[2]田增瑞,司春林.创业投资收益回收的激励、方式及时机选择[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2(6):35-76.

[3]战雪丽,风险投资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选择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11):12-13.

[4]吴正武,裘孟荣,袁飞,风险资本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确定原理[J].商业研究,2002,(10):6-9.

[5]安实.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的复合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09):15-21.

作者简介:朱洪波(1990-),男,山东济南人,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险投资、技术创新等研究。

作者:朱洪波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探究论文 篇3: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企业成长能力的关系探究

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高成长性和高收益的特征风险投资可以使创业板企业在不背负债务的情况下获得资金,给企业提供了崭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企业在创业板的上市也给风险投资提供了有效的退出机制。国内外关于风险投资、创业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都已逐渐成熟,但是对于这两者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风险投资与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的关系特别是价值创造方面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最后得出结论:风险投资的声誉和政府背景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板企业的成长能力。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创业之路。而创业板在深交所的推出,为我国的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加快了我国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脚步。风险投资的急速发展的特点使得它迅速得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权益资本。与其他权益资本相同的是,创业者在接受风险投资的同时不用背负债务,也没有太大的风险,因此许多中国创业者争先恐后得争取风投的加入。可以说,风险投资的加入推动了创业板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市场选择机制。

创业板可以支持有潜力的创业企业发展,促进其成长,因此,创业板选择上市对象的标准主要为企业的成长能力。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创业板企业2009年到2015年这七年的营业收入的增长率为37.72%,超过了主板市场的17.33%以及中小板市场的20.26%。同时,创业板市场这七年的净利率复合增长率也表现出了优越性,与主板的差距有所下降。可以说,当今的创业板表现出了极大的成长能力。而有着极高参与度的风投机构也极其看重企业的成长能力,但是风险投资的哪些方面会对创业企业成长能力产生影响,并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中国的风险投资急速发展使得风险投资备受关注,得到了充分的理论以及经验研究。但是对于风投与创业企业成长能力这两者关系的研究则很少,而且仅有的研究也只是围绕着沪深主板以及中小企业的板的数据进行的。因为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着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起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特点,而且主板以及中小企业板块的法规制度较为成熟,所以这些研究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创业板市场。同时,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能具体说明是哪些与风投有关的因素会影响到创业企业的成长能力,也无法说明影响能力的大小。

二、假设提出

1.风险投资声誉高低对创业板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声誉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风投机构这一重复博弈者就显得更为重要。声誉越高的风投机构可以更明智更仔细地衡量、选择被投资企业,同时也可以给被投资企业带来更多的增值效应。因此我们可以提出假设1:风险投资声誉越高,创业板企业的成长能力就越强。

2.风险投资是否有政府背景对创业板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从未减少。具有政府背景的风投机构有实力向更多其他民营风投机构无法触及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引领社会闲置资金向被投资企业流动。同时,政府也会对该行业进行扶持,帮助该行业快速成长。因此我们可以提出假设2:有政府背景的风投机构更能提高被投资企业的成长能力。

为了验证本部分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下面本文将进行实证探究。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樣本选取

本文以2011年到2015年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作为初始样本,剔除ST公司和数据不完整的公司以及金融行业的公司,并且按照上市前是否有风险资本投资将样本分为有风险投资参与(VC)及无风险投资参与(NonVC)两组(以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中的“十大股东名称”为标准)。界定标准为:如果某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里有“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创业资本投资”、“创新投资”、“投资公司”等字样的公司,本文就认为这家上市公司为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

(2)数据来源

对于自变量数据,我们从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书中选取。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瑞思数据库选取。对于公司治理数据,本文从巨潮网进行获取。

2.变量的定义与计量

(1)自变量定义

①风险投资的政府背景(VCgov)

若投资企业的风投机构有政府背景,则改变量就设置为“1”,否则为“0”。

②风险投资的声誉(VCrep)

该变量依据由清科数据企业上市当年的风险投资年度排名为标准,排名前十的则为声誉高的风险投资,变量设置为“1”,否则为“0”。

(2)因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作为衡量企业成长能力的标准。

(3)控制变量的选取

除了风险投资的声誉以及政府背景之外,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企业成长能力。本文把这些其他的因素作为模型当中的控制变量。

①是否有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VC)

得到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的该变量值设置为“1”,而如果上市公司没有获得风投机构的投资,那么该变量值就为“0”。

②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的股票的持有比例(VChold)

风险投资为了保证获得高额的收益,会极大程度地介入企业的管理活动当中,对企业进行监管,同时也会尽力向企业提供企业所需的帮助,以期企业快速成长,进而使自己所投入的资本得到增值。风投机构持有的股票占比越大,风投机构对于被投资机构的监管能力就越强,所提供的建议的采纳率就越大,企业就更倾向于快速成长。风投机构会促使企业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长能力。

③联合投资(VCn)

一方面风投机构进行联合投资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联合投资会使风投机构之间评定自己的决策是否可行。另一方面,联合投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地增值服务,使企业的经营获得优势。为了分散投资风险,风险投资机构通常会与其他的风投机构联合进而开展组合投资。本文将该变量替换为“前十大股东中风投机构的个数”。从公司的上市公告书中获得。

④风投是否派驻董事会

虽然风投参与董事会与提供建议这两种参与方式对企业成长能力影响大小差异不多,但是作为董事会成员,风投机构有责任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因此,风投机构参与董事会会有助于创业板企业提高其成长能力。

⑤上市公司规模(S)

本文取创业企业上市前一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规模的标准。

⑥股权集中度(SHARE)

风险投资为了保证获得高额的收益,会极大程度地介入企业的管理活动当中,对企业进行监管,同时也会尽力向企业提供企业所需的帮助,以期企业快速成长,进而使自己所投入的资本得到增值。风投机构持有的股票占比越大,风投机构对于被投资机构的监管能力就越强,所提供的建议的采纳率就越大,企业就更倾向于快速成长。本文将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总和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标准。

3.选取模型

(1)探索性因子分析模型(EFA)

为了使企业成长能力的表示可以科学的用主营业收入增长率以及净利润增长率表示出来,本文采用EFA来提取企业成长能力因子,数学模型如下:

X=A*F+ε,复合后的指标可以缓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财务指标的差异,使研究结果能够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

企业成长能力(G)=β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MBIRI)+β2净利润增长率(NPIR)

(2)多元回归模型

四、财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由于不同行业的财务指标表现各有特点,同时为了保证分组的可行性以及样本个数的充足性,我们选用在创业板上市数量较多的制造业(175家)的数据做一下描述性分析

制造业中有风险投资公司参与的企业与无风投参与的企业的财务指标平均值由表一所示。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整体来说,在偿债能力这个方面,有风投参与的企业在2013年到2015年这三年都好于没有风投参与的企业;在盈利指标方面,有风投参与的企业同样在三年间都优于无风投参与的企业;而在总资产周转率方面,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在2013年与2015年这两年好于有风投企业,在2013年低于有风投企业;资产负债比在不同年份也呈现不同表现,在2015年有风投参与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无风投参与企业。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投资的参与的确可以提高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的成长能力。那么,下文将进行实证探究来验证本文第二部分提出的假设。

五、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其检验

我们将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以及净利润增长率及两者的复合变量企业成长能力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其可信度。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得出,KMO值为0.72,大于0.70,而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sig值为0.000,说明这个变量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该因子建设总体方差为86.572%,Alpha值为0.812,这说明企业成长能力测量数据有可信度。

2.对于模型的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上文提出的模型中是否有多重线性关系,我们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得出容差和VIF来测量。

对于风投机构声誉以及风投机构有无政府背景这两个自变量来说,都与企业的成长能力在5%的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可以验证假设一和假设二。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这一控制变量与企业的成长能力(即因变量)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风投机构持股比例越多,企业的成长能力反而越低,原因可能是,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过高,则风投机构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就越强,风投机构为了提高IPO折价率来获利往往会对企业进行包装,进而导致企业不能持续的成长。对于风投机构声誉以及风投机构有无政府背景这两个自变量来说,都与企业的成长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可以验证假设一和假设二。

六、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风险投资机构对在创业上市的企业的成长能力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风投机构的两个作用机制上。而这些机制是由于风投机构的特性才得以发挥。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结论:风投机构的政府背景,联合投资,声誉,参与董事会等行为会提高创业板企业的成长能力。随着创业板的不断壮大,风投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但是风投机构在中国的发展还不算成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努力,风险投资行业一定会在我国健康发展,进而为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宁.风险投资“逐名”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5(05).

[2]陈工孟,俞欣,寇祥河.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J].经济研究,2011(05).

[3]贾宁,李丹.创业投资管理对企业绩效表现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11(01).

[4]吴斌,刘灿辉,史建梁.政府背景、高管人力资本特征与风险投资企业成长能力:基于典型相关方法的中小板市场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07).

[5]William L.Megginson, Kathleen A.Weiss.Venture Capitalist Certification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ournal of Finance,1991,46:3,pp.879~904.

[6]陳见丽.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IPO泡沫的影响[J].经济学家,2012(04).

[7]张子炜,李曜,徐莉.私募股权资本与创业板企业上市前盈余管理[J].证券市场导报,2012(02).

[8]张学勇,廖理.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J].经济研究,2011(06).

[9]党兴华,董建卫,吴红超.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位置与成功退出:来自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1(02).

[10]Barry,Christopher B.,Chris J.Muscarella,John W.Peavy III and Michael R.Vetsuypens,1990,“The Role of Venture Capital inhe Creation of Public Companies: Evidence from the Going-public Proces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27,Issue 2,447—471.

[11]Modigliani,Franco and Merton H.Miller,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8,No.3,261—297.

[12]Nahata,Rajarishi,2008,“Venture Capital Reputation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90,Issue2,127—151.

作者:刘婧泓

上一篇:自然能源建筑管理论文下一篇: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