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毕业论文

2022-04-24

郭施亮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经济学硕士。曾任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基金经理。现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与执行总经理,任CCTV-2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对长期投资的基金投资者来说,投资基金最好的结果,就是享受到基金净值增长与基金长期分红的成果,持仓时间越长,更容易感受到长期投资的魅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毕业论文 篇1:

固收投资强者再出“基”中银基金陈玮延续稳健之道

虎年开年,A股市场头几天就经历了剧烈震荡。在此背景下,将目光聚焦向更为稳健的基金产品成为许多投资者的选择,其中“固收+”产品更是获得了机构的大力布局和基民们的热切关注。

作为固收领域的传统强者,中银基金适逢虎年新年之际重磅推出“固收+”新基——中银民利一年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公告显示,中银民利的募集期为2022年2月22日至2022年3月4日。在投资组合比例上,该基金对债券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

从字面上看,固收+就是以固收类资产为打底,同时布局权益类资产,力争增厚收益。此次,中银民利将由“资产管理多面手”陈玮拟任基金经理。

陈玮是一名拥有丰富经验的固收名将。数学背景的他已有14年的证券从业年限,毕业之初先是加入银行的金融市场部门,随后又于2014年加入中银基金。深耕固收领域多年的他不仅管理过纯债、二级债等多类型债基,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陈玮这样概括自己的投资特质:投资风格稳健,坚持基本面研究,擅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据此,陈玮管理的产品长期业绩表现稳健。

以他的代表作、二级债基中银稳健添利A为例,自陈玮2014年末管理以来,该基金每年净值增长率均超过4%,即便是市场波动较大的年份依然如此(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与此同时,海通证券也给予了中银稳健添利A五年期、三年期雙五星评价(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截于日期,2021年12月31日)。

此外,陈玮管理的另一只二级债基中银招利A,自2019年成立至2021年末,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4.4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43%,超额收益率为9.05%。(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业绩表现的背后,与陈玮的投资理念密不可分。在陈玮看来,固收+产品的风格就是预期持有人愿意承担多大的回撤去获取更高的预期收益。比如稳健型的固收+,可能是希望它的净值波动率接近于纯债基金,同时收益又会好于纯债基金。

这次陈玮再次推出新产品中银民利,据悉,该基金在总体策略上将延续一贯力求的稳健策略,在收益率和波动性中取得较好平衡,以期给持有人带来较好的持有体验。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投资有可能出现亏损,在少数极端情况下可能损失全部本金。

作者:袁祎蔓

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毕业论文 篇2:

基金大手笔分红有何影响

郭施亮

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经济学硕士。曾任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基金经理。现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与执行总经理,任 CCTV-2 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

对长期投资的基金投资者来说,投资基金最好的结果,就是享受到基金净值增长与基金长期分红的成果,持仓时间越长,更容易感受到长期投资的魅力。

基金市场受益于最近一两年的A股牛市,不少基金,尤其是明星基金的净值表现非常亮眼。但是从今年以来,不同类型的基金品种,它们的净值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别,且部分基金净值的回撤力度较大,对市场投资信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影响。此外,还有一部分基金选择了大手笔分红,基金分红热情得到了瞬间提升,投资者也享受到基金净值增长与基金分红的成果。

第100次分红的基金诞生

对部分基金来说,每年都有固定的分红策略,当然今年也并不例外。但是从今年的情况分析,出现大手笔分红的基金数量明显增多,基金对分红的热情也明显高涨。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发布第100次分红公告。具体而言,在今年4月20日,华夏回報证券投资基金宣布每10份分红0.15元,这也是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第100次分红,创造出A股市场主动权益基金的分红纪录。

此外,让持有这一家基金的投资者感到自豪的是,截至此次分红之前,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1份基金的累计分红就高达3.329元,累计分红超过146亿元。

今年基金分红的热情显著升温,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基金整体的分红规模就高达千亿级别的水平。由此可见,与往年相比,今年基金市场的分红热情水涨船高,长期投资基金产品的投资者也深深感受到了基金分红的投资成果。

大手笔分红的原因

基金采取大手笔的分红,与这一两年基金市场投资热情高涨、基金净值表现亮眼等因素有关。归根到底,还是亮眼的市场环境以及高涨的投资热情,促使基金市场的分红热情大幅攀升,在基金大手笔分红的同时,也提升了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认可度,可谓一举多得。

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实际上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并不算便宜,对今年接下来的资产配置,还是增加了不小的投资难度。对基金公司来说,如今采取大手笔分红的策略,意在降低基金管理的规模水平,通过大手笔分红可以降低基金的大额持仓风险,并将基金这些年来的投资利润回馈给投资者,这也是让投资者看到了基金公司自身满满的诚意。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一个因素。对基金公司来说,最害怕的往往不是净值回撤的风险,与之相比,基金公司最担心的还是基金投资者集中赎回的压力。一旦资金出现挤兑,那么可能会对基金的正常经营与管理构成很大的冲击影响。在这个时候,为应对可能存在的集中赎回风险,基金公司也会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通过大手笔的分红,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基金投资者集中赎回基金的压力,避免了基金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危机。

从基金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当他们拿到基金分红的资金之后,有的会选择提取现金,用作日常生活的开支,有的会选择现金再投资。在实际情况下,对不少价值投资者来说,他们更愿意通过现金再投资的手段来提升潜在的投资回报率,这也是长期投资利润最大化的投资策略。

另外,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如果基金投资者坚持现金再投资,并专注于长期投资的理念,那么他们的持仓成本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数年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基金投资者的持仓成本已经跌至负数,那也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结果。

投资者应该赎回还是定投

投资基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还是市场环境的问题。假如在牛市初期或者熊市末期阶段选择基金长期定投的策略,也是最好的投资方法。在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内,最适合的投资策略,就是大手笔买入心仪的基金,而后等待基金净值的稳步回升,享受基金净值增长的投资成果。

与之相反,如果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那么这个时候应该适当赎回部分基金份额,等待市场估值回归至合理的位置再行低吸,这也有利于降低自己的持仓成本。

但是,对基金的投资,不仅仅要看相应的市场环境,而且更应该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在A股的历史行情中,也有不少基金经理可以做到跨越牛熊市场,有时候基金投资者以为卖在了最高位,却最终吃了亏,不得不用更高的基金净值追涨。因此,面对一些可以跨越牛熊市场行情的基金产品来说,最好的投资策略,还是与基金经理共同进退,只要基金经理还在运作这款基金产品,那么投资者也应该保持足够的投资信仰,不要畏惧市场的短期涨跌。

不过,从历史情况来看,真正可以做到跨越牛熊市场的基金产品是非常少见的。对多数基金产品来说,还是会存在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因此,对多数基金产品来说,还是需要紧盯市场环境的变化,当A股市场步入牛市行情之后,多数基金产品的净值也会得到同步提升。与之相反,如果市场步入熊市行情之后,多数基金产品的净值却会随之下降,市场行情的好坏与基金净值的表现呈现出密切的联系性。

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需要珍惜少数可以跨越牛熊市场的基金产品,与这些基金经理共同进退,这也是实践长期价值投资,并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的体现。对长期投资的基金投资者来说,投资基金最好的结果,就是享受到基金净值增长与基金长期分红的成果,持仓时间越长,更容易感受到长期投资的魅力。

作者:郭施亮

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毕业论文 篇3:

资产管理业走入3.0时代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有证券交易所以来,资产管理业在无形中快速发展起来。总结起来,它已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乱世英雄,知识错位。

保安出身的20岁券商小伙骑着自行车为开汽车的教授代理投资,每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都经历过这个荒蛮时期。其实那时的代客炒股已具备了资产管理的雏形,只是不规范而且有些荒唐而已。

当时,老百姓由于对证券投资这个资本主义的新概念非常陌生,同时又对交易所这个貌似规范的新机制一窍不通,所以整个国家产生了学习证券的大潮,而中国恰恰缺失系统性的知识普及机制。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是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保安都因为从证券公司里学到些开户和看图的皮毛便在社会上以职业操盘手的角色招摇撞骗,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经历资本市场初期阶段时也发生过。

如美国上世纪20年代时,曾有诸多社会底层人群在各个Bucket shop(不规范的证券交易厅)里游走,小道消息和聚众操纵股票是他们最具实力的手段,后来才逐渐被科学理性的投资者所淘汰。中国现已走过了那个年代,我们市场中的这个“百万”,那个“股神”和地方电视台上“黑嘴”横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阶段:步入神坛,盲目投资。

1998年3月,以金泰、开元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为标志,中国资产管理业拉开了正规化的序幕。这时,那些证券公司里骑车上班的“投资专家”们开始了新的代客理财工作,向客户普及什么是基金,什么是申购、认购,什么是赎回,正规化的投资理念正是由此逐步进入投资者脑海的:分散风险、资产配置、选股思路、基本面研究……

但是,由于公募基金的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基金公司的销售又几乎全部外包给券商和银行,彼此缺乏沟通和默契,导致基金公司只能靠大盘上涨和恶性的销售竞争来发展自己。再加上单一的管理费盈利模式,基金公司盲目扩张的趋势日趋明显。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情况则更加不理想。卖基金的人不关心基金的运作和理念,只关心销售提成,使投资者不敢相信任何人。初时,这个畸形的市场还有大盘的猛进和几个神话在维持其江湖地位,不久之后那些在股市的大起大落中稍许体会出基金实质的投资者就开始明白,同质化的基金没有他们认为的那么神奇,不过一投资工具而已。基金经理不再是神坛上遥不可及的明星,严肃的书面投资策略也不再让人倾慕。

第三阶段:外包服务,理性选择。

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近20年的资本市场、近15年的基金市场的学习中,老百姓此时开始对投资有了些许系统性的概念,也没有教授开着车去向骑自行车的券商销售咨询金融问题。资产管理业就从粗犷的重销售、轻投资的大忽悠式发展渐渐走入重投资、抓内控、讲特色、打专业品牌的新世界。

因为,此时的资产管理已从神坛落入凡间。资产管理者做的事没有研究三季稻那么伟大,没有去火星那么复杂,没有改革开放那么困难,而仅仅是金融服务外包的一部分。像很多其他行业一样,资产管理行业同样需要保持成本优势和特色优势两方面的管理,职业的资产管理者应以服务行业本身的特点为基础,考虑我们存在的意义。■(作者为北京凯世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新浪微博@债券乔嘉)

作者:乔嘉

上一篇:国际投资市场风险探究论文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