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口语论文

2022-04-29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把语言应用转化为实践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完成了“教”与“学”的有机整合。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完成设计的任务,既培养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知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商务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口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口语论文 篇1: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英语教师的青睐。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内涵的充分探究,分析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希望为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时代;任务型教学法;高职公共英语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勃雷泊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这一概念,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语言,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逐渐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地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英语新课标》(2011)认为任务就是能够帮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新课标》建议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出符合教学目的的任务,设计的任务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任务的难易度应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学生学习的动机或是动力就是教师设计的具体任务,学习过程即为学生完成各项具体任务的实践环节。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语言交际任务与项目,通过调查访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会等等任务来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另外,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出的理念是语言的乐趣在于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通过不断完成任务来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巩固旧语言、操练新语言,语言能力不是体现在考试分数上,而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语言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向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实现英语学习中合作性与自主性的结合以提高其学习乐趣,使学生掌握英语思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最终提高其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度,进而使其更踊跃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英国语言教育专家威利斯(Willis)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语言任务的学习与使用应体现出层次性,因此,应该在任务的不同节点、不同时期均突出语言。1996年,威利斯在《任务型学习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任务学习的三阶段模式:Pre-Task(前任务阶段),Task-Cycle(任务环阶段)以及Post-Task(后任务阶段),后任务阶段又被称为Language Focus(语言聚焦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其中Pre-Task是条件,Task Cycle是核心,Post-Task是重点。

首先,在Pre-Task(前任务阶段),教师导入话题,向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学习或者回顾一些对完成任务有关的知识,比如一些词汇或者句型, 或者是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常识等。这一阶段是任务前的准备阶段,要为学生创造真实、自然的任务环境,为实现任务语言的前期输入做好充分准备。该阶段是完成整个任务的前提,如果这个环节不到位,那么整个任务就可能失败。在此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比如通过微课、学习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活动有效调动和扩充学生知识资源和储备,使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可以实现有效结合,重构学生的语言学习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完成任务的目标。

其次,在Task-Cycle(任务环阶段),学生需要进行任务的执行、任务的完成情况汇报以及报告三个环节的活动。教师于该阶段发挥指导作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搜索引擎等手段获取需要的信息,教师也在整个环节中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解答和指导。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书面或是口头汇报等形式报告本小组的任务实施过程以及任务完成情况。最终通过投票表决的形式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加分。该阶段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而是通过排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Post-Task(后任务阶段)主要是对前兩个阶段的总结和分析。在此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任务环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现象,鼓励学生将听力任务中或是课文中的语言重难点筛选出来,通过小组活动或者是代表陈述等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语言分析,然后通过反复操练巩固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焦点,最终完全掌握该种语言形式。这个阶段在任务完成中的巩固作用不可忽视,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最后教师在后任务阶段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比如学生观点的表达、句型使用的灵活度、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任务完成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罗列。威利斯的任务学习模式与勃雷泊和纽南相比,前者的任务范围更广阔,更有弹性,而且活动形式更富变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导和主体性原则

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要遵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生兴趣,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传授新知识,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对推动课堂活动的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任务的实施完成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锻炼自己的语言技能。

(二)目的性原则

任务型学习活动的设计目的要明确。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要考虑任务的目的和需要达到的效果。设计课堂任务的目的就是服务教学[2]。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前,一定要想一想设计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要尽可能让学生通过本次任务,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真实性原则

在任务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尽量保证活动的真实性。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教师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创造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环境和情景,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得到锻炼和应用。

(四)趣味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前者的优势之一就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激发[2],使学生参与到任务中。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任务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任务的趣味性。只有吸引学生参与活动才会产生学习效果,否则机械的、重复的任务类型只会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尤其是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手机终端、社交媒体平台、学习平台等多种手段和形式交替使用,吸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会产生成就感等,这也会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中应用实践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新环境下也要与时俱新,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的便捷性和多样性,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形式完成任务,逐步实现教学目标[3]。下面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2的UNIT 5  WHAT’S YOUR TRAVEL PLAN?一课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前阶段(Pre- task )

在上课前,笔者充分分析了教学对象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生活标准的提高,很多大学生认为假期旅游是非常必要的,旅游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在旅游前应该准备什么,旅游时准备不足会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学生能够了解一定的旅游小贴士,能够自己准备一次出游,就能够在以后的旅行中做到有备而来,游刃有余。因此,笔者在该单元教学中设计了下面四项任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使用英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贯彻任务教学法中“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宗旨[4]。课堂上,笔者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任务主题:准备一次出游(Prepare for a trip),并组织学生执行学习活动。然后笔者先让学生看了全国排名前十的旅游胜地的图片和简介的英文视频,通过图片刺激、美食诱惑以及特色旅游项目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有旅游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这项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回顾与旅行相关的短语或单词,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后面的任务。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了下列任务。任务一:List one place you want to visit(列出你想去旅游的地方)。任务二:Choose your favorite travel mode(选出你最喜欢的旅游方式)。任务三:Choose the necessary items to take(选出旅游时需要携带的物品)。任务四:Plan your activities there(安排你的旅游活动)。

(二)任务中阶段(Task-cycle)

该阶段包含任务、计划与报告三个步骤。在完成任务一“列出你想去旅游的地方”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筛选,然后将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作为小组的旅游目的地;在完成任务二“选出你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时,笔者让各个学习小组使用手机查询“Package tour(跟团游)” 和“DIY tour(自助游)”的利和弊,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超星学习通的分组任务功能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后结合旅游小贴士,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plan a trip to a foreign city,go to the seaside,climb a mountain, take a grassland tour等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情况讨论需要携带什么物品,完成任务三“选出旅游时需要携带的物品”。任务四是“安排你的旅游活动”,学生结合单元内容和自己的喜好完成本项任务[4]。学生通过此项任务,安排自己喜欢的活动,使自己度过一段美好舒心的旅程,笔者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和整理如下:1.Try the local food. 2.Speak with the local people. 3.Enjoy the local entertainment. 4.Buy some souvenirs.5.See the natural landmarks. 6.Visit the places of interest. 7.Visit the museums. 8.Walk on the local street.

(三)语言焦点阶段(Llanguage focus)

该阶段包含分析与操练两个部分。最后,学生就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及回顾:与旅行计划有关的英语单词及词组: plan, holiday, weather report, sunny, trip, schedule, select, partner, freedom, package tour, DIY tour,etc. 并且重点练习三个问题:1.Do you have any plan for the coming holiday? 2.What do I need to prepare for the trip?  3. ...is also necessary. 学生代表发言回答,总结完之后,教师再归纳(课件演示),学生通过归纳知识感受成功,并且了解自己的不足,为后期的知识巩固做好铺垫。

从本次课堂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清楚地知道旅游时应该考虑什么,应该准备什么,知道如何选择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真实場景下的任务活动,通过目标明确的语言交际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些任务或者是一个大型的任务来完成学习活动,从而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技能。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带着兴趣去完成任务,成为任务的探索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任务型教学法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的作用和优势是其它教学方法无可比拟和替代的。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交流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的任务中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现代化手段有效结合[5],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成为我国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瑾如.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  冯敏敏.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2,(5):69-70.

[3]  张春宇.从话轮转话角度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239-240.

[4]  查晓怡.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The Taiwan Earthquake教学手记[J].考试周刊,2013,(7):91-92.

[5]  沈庆磊,王向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8,(3):82-84.

作者:胡二娟

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口语论文 篇2:

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把语言应用转化为实践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完成了“教”与“学”的有机整合。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完成设计的任务,既培养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知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商务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此,从任务型教学法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特点,对任务型教学法在该类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探索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71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综合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商贸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语能力强,商务知识扎实的学生备受外向型企业的青睐。作为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优秀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其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也贴近需求,其中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程也就自然被各大院校所重视。商务英语口语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除了要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外,还需要学会用英语完成各种商务任务和处理商务纠纷的能力,学会用英语完成各类信息和观点交流。但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效果的实现,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真实场景的设置,以及任务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口语能力及商务交际能力有目的地得到锻炼,这在较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较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2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英语教学法,它与传统教学法有别,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教”与“学”脱离,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它主张教师根据现实中的交际需要设计学习任务,而后让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这一方法有利于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交际法的范畴,主要是从人们掌握语言的规律、使用语言的规律以及语言发展的规律来对待和阐释任务的作用。

任务可以分为真实性任务和教育性任务,本研究探讨的是教育性任务。教育性任务通常包含任务的目标、任务的输入和任务的过程三个部分。任务的目标是指通过让学习者完成某项任务而期望达到的结果。任务内容的输入可以来自教师、教材或其他一些资源。任务的活动过程可从真实性、技能获取或运用、流利性和准确性以及任务的监控等维度来讨论。

任务型教学强调“三个中心”,即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如任务的设计参与、课堂活动体验、问题讨论交流、团结协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实现边做边学,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这就要求任务型教学模式应注重课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与实施。

任务设计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通常应遵循真实性、趣味性、相依性、互动性及评价性五个原则。就任务设计与实施上,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相应的模式。Peter Skehan( 1998)指出结构型(structure-based)、交际型(communication-driven)和中间型(intermediate position)是三种教学任务设计模式。“结构型”教学任务强调任务执行中语言形式的运用。交际型模式主张任务设计不是基于某一种特殊语言结构,强调以实现任务的真实性和自然性为前提,不能过于强调语言规范,或将学习变成某种语言结构的重复或表演。中间型教学设计模式兼具第一种和第二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在遵循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前提下,强调任务的设计,凸出教学方法的选择。三种任务型教学设计着重点不同,各有侧重,其中中间型任务教学模式既强调了任务形式的规范性,又注重任务的实际意义与教育功能,比较适宜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加以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模式的步骤上,Jane Willis(1993)用三个步骤清楚地进行了描述,该步骤应设计简明、易操作、实用性强被广泛采纳。Willis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三个阶段是: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語言聚焦(language-focus)。在第一阶段,教师布置话题和任务,帮助学生重温已学重要内容和了解与任务主题相关的生词、短语和表达,并对任务实施的具体步骤进行讲解。任务环阶段是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主要阶段,由任务段、计划段和报告段三部分构成。学生需要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并对任务进行汇报、展示任务完成成果,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再做点评。在第三阶段是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过程,包括分析和操练两部分。在任务型教学中,由于任务仿真性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调动,学生愿意使用更多新的语言表达,也愿意采用更多的交际手段由此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实际的交际能力因此而提高。

3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程中的探索

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是在我院是国际贸易专业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包括国际贸易谈判、商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学习内容,其中外贸谈判占较多比重。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独特的语言特征和语言现象,还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况下能够运用已学商务知识和所具备的英语能力开展对话并达成相应的目的,意在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在实践中能胜任外贸或其他商务领域的英语交流。任务型教学法“三个中心”的教学法,能有效结合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自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根据Wills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本院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教学中,教学过程可分为任务的准备、任务的执行和任务总结评估三个阶段。

3.1任务前期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清楚任务的主题和目标,介绍有关谈判的技巧和对谈判中双方表现的要求,针对具体模块介绍其中常用的表达、重点词句。通过任务背景讲解使学生能掌握确切的知识,为任务的实施打下稳固的基础。

比如在国际贸易支付条款谈判的模块学习中,在学生先前学期相关业务知识课程学习背景下,教师要求学生熟悉与国际支付相关联的英文用词及表达。在此基础上,提出预热话题让学生讨论:How many terms of payment have you learned?What terms of payment benefits the exporter more? What advantages can an importer take if he talks the exporter into accepting D/P?在谈判技巧及策略上,教师在课堂上介绍straightforward(直截了当型)、posturing(故做姿态式)、persistent(寸步不让式)、deceptive(略施小计式)、concessive(妥协让步式)几种主要方法,这部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做好相关的准备在课堂上做汇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进后续模拟谈判环节的成功度,教师可以将课外搜集到的音频、视频等材料作为样例播放,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准备谈判内容,保证语言表达的有效和畅通及追求谈判模拟的真实性。在课堂的探索中可以发现任务前期的准备过程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在任务执行中顺畅地运用相关的策略及目的语完成后续的交际任务。

3.2任务执行

任务的实施阶段就是学生在任务的指导下,以情境模拟演练的形式将语言活学活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情境中进行模拟谈判。在执行任务過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室分成多个区块,教师视班级学生人数多少,可以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或更多的人数组成小组进行合作谈判或者角色扮演,为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教师需要掌握好恰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谈判练习。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监督、协助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合适的时候强调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此后,教师选取两组或三组同学现场为大家做演示汇报,并要求大家在后面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这样的演示可以促进学生课堂的专注度,提高课堂任务执行的效率,同时也给大家相互学习的机会,更为教师后续的评价及语言难点的加强提供素材。

3.3任务评价总结

任务评价总结是任务教学法步骤中最后一环,这环节更加强调分析任务完成的结果,除了分析还需要对相关语言点进行必要的强化练习。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一般可以采用学生先自我评价、互相点评,教师再总结点评的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水平和小组结果满意度等来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要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评价,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谈判过程的连贯性、学习的主动性、故事编排的创新性等等。教师在指出其中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应该说教师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教学相长。通过这样多样的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对学到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建构,语言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最后,教师再次并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点拨,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课下做好复习工作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任务中有较强语用功能的语言结构,要适当进行演绎。

4结论

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训课程上,任务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和应用英语的机会,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水平都起到积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任务型教学对大班化课堂教学中语言基础差的学生而言任务完成的效率相对较低;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给教师带来更多挑战;任务中对环境背景真实性的设置也给现实课堂的设施准备带来一定的难度等等问题都有待于解决。但不可否认,任务型教学作为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在其应用中给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在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多尝试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再结合其他各种传统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Peter Skehan.语言学习认知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Nunan,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4]郑慧静.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5]刘阿娜,慕爱静.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8).

作者:李笑盈

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口语论文 篇3:

在做中学

摘 要: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者个体因素与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是同时起作用的。我们在研究、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应该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研究其心理、思维结构的特征,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以最大限度地平衡了意义与形式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teaching approach)为例,分析其优点与缺点,阐述语言形式与功能的联系,探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言的功能与意义;任务型教学法;应用

一、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形式与功能问题

(一)学习者个体因素分析

在认知方面有学者研究指出,影响因素中智力占20%,动机占33%,语言学能的影响占33%,其余因素14%。语言学能侧重考察四种能力语音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和归纳能力。语言习得的认知因素包括智力、学能、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对于学习者来说,也是其学习方式,随着不同的个体千差万别。其讨论范围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审慎型与冲动型”、与“歧义容忍度”三个方面。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场独立性的学习者由于分析能力强,能从一定的语境中把语言项目分离出来,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场依存性的学习者倾向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审慎型与冲动型”是从学习者的性格角度出发研究认知方式的。一般“审慎型的人在学习中善于周密地思考,全面分析,反复权衡以后才做决定或反应。冲动型的人在学习中反应快捷,不假思索,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宁愿用猜测的办法。”“歧义容忍度”是对模糊不清或有歧义的问题的接受与容忍程度。

(二)教学流派分析

不同流派依据不同的心理学与语言学基础。重语言结构规则的经验派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解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强调“刺激—反应—强化”与“机械性的句型练习”;重语言功能意义的功能派交际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社会语言学,认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结构规则,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使用语言。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三)问题浅谈

第二语言学习是学与教的结合。我们仅仅根据课型选择相应的教学法,不一定就适用于拥有不同学习习惯的学习者。比如在综合课中,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提倡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认知法教学,对于善于有意识地从课堂教学中学习语言形式的“场独立性”学习者是有益的,但对于“场依存性”学生,他们缺乏主动归纳总结语言形式的兴趣,难以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交际法不苛求语言形式,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对于歧义容忍度高或者冲动型的学习者是比较适宜的,对于歧义容忍度低或审慎型的学习者,可能难以在课堂大胆、灵活地进行交际。由于学习者的类型形形色色,我们难以用一种教学法完美权衡,正确的做法是在一堂课中抛开教学法的禁锢,将形式与功能结合。

二、任务型教学法中语言功能与形式的平衡

(一)“任务”

1.定义及特点。第二语言语言学习过程中“任务”即在教师的宏观控制下,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过程。“任务的特点: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任务还具有开放性,任务的履行并非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最后任务具有交际性和互动性,学生在于同学、教师的多边交流中学习。”任务型教学法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完成任务,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2.构成要素。①目标;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非教学目的是不断增加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②内容;即“做什么”。③程序;指学习者在完成某一任务时所涉及的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④输入材料;指履行任务过程中使用或依据的辅助材料。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交通地图等。⑤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教师既可以是任务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设计任务时,设计者也可以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角色定位,促使任务有效地进行。⑥情景;任务所产生或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3.类型。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者Prabhu识别了三种类型的任务: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观点差任务(opinion-gap tasks)、推理差任务(reasoning-gap tasks)。所谓信息差任务即参与者各拥有信息的一部分,双方需要通过双向交际获得完整信息。“比如填写工作日程表的任务,学生需要各种询问交流才能完成。”观点差任务即学生针对特定的话题或情景表达个人见解并了解他人的态度,在不知道他人态度的情况下必须进行意义协商才能相互了解。推理差任务即学习者利用已知的有限信息进行推理。“比如,从提供的地图(给定信息)上找出到某一特定地点的最佳路线。”通过种种任务,学习者在与他人的沟通、自我的思考中,学会获取信息、表达思想。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

1.真实性。尽量使语言材料接近生活,学生在学习后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帮助他们获得信息、表达思想情感。

2.形式/功能。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3.连贯性。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地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达到教学目标。其任务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目标和指向的,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发展。

4.可操作性。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模式。

5.实用性。任务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其最终效果,在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要尽可能为学生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6.趣味性。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即通过实用的课堂交际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机械、反复的任务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而任务形式需多样化。

(三)主要教学环节

Willis(1996)提出了一个实施框架,旨在为语言学习创造实质性的环境,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该框架分为任务前、任务环和任务后。

1.任务前。这是对话题、任务的介绍阶段,本阶段教师引入话题(实物、情景、对话等引入)、激活语言(讲授词汇短语)、语言准备活动(将词汇扩大到句子)、规划任务实施(布置分配任务角色)。

2.任务环。任务实施阶段,学生需要自己制定计划:课文学习。在此,“课文不再是语法和生词的载体,而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参考模式,学生主要以意义来选择语言形式。”教师只需在学生需要时,对必要的语言形式进行讲解。制定完计划后学生完成任务,最后准备报告任务结果。在这一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体现语言的交际作用。

3.任务后。此阶段学习语言的形式。教师通过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总结归纳他们自己已经注意到的语言形式并加以适当操练。需要说的是,这里的“操练”是一种任务重复,与传统的机械操练不同,这里的操练是换相似的任务形式,让学生对已掌握的语言点进行强化。“斯科特.索恩伯里的《How to teach speaking》中列举了五种让学习者有动力重复一种任务的方法。其中一个叫‘洋葱’:在教室摆两圈椅子,外圈的同学向内圈的同学诉说自己的问题,内圈的同学给出建议;然后两拨人交换位置并转动洋葱圈,让他们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实现了形式与意义的最大协调,在学生主动探索、运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形式的归纳、讲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同时,很有必要因时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教学法,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

三、教学示例

(一)口语教学(英语口语课)

主要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辅助教学法:直接法、情景法。

1.教师先告诉大家今天的教学主题:Location。然后列出并解释一些关键词:intersection、go straight across/to/through、be next to、land mark、directly opposite、on the corner of、fork road等等。老师发给同学们一张地图,两个同学一组,一位同学确定一个地点之后让另一个同学根据地图提出几种到达方案,并决定最近的路线。

2.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词汇短语、表达形式,根据同伴的需求看地图选择最高效率的路线。在最后与自己的同伴确定一个对话,准备在全班同学和老师前表演。

3.在学生表演完后,老师进行积极地肯定,再归纳总结语言点、适当纠正语言形式。在所有同学汇报完后,老师再邀请同学和自己表演一个对话:邀请自己去做某事,并在指定地点的同时告诉老师具体的路线,需注意运用到已学语言点,这是对语言项目进行强化。

(二)综合课教学

1.热身:相互问候;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井底之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朗读课文:

一只青蛙住在井里,它很高兴。

有一天,一只小鸟飞过来。

“你好,青蛙。”

“你好,小鸟。”

“你见过大海吗?大海很大。”

“不对不对,大海没有我的井口大。”

……

介绍任务:续写“井底之蛙”,要求用到所学词语。故事结尾要有新意。

①将同学们分成两人或三人一组,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续写故事的主要情节。②轮流按设计的情节写出续写的句子,同学间有互动和帮助。③轮流写出续写的句子,充分运用资源策略,如查字典/词典、问老师、小组同学间互助等。④定稿。⑤各小组成员读出续写故事。⑥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的“井底之蛙”完结篇;如时间允许,可将完结篇拍成小品剧,课下完成录像拍摄;或给出插图,编成儿童故事书。

小结和评价:学生彼此讲述完成任务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师生共同总结任务完成情况;再设计一些任务延续如小组交换稿子熟悉不同的思路、词语、表达形式,对语言点进一步地强化。教师给出思考题:“井底之蛙”新编的寓意是什么?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主旨是“在做中学”,力求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实际交际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知识,使语言的交际功能与结构形式在课堂中最大地平衡。然而,由于任务型教学法目前缺少专业的教材这一客观原因,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学生对待任务的态度这些主观原因也势必影响到任务型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些教师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时,只是将任务视作一种课堂补充;而有的教师则过于强调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计划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会用母语解决,而老师则难以掌控他们的自我学习过程。

任务型教学法为我们在课堂中如何对待语言功能与形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我们需在运用过程中注意其不足,结合其他教学法真正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珣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贺军.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6.

[3]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索[C].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杨小龙.论任务重复在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平衡作用[J].海外英语,2012,(14).

[5]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李亚红 李雁

上一篇:深厚砂卵石地基岩土工程论文下一篇:公务员行政执法管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