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2-09-10

1 引言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乎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性专门人才以及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司司长提出, 公共英语改革方向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评价系统及四六级考试。“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 将现在的老师、课本、粉笔、黑板与学生, 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以计算机 (网络) 、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上来……” (张尧学, 2003) 明确了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及未来的教学需求, 改革所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有个性和创意的课堂安排,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打破了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和实际运用相割裂, 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割裂的传统模式, 注重对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 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

2 建构主义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启示

2.1 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1 任务的定义

在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approach) 中, “任务”通常泛指在课堂教学中为推进学习过程而要求学生做的任何具体的, 贴近学习者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Nunan (1989:10) 给任务下的定义是:一项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处理、生成、互动的课堂作业。做这样的活动时, 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他们的语法知识去表达意义上, 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使用语言形式。Willis (1996) 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Skehen (1998) 对任务也有自己的观点: (1) 意义是首要的; (2) 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 (3) 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4) 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 (5) 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从上面的定义我们不难找到一些共同点:“任务”必然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理解、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课本设计的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需语言, 达到交际以及语言习得的目的。

2.1.2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中, 传统的P P P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教学模式仍多处可见。束定芳曾在文章中评价这种模式:“……学生接触到的是非常有限的外语输入……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对语言学习本质的理解……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个语言系统……认为课堂教学就能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也使学生把外语学习成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课堂教学上……” (束定芳, 2006) 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方式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外语学习相违背, 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而强调“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和“用语言做事” (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 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则渐渐被我国中学、大学课堂广泛接受。任务型教学与其它教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试图把大纲设计和教学法合而为一, 把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体现教学过程与目的的人文性、教学环境的丰富性和教学任务的复杂性。任务教学可以用于任何的语言领域的教学, 利用各种交际任务进行语言、词汇、口语、写作、口笔译等语用、连贯等方面的教学。自新的《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后, 先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建议中都提倡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曾文雄, 2006)

3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

3.1 任务型教学的教学原则及实施的可行性

Willis (1996) 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五项原则:

1) 提供有价值的真实的语言材料;

2) 运用语言;

3) 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

4) 在任务中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

5) 应循环地适当突出语言形式。

一般情况下, 任务的选取围绕教材的主题, 教材可否提供有用的真实的语言输入尤为重要。笔者所教的书籍是浙江大学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该教材的第二版继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不但保持了第一版阅读量大的特点外, 而且配套的视听说教程除提供听力训练, 还围绕学生关注的话题提供内容生动有趣的录像短剧。每个单元的三篇阅读篇章皆选自欧美国国家的报刊、杂志以及其他书籍, 用词用语地道。另外, 录像短剧也是由英美演员拍摄, 从发音至谈话内容都几乎还原了真实生活。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的内容编排,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积极地使用目的语言。尽量以学生个人经验为基础, 提高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与目的语材料达到共鸣。

3.2 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Willis为我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框架, 以此为基础, 笔者以A t hletes (Unit5, Book4 of NCE) 为例, 以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活动, 模拟现实中工作或讨论的过程, 使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目标, , 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 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 反映认知水平, 挖掘他们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3.2.1 前任务

包括以下步骤:

(1) 课堂活动设计和时间配置:以第四册第五单元内容为中心, 任务类型是交换观点任务 (opinion-exchange task) (Willis, 1996) , 总共四个课时。第一个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 讲解语言点, 注重语义和句子在上下文中的理解;课时二、三、四被分割成两个连续的时间段, 分别进行五个小组的讨论, 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监控和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教师20%, 学生80%”的时间配置原则设计课堂活动。

(2) 在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体育明星是否合适做社会的榜样。接着教师派发资料, 内容围绕三位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国内外体育明星的相关报道和社会对他们的反思, 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阅读略高于他们水平的资料, 语言形式能够被他们理解, 继而内化产生语言习得, (Krashen, 1982) 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 网络等途径对运动员的场内外表现有更深的了解。

3.2.2 任务环

(1) 任务。本阶段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任务, 形式为五个同学为一组, 围绕教师提出的五个问题, 带着收集到的信息片断在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 小组成员各抒己见, 教师的角色则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帮助他们把要表达的思想组织成语言, 尽量不要纠正其语言错误, 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用活生生的语言沟通和思考。在任务实施阶段, 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流畅性。

(2) 计划。在此阶段, 学生准备即将进行的口头汇报, 由于他们知道要在全班和教师面前呈现任务完成的结果转移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此时, 学生会向老师就语言项目提问, 教师应该巡回观察, 明确报告的目

力学既是基础学科之一, 又是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我国的力学专业经历从无到有, 从辉煌到困境, 从一些院校的停办到相继的重建的过程。我校 (原西安冶金学院) 于1958年创办应用力学专业, 并在1959年、1960年在全国招收两届应用力学专业本科生, 后由于文革而停招。1 9 7 7年为解决高等学校力学教师紧缺的状况, 招收力学师资班。进入二十一世纪,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加快, 国家基本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需要大批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人才。我校于2000年申报增设工程力学专业并获准2001年开始招生, 目前已连续6年招生, 已毕业两届。虽然我们有两次创办力学专业的经历, 但由于办学时间短, 经验不足, 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工程力学专业人才, 使工程力学专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为迎接教育部对我校教学水平评估, 自工程力学专业开始招生起, 我们就着手进行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研究工作。

1制定培养目标

工程力学专业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有设置[1], 还有一些学校已新办或准备开设工程力学专业。故我校的工程力学专业从诞生之日起, 就面临激烈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有准确的专业定位[2]。专业定位规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 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要求、规格和模式。它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服务面向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等。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一个固定的前进方向, 今日朝东, 明日朝西, 特色便无法形成;培养目标不明确, 引进人才的主方向不明确, 无法引进高水平的师资,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不明确, 还会影响生源和学生就业, 危及工程力学专业的生存。因此, 培养目标的确定尤为重要。

我校工程力学专业立足陕西, 服务于西部, 主要培养工程力学领域扎实的理论知识, 具有利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机软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工程与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文献[1]中力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分为四类, 即理科力学专业、工科力学专业的研究型、工科力学专业的结合型和工科力学专业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型。我校的工程力学专业属于工科力学专业的结合型, 是依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和结构工程学科而办起的新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 结构工程学科是陕西省和国家重点学科, 因此, 我校的工程力学专业充分体现力学与土木工程的紧密结合, 形成了鲜明的土木工程特色。又由于我校工程力学专业分属理学院, 我们也强调基础要厚一些, 宽一些。

按照上述办学思想, 我们制定了如下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系统的掌握力学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 学会建立力学模型的方法;

掌握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能熟练应用工程软件, 具有设计、研发软件的能力;

了解土木、机械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 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论文, 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制定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

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 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以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 参考各兄弟院校工程力学专业培养计划, 结合我校培养计划制定和管理办法, 我们制定了工程力学专业培养计划, 确定工程力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除以上课程设置外, 我们还非常重视实践教学, 设置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完成规定的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

工程力学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刘伟刘新东张为民赵冬刘俊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服务面向、培养人才规格定位和毕业生质量及就业情况则成为一个专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工程力学专业是我校2001年开始新办的专业。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和定位、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和毕业论文五个方面探索了该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 (2007) 07 (c) -0014-02的, 帮助学生修改、提炼语言, 并提供适当的表达形式。

(3) 汇报。此阶段, 学生用正式、精练的语言向另外四组同学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在每组的汇报之后, 其余小组可自由向前者就汇报内容提问, 在解释和辩论中, 学生能自发地思考问题, 积极用目的语去表达自己。

3.2.3 语言焦点

在这一阶段, 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表格, 教师对学生表达的准确性、结构紧密性和流畅性等打分, 并将每组发言中出现问题加以提炼, 按小组的发言顺序进行点评, 让学生及时知道问题和重新认知语言点, 为下次的活动做好准备。

4 结语

在任务型教学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语言知识接受者, 而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 教师由传统模式的灌输者变成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课题上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 这并非意味着对教师要求的下降, 反而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和目标, 把握精髓后, 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 设计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活动任务, 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利用外语知识再创设的语境中, 参与自由交流。另外, 本文的教学设计还有多处值得考虑的话题, 譬如:汇报的内容是否可以延伸至学生的写作素材当中, 点评在此类活动中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答或许有利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的外语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 各种的交际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语言以及运用目的语言的机会, 提高了他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通过任务的布置更好地结合阅读的输入与口语的输出。

关键词:大学英语,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任务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12) .

[2] Nunan D. Designing Task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 Skehen P. A Cognitive Learning to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4]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 2006 (4) .

[5] Willis J. A Frame 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td.1996.

[6] 曾文雄.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新探[J].基础英语教育, 2006 (8) .

[7] Krashen 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1982.

上一篇:药物与物理联合治疗运用于细菌性阴道病下一篇:新形势下保洁行业的规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