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学生德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传承之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在小学开展德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优秀传统文化中又蕴含着众多德育元素。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方式及意义进行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下学生德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文化下学生德育论文 篇1:

传统文化影响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思考

◆摘  要: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项至关重要和核心的工作,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小学德育工作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贯穿其中,是培养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基础;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更是锦上添花,能使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小学生;信息技术

一个学生在其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往往会对其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个阶段又是一个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

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现代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另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本质来看,其在德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提升小学生能力方面,甚至推进现代教育深入发展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阶段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常规的德育教育方式很难取得想要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直观而有效的视听教育,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教育,让孩子赢在全面发展的起跑线上。

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德育教育的迫切性

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日益激烈,文化竞争的表现之一是人在吸收文化内涵营养之后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所接受的德育教育。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有着他国没有的独特魅力和丰富色彩,几千年来中华历史文化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内容浩如烟海,在中国的史书中,拥有很多的德育教育人物、传记,均可被教师作为教学德育的典型,进而大大增强教师德育的质量。教师要深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精华,深入浅出地展现给学生,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浓厚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能够从内在优化自己的品质。如讲述宋代岳飞的故事,让学生从精忠报国的感动中体会到他浓浓的爱国情怀和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英雄气概;讲述李时珍穿梭老林、尝遍百草,最终创作出《本草纲目》的故事和司马迁凭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完成《史记》的故事,让学生感慨英雄事迹,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信念坚定、勤奋刻苦。而正是这些方面的教育投入,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孩子的境界,丰富他们的思想,优化他们的灵魂。而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情。

二、德育教育要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作为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国度,我们学习的中华文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有浓浓的汉文化气息,个人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两点进行:一是传统节日。我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内容,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也不仅仅是纪念,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如端午节,是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而延续至今的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也是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再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内涵。每当这些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老师可以号召学生围绕传统佳节,集思广益,开展一些新颖而有趣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加深他们的认知,使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节日内涵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从小就更加根深蒂固。二是能给学生以智慧和启迪的古书、古人、古语。古代名人名言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当前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以往學校对学生的口头说教和处罚的教育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萌芽,尤其是被当前社会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下的学生。而传统文化给小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学生在校园里、教室里随意破坏、肆意乱画桌椅等公物时,老师可以用刘备的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劝诫学生;当发现学生存在懒于思考、不懂装懂的学习态度问题时,老师可以借助《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育学生几千年前的圣人孔子都已经给了我们智慧的答案,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才是真正的明智;诸如此类,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述精炼文字中蕴含的道理,可很好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传统名言警句本身具有很好的说服力,为德育教育注入了强有力的文化深厚根基。

三、德育教育需有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

在传统的德育途径面临来自网络挑战的形势下,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应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这已成为小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有一个典型案例,在我们教育学生要心胸宽广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仁义胡同”视频,播放这个明朝年间名叫董笃行的人物原型故事,借助网络,将这一道理,形象直观地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深处。现形势下,德育教学必须借助网络、信息等工具的影响力,在对传统德育途径进行摒弃的同时,将德育途径拓展到信息技术上来,有力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时代意义和现实紧迫感的事情,而顺应时代潮流,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强大工具推动小学生德育教学,也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努力普及的工程。与此同时,作为小学一线的教师,愿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有爱,在春风化雨中,能够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我们善待每一个可爱的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勇往直前,都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如何让传统文化融进德育教育[N].大同时报,2017.

[2]郑淑芬,范秉辉.浅析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对当代德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J].教育探索,2008(12).

作者:臧红梅

传统文化下学生德育论文 篇2:

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研究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传承之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在小学开展德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优秀传统文化中又蕴含着众多德育元素。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方式及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育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式

德育指的是通过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的全方面正面引导教学,德育目前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智育、体育、美育拥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德育的内涵及方式

(一)德育内涵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任何时期和阶段都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而高质量的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完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德育正好契合了我国目前对学生教育方面的空白,德育不只是对学生个人品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对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全面教导,德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二)德育方式

1.家庭教育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性格以及观念的初步形成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和纠正,往往父母的行为也是孩子学习的方向,所以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孩子在初识世界时有着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可以为孩子的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校教育

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健全,学校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堂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及帮助学生建立是非观,可以帮助学生在离开家庭后与同学相处,师生相处中树立正确的相处观念,所以良好的德育一定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

方式。

二、传统文化与德育的联系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长期的发展与继承中被选择保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内容包含建筑、戏曲、书法、神话传说、民间戏说等,其中有许多题材至今仍有感染力量以及教育意义。比如,对理想的追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对他人的尊重:不耻下问、礼贤下士、车笠之交。对学习的态度:格物致知、闻鸡起舞、勤能补拙。对国家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在长期的儒学体系下形成的尊师重道、注重礼仪等社会风尚,其中许多内容与我国德育不谋而合,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德育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成长与学习观念,成人成才,又能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德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以来是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而德育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导,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时进行辩证的分析,留下对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利的部分并将其发扬光大。

三、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教育功利化现象日益严重,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长久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围绕中考以及高考,素质教育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学校主要以主课为主,学生成为接受教育的机器,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特异性以及差异性,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这种现象已经出现在小学的教学中,许多家长有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甚至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报语、数、外的补习班,孩子在高压的学校环境以及家庭环境中成长,很难保证心理健康,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以及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2]

(二)外部环境的复杂

随着网络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变得极为方便,学生在平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可能会接收到许多负面信息,出现过分追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等错误观念。在孩子成长的时期,对信息的判断还没有明确且准确的标准,外部信息很容易就输入孩子的内心深处,致使孩子形成认知误差或者偏差现象,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特殊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富国强民,而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在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导致崇洋媚外等现象的发生。

(四)重要性及必要性

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以及网络环境下错误观念的快速传播,对学生群体尤其是小学生群体的德育刻不容缓,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以及智慧结晶,在教育中可以发挥它本身的价值,二者相结合,不仅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可以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具体方案

(一)增加德育课的排课以及传统文化德育比重

在小学的日常教育学习中,应该增加对德育排课的比重,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是与智育同样重要的课程,在观念上形成对個人品德的重视,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德育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加入课堂之中,并在生活中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展现与作为。而传统文化在德育课中的比重也应该有所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因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且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具有喜欢图文以及视频的共性,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选择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避免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增加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以及童话故事的内容,通过故事的感染力以及教育意义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讨论、游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以及期待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拥有大量的教学题材,书法、茶艺、绘画、诗词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帮助孩子理解与学习德育的意义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实现全面发展。比如,在讲述爱国精神时,教师可以通过PPT的方式讲述我国自古以来名留青史的爱国英雄故事,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爱国方式的想法,最后再通过绘画展现自己心中爱国英雄的模样,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格物致知,拓展学习

格物致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与感悟。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如参观古人故居、烈士陵园、举办朗读会等德育方式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知识的口头输出为主,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降低了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而户外活动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举办参观杜甫草堂活动,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对杜甫诗词代表作的介绍、杜甫生活背景的介绍、杜甫人物关系的介绍,体会杜甫在唐末动荡的生活年代,自身处境的艰难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下所写的诗词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对杜甫人际关系的介绍,增加学生了解同一时代历史人物的兴趣,拓展学习结束后通过查阅资料,以课堂发言的方式讲述其他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树立道德标兵,表彰优秀行为

学校里可以加强增加对道德标兵的表彰活动以及表彰力度,通过榜样的力量传播道德观念,让表彰不再成为学习标兵的专

场,通过班级以及校园的评选活动,评选出先进事迹者,比如积极参加校园公益活动、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优秀品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且有意义的,由此带动周围学生积极加入,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提升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自身品德的重视。在德育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可以采用讲述历史事件,比如陷害岳飞的秦桧被制作成雕像至今仍接受世人唾弃,让学生理解对民族英雄的敬重以及对道德败坏之人的唾弃是我国自古以来的社会文化,通过榜样与反面教材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树立道德标准。

(五)建立历史人物雕塑

雕像作为纪念人物的承载方式之一,从古沿用至今,雕像中所蕴含的教学意义以及模范意义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比如,孔子和老子作为我国的儒家以及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某些观念发展至今仍受到众多人群的認同,可以通过在学校建立名人雕像,并在雕像旁竖立科普牌,宣传今天看来也不会过时的德育语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深现代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历史先进人物的认识、了解。

五、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紧密相连,文化冲突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教育是国家文化传承的基本,而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知识与道德的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战略意义格外重要,尤其针对外来文化入侵严重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不如“洋节”受重视等情况的出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加强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生从小的理解与学习,有效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代表。而德育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孩子的成人、成才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下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德育的普及有利于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改革,通过全面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为我国各领域输送人才。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与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改变我国主课教育为主的教学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与进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以及文化自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稳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且历史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文化传承的基础,不应该在历史的进程中遭到舍弃,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要积极做出有力的回应。将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渗透德育元素,学生的成长将紧紧伴随着爱国教育以及个人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锦辉.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57.

[2]王燕,宋杰.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1):91.

[3]甘克甜.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0):118.

[4]陈丽英.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0(5):30-31.

[5]魏登科.浅析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0(31):79-8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研究”(课题立项号:

GS[2020]GHB3139)的研究成果。

作者:路志辉

传统文化下学生德育论文 篇3: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探究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实行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是思想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小学教师要不断通过德育教育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文章意在探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德育管理;传统文化;实践研究;小学教育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贯彻德育的基础上渗透传统文化,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此外,通过向学生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提高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和影响力。

一、 小学德育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老师都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渗透,很少给学生传授一些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知识,这导致學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匮乏。即使有一些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大部分老师都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枯燥,缺乏活力,导致学生失去一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部分老师虽然践行德育教育,但在德育的教育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思想做引导。还有大部分老师认为,在小学阶段给学生传授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都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对一些传统文化的了解不仅没有意义还会浪费课堂的教学时间。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想向学生渗透一些传统文化,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向学生渗透这些文化。

二、 小学德育管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都会随着科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教师教育的方式也应该随着科技的改变而变化,老师应该增加课堂中的现代感,让课堂充满科技气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向学生渗透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在网络上提前下载一段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在播放之前,老师可以询问一下大家都知道哪些饮食,大家可以说一些地方的小吃吗,老师可以按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还可以再问一下学生们,通过这些美食又向我们反映了什么呢,老师还可以按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两名同学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在播放视频之前,让学生思考一下通过看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或者学习到了什么,然后老师就需要播放视频。视频播放完之后,老师需要按学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挥,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外,通过运用多媒体渗透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直观,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掌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深入其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交流想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充分的贯彻了德育的教学方式。

(二)通过社会实践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让学生不愿意去学习和掌握这些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是践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提前通知学生,每周日学生要去博物馆参观一些我国的传统文物和传统文化这一内容,每周日都要派一个小组去博物馆进行参观并写观后感。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需要把全班同学按学号的方式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按部就班地去博物馆进行参观。班长需要把每一个组的小组长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上交给老师。在去博物馆参观之前,老师需要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我国的一些简单的传统文化和博物馆相关注意事项。在去博物馆进行参观的时候,老师需要提前和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沟通达成一致之后,老师要让学生从第一小组开始,每周日都要去博物馆进行参观,感受博物馆内传统文化的力量。小组长要记住到哪一个周日是本小组的学生去进行博物馆参观,轮到本小组的时候,小组长需要提前通知小组成员让小组成员做好准备。此外,小组长还需要知道该小组同学的联系方式。在周日那天,小组长需要和小组成员取得联系一起去博物馆。到达博物馆之后,小组长将小组成员分到各个地方,小组成员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所想要参观的文化知识,以到博物馆之后能够有目的性的进行浏览。通过小组成员去博物馆进行文物参观,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文化环境中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老师通过让学生去博物馆进行参观,对于那些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践行德育的教学要求。

(三)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会通过一些活动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学校的宗旨和办学理念。在向学生渗透一些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荣辱观。

例如,学校每年可以举办一次校联欢会,在举办校联欢会之前,老师可以让每一个班级都组织学生表演一个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节目。在校联欢会开办的前两周,老师可以让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主动申请参与这次节目的表演。如果有很少的学生主动申请,那么老师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一些学生参与这次活动的表演。在选择节目的时候,老师可以选择剪纸、脸谱和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舞蹈。在节目排练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先自己感受一下传统文化所渗透的思想价值,学生深刻的了解完之后,学生在进行排练的时候可以能够更好地将其内涵所表达出来。在举办校联欢会的时候,主持人需要在开场的时候向学生介绍一下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然后在依次进行传统文化的表演。通过举办校联欢会,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四)阅览传统文化书籍

阅读传统文化的书籍,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一些优质的储备资料。此外,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校在安排课表的时候加入每周一次阅读课这节课程,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按随机抽签的方式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然后在上阅读课的时候,小组长要组织本小组成员排成一个队伍去图书馆。到达图书馆之后,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坐在一起,不许大声喧哗。每一名同学都需要带一个笔记本积累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和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小組长需要管理本小组的纪律。上完阅读课之后,小组长组织学生回到教室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所积累的一些好词好句和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此外,在课余时间,图书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开放,允许学生借阅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学生在借阅过程中需要标明名字和时间,学生借阅时间可以为一个月。通过让学生阅览一些传统文化书籍,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去阅读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此外,通过阅览传统文化书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提高学生的荣辱观。

(五)课堂分享文化经典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分享,可以让学生在搜集和分享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分享,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利用班级多媒体或者一些其他方式搜集一些传统文化故事。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按照学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享,在每一次课上课前五分钟进行传统文化分享,每节课都按照学号的方式让一名同学进行分享。每名同学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课堂分享,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演讲等方式,其他同学可以把分享的知识记到笔记本上作为一些学习的素材。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分享,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

三、 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校组织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和举办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一些活动中能够将其思想融入自己的思想价值中,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丰富课堂的内容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德育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又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三)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大部分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缺乏一定的了解。老师在践行德育观念的基础上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思潮不断地涌现,导致大部分中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都不是很了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价值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个阶段,通过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通过在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德育管理内容,还可以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黄梅.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2).

[2]曲云亭.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华夏教师,2020(7).

作者简介:

张海花,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

作者:张海花

上一篇:甲基丙烯酸纳米材料论文下一篇:土地储备的主体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