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程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钟启泉教授指出國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少了灵魂。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校德育工程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校德育工程研究论文 篇1:

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对于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只有具备高尚思想品质以及健全心理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高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学生平稳度过高中这一关键时期。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两者进行充分结合,可有效满足高中生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青少年。

关键词:高中;德育工作;心理健康

引言

高中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凡意义。因此,在高中阶段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以及健全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非凡。本文针对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作出探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德育工作中,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关教师应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发挥最大化的立德树人作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养,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促使学生获得长远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

因为在德育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方式的应用时间较短,很多教师对于两者的认知不够深刻,在具体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相关教师可以在德育工作中更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入手,加深对两者的认知和理解。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论、目的、内容、形式、原则以及评价方式几个方面。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德育教育面向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在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辅导、心理压力、情感问题等,而德育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集体精神、社会观念等思想道德方面。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本质上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并且面向的对象都是全体学生。

2、提升德育教师素质,提升师资力量

教师是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在教育构成中起到辅助和鼓励的作用,而是否可以最大化发挥教育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尤其是教师在理念、能力以及行为等方面。德育相关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德育方面的专业教育理念,还要注重在德育过程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学校方面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德育相关教师展开专业培训,并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议,邀请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等,全面推动相关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高中学校还需要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服务,还可以激发教师的竞争心理,推动全体教师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

3、提供良好的条件,构造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是高中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因此,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发展带来的影响十分显著。为确保学生德育素质以及心理素质获得有效改善,学校以及教师要注重构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各所高中应注重分析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并以此为标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摒弃形式主义,将德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供学生倾诉内心苦闷,为学生提供正确、专业的心理指导。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高中学校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更是流于表面,自然无法收获理想的德育和心理教育成效;最后,相关教师要注重深入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性格特点,并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面对较大的升学压力、神经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并且高中阶段学生内心敏感脆弱,在强压之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德育相关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了解学生内心的苦闷和压力,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确保学生心理获得平稳发展。相关教师日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释放压力的游戏活动等,给予学生缓解压力和苦闷的机会,力求在愉快的游戏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调节心态,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重视与学生家庭之间的交流

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懂得借助外部力量,与学生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可有效拓宽教育维度,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的良好发展环境。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展座谈会,帮助家长全面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并向家长传达先进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理念。教师还可以设计德育教育问卷,从学生角度了解家长的日常行为和心理,以便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了解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展开对心理学内容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可以掌握自身心理变化,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以便学生心理出现变化时,可以及时稳定自身心态,以便更好地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与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并且对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无疑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尤其是高中这一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融合教育,可确保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素养获得良好发展。因此,各高中应注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将两者切实落到实处,并进行有机融合,推动我国高中生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月兰.解读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J].当代家庭教育,2021(28):163-164.

[2]李向荣.高中德育工作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4.

[3]王庆财.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方法探析[J].读写算,2021(16):43-44.

作者:石相近

学校德育工程研究论文 篇2: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摘要:钟启泉教授指出國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少了灵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已过4年,中国教育人应该回答: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力军、新一代学生的“人生导师”、“重要的精神关怀者”的400多万名中小学班主任,怎样才能担负起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作为面对将要步入成年行列的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班主任又要怎样的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引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跨越学科、超越学段的特点,需要班主任通过更为复杂、更加综合的教育方式予以实施。高中班主任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的最佳推动者,可以充分将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有机融合,主动凝聚班级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高中班主任角色的多样性为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了契机

从学校常规组织结构上来看,高中班级建设和学科教学属于两个独立但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工作领域。从独立性看,班级建设是德育部门和班主任的事情,学科教学则是教导处和任课教师的事情。但作为班主任却是双重“身份”,不仅要承担学校德育方面的相关工作,而且要参与学校各类教学教研活动。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领导者”,能够团结任课教师,形成一个多元复合的班级教育。团队,能结合学生成长需要,共同策划多学科协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通常也是一名优秀的学科教师。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能将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自然融合起来,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开展延伸性或融合性班级教育活动,实现学科育人和班级育人的双发展。班主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高中班主任的家校凝聚力是核心素养教育得以推进的重要力量

大部分高中学生都是住校为主,即使不住校,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因此高中学生的家长要了解学生更多是与班主任交流沟通,高中班主任是平常与家长打交道最多的教师,这是班级教育需要。所以,作为高中班主任可以凝聚家长乃至社会力量,打通教育系统之间存在的各种壁垒,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家长、社会的支持,也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综合教育效能的发挥。高中班主任能激发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更好地落实家庭教育的动力在于“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共同目标。高中班主任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将优秀的家长拉进班级教育团队,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核心素养。

3.高中班主任鲜明班级文化价值定位有利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施

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赖于班级文化的熏陶,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以鲜明而稳定的班级文化价值定位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多年来一直推行“四尊”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尊重”这一核心内涵而展开,以“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万物、尊重规则”为经,以“家庭——学校——社会”为纬,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形成了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总目标。通过“班级博物启蒙、财经素养”等教育主题,我们将任课教师和一些家长整合起来,成立班本课程开发团队,设计跨学科综合性班本课程;通过寒(暑)假假期生活主题等项目式活动,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在校学习与假期生活的自然承接;通过开展“跨班联谊、城乡结对、社区服务”等多层级活动,促进学将生的社会参与和实践能力提升。班主任有了基班于班级文化价值核心而进行的活动设计与实要施,核心素养教育会更有序列性和方向感。

4.在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寻找核心素养教育的契合点

(1)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序列。

无论是“单学科纵向核心素养模式”、“多学科横向核心素养模式”,还是“核心素养关联性融通模式”,其共性特点就是教育主题鲜明。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将这些主题与班级日常活动结合起来,设计出年度、学期、月份、周次的班级小活动,班主任工作就有了抓手。同时,班主任还要关注到教育活动本身的结构性特点,即活动开展前的策划、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活动后的总结反思。每一次活动都充满了复杂性问题情境和育人契机,班主任如果善加利用,哪怕是活动中的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核心素养教育的好时机。每一次活动实施前,笔者组织学生主动策划;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导他们做好分工协作;活动结東后,要求他们总结反思,甚至重构。这样的话,任何一项活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时机。例如,班级元旦晚会,如果仅仅看成是一场文艺会演,那么就可能只是一些散点式的文艺活动展示;假如从综合融通的教育价值开发角度去思考,班主任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核心主题,会演中设计哪些节目以凸显主题,哪些类型的节目有助于班级学生个性得以彰显、班级风采得以展示,班级各学科有哪些对应性资源和素材可以加以利用等。如此一来,师生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经历全局性思维的训练。

(2)家校共育主题活动序列

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来自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目标的顶层设计。当班主任具有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融合意识,当班主任重视家校共育的工作推动,就自然会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家庭生活指导。作为高中班主任,重视班级活动与家庭活动的融通对接,更好地将“五育有机融合”落到实处。目前,家校共育的全程性、实效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班主任和家长群体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异,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笔者每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都会重视家校共育的节奏把握,通过系列活动唤醒家长的角色意识,让家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携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掌握高中学生心理特征,提高管理针对性

高中班主任提升管理培育能力时,不仅要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要善于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培育能力的提升。中高中学生大多追求身心自由,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默默地关注、适当的教育和关爱,而不是过多地影响和干预学生的行为。例如,部分学生违反了班级或者学校的规定,班主任切忌劈头盖脸对学生进行一顿说教,应先对学生渴望自由的心理进行肯定,在学生对班主任建立充分信任的基础上,采取恰当方式再次强调班规校规的重要性,这样的共情教育方式比传统说教式效果更为显著。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学会放手,始终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展民主班级管理,鼓励学生自主制定班规来约東自己的行为,正确引导学生成长和前进的方向。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班级管理培育工作,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目标。高中学生具有明显的个体身心差异,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培育的过程中,应当将个体差异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提升管理培育工作的效率。例如,在管理班级中特别爱闹和特别安静两种学生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展因材施教:对于特别安静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忽视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应当从心理教育出发,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他们多参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对于特别爱闹的学生,则应当给予更多的耐心,在充分了解爱闹背后原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提高管理实效。

6.借助先进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发展,高中班主任也应当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自身管理培育能力结合起来,善于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对学生的管理和培育能力。当前,智能手机在中学也逐渐普及,但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染上了打游戏等坏习惯,班主任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或者禁止使用智能手机,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情绪,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如果班主任能够顺着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班级管理和培育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例如,某位同学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的电竞选手,班主任可以和学生约定:学生现场玩5局游戏,如果能够获胜4局,就可以每天在限定的时间内玩游戏,如果不能获胜4局,就暂时收好手机努力学习。这样“以毒攻毒”式的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培育的效率。另外,高中班主任还应当利用好微信、QQ等网络管理平台,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以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结论:“新基础教育”多年的实践经验,也充分验证了班主任的核心素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科育人价值与班级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班主任在学科育人与班级建设核心素养的教育探索之路上,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还有班主任自身核心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晋海青.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J].学周刊,2020,(4):175.

[2]豆强.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86-86.

[3]李界.高中班主任管理技巧与方法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 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论文集.2020:118-119.

作者:刘儒春

学校德育工程研究论文 篇3:

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便是“立德树人”,德行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而学习知识的前提便是学做真人。初中时期是一个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孩子经过正确的引导,便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至于人生观,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本文即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初中;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

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始终要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而在寄宿制学校,孩子脱离父母,开始独立。在这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困难、面临诱惑,因此,学校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去。老师需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沟通。在进行教育和沟通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换位思考,深切地为孩子着想,保证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在进行有效沟通、教育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关心与呵护,帮助学生排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不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

一、 德育

德育即道德的教育,我国在2007年便提出立德育人的教育思想,德育在我国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德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多的是培育,用老师的悉心教导,关爱呵护,从而让学生理解真正道德教育,真正遵守道德规范,让素质教育深入生活。其实我认为德育更多地在于言传身教,这不仅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也需要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为道德的教育不同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多地在于从生活中摸索,从其他人身上观察。事实上,德育与法律有着密不可分地联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实验便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个简单的心理实验中,体现出心理学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信心,才会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

二、 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初中时期是正是孩子青春期的开始,而寄宿学生却在这个重要的时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因此,寄宿初中生应成为最值得关照的一个群体之一。由于常年的独立生活导致他们的心灵是孤独的,父母只想到这样是为他好,可是殊不知很多这个年纪的学生也只是一个孩子。他们的价值观还是模糊的,甚至有些孩子内心还有一种抛弃感,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变得敏感,脆弱,极端。

此外,由于寄宿初中生缺少父母的监督,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的他们也没有强大的自制力,这就导致许多寄宿的初中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沉溺于网络游戏、产生厌学心理、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而在价值观形成方面,他们也因为父母给的金钱有限而逐渐扭曲了价值观,很多寄宿的初中生对金钱的理解较为极端,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诚信和道德。

其次,部分寄宿学生也存在自私自利的现象。由于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不仅爸爸妈妈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是把他捧在手心里。这就导致很多孩子以自己为中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他人的感受,缺乏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这种心理疾病是过度的溺爱滋养出来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情绪。处于初中的学生也只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的成绩好时,他们会抑制不住地开心、兴奋。当成绩不好时,他们又会极度悲观、失望。相比于调节情绪,他们更擅长发泄情绪,这也是导致许多悲剧发生在初中校园的原因。

其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寄宿的初中生终有一天会走入社會,成为未来时代的一分子,因此,加强对寄宿的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同时,学校、社会应多给这一群体关爱和宽容,让他们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疏导和治疗,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温馨和国家的力量。

三、 帮助德育工作进行的对策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做好计划

在心理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做好相应计划,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的同时才能使与学生沟通工作更有效地开展。老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保证能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结合应用心理学与孩子进行沟通。教师合理地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理性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理解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科学有效地计划学生的日常活动。例如,在安排日常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动静交替,室内外交叉的活动,保证孩子的身心均衡发展。

(二)创设和谐融洽的学生环境

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更加高效。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也要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在爱中成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教师需要让每一位学生放下心中的畏惧,深入同学中去,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

在初中这个特殊阶段中教师应对寄宿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温柔,老师需要让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帮助他们调节不良情绪,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阶段是孩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寄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合理安排他们的日常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教师应积极引导,及时沟通

教师可以深入学生寝室,经常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这些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教师应给他们足够的理解与宽容,成为孩子可以倾诉的对象。教师合理地与寄宿初中生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对于十几岁的小孩子来说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卫生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到学生的寝室,教学生洗衣服,给孩子们普及日常的卫生问题,并定期来到寝室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大扫除,尽量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此外,教师应多和寄宿学生进行沟通和心理教育。保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应对学生施以母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面对问题时,既不放纵,也不一棍子打死,而是以问题为基础,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总结教训,不断进取。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健康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父母为什么要让你来这所学校上学?你每次放假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为你做了什么事情?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难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肯定:父母是爱他们的,没有丢下他们,更没有抛弃他们。此外,教师也要加强寄宿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学校可以设立一些沟通平台,增加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

教师应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带领学生做一些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在游戏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寄宿制学生脱离父母,独立生活,这就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心。在大课间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

(五)带领学生学习法律,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目前很多初中生之所以会有不良行为或者步入歧途与社会中、生活中一些人的肆意谩骂,欺凌侮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也成了国家注重的一点,但是,目前我国的学生普遍法律意识较低,对法律的概念模糊,并且很多学校的道德法制教育体系并不完善,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课堂理念与实践活动缺乏新意,很多学校与老师仍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是知道要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但不知道如何教育,缺乏经验。不仅教学成效一般,还给老师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寄宿制学校应在一步一步地将教育体系完善,探索更好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能收获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带给学生们的无价礼物。

在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养成健康的道德,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的机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理念,正确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引用生活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内化,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思,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与此同时,只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因此,鼓励学生去实践,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切身去体验、实践,要相信通过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孩子会形成自我约束。

四、 结语

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德育工作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老师需要经常与学生進行沟通,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自由的思想,个性的灵魂。因此,要做好德育教育和心理沟通教育,教师需要真正友好地融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并且及时关注孩子在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困难,给出及时的帮助。在初中教育中想要推动德育,心理健康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心理沟通的必要性,并将教育与道德有意识的结合,让学生在感受道德的威严的同时也能发现道德的魅力,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孔祥林.论新形势下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5):11-12.

[2]陈亚波.增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J].科技资讯,2019,17(34):221+223.

[3]杨林.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4-46.

[4]王永伟.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汉字文化,2019(22):191-192.

[5]张小萍.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27-431.

[6]张天娥.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78.

作者简介:

凌燕,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泰宁县第四中学。

作者:凌燕

上一篇:英语学习兴趣探讨论文下一篇: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