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改进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单一而片面展现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弱化德育课的教育功能,只注重考核结果而轻视教学流程的审核等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德育课考核方式改革路径:考核方式应该朝多元化方向转变、考核内容由知识深化转为能力培养、考核主体由单一转变为多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德育改进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德育改进论文 篇1:

学校德育模式改进策略研究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德育,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及时开展德育疏导教育;积极融入地域文化,激发学生德育参与兴趣;组织德育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模式;成长变化;地域文化;德育活动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行,人们对于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普及德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初中德育模式的改进策略进行探究。
一、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及时开展德育疏导教育

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对学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想要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就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将道德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德育的重视,也能使他们更加全面和充分地接受道德方面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和深入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及时发现他们在接受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

传统的道德教育过于重视统一的教育,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使德育能够更加高效,教师要善于关注每一个个体,及时地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德育与日常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给学生灌输道德教育的思想。在道德教育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找几名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收获与疑问,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全班进行一次小型问卷调查,让学生们能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自己对于德育过程的建议记录下来并反馈给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对德育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对于更加高效地进行后续的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融入地域文化,激发学生德育参与兴趣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能对文化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将各地的地域文化与德育过程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道德教育的兴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德育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讓学生们能够真实感受德育过程的趣味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亲近性。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穿插地域文化,不仅能够增加乡贤美德的影响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参与德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例如,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之前,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搜集当地有名的人和事,将其中体现的美好品德进行总结。在正式开始道德教育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些有名的人和事,也可以放映相关的视频和历史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品德文化,激发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也能更加真实地感受良好的品德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组织德育相关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

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但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理论的教授和灌输,却忽略了实践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们无法真实感受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自身发展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更有针对性地组织与德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德育的乐趣。

组织与德育相关的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道德发展天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参与道德教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地组织与德育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过马路的老奶奶、过马路的盲人、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来往的路人和帮助别人的初中生,组织他们对十字路口过马路的情况进行全真模拟,让他们能够将自己带入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良好的道德品质对自己与他人的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有非常高昂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对于初中生来说,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德育模式的普及,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翁庆双.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学科德育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7(12).

[2]孙友军.初中学生的德育管理对策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18).

作者:赵武基

学校德育改进论文 篇2:

中职学校德育课考核方式改进策略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单一而片面展现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弱化德育课的教育功能,只注重考核结果而轻视教学流程的审核等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德育课考核方式改革路径:考核方式应该朝多元化方向转变、考核内容由知识深化转为能力培养、考核主体由单一转变为多元。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考核方式 改进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迅速推进,传统中职德育教学考核模式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已经无法有效贴合当前的时代发展步伐。德育的核心特点是学生心灵方面的培养,同时还要求学生对道德、经济、政治、法律等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以此促进综合素养的形成,深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有必要改进中职学校德育的考核方式,为学生今后学习成长提供帮助,为就业提供相应的资本支持。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考核现状

(一)考核评价模式单一,片面展现学生的学习结果

现有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普遍是用书面考试的形式开展,用以考查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理论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而评价学生整体的德育学习效果。书面考试长久以来都是考核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唯一手段,教师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这对于反馈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来说具有极为显著的作用。但是,德育教学不仅仅有知识目标,而且还囊括能力目标以及品格目标,书面考试评价模式仅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况,无法明细其是否受到德育的熏陶,学生有可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业情况等都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其单一性并不能够完整地显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弱化德育课的教育功能

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更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品行素养,这就是德育课与传统专业课之间的直接差异。但是,现有中职德育课的评价模式普遍套用传统文化课的考核模式,通过卷面考试的方法检验学生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此种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只能帮助教师明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并不能够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变成为相应的情感观念,是否能够将其内化成自身情感意识的一部分。这种重视知识的考核模式严重偏离学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方面的成长需要,淡化了德育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三)只注重考核结果,轻视教学流程的审核

仅仅注重考核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坏习惯难以得到有效纠正,德育课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精神以及道德层面的成长,助力其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德育课的考核评价不仅仅体现于结果,更应该体现于过程中,即在各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以及其行为特征。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为了分数而学习,并非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也难以获得有效纠正,这无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考核方式改进措施

(一)考核方式应该朝多元化方向转变

中职德育课考核方式主要是传统笔试的形式,其并不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准,根本原因在于考试内容较难符合学生群体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严重不足。而在新形势下,中职德育课的考核应该重点落实于多元化教学内容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为深刻地了解到学生在德育塑造方面的不足之处。新型考核方法有诸如材料分析、调查报告、辩论大会以及知识竞赛等。如果想要多元化考核手法和日渐丰富的课堂内容相互融合,那么就必须有效摆脱单一的试卷考核模式的束缚,做到卷面考评和师生观察相互融合,鼓励采用更为符合学生群体需要的考核手法。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程的评价通常是通过笔试来考核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程度以及理解程度,进而形成相应的分数,尤其是在傳统的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之中,笔试模式为重点内容,学生只需要充分掌握知识点就能够获得高分,教师最后只能根据试卷上的分数差异来区分学生群体对德育知识的认识。与此同时,由于德育知识内容开放性较大,因此教师在判卷的时候常常会受到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整体课程教学进度。

调查报告、材料分析等考核手段通常应用于学生的课后练习以及单元测验的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来开展此种考核手段的效果要更好。大作业则通常采用阶梯式提问手法,结合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全方位地强化学生的新鲜感。与其相互结合的批改模式则可以稍微放宽尺度,对各种符合利益的新观点予以鼓励,更为合理地分析相应的实践,用以合理地连接教材知识内容,充分展现出学生群体的独立创新意识。

小组活动以及辩论等方法则是较为新颖的德育课程考核模式,其往往能够极大程度上地调动学生群体的兴趣。例如开展“深度解读学校规章制度”的小组活动,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开展相应的“吸毒明星戒毒后是否能够重返娱乐圈”的辩论比赛,通过贴合当前时代的论题来促使学生更为自主地进行学习、搜集资料。而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活动之中,各抒己见,通过对抗形式的比赛来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此外,还有部分德育考核以知识检测为核心,除了闭卷考试外还可以利用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等手段进行辅助,让学生在紧张而又充满挑战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相应的考核,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二)考核内容由知识深化转为能力培养

为了学生能力方面的成长,是现阶段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其考核方法的改革同样需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成长,也就是说从以往的考核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转变为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于各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还需要考核学生对于各项知识的接受度,通过分析等促进学生个人思想素养的成长。

德育的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潜藏于教材之中的合理因素,为学生创设更为优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相关教育活动之中,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考核活动之中,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关于经济社会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搜索有关的资料内容,并针对性地理解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德育考核模式普遍重视对知识内容的深度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通常只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及其年级,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专业类别方面。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知识水准方面的要求存在本源上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而且还需要教师“因材施考”。通过符合专业学生需要的考核手法来检验学生的能力,为各个专业的学生准备不相同的教育考核任务,促使学生通过不同任务实现针对性成长,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准,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作铺垫。

(三)考核主体由单一转变为多元

学生、文化课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都应参与到德育课的考核评价活动之中,以全方位地实现考评工作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促进其良好德育思想的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实现考核形式多元化以及考核内容能力化的核心支撑,同时也是推进学生群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项目。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思想的成长,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对评价主体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无论是在校园、家庭抑或是在社会之中都有必要受到相应的考核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专业认知。由此可见,评价主体绝对不能仅仅只有教师,更应该有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在多方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会构筑出更为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尤其是需要组织学生群体积极地参与到自评以及互评活动之中,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彼此的不足之处。

具体到实施层面来说,辩论会、知识竞赛以及演讲比赛等考核方式往往能起到更为优质的考核作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行的自评以及互评效果明显要更高,与此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加深对于当前德育知识内容的记忆,进行深度学习。主观性较强的调查报告以及材料分析等考核模式则需要教师进行事前考核培训,并且确定相应的评阅标准之后方可施行,通过训练来达到更为优质的互评效果。学生切实有效地参与到自评以及互评活动之中,能够有效增强自身对于德育知识的重视度,充分展现出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平以及客观性。

如果要改变教师是唯一考核评价主体的做法,那么教师就有必要将评价考核工作做多元化处理,充分展现出学生在考核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地位,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评以及互评的机会。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这样可以让评价结果更为精准公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总之,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德育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具有导向作用,因此需要从学生群体成长的角度着手,帮助学生树立更为完整的科学发展观念,探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课程考核新模式,以此实现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发展,为当前中职德育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为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于 婷.基于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特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2]徐 晨.谈中职德育课堂“互动型教学”的构建策略[J].才智,2018(33)

[3]陈承生.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7)

[4]于忠武.浅析德育量化考核在中职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职业,2017(34)

[5]杨金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角色探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责编 江月阳)

作者:闫继来

学校德育改进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学校育人,德育为首,这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教育形成的共识。“教”乃传授知识,“育”乃树德立人,“教”与“育”的有机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剧烈摩擦和碰撞,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在新形势下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必须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总体上看,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实效性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正像有人总结的那样“目标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观念太旧”,造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小学共产主义、中学集体主义、大学个人主义”的倒置问题,并形成了“人人讲德育的重要性,上上下下都喊德育为首,方方面面都花了不少时间精力,总结出不少套路和经验,回过头来还是效益不高”的怪现象。为此必须紧密结合地区的德育资源、地区特点、社会环境、学校类别、学生年龄等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同时,德育工作还要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和身心成熟的规律,出手要低,注重从细节、小处抓起,抓住抓牢并长期坚持下去。

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每一名德育工作者都应该领悟到,不从现实出发,不进行创新,就无出路,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就很难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然,创新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一切,相反,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东西必须借鉴、继承、发扬、光大。学校德育工作要着眼于造就一代适应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新人,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开拓出全新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必须拓宽教育领域、注重延伸

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注重校内的“阵地战”,且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主渠道下的学科渗透,活动育人的班队会、科技节、文化节、社会实践等,这些都可以在形式继承的基础上从内容、方法上加以充实创新,并纳入主线,突出重点。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校内的德育工作中,要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新的领域,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室等途径,使心理学内容真正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与此同时,还急需拓展校外(家庭、社区)教育领域,延伸学校德育工作的范围。

必须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注重完善机制

要实现学校智育、德育全面发展,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并建立科学、规范的机制。在学校的具体工作中需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把学校德育工作同其他调控手段结合起来,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德育评估条例,形成督导和评估的考核机制,监督德育总目标的实施,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起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指标体系,实行德育学分,对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考评和规范化管理;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实现德育载体的现代化,借助网络、资料库、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装备,提高德育效果,通过设立德育网站,建立计算机网络空间论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建议,进行心理调节;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陶冶情操,提高道德水平。

俗话说“浇树先浇根,教人先教心”。在人的发展中,德育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牢固确立德育首位的意识,把德育为首与教学为主有机地统一于以育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之中,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必须主动出击,坚持高格调、高起点、高标准,从求实、创新、拓宽领域、推进改革等方面入手,才能见到实效。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

作者:王智霞

上一篇:报业意义改革论文下一篇:物理思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