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学习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英语课堂的效率影响因素,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强课堂管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发现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管理手段的优化,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课堂学习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课堂学习管理论文 篇1: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心理透视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对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中职教师课堂心理健康状况已不容乐观,这直接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质量,并威胁着中职学校教师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动力。为此,笔者就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谈一点看法,期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师;课堂情境;课堂心理;养成途径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课前课后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课前,教师似乎得了“课堂恐惧症”,总是踏着艰难的脚步走进教室,去面对那一群无可奈何的学生;下课,教师闷闷不乐地独坐在某个角落一言不发;课间,教师用无可奈何的、批评的、甚至是愤怒的、发泄的口气在讨论、声讨着那些捣蛋学生。当然,也有部分教师(但似乎越来越少了)能平静地走进教室、轻松离开课堂。教师的这种课前课后的心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教师在如此心态下怎么能上好课?又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其实,这些现象反映了教师特有的课堂心理问题。它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中较为普遍存在、对教学质量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但又被学校领导、教学组织管理人员、教育研究工作者们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对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分析、透视的基础上,就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谈一点看法,期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教师课堂心理的内涵及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课堂心理是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具有的心智状态,从隐性的角度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过程和对课堂的心理感受,从显性的角度看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教学内容的态度以及教学表达方式和教学组织的情绪,甚至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之中。作为教师,大家都有同感: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的劳动付出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劳动付出的感受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一堂课(劳动付出)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师自身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直接反映在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中,因为三个过程是同时互动进行的。劳动付出过程是后两个过程存在的基础,感受过程是教师对劳动付出过程的自我评介、总结和体验,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是感受过程的具体反映。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劳动付出过程的心理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从三者的关系不难看出,教师课堂心理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下列因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1)课堂气氛;(2)讲授思路;(3)内容表达;(4)讲课激情;(5)对待学生的态度;(6)师生互动交流;(7)课堂语言艺术与幽默感;(8)临场发挥能力;(9)讲解的耐心程度等等。显然,教师课堂心理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而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影响,因而进一步剖析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养成途径与方法,对确保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般说来,教师课堂心理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1)情境性。教师课堂心理是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产生的,没有了课堂教学情境,就失去了它产生的环境条件。正如不置身于课堂之中,就很难有课堂的心理感受;(2)关联性。特定的课堂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后有详述),一个课堂事件就会诱发教师的相关多种课堂情绪;(3)个体差异性。对教师而言,虽然课堂心理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但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方式会有很大差异;(4)互动性。特定的课堂心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交流而产生的,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堂表现促使教师特定课堂心理的产生,教师课堂心理的表达又会对学生的课堂情绪和课堂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互动性十分明显;(5)时限性。正如有的教师在上节课大发脾气,心情不畅,但下次课却能以平静的心态笑对学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那种心理已经不复存在了;(6)对外辐射性。课堂心理除了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外,还会对教师的课外行为产生影响。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课堂上发了脾气而心情不好,下课了也怒气冲冲,甚至会对家人大发脾气。

教师课堂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学生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来自学生的因素主要有:(1)班级风气。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好、课堂纪律好、师生互动好,教师上课就会心情舒畅、动力十足、发挥充分,并且对学生爱护有加;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懒散、课堂纪律混乱、师生缺乏互动配合,甚至师生对立,教师则会失去信心,上课没有动力,甚至会产生“课堂恐惧症”,怕面对学生;(2)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应程度。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同时又能理解、掌握并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就会平静、轻松、愉快地组织教学,甚至会视上课为乐趣;反之,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或听不懂所讲内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就会产生疑惑、紧张、无可奈何的课堂心理;(3)课堂突发事件。如果少数“差生”无视纪律,扰乱课堂,听不进教师的批评、劝告,甚至与教师发生课堂冲突(今天的职教课堂里,这种情形已屡见不鲜,而且已成为影響教师课堂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试想,在此情形下,一个教师会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

来自教师的因素主要有:(1)职业责任感。如果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强烈,学生的课堂表现越差,对教师的打击就越重,教师的课堂心理就越容易变形和波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责任心,则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淡然视之,课堂心理也就不易波动;(2)批评学生的语言技巧、方式方法。教师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使用过激的语言、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引发师生课堂冲突,从而对教师课堂心理造成影响;(3)容忍度、包容度。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差生”群体缺乏容忍和包容,课堂的自我控制力就差,又会伤及自己的课堂情绪和热情;(4)教学经历、课堂经验。一般说来,具有多年教学经历、课堂经验的教师,其课堂心理不易受学生课堂言行的影响,而新教师则因自身经验缺乏、学校管理压力较大,很容易因学生不良的课堂言行而打击教学积极性、损害课堂心理;(5)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课堂教学“底气”)。这主要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信心。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底气”足,教学过程就会充满信心,反之(特别是有同事参与听课的情况下),教学过程就会显得混乱而紧张,从而影响课堂心理;(6)教师的工作、生活背景。如果一个教师课堂教学前因家庭关系、生活琐事、与同事领导关系处理不好等而导致心情差,走进课堂的心理也是可想而知的。当然,教师课堂心理还受学校教学管理如教学监督等因素的影响。但教师课堂心理主要产生于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因此学生的因素和教师自身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而且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往往是诱发因素,教师则是附随因素。

当前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类型

及良好、健康课堂心理的养成途径与方法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门槛降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差生”群体增多,校风、班风呈每况愈下之势,这对教师的课堂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教师课堂心理健康已不容乐观。教师课堂心理大概呈现出以下特征类型:

平淡冷静、泰然处之型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具有多年教学经历和课堂经验、心态较为平和的中青年教师身上,可从他们课前、课后的言谈中表现出来,“不要与学生计较”、“要习惯学生”、“对捣乱的那几个学生要冷处理,不要动怒”。这部分教师总是笑听别的教师激烈、气愤地谈论,自己似乎觉得不值一提。

心中不满、无可奈何型这主要集中在一部分老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身上。课堂学生的表现让他们不满意,他们总是在叹气,“唉,没办法!”、“真是朽木不可雕”。有时还会建议那些气呼呼的、情绪过于激动的教师放弃、听之任之。

激动气愤、极端不满型这主要是那些责任感十分强烈、对课堂期望过高和要求太严的教师,或是那些没有课堂经验的新教师。这部分教师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不端表现,往往以严厉的口气、过激的语言批评,容易与“差生”发生激烈冲突,搞得课堂气氛紧张、自己情绪激动、心情极度不快。所谓的“课堂恐惧症”就是对他们而言的。显然,具有前两类课堂心理的教师占大多数。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时,他们讲究语言技巧,使用适当的口气,很少与学生发生冲突,即使学生的言行令人气愤,他们也不会表现出来。这对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不大,但对教学效果却有较大影响。他们对学生不良表现的不满,会反映在教学的发挥中。而具有第三类课堂心理的教师则占少数,由于不满情绪的表现充分,当然对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效果都产生很大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良好、健康的教师课堂心理养成的途径与方法,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良好的、健康的教师课堂心理养成的途径与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和课堂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要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这样对课堂的异常现象就会有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2)上课走进教室之前,注意提醒自己冷静,给自己注射“镇静剂”;(3)教师课堂上批评学生应注意语言的技巧、说话的口气,避免与学生发生激烈冲突;(4)课堂上批评学生涉及面不要太大,要注意通过自己的真诚、技巧、恰当的时机争取大部分学生的支持;(5)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适时使用幽默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差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兴趣;(6)对课堂表现过于“突出”的“差生”,可課外私下与之沟通,试着从情感方面感化他们;(7)我们强调职业责任感,但对差生要理解、宽容,不一定要通过批评表现出来;(8)经常与心态宽松的教师交流、沟通课堂经历、经验,倾听他们对待“差生”的态度和方法;(9)上课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准备充分,切忌一知半解,否则会失去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和支持;(10)学校领导、教学组织管理人员在给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应注意了解班级课堂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教师处理课堂异常情况,并通过语言等方式给教师以宽慰。总之,只要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课堂心理就会日益健康。

作者简介:

霍绍先(1968—),男,云南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云南大学2005级中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企业并购、市场营销。

(本文责任编辑:王菊梅)

作者:霍绍先

教师课堂学习管理论文 篇2: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英语课堂的效率影响因素,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强课堂管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发现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管理手段的优化,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關键词】英语;管理;课堂;学生;提升

前言: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成为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多元化课堂管理手段的支持下,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用课堂管理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才能让初中学生乐于学习英语,积极学习英语,丰富其英语学习成果。

一、重视学习过程管理

在过去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度上,更多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标准。在这样教学重点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都更倾向于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但这样的学习模式,影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更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课程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在加强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位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到学习过程对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在参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了解并赞赏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思维。利用课堂管理的优化,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意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让教学重点更加科学。

像在讲解“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时刻的表达方法和感叹句的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多个时刻表达的例子和感叹句用法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应用的学习技巧。让课堂更加自由,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关注。通过课堂管理手段的变革,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升个人能力。

二、重视学习主体管理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无论课堂管理方式如何变化,都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意愿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有主动性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换一种方式组织教学,换一种方式实施教学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用更加精炼简便的语言促进学生理解课堂任务,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做思维练习和应用练习。

像在讲解there be句型时,教师要考虑初中学生在be动词单数、复数上常见的错误。给学生准备丰富的改错题,利用包含错误的句子,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查错任务。在教学语言方面,用最清晰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任务的细节。像“这些句子都用到了there be句型,每个句子中有一个错误。你们要在5分钟的时间内,找到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节约下的课堂时间,都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中说的话越少,学生的课堂学习节奏越紧凑。

三、做好课堂沟通互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有效的师生沟通方式,完成课堂管理的升级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深受师生互动方式和效果的影响。特别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的语言积累不足,英语应用能力相对较差,但正处于小学与高中中间档的初中英语学习,对学生未来的英语发展影响较大。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优势和不足。用平等、和谐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将自己的整体教学计划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促进教学和学习之间矛盾的解决。

像在讲解“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时间状语从句。在教师看来,只需要简单的提及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配以大量的练习,即可完成复习。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与学生互动。利用“关于时间状语从句,你了解多少?”这样的问题,了解学生头脑中有关于时间状语从句的知识结构,发现其中的漏洞。通过师生之间自由、真诚的沟通,确定接下来的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四、丰富课堂实践学习

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学科,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中国英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现语境缺失,对学生英语能力形成和发展速率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具有丰富的英语学习经历,但却没有对应的英语能力。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并不关注实践学习,也不关注语言操练,致使学生处于哑巴英语学习状态。

在优化课堂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模拟情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利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能够及时调用自己所学习过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完成对话。解决面对外国人不能开口说英语,没有自信交流的难题。

结语:综上所述,在优化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手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还要加强个人教学方面的反思。利用英语学习基础的夯实,让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道路上有更为浓厚的兴趣和更为强大的学习能力作为支撑。将英语课堂作为英语知识传播的主阵地,优化教学思想,加强课堂管理,是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郭莉.初中英语教学管理的高效课堂实践[J].魅力中国,2020(28):87-88.

[2]高生贵.做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4):87-88.

[3]陈燕.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56.

[4]姜燕.浅析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对策[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8(9):13.

作者:张钰娟

教师课堂学习管理论文 篇3:

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 要】城区小学教师由于时间管理意识的淡薄、知识的不足和技能的缺失,极易产生“烦躁感”“迷惘感”“失落感”,进而逐渐内生职业倦怠,阻滞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协同前行。提升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的意识、能力与自觉显得迫切而重要。对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六个方面的优化策略:明确时间管理的价值定位,推动时间管理的观念重塑,贯彻时间管理的原则要求,突出时间管理的技能强化,加强时间管理的制度建设,营造时间管理的氛围。

【关键词】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职业倦怠;教师发展

【作者简介】任建波,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对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其时间管理心理倾向、时间管理行为模式,并呈现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的优化策略,以帮助其提升时间管理的意识、能力与自觉。

一、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现状调查与问题梳理

参考美国南方三州中小学校长时间管理行为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和华东师范大学庄淑幸硕士学位论文《园长时间管理及其有效性研究》中所采用的时间管理调查问卷[1],制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修正问卷、正式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等环节,对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概括。

(一)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技能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将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行为依时间管理技能作划分,共分为目标设定、计划制定、工作优先级、时间利用、工作组织、应对干扰、学习和分享等7个维度(本文重点阐释后4个维度)。

1.在时间利用方面——适合的时间并非在做适合的事。

对于城区小学教师而言,在固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算是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但是突发事件也总会影响教师正常执行课表。还有如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班级管理等都还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应对与研究。另外,有的教师因个人拖沓也会导致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类似这些,在学校的时间不能做完学校的事,将会造成个人对时间分配的担忧与焦虑。

2.在工作组织方面——重视教学过程,忽视教学准备与教学之后。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刚接手一个新班集体时,都非常重视与学生的磨合,尤其是课堂教学秩序的组织与引导。但是,在工作时间分配上,对课堂之前的教学准备与课堂之后的教学反馈,大多数教师虽然也分配了一定的时间,但是由于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恰当的运行机制作保障,随意性较大。

3.在应对干扰方面——办公室里拉家常,见怪不怪。

约定家访或家长来访,教师都会对自己的工作提前做出调整,这体现了教师能主动应对干扰。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办公室里拉家常的现象在个别城区小学比较普遍,直接导致旁听者在应对干扰上的消极、软化,间接影响学校教学氛围。

4.在学习和分享方面——不正规、不系统、不具操作性,忙碌且焦躁。

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城区小学教师已经在学习时间管理知识、技能,尝试逐步提高时间管理的效能。但是,这种学习多数是个体的、分散的,不够正规也不够系统。很多教师在与同事的交流中经常抱怨时间不够用,整天头绪繁多,理不清工作的脈络,忙忙碌碌却并不一定收到好的成效。

(二)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心理倾向的现状

本研究依照黄希庭、张志杰的研究,将时间管理心理倾向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2]。在调查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心理倾向的过程中,本研究用得分百分比来考察其时间管理心理倾向各分项表现。最终得分显示:时间价值感最强,时间效能感次之,时间监控观得分垫底。时间价值感强反映的是城区小学教师对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追求;时间效能感次之反映的是城区小学教师对时间管理的不到位、不自如带来的后延体验;时间监控观得分垫底,是城区小学教师对时间管理技能的一种迫切需求的体现。

(三)其他

调查数据表明,教师最认同的三项时间管理行为分别是:设定每周具体的工作目标,每天在校完成学校的任务,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组织与引导。影响时间管理的五项障碍因素为:杂事缠身,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过多的会议,会议没有效率;个人有拖延的习惯;没有拒绝上级的勇气和能力;太多作业需要批改。

二、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时间管理的价值认识不足

在一定的教育时段,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多少合格学生,这些学生在以后的社会活动参与中发挥和产生了多大的社会效益,这是认识教育价值的时间视角。校长管理工作中的时间没了价值,校长的工作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校长树立了时间观,才会自觉地去管理时间。[3]目前城区小学教师或学校管理者在反思工作成效的时候,很少涉及时间管理因素,没有这样的意识,也较少有时间管理的实践体会。

(二)时间管理的观念得不到认同

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特质论者认为人格是一些特质或者是某些行为、思想、感情、动作反应等方式的集合[4]。时间管理倾向与个人的能力有关。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具有较强的统筹时间的能力、捕捉时机做出决策的能力,他们往往有正面的自我观念,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动机和行为;相反不会驾驭时间的人,在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等方面相应地要差得多[5]。目前从学校管理视角出发的教师时间管理研究极少,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注重教师时间管理指导的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上没有学校对教师进行时间管理技能培训。

(三)时间管理的原则得不到贯彻

时间管理作为一种积极的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科学管理与效益管理,有其基本的原则要求,比如分清事件的轻重缓急,列出日程规划表,高效率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等等。学校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实体,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面,但它又有与其他社会组织相同的特点[6]。在学校场景中,教师手头总是有多项工作齐头并进,并且习惯了因为各种意外事件暂时终止手头事务,可以说,教育改革者更偏好明确、清晰的计划,而教师更愿意根据具体环境随机应变,以个性化的方式开展工作。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把原计划的教改活动时间挪作他用,这也是时间观念差异的一种表现[7]。时间管理原则的贯彻受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也受学校管理者管理思维与能力的限制,还受师生个体观念、行为与能力的制约。

(四)时间管理的技能培训缺位

运用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将有可能帮助缓解教师时间问题的紧迫性[8]。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的运用,便体现着教师时间管理的技能。时间管理在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尚未得到重视;在国外也是如此,美国、苏联、日本、朝鲜和印度等国家关于教师素质的表述同样看不出对教师时间管理能力的要求[9]。

(五)时间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学校的管理活动,不仅要通过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来施行,还要通过规章制度来保障。校内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会议制度、请假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作息制度、值日制度以及教学、总务方面的制度等。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所谓常规管理。而上述学校规章制度中恰恰缺少教师时间管理方面的内容。

(六)没有形成时间管理的氛围

学校组织氛围对师生员工的心境和工作积极性等有直接的影响。从广义上理解,学校组织氛围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可以包括所有学校工作;从狭义上看,学校组织氛围建设主要是校风建设[10]。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上看,时间管理都没有被纳入学校组织氛围的建设范畴中来。学校的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应渗透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师时间管理的价值定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时间管理即是人的自主管理。时间管理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积极管理的特性决定了时间管理的价值。给教师时间管理一个恰当而又明确的价值定位,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推进的举措。当然,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的价值定位应该与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孤零零地把时间管理提出来;特别要注重时间管理与学校所有管理的协调一致、品位相当。

(二)推动教师时间管理的观念重塑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领导层应该担当起重塑教师时间管理观念的重任。要把时间管理观念的培养与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放到同等高度,通过连续的、专门的培训不断地强化教师时间管理的意识。其次,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时间管理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锤炼。教师主观上的时间管理的要求引起的绩效改变远超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层的单向压力而引起的绩效改变。自我主观要求而引起的绩效改变还会反推教师时间管理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三)贯彻时间管理的原则要求

在加强教师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贯彻四个原则:一是“论时”原则。“论时”就是在完成一定任务之前,要先测算大概需要的时间,并做相应的记录。这样有利于提高事务安排的计划性、紧凑性,防止做事拖拉、延期并造成心态上的疲惫。二是“记时”原则。就是在测算时间后,开始工作后也要做相应的记录,至任务完成时截止,并比对计划用时与实际用时的差额。根据正、负用时差额分析工作效率的高低,以利于教师不断提高效率。三是“及时”原则。顾名思义,“及时”即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教师本人主观上要有这样的自愿,学校管理层还要做一定的约束,方可奏效。四是“减时”原则。在一定的教师群体范围内,或在一定的计划时间内,学校管理层可以推进相同的事务减少用时的策略。

(四)突出时间管理的技能强化

没有时间管理的技能,工作绩效的提升便无从谈起。在重塑时间管理观念的前提下,一方面,学校管理层要把时间管理的技能培训纳入教师基本功培训,借鉴已有的时间管理的策略或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策略,利用固定的培训时间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实战训练。另一方面,教师间的互动也是促进时间管理技能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

(五)加强时间管理的制度建设

首先,时间管理的制度不应独立存在,只有将其融入学校管理的整体制度体系方能显其效用。學校的出勤制度、备课制度、科研制度、各项评比制度等,均可结合时间管理来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正如教师在问卷调查中所建议的,要建立时间管理的激励机制,用制度约束人,用机制激励人。其次,时间管理的制度不应单向传输,而应采取学校、教师团体及教师个人多方融合的策略,将来自执行方的意见也融入进去,以增强时间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要使时间管理制度发挥作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符合教育规律,二是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三是要结合时间管理自身的规律,四是要与学校的其他管理制度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六)营造时间管理的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所学校的氛围是指它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一系列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信念和社会标准等[11]。学校氛围对师生员工的心境和工作积极性等有直接的影响。要形成城区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的氛围,首先要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对时间管理价值的认同,进而引起他们对时间管理技能的追求,最终达到调整情绪状态与改进工作现状的目的。学校要注意激发教师提升时间管理技能的热情与积极性,要让教师切身感受到时间管理所带来的实际变化。学校还要创新教师之间进行时间管理经验交流和分享的模式,让这种交流分享常态化、制度化、实用化。学校可以利用橱窗、画廊、会议、校报、校刊等平台,为教师提供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时间管理小招数、小体会、小心得。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介绍也是一种有效的交流分享形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相当重要,有时候学生的某些做法或经验对教师也会有所启发和触动。学校从管理层到教师群体,再到学生群体,如果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时间管理学习与分享氛围营造的行动中来,形成学校的整体合力,那么学校时间管理的整体成效一定会有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庄淑幸.园长时间管理及其有效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3]杨乃虹.论校长的时间管理[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125-127.

[4][5]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6]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82.

[7][8]丁道勇.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时间[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1):11-15.

[9]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0-243.

[10]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53-354.

[11]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41.

作者:任建波

上一篇:数学课堂创新设计论文下一篇:函数概念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