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

2024-04-07

新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精选6篇)

篇1:新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

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技巧浅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

重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确定在2009年秋季正式启动,新课程改革给重庆的老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那些新进入这一行业的教师们更是一种无法预测的挑战。他们除了关心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程内容的变化,更担心教师岗位感到最为头疼的问题----课堂管理,不同于传统课堂所崇尚的以教师威严和纪律为主导的课堂管理方式,新课程改革更提倡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人性,促进学生成长。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需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来达成一个快乐轻松有效的课堂管理环境。如果能让新教师了解课堂管理的技能,无疑是解决了大多数新教师们的一大难题。本文将针对新教师所面临的课堂管理中几个棘手的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为新教师提供课堂管理技巧作为参考。

一、新教师的课堂管理困难之因

“新教师指的是入职后的新教师,具体说是指完成了教师教育课程,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正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且任教期限不超过三年的教师”①。李良对新任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反映出新任教师普遍认为存在的问题中包括难以灵活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难以在课堂上掌握权威的建立、课堂管理经验缺乏等②。与拥有教学管理经验的“老教师”相比,新课程带来的课堂管理所要求的“从学生考虑,从人性出发,通过掌握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技术从而把握课堂,把握学生”,对新教师而言更难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师对课堂管理规范的制定出现偏差且疏于落实

课堂规范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③。不同的学科应该有课堂管理规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新教师在首堂课上就应该明确班级的课堂管理规范(班主任或班委制定)是什么,所教授的学科在已有的规范上还需要增加哪些,比如化学学科就应该对学生讲清实验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在不同科目的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化。

当规范建立后,新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规范的内容以及出现违规行为将会受到的惩戒。规范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同时要监督学生严格遵守。比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尽可能用英语,实在无法表达时也必须使用普通话,那么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注意。只有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就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保障课堂具有良好的纪律。

(二)教学内容的生疏,教学方法不恰当给课堂管理带来影响

新教师由于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时间过短,如果教学内容难度过浅,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认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过于肤浅,学生课堂上将出现“余暇”时间,课堂管理将处于混乱。如果教学内容过难,学生无法融入教学中,将出现分心吵闹,课堂纪律同样难于控制。

教学方法的差异也会给课堂管理带来影响,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收效也会有所差异。比如数学教学中“轴对称”一节,采用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就要比单纯的讲授更为生动,学生也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收效更好。

(三)个人魅力也是课堂管理能否顺利的关键所在《学记》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一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赢得肯定后,就会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对他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总是对的,都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教与学的和谐协调,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的教。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也赞成这一观点:“为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新教师由于与学生年龄接近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但新教师更容易受学生的影响,自控能力不强,缺乏管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知如何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容易走向极端。并与教师本身所受的家庭、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往往在这方面却成了新教师的劣势。

(四)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当

新课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管理,同样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学活动中的纪律约束、行为规范,都必须尊重学生,有利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许多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凌驾于学生之上,直接组织、指挥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严密控制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主选择、自我反思、自觉调适的空间和氛围。在这种单向的、线性的、静态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灵性和动力。

二、新教师更应培养多样的课堂管理技巧

新任教师进入到职业生涯中遇到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课堂的管理问题,如何让新任教师尽快管理好课堂,为教学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新任教师掌握必备的课堂管理技能。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管理规范,做好学生榜样。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在课程改革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施合理的课堂管理纪律,教师应掌握有效的学科管理规范并认真实施。

课堂规则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课堂管理的效果,在建立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原则:(1)必须简单、明晰、合理、可行。对老师、学生明晰标准和规章才能有“法”可依。(2)课堂规则应是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民主原则,共同协商制定。只有班级大多数成员都认同了所建立的课堂规则,才能实施到位。(3)在规则的遵守上新教师应多采用启发、鼓励、暗示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的接受,而非强制手段,要注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形成自觉自律的习惯。

(二)养成课余好学、课后反思的习惯。

课堂过程中大量的实践智慧是无法陈述和传授的,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学会观察有经验教师日常工作的事件。如:(1)学校或班级有关学习、锻炼和管理的规则;(2)时间表及其执行;(3)教师行为, 包括表达技巧、个人风格、亲和力等;(4)有关学生行为的班级规则;(5)特殊的教师行为, 如动机训练、扫视、体态运用等;(9)课程介绍与结束语;(10)自由或空余时间的处理;(11)学生在受到侵扰后处理的方法等。

对新教师来说,“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④”波斯纳(G.J.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15]。”反思是促进知识外显化的重要过程,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对新教师而言如果在课后进行有价值的反思将为自身的教育管理积累经验,教师可

以定期或者以重大的班级事件为契机反思课堂管理的得失与问题。主要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我想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气氛, 友好的、高效率的、严肃的?(2)我喜欢那种类型的学生, 积极参与的还是独立思考的?(3)同学们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如何?(4)他们怎么看待我的教学风格?(5)计划好的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

(6)经常在我的课上捣乱的几位同学是否在其他老师的课上也常常这样, 为什么等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从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采取多种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新教师的教学准备一般较多地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倾向于依靠管理与控制的措施来完成教学, 而忽略教学的主体———学生。首先把学生看作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看作是不同背景下的个体,同时把教学看作是一个沟通与对话的开始, 而管理只是为了促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所以,好的课堂教学开始于研究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应该是教师备课的关键, 而不是动脑筋思考对付学生的措施和维持课堂纪律, 也不是停留于教材或教参。

当学生在富有学习兴趣, 身心状态最佳, 理智受到挑战, 情绪被鼓舞和信任, 能够学以致用, 热爱并信任教师时学习效率最好。课堂创造了一个机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 教师要多角度理解学生的心理与发展水平,利用课堂设计建立课堂心理归属感。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温暖热烈的、支持性的和愉快的, 并且也是安全的、相互信任的和富于挑战的。

(四)全方位的提高个人魅力,加强亲和感。

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以交往的合作者、伙伴的角色来关照学生、关爱学生。让所有的学生敢说、爱说、乐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人格的平等,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话题的提供者、交往环境的创设者、课堂教学的主持人,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旁听者和欣赏者。同样,教师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急躁,要耐心地对待面前的每一位学生。偶尔“糊涂”。“大智若愚”是一种高超的智慧、是一种豁达的涵养、是一种高妙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交往中不妨“糊涂”,用明知故问、以假乱真,导出学生心灵深处的困惑与疑虑。教师的偶尔如此,会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在课堂交往中根据交往的话题、气氛,适当地幽默一下,使交往氛围活跃,有利于交往的展开与推进。但幽默不能失分寸,风趣不能显轻浮,会给人以轻松和美的享受。

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管理是新教师成长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除了上述的课堂管理技巧外,当然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及加大对新任教师的关注和培养也有及其重大的作用,了解新任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特点和需求,只有对这些特点和需求有充分的认识,才有可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来自学校和教师教育机构对新任教师的物质保障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学生及家长对新教师的理解和重视,也离不开教育学者的不断探索和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更多得新教师能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教师角色,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①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教育理论实践,2003(06)

②李良.中小学新任教师入职适应问题及对策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③

④ 马雪.课程改革中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教学与管理,2007(06)58-59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

篇2:新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

——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选)》为例

李银伟

2010112189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地理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华师大地理教学实验室的分析,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出地理课堂教学的技巧,以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提问 技巧 启示

一、分析实验内容:水资源合理利用(节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西安市常规课)

二、分析实验过程:

此报告是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教学过程分析实验室为媒介基础,运用实验室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分析程序,科学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选)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视频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和结果如下:

首先,根据实验目的有效选择视频分析的评分项目,以确保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分析的针对性、科学性。

其后观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选)的教学视频,初步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开展情况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做出本课堂的教学实录(教学实录附后)。

再次,对照本节地理课堂教学实录,重复观摩本节地理教学视频,依据选定的教师与学生的评分项目开展研究,记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各种具体行为的发生次数及累计时间;并根据实验室的《基于地理新理念的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标准》,对所选定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定性评价,分为“优”“良”“中”“合格”“差”,然后输出本节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具体行为开展的次数、时间及评价的统计表,如图所示:

(老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分析结果)

时间:2010-12-16 17:02:04

授课人:009 课程:水资源的利用

老师行为:

导入 优

承转 优

提问 优

结束 优

讲解 优

板书 优

用图 优

媒体 优

评价 优

组织 优

学生行为: 回答 优

讨论 优

读图 优

演示 优

教态:优

老师点评的内容: 教学理念:优 教学目标:优 教学技能:优 教学互动:优 媒体整合:优 教学模式:优 教学特色:优 整体效果:优

累计时间: 0:47

累计时间: 0:36 累计次数: 4 累计时间: 1:31 累计次数: 8 累计时间: 1:25

累计时间: 1:36 累计次数: 3

累计次数: 2 累计时间: 0:52 累计次数: 6 累计时间: 0:0 累计次数: 1 累计时间: 0:46 累计次数: 6 累计时间: 0:39 累计次数: 3 累计时间: 8:12

累计时间: 6:22 累计次数: 10 累计时间: 3:27 累计次数: 4 累计时间: 3:7 累计次数: 8 累计时间: 2:59 累计次数: 6 累计时间: 15:55 学态:优

整体效果:优

(学生行为和老师整体效果评价)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三、实验分析结果:地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通过视频的分析,我总结出李志伟老师提问的技巧如下:

1.朗读提问

朗读提问就是基于教材、课件及其他文本所呈现的文字、图形、表格等知识语言符号体系的口头表达。

通过让学生对课件展示的具体知识的朗读,有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短时记忆的效果;

也为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延伸性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推理思维的锻炼,例如:视频中学生1关于香港供水知识的朗读,使学生们知道了香港虽然位于沿海,但是水资源依然非常紧缺,进而联想到香港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有哪些,联想到水资源从哪里供给,通过什么方式供给,供给地对输出的水资源有何种条件的制约„„

此外,朗读提问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普通话,无形中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标准语言规范的教育。

2.分析提问

分析提问就是要求学生识别地理问题的条件与原因,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本段视频中李老师两次用到分析提问,一次是反馈后提问,一次是讲述后提问。

①T:【反馈并分析提问】好,请坐,你朗读的非常的好,老师非常的感谢你。同学们互相可以把它讨论一下,是吧,讨论一下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工农业增产的哪一方面,我们生活的那些方面。(00:32)②T:【讲述并分析提问】好,那我给大家展示几幅我们课本的图片。第一个是2000多年前罗马人建造了蓬迪加尔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这是第一幅图片。再看第二幅图片,是1870年,看,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和发展,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灌溉,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再看下一幅图,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好,我下来把这三幅图放在一起,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看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进程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03:13)

这两次提问不仅很好的承转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很好地激励和引导学生深入下一个知识条目的理解和思考。

李教师富于激励性的反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基于了解本知识的兴趣和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信心及决心,拉近师生心理感情的距离;李老师又紧跟其后调动全班学生热烈讨论,是学生饱满热情下衍生的对新知理解的火花得到充分碰撞,使学生迅速初步交换彼此的观点,修正完善自己的见解。

李老师颇具情感的讲述,尤其扩展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思索的地理范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丰富的人文地理表象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历史和现实,这种由近及远、由古及今的讲述手法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求知欲的强烈迸发和共鸣的持久回旋。3.理解提问

理解提问就是教师为推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维加工过程进度的有效干预和有益介入,其形式包含转化、翻译和解释说明。

本视频中一处理解提问是这样的:

T:【理解提问】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那我们从而想一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是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利用海水?(02:15)这是转化的形式进行理解提问,让学生从知识的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说明学生是否对其理解。

理解提问的有效运用可以达到“举一隅,而反其三”的效果,促进学生正溯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延伸,有益于学生由已知向未知的探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活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发生互联,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启发性。4.评价提问

评价提问就是对学生分析结果的标准化厘定,往往伴随着分析提问后的教室的判断性追问,往往以两分法为指导,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科学估量学生当前分析的对错、利弊、优劣或者扬弃,促进学生辩证的多角度的认识和分析地理问题。本视频的一处评价提问如下: T:【评价提问】你们讨论的非常的激烈,你们讨论的有结果了吗?(03:46)

适时的评价提问,不仅是良好的导入或者承转机会,而且是师生交流的绝佳契机,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利用这项技巧来调适不同学段的性别学习地理的差异,比如,高中男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不及女生强烈,所以,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对男生予以积极的评价,鼓励其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动机,令其在默默中意识到学习地理对其终身发展的作用。

5.运用提问

运用提问就是地理教师创设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地理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储备和新知识,使思维身临其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能力。

此视频中运用提问是这样出现的: T:【运用提问】海水淡化技术来了之后就利用海水,是不是?(02:19)知识的习得离不开运用的检验。运用提问,可以迅速评价学生对已知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程度,发掘学生学习的障碍和综合能力发展的短板,予以及时的介入和调整。运用提问,能够使地理课堂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体验无缝链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可感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树立在生活中感悟地理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地理感知的敏锐力。

四、实验启示:地理课堂提问的方法启示

通过对教学视频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做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不难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据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1.培养亲密的师生友谊,构建和谐的伙伴式关系 S1:【回答】 其中水域面积达到370万平方公里,绿化率达到98%,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一级,水质达到国家一类地表水标准,可直接饮用,并通过东盛供水工程间接供往香港。(00:13)T:【反馈并分析提问】好,请坐,你朗读的非常的好,老师非常的感谢你。同学们互相可以把它讨论一下,是吧,讨论一下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工农业增产的哪一方面,我们生活的那些方面。(00:32)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积极的友好的同学生交流的方式,极大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认识到了二者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会在工作中处处营造和谐的伙伴式课堂氛围,积淀深厚的师生友谊。

2.根据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科学建构问题模式 T:【承转】有结论了,谁想说一下这个问题?谁想发表一下这个见解?(00:59)SS:(举手)(01:00)T:【提问】董高州同学(01:01)S2:【回答】我觉得就是那个它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效益,为什么呢,我们先从那个农夫山泉的这个例子来看吧,首先,第一点,就是它农夫山泉它自己的生产工厂全部建在这四个水源地的内部,这就远远降低了它生产饮用水的成本。第二,它所选取的水源地都是一些水质非常好的地区,这就造就了农夫山泉饮用水的质量:一个物美,一个价廉,这刚好符合了我们现在消费者的标准。这就是农夫山泉能在中国站稳脚跟并且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来:水资源的质量可以很大的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效益。(01:45)T:【评价】好,请坐。你的逻辑推理的能力非常的强.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运用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科学合理的构建问题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促进学生增强其学习有用意识,加快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地理素养的熏陶。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生发问题的趣味性,增强其探知欲 S3:【演示并回答】我们知道在这个并不是十分发达的时代,人类是无法利用深层地下水,更无法从海水中置换出淡水来进行饮用的,所以在2000多年前,大家看这幅图,罗马人由于不了解连通器原理,在造蓬迪加尔输水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它的目的就是引用地表水发表农业生产。在那个时代,就是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因为那里有丰富的水资源,所以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比如说埃及国,古代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三角洲,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在两河流域,还有中华文明是发源在黄河流域还有古代印度是在印度河三角洲,随着科技的发展,到1870年,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已经可以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灌溉,种植棉花,小麦还有玉米。下面关于海水淡化的问题,将由和我一起学习和研究的好朋友范英杰同学进行进一步的介绍。(05:16)只有坚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精心设计富有科学趣味的问题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增强其求知欲。学生只有自己主动的置身于具体的地理问题之中,才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积极建构新的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最优化达成。

4.保持教师主导地位,合理指导和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效果 T:【讲述并分析提问】好,那我给大家展示几幅我们课本的图片。第一个是2000多年前罗马人建造了蓬迪加尔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这是第一幅图片。再看第二幅图片,是1870年,看,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和发展,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灌溉,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再看下一幅图,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好,我下来把这三幅图放在一起,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看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进程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03:13)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设计师、脚手架和鉴定师。在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探究情境之中时,教师要能够预见可知或不可知的各种情形,积极予以指导和启发,对学生合作或者独立思考的结果予以科学中肯的反馈和评价,是学生的图式逐步同化和顺应,形成自己的品质。5.重视学生差异性特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学相长

篇3: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1 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

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 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 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 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 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 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 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 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 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 也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 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 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 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导致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主义,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

2 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 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 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 只能“戴着枷锁跳舞”, 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1) 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 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 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 赢得学生的尊重, 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 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自觉服从管理。

2) 发扬民主, 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服务意识,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 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那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 那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 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 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 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3) 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 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 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 就会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就会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注重过程管理

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 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 只管教不管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注意的方面:

1) 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 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 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 为探究而探究, 为活动而活动, 一哄而上, 随意采用, 这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的开, 收不起”, 出现教师袖手旁观, 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做法是, 教师要真正学好新课程理念, 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学法的内涵, 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 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只有有效的课堂管理, 才能水到渠成。

篇4:新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

关键词:课堂规范;导入语;偶发事件;机智

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外乎就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每一名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同时启发他们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使一堂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讲得好只是一个方面,如何有效的维护好课堂纪律也是提高授课效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课堂的维持和组织。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如何维持好纪律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建立课堂规范,发挥教师个人魅力

于永正老师在《给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中说到:“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可爱。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儿童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什么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带有强制性,约束性,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所以一定要建立课堂规范,他建议课堂规范最好来自学生。新老师在第一节课不要忙于进入新课的学习,而是花费一定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课规范要求,记得笔者刚去实习的时候,前两天是见习,在两天见习的时间里,就有几位学生围过来问笔者,“老师,你什么时候给我们上课呀?”笔者笑着说:“你们想让我给你们上课吗?”“想!”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我明天就给你们上课,不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你们要认真哦!”“嗯!好……!”她们更加兴奋了。笔者接着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该怎么做啊?”“上课要遵守纪律。”“要积极发言。”要……。”他们一人一句认真地说了起来,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把全班分成四组,哪一组认真就给那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一组有人违反了纪律,就扣掉一颗星,到星期五的时候比一比谁的星星最多,就表扬谁。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很认真,表现的非常好!

教师面对一些调皮的孩子时,不要一味的言辞训斥,要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下,经常找那些上课随便的孩子拉家常,从生活,学习个方面表示关心,多关注这些学生,并且给他们鼓励。课堂纪律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教师的个人魅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中包括渊博的学识,人格的魅力……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对课堂纪律起到帮助。

二、发挥课前五分钟的作用

每节课前5分钟很关键,因为学生的情绪可能还沉浸在下课的游戏中,学生不可能马上进入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慢慢拉开序幕,烘托出一个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进入状态。

1、课前热身活动的技巧。当上课铃响了,学生从外面跑回教室,阵阵追赶打闹声从教室门口传进来,整个教室顿时变得嘈杂起来,这时老师不妨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曲孩子平常喜欢的音乐,这时,同学们一定会跟着整齐地唱起来,唱完一首歌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把精力集中在教室了。或者,再播放学过的古诗、妙语、乘法口诀等等……这些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比起教师站在讲台上拍着长尺大声喊:“同学们安静了,上课铃响了!……”要高明的多了。

2、导入语的巧妙运用。“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讲课导入得好,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一门艺术。我认为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形式。可以提问导入、讲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游戏导入、图画导入、猜谜语导入等等,这些全靠教师灵活掌握,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紧扣教学主题。比如说:我在教授《倾斜的伞》这一课时,就运用了猜谜语的导入方法,然后课件展示,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那是一把什么样的伞?很快就让学生的兴趣提升,把注意力转向了课堂中来。

三、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偶发事件都是由调皮学生调皮捣乱破坏纪律引起的,有一些学生爱在新老师的课堂上提一些难题怪题,甚至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题。这就需要新教师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和思想准备。再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的时候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提问,思考问题。

1、发挥热处理的巧妙性。处理偶发事件也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就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偶发事件是不可捉摸不能预料的。所谓热处理,就是指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抓住时机,马上处理,乘热打铁,取得教育效果。有位教师写过一遍教学案例,他说在教学《开国大典》的时候播放开国大典的升旗视频,坐在前排的有位男生在双手挥舞着,都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他并没有骂他,而是问:“他在干什么?”“他在做升旗手的动作!”全班齐声回答。伯伯说:“好!他做得非常好!长大后想当军人,很不错,但是军人是不违反纪律的,军人是很严肃认真的。”从那以后那位学生上课也认真了。

2、发挥冷处理的巧妙性。“冷处理”是指教师对偶发事件给予暂时冻结,仍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等到下课或其他时间再来处理这一事件。例如:某同学把蜗牛拿到语文课堂上来,老师正在带读课文,突然发现某同学低着头在玩蜗牛,老师轻轻地走到他旁边,用手示意他把蜗牛收进去。课后这位老师找到这位同学,了解到是因为要上科学课,所以才带蜗牛来教室,老师没有骂他,而是告诉他蜗牛只能在科学课的时候拿出来,上其它课拿出来就违反了课堂纪律,这位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又说:“你是一个爱观察的好孩子,但是观察蜗牛,一定要在课后,这次你违反了纪律,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不会了!……”

总之,新教师应该机智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维护学生课堂纪律,拥有好的课堂纪律,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J].

[2] 金小芳.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

[3] 王德清.课堂教学管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4] 吕立杰.课堂管理艺术[M].东北师大出版社.

篇5:新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

【摘要】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有效的课堂组织管理策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教师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它包括课堂教学之前的有效组织管理策略,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有效组织管理策略。

【关键词】 新教师 有效 组织管理 策略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组织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教师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它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在的学生,比以往更难管理,更难教育,本人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许多的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很难自如地驾驭学生,有效调控课堂,因而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课地进行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一、课堂教学之前的有效组织管理策略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组织管理也是如此。一些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玩小玩意儿、动动同座的衣服、头发、告状等。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事情,往往会使我们教师耕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几十分钟的上课时间,能够真正有效利用的教学时间为此而损耗了一部分。而学生投入学习时间也相应减少了许多。因此,课堂教学之前的组织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1.让学生明白你上课的规则

一个班级的组织管理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抓紧,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这里我还是主张一开始要从严,当有了更多的经验,了解了学生的时候,就可以放轻松些了。每接一个班,或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自己上课的规则,比如上课必须怎么坐,眼睛必须看老师,书怎么拿,站起来回答问题姿势怎样?等等一系列的规则。比如:第一天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等每一个学生都完全安静地坐好了,并好好地看着你的时候才开始讲话,否则千万别开始。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让他们明白只有他们保持安静,老师才会开始讲话或者上课。还有训练他们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先举手,班级才不会乱哄哄的,可以提醒学生“如果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请举手”。每次上课开始,不急于讲课,应该用眼睛迅速观察整个课堂动态,待各方面都属正常再开始讲课。

我认为这些都是班级组织管理中最基本的。此外还要告诉学生违反这些规则将会面临的惩罚,规则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已的威信。若前后管理不一致,则可能会使课堂纪律恶化,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2.避免消极刺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课堂上我们要尽量避免出现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物。我们经常发现低年级小朋友有这些现象:如刚买来的文具或文具盒,上课时总忍不住去摸一摸,不顾听课了;有时上课还会 把抽屉里的饮料、小玩意儿等拿出来喝一口或玩一下,学生就没有心思听课了。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是避免无关刺激物的出现。就是上课前老师提早几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把书桌拉整齐,把跟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拿走或放到桌板底下,塞进书包里,课桌上就放课本等该用的东西,避免消极刺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以免引起注意力分散。

3.有效的师生问候。

上课铃声召集学生进入课堂,有人把它喻为战斗的冲锋号声,学生在铃声的召唤下明确上课开始,心情开始安定。上课开始的问候并不单单是礼貌问题,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开始,能进一步安定秩序。有的人对课始问候漫不经心,其实是放弃了这一有效的管理环节。课始问候时,师生双方精神饱满、行动整齐,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反之,疲疲沓沓、参差不齐,必然影响教和学的情绪。

预备铃一响,教师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要立即登上讲台,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4.必要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借以达意表情的沟通手段之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肢体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其产生和运用要早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以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加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微笑着点头则表示赞赏、同意、肯定以及理解。举手、招手等动作都传递着某种含义的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即是肢体语言,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更好效。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孩子们语言知识还不成熟的小学时期,肢体语言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讲起课来或铿锵有力,或娓娓动听,表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点头的赞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往往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A、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比如,在重点内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容的教授中,我会适当的提高我的音量,放慢我的语速,学生就理解了,这个时候老师讲到重点了,要凝神了!再比如,在讲习题的时候,老师激情飞扬,热情高涨,学生不自觉的就被老师所吸引,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我经常讲的很投入,可以说手舞足蹈,学生被我的情绪所感染,枯燥的讲授也显得那么的活泼、生动。

B、表情控制法: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班里有个学生,上学期的成绩不是特别的好,但是这学期有明显的进步,只是偶尔课上还是会做点小动作,这个时候,我就朝他摇摇头,他很快就领会我的意思,坐的相当好!

C、停顿吸引法: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课堂中经常会有小朋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桌偶尔讲几句话,通常这个时候,我会停下来,望着他们,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时候讲话的同学也会意识到全班都在等他们,这样不用一句话就能使课堂保持安静!

D、目光注视法: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再如,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等。

五、手势示意法:在英语课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学生的肢体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适时的观察学生,正确读懂他们的肢体语言,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有效组织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处理好问题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处理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一)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1.尊重学生、表扬为主。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用上激励性的语言:“老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或者树立榜样:“看,××同学坐得最端正。”其他学生自然就端正坐好了。根据情况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的行为,比如说有的孩子很顽皮,一直就没坐好,这时教师说:“同学们看一看,××同学今天坐得多端正呀!”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如:“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

2.间接暗示,提醒学生

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课堂纪律情况,谁做小动作,谁思想开小差,谁讲闲话,谁在睡觉等等,教师都要看在眼里,及时提醒学生。相对而言,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纪律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与他们的空间距离大了,心理距离也大了,而教师的影响力却小了。特别是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后,一些教师把鼠标当成了羁绊与学生交 流的绳索,更难走下讲台。我建议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进行暗示,施加影响。如:每次齐读或提问的时候,我都会走下讲台,用动作暗示没拿书的同学捧起书,拍拍没坐正的学生的背,用眼神暗示没听的同学等等。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在课堂上偷看其他书时,我一般通过提问该生的同桌或近邻的同学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避免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答非所问,进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造成课堂纪律的松散。

3.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

一般来说,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你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老师想把小红花奖励给你,可是小红花不愿意,它告诉我,它不喜欢不守纪律的孩子。”“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产生纪律的需求,从而逐渐养成自觉地认真听课的习惯。

(二)课堂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高兴的事。例如:在开讲时,根据教材尽量使用儿童喜闻乐见,富于情趣的语言进入新课,设计一些儿歌、故事、谜语、引起学生争议和思考的问题等,使学生自然进入教学状态。

2.语言、声调、动作、表情感染

教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情绪,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变化,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多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同桌赛读、开展朗读竞赛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持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不拘于单一的形式,有时我在课堂上就说:“请会读这些音节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现在我们就站在舞台上,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朗诵。”学生都很爱表现,结果全班都起来声情并茂地大声地朗读,通过这一站、一读,学生的精神面貌顿时有了新的改观。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到关键句子和短语时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达到更佳的效果——“高声私语”能使言语更传神,有时还可运用感叹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点。

3.适时调节学生的精神。

当发现全班同学精神不振作,学习疲劳时,可暂停讲课,引导孩子表演一段诗歌朗诵或是做一些律动:“拍拍你的手,摇摇你的头,大家伸伸手,注意听讲精神好。”对于一些儿歌教学还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拍着手,和着节奏来朗诵或是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来朗诵,都可以起到振作学生精神的作用。当学生比较乱的时候,利用课件可以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集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要求学生用眼认真观察,耳朵认真倾听,大脑认真思考等。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1.认真备课,备好各个环节,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教学的过程应组织得严密、紧凑,在知识学习上要满足学生的要求,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下。反之,一堂准备不充分,教学环节不清楚,松弛零乱的课堂教学,常使学生课堂上无所适从或是无所事事,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提问时要留意全体同学的反映,及时调整问题设计和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教会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2.具备教育机智,随机应变。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偏颇引起骚动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安定课堂纪律。对于上课时外界的突发事件,教师要随机应变,作适当的处理。如上课中,突然从窗外飞进来一只小蜜蜂,学生顿时秩序哗然,眼睛都盯着这只蜜蜂。这时教师安定学生情绪可以说:“你们看,这只小蜜蜂来看我们大家上课了,他准备看看谁是上课最专心听讲的好孩子。”这样富于情趣的语言使学生易于接受,及时地调整了听课情绪。较之强行的制止:“请认真听讲”等等效果就好得多。

3.爱学生与严要求结合,树立教师威信。

赞科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有威信的教师,可以用轻轻一句话甚或一个眼神使乱哄哄的课堂刹那间安静下来,威信不高的教师,即使大声训斥也不能使学生信服和听从。赫尔巴特认为:“除了这种威信外,学生不会再重视任何其他的意见。”加强修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等,都是一个教师树立威信所必须的。实践证明,一个威信高的教师上课时学生能认真听课,对老师所讲坚信不疑,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反之,学生会持相反的态度。不同年龄的学生对教师的威信有不同的体验,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偏重于兴趣和情感方面。因此,教师活泼爽朗的性格,关心爱护、严格要求学生就容易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易于建立教师的威信。

总之,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的纽带。良好的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组织管理得好,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师决不放弃课堂组织管理。课堂组织管理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管理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篇6:新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09级小教一班 刘芳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环节中的中心环节。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但许多的新老师,由于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在管理课堂纪律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所谓课堂纪律管理就是为了解决课堂行为进行组织和控制,使之围绕教学目标运转活动的行为方式[1]。正如杨俊林在《新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举过一个例子:我听过一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认识人民币,课堂上,教师只是告知学生我们要认识人民币,而此时的教师也没有向学生提任何要求,就让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学具,当学生拿出学具时,教室里乱作一团。为了便于合作学习,学生是几个围坐在一起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奇性强,他们忘了老师的要求而互相比较他们手中的学具,致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可见,课堂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2].因此,新教师应从课堂管理出发,着重提高自己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本文通过对课堂纪律管理几个方面的论述,旨在为新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帮助其更好的把握课堂。

【关键词】新教师 课堂纪律管理

【正文】

一.关于课堂纪律管理的概念

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历来都及其关注课堂纪律问题,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对课堂纪律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两种取向:外在控制取向和内在养成取向。外在控制取向认为课堂纪律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秩序,该取向注重学生对纪律的遵守和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内在养成取向的课堂纪律认为课堂纪律是学生个体习得的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其自身的原则,以符合他所体验到的周围的各种力量。该取向认为外在的条规和压制不仅无益于良好纪律的形成,反而会摧残儿童的自然成长,只有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命令时,才会形成真正的纪律[3]。

不同学者对课堂纪律的定义差异很大,心理学者莫勒(Moles)指出,纪律是“使学生遵守与成人主流社会相一致的行为规则”,另有研究者认为,“纪律就是要避免学生出现影响学习过程的破坏行为”,并进一步明确了破坏行为的范围,即包括药物和酒精滥用,各种形式的欺骗行为,伤害他人,上课不认真听讲,男生戴耳环,扰乱课堂秩序以及无故缺勤等[4]。

二.小学课堂纪律问题的分类及成因

关于课堂问题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

美国的威克曼(Wickman,E.K.)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方面的行为归纳为扰乱性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方面的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奎伊(Quay,H.C.)等人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类型。

我国心理学家据调查认为,从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来看,可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型的攻击型问题行为,如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逃学,欺骗,偷盗等。二是内向性的退缩型问题行为,如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5]。

至于课堂纪律问题形成的原因,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学生方面

良好的课堂纪律通常需要各个方面因素的积极影响,但是糟糕的课堂纪律却大多与学生的问题行为有关。导致学生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不妨稍作归纳。

1.1人格因素 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1.2 自尊因素 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从而满足不成熟的自尊需要。

1.3 性别特征 男生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生普遍要低,更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因而男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同龄女生。

1.4 生理因素 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6]。

2.老师方面

2.1教师的课堂管理 包括教室布置,温度,噪音,灯光以及学生密度等。

2.2教师的课堂教学 这在众多因素中是最重要的,它包括课堂学习气氛,适宜的授课内容和指导材料,以及教师高效的指导过程。3.环境方面

3.1家庭和社区环境 包括家庭基本生活条件,父母教育方式,家庭重要生活事件以及社区资源。

3.2学校环境 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及管理者的工作状态,学校规章,设备状况等[7]。

三.新教师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和对策 1.从学生出发

1.1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纪律

美国精神病学者格拉瑟研究认为,学生是理性的,他们选择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在纪律的制定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亲自讨论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这样学生就可以对纪律的概念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也更容易接受,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因此实施起来也更容易得到广泛的支持。1.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有违纪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没有被教师的教学内容所吸引,以至于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与教学无关的方面。因此,要提高课堂管理的质量,新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8]。1.3实施正确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式

教师如果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就会与学生形成一种相互合作的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的行为将倾向于维持这种关系,在课堂上表现为积极与教师合作,努力减少课堂上的纪律问题。

1.4给学生表现自己机会的同时,加强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小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他的表现存在着很大的无序性,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和管理的结果是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意识,使人成为“自治”的人,教师的管理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悄然过程,使学生把遵守纪律变成自己的义务,让自己成为行为控制的主人,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9]。

1.5提高学生自我期待,形成良性循环。

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将教师对学生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进步的现象,称为期望效应。这样的期望效应在纪律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10]。

2.从教师出发

2.1充分准备是保证

正如阳红在《运用课堂纪律管理技能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质量》所说,新老师为了保证课堂质量,要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做好课前的精心准备。新老师要预先熟悉班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尽量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如果第一次上课对学生直呼其名,能使师生心理距离拉近。同时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教学工作正常而有序的进行的重要条件[11]。要吃透教材内容,充分掌握课堂教学情况。课堂纪律问题许多是因为课堂情境失控造成的,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吗,对教材分析不透彻,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结构疏散,导致纪律问题的产生,所以,教师要在熟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上课程序,内容的分析,教具的运用做到心中有数,去实现课堂的组织管理[12]。课堂作业的多样化和挑战性,给学生提供难度适宜且有一定挑战性的课堂作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13]。2.2方法巧妙是关键

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千变万化,行为五花八门,很难预料一群学生的课堂行为将如何发展。课堂纪律管理最常用的,最普遍使用的基本方法是提问法。在许多情况下,新老师可以运用巧妙暗示法。即用目光,手势,表情,姿态,动作等非言语手段处理违纪行为。处理违纪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就是对违纪学生不予过分理睬,采用“冷处理”。在通常情况下用正面提醒法。记住,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总是没完没了责备的教师,表扬和鼓励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停顿休整法也是一种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幽默诙谐法是处理课堂违纪行为最值得赞赏的一种。老师针对某一违纪行为,用适当的幽默手段,或化解课堂矛盾,或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顺利进行教学活动[14]。

【总结】

新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从教能力,首先必须注意驾驭课堂纪律能力的培养,它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新老师必须熟练掌握课堂纪律管理的理论知识,在校学习时间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注重语言,板书,提问,演示,导入,强化等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将这些技能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才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学科中的有关教书育人的规律性知识运用于其中,它可以为提高新教师的从教能力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新老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总结,善于创新,这样可以缩短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历程,也为今后的尽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15]。

参考文献

[1]阳红.运用课堂纪律管理技能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质量 [J].贵阳师专学报,2001(4):71-73.[2]杨俊玲.新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管理[J].考试(教研版).[3]宫红霞.论我国中学课堂纪律的重建[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6-8 [4]王桂平,史晓燕等.国外关于课堂纪律问题的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6):77-80 [5]马慧.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管理 [J].现代教育科学,2004,(1):48-49 [6]张玉敏.浅谈课堂纪律管理 [J].科技信息,2009,(9):174

上一篇:《稻花》阅读答案下一篇:秀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