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课堂管理艺术

2023-04-23

第一篇:幼儿教师课堂管理艺术

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

——读《有效的课堂管理》有感

Managing Your Classroom记述了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教师,Gererd Dixie, 对自己教学生涯的反思以及对“技术管理策略”的探究。虽然本书是以英国课堂为研究对象所写的,但书中讨论的问题、提出的理论性见解以及实践性建议是在各国教育中普遍存在并受用的。由于传统教育体制和班制上的差异,书中的一些建议并不适合在中国施行,但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接触到了一些很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课堂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开拓,尽管中西方在课堂管理的方法上有很多相通处,然而依旧存在着一些观察和思考角度上的差异,多方的了解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仅列出书中让我印象深刻、幡然醒悟的几点并略作感谢:

第一章的内容就是“班规建立期”,一个接触一批新的学生时,必然遇到的问题。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论是班规还是教学合作都是从这一天开始建立,即使需要一个磨合期,也要建立在一定基础水平之上,老师们也大都清楚这一点,所以我可以想象一个新入职的老师面对开学第一天会有很多紧张,但书中还列举了多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在开学前忐忑不安甚至失眠的情况,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书中提到了瑞格(Wragg)的“印象管理策略(impression management)”,这就要求你在学生面前的表现应保持一致,至少在建立好班规前应该如此,如果认为有必要还可以改变你的教学行为,如:

你是否避免经常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如“嗯”“哦”等)

当你站在讲台上时,是否能对班上的情况尽收眼底?

你是否给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即经常记不清楚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至今我对开学第一天,见到初中班主任的画面记忆犹新,干练、强势、有能力,讲话做事都能让你认真以她为中心,第一天放学我就对妈妈说,我喜欢这个老师,她一定能带好我们班,现在想起来她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相当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制定和推行班规就会相对有效一些。

师生共同参与班规的建立是当下流行的做法,如:

我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如果你做不到以上几点,我期望你能接受以下结果:„„

你对我有哪些期望呢?„„

建立这样一些班规的确并不是什么难事,本书重点强调的就是今后的推行,以期植入这些概念,让学生能下意识的去执行,为此对班规也有一定的要求,简单总结就是,要尽量短而精,很多孩子根本没那么多心思去记那些长长的话,或者你可以保留完整版但最好有一个精简版,易看、易听、易记。在推行期,学生会不断地考验你是否在认真对待这件事,为此,还要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惩罚措施的具体内容,如:

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打扫5分钟教室

第三次——放学后留校第四次——通知家长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采取公平一致的处理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要不断给学生灌输复习这些班规,如:可以在教室墙上挂上一些简单图画加以说明,许多孩子是靠视觉而不是靠听觉来学习的。在整个学期或学年一贯的贯彻班规是有相当难度,但值得去执行的一件事(回忆教过我的老师,这的确是不容易做到的)。另外,关于班规的弹性,当出现新情况是,对原有班规进行调整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将其完全废除,我认为不能完全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从学生心理角度去考虑的,不能让孩子有一种,过去的所有努力其方向都是错误的感觉,而且完全的废除有一种颠覆感,会产生新的相对更加不稳定的“适应期(settling-in period)”。

在“获取心理优势”这一章,作者列举了很多教师应该做到来获得心理优势的事,如准时上课、记住学生的名字等,从这一章我接触到了同一管理策略的不同使用方法,但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自己也亲身感触过的,所以本章教会我最多的还是这些策略的原因,从学生心理等角度的分析,而且以下的很多方法,无论是针对学生的迟到还是不专心听讲,都在强调,你可以暂且不作深究以保持教学的连贯性,但你必须向学生表命你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让他们清楚你所期望的行为举止是什么。

关于准时上课。以前只认为这是一个老师的基本职业操守,迟到也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有了一开始的几分钟不安定,又就需要时间来进入状态。本书的作者认为“在你进教室之前的一小段时间里,学生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套标准、一种行为准则和一种高度的默契,他们很反感那些擅自闯入其中并破坏规矩的人”,我理解为同学们在建立一个心理上的整体时已经把迟到的你排除在外了,所以要想再融入他们你就必须再花些时间。由这点也想到了公开课前,老师去将要和她配合的班级与孩子提前接触,使孩子们能把她纳入这个体系中,以此来获取心理优势。如果迟到,一定要做出榜样,道歉并解释原因,“当面对学生迟到问题时,为保持教学连贯性,你只需要简单告诉迟到的同学你课后会处理此事,就足以向全班学生表明你对待迟到的态度了。”

关于有效使用表扬这一管理策略。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直接表扬和老师的个人接触外,

作者还提到了另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临近表扬策略(proximity praise)。初读时感觉很新鲜,因为说实话自己没有想到过,书中给出的一个例子是“除了迈克尔外,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写研究报告,道恩和玛利亚坐在迈克尔两侧,为了让迈克尔写报告,教师可以说:‘道恩和玛利亚,你们都在认真地写作业,表现真棒!’”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激励的手段,在我们的学校也会嘉奖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但以此为主要目的的个别表扬,至少在我的受教育生涯中还是鲜见的。另外,在直接表扬上要尽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詹森,你讲的第一句话确实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讲得真棒!

乔治亚,你在地图上使用的图例真精彩!

关于扫视和巡视教室。这恐怕是作为一个学生感受最多的管理方式了,当老师在参与一个小组的共同学习时,每隔几分钟就抬起头来看看其他学生,对未按照你的要求去做的的学生,可以用眼神或手势流露你的不满,或悄悄告诉他们,对表现不错的同学可以提出表扬,这样一来可以让他们感激你的认可,继续努力,二来可以让其他学生知道你了解全班的情况,激励他们完成自己的任务。其实,简单说来,这一方法对于一个学生心里所想的只有简单的:老师在监督着我。

作者还谈到了“硬件环境的重要性”,这一章主要探讨的除了教室的必备各种教学设备外,更多关注的是教室布局、学生座位分布和教室总体环境。作者经过调查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有八分之七的学生认为,在一间不熟悉的教室中上课,学习效果明显不如原来的教室。作者主要是从教学设备和学生课堂用具以及学生习惯性心理上阐述的,这一点在我国来说就不算是个问题了,因为我们的教室固定,更换并不频繁。但是作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在同一教室大环境下,定期改变或按照课程需要改变学生座位布局的意见,带给学生新鲜感和创造性的意见,这在我国也是难以得到实现的。

可以说这本书写的浅显易懂,主要面对的就是即将或刚刚踏入教师行列的读者,对于我们来说的确可以让我们多了解一些多思考一些,但内容上稍显单薄,要想更多的发掘课堂管理这门艺术、教育教学这门学问,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更广的学习。

温凯

200840904063

08级英语系2班

第二篇:探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探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作者:安 香

学校:焉耆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08秋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5月

探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首先,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平等交流性………………………4-6

1.每门课程都有严密的结构,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4-5

2.把学生首先看作“人”,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5-6

二、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点拨启发性、激励感和情感性………………6-8

1.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决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6

2.爱有利于人的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 6-7

3.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情理交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7-8

三、最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明显的节奏感…………8-9

1.幽默的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8-9

2.教师在讲课时,说话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适应…………………… 9

2 探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多数是通过语言为桥梁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哪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组织教学和表达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智力的开发程度、能力的激发、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在日常的生活中,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一种意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会有所不同。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语言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意义呢?关于这个问题,翻阅了一些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我们说在日常教学中“所有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和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1 课堂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在于它以独特的现实情境(主要以对话的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根据西方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习成绩有负相关”。2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高度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3因此,准确而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高度的教学语言艺术是课堂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延续和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多数是通过语言为桥梁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哪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组织教学和表达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

①《语言教学与研究》 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③《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 智力的开发程度、能力的激发、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不是严谨刻板的书面语言,也与日常生活使用的口头语言有所不同,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1多数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所以,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引领者们,都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语言艺术,这必然会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摇曳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知识的奥秘,感知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要创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来说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平等交流性

1、每门学科课程都有严密的结构组成,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的目的性要靠授课的科学性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备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所谓准确性就是能够正确地理解使用概念,科学理性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化,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模棱两可的字句,不说半截子话,不说与上课内容无关的话,不带口头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语句,从而使学生准确清楚地理解讲授的内容。所谓精炼性,就是措词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罗嗦,能用最简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所谓逻辑性,就是对每个论点的论据、论证、推导、步骤严谨,理由充分,无懈可击,合乎逻辑地引出必然的结论。所谓系统性,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头绪清楚,讲话有条理,层次分明,不紊乱,一堂课的讲授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只有教师的语言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没有科学性,就会导致概念含糊不清,造成推理上的自相矛盾,判断错误。这既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性,也阻碍他们智力的发展空间。

记得有次我在上课时说了一句很随意的“我觉得这个遗址大概就在这”。下课后,有关系不错的学生告诉我,听到那句话后,她们觉得,老师是否真的知道到底在哪,

④《演讲金口才》

4 感觉特别茫然。课下,我专门去查阅了资料,下节课时告诉他们准确的方位,学生有一种豁然顿悟的表情。从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很注意这点,让自己不说模棱两可的话,教学内容咬字清晰。以身作则,让学生能从我的言谈举止中了解到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2、把学生首先看作“人”,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教与学的关系并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而是命令与服从、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以教师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讲授时间通常都占授课时间的四分之三左右。这种“奴役式”师生关系会挫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味的被动接受,甚至会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充分发展。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交流现象,教与学的关系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互相合作的朋友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积累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时间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条件上实行合作,共同以平等身份完成教学任务,师生情感思想的碰撞才能合奏出优美的教学旋律来。众所周知,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相处的状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能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将个体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发展能力,形成人格。”1 为此,教师必须冲破“师道尊严”“灵魂工程师”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抛开“教训式”、“律令式”的语言,而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看法”等,将“无人”教学转化为“有交流者”的探研,通过合作互动实现教学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观点和共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师生之间既有追求知识的共同想法,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既有教师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讲授,又有学生对教师辛勤耕耘的深刻领悟和信息反馈,从而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求得新的发现。

我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想法,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平等性。我从不以自己是老师而对学生进行命令性的指令,在课堂与他们交流给予一定的自由性。在教学之初,有

①《人的动机理论〉》

5 些比较胆小的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但在我亲和的态度下,最后总能举起他们胆怯的小手,一直到后来的抢答发言,真切的感受到平等交流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点拨启发性、激励感和情感性

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具有鲜明个性的,而决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成长,但不能替代他们成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变“主动”为“被动”,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的职责是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和追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有更多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实际去操作与观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活动的体会,实现过去由学生的单一的学适应教师的灌输式的教到让教师的点拨的教适应学生主动的学的观念的转变。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因此可以退出教学课堂,让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应在学生最需要时,给予帮助,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方式,“引而不发”,留出空白,让学生当主角,“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1 教师“相机诱导”、“随机点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可造成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又说不出的状态。“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思维与心理等障碍,运用点睛之笔和排除困难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日常的教学中,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教师,她们的讲授方法无不体现着这一点。我在听了学校开展的观摩课后,看到了怎样才能做到画龙点睛,使整堂课变的精彩。老师精到的点拨,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为学生的再思考留下足够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适时的给予指导,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2.爱有利于人的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人与人之间,就是要真诚以待。你是怎样对别人的,别人也不是傻子,怎会感觉不到?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一

②朱熹

6 个孩子的成长状态如何,关键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假使生活在幸福的家庭,父母关系和谐融洽,对孩子关爱有加,那么孩子会以同样的方式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反之,没有得到关爱的孩子,很少感受,又怎么要求他去关心帮助他人呢?因此,只要有“爱”,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水平。学生的心灵中有一个最隐蔽的角落,这就是作为人的自尊心。爱学生,首先就应当尊重他。一个学生如果缺乏自尊心,学习就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要保护并发展学生的自尊感,赏识鼓励是最好的阳光雨露。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应忽视。有时老师的一次表扬,一个赞许欣赏的目光,或一次范文表扬,都比考试得100分的心理效果要好。因为学生从中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学习劳动的肯定,对自己的人格的肯定。这种鼓励转化为动力,能激发学生更活跃地思维,更积极地探索,更杰出地创造,设定更高的目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 “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2 要根除顽强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在上面种上更富有生命力更为旺盛的庄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吝于“你能行”、“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很有创新”“我很欣赏你”等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的高地,而要从各个方向给予肯定。在学生发现一点点细小的优点时就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能够更加肯定自己,进行更多的努力肯定。学生需要教师的肯定,不应该吝啬自己的鼓励性语言。

3.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情理交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动力的性质,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同一教师,教自己确有心得或很感兴趣的教材则绘声绘色,很有感情,效果很好;教自己很不喜欢的教材,虽然“教”过了也毫无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进入角色”的时候,也就是给学生印象最深,无意识记最多,

① 湘潮(理论版) 2007年第2期 ② 苏霍姆林斯基

7 效果最好的时候。

从某种角度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时候,往往是教师真情流露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最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或忧郁。”教师用富有情感的生动语言,营造情绪高涨的气氛,使师生双方不仅在理智上产生共频共振,同时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共同体验教学的愉快,耕耘的喜悦,解开知识之谜。

既然已经是一名教师了,何不做好它。将心比心,真正的把它当做自己的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孩子对待,倾注自己的感情,你会发现,原来工作可以使自己这样的快乐。任何事,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做好它。

最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明显的节奏感

我们的课本,一般是以抽象概括的语言叙说的,文字虽然简练,但缺乏具体形象和情节,很难吸引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其抽象思维能力还远不如数学家、哲学家那样发达。教学要想取得成功,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启发,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新的兴奋点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如何使这三者统一起来呢?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切合实际,恰当举例,选用贴切、生动的比喻,运用有趣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讲授,把难懂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单一无趣的知识趣味化,使课本中躺着的文字站起来、丰满起来,以加强学生的第一次感知。当我还是学生时听物理老师讲“分子是不断在运动着的”时,有这样一段妙语,至今记忆犹新。“在一间不透风的屋子里,空气中有悬浮的尘埃。当阳光射进来时,我们会看到在平静的空气中有闪耀的颗粒作不规则的翻动。为什么尘埃会翻动呢?这是由于它们受空气里各种气体分子不断碰撞的结果。你们知道,尘埃粒子比空气重,如果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子不是在运动着,尘埃粒子,怎么能悬浮不沉而且不断翻动呢?”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不仅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把想象与推理融合起来,自然得出:分子确实在运动着。

1.幽默的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幽默的语言,能够增强上课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和鲜明性,容易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8 另外,青少年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要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幽默的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与学生交流时,语言稍有幽默感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收效。课本的文字可能只是展现出来,而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诠释它,才能赋予它灵魂。

2.教师在讲课时,说话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适应。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在教师讲课时,随着教师授课内容不同,使教师内心的情感发生变化,从而使语速的快慢急缓,语音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调的刚柔抑扬也发生变化,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具体点说,就是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说话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当。不要说得太快,以免学生难以反应,无法进行思考;也不要过慢,落后于学生思维的速度,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兴趣。音量要适中,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为宜,不过高,以免学生精神紧张,易于疲劳;也不过低,以免学生听起来吃力,或不能完全听清。同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等刺激易于大脑皮层兴奋集中、清晰地反映刺激物;刺激过强过弱均易引起兴趣扩散,不能清晰地反映刺激物。所以,音量对教学效果具有影响。讲授的语句不宜过长,据研究,由5至9个意义单位构成的句子,听者大约可在五秒钟内保持有效的记忆。由9个以上意义单位构成的句子,当句子讲完时其开始的声音形象已从听者的有效记忆中消失了,就会对句子的全意不能精确理解。对重要或疑难的句子,讲完后应留给短暂间隙,让学生思索、领会。在语调上,重要的地方,声音应当较高;次要的地方,声音适当降低。这样有起有伏、抑扬顿挫、铿锵自然,学生听来悦耳,就会全神贯注了。

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速度。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又不能让学生有所懈怠而没有学习的兴致。上课具有节奏感,就会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又有效率的学习中愉快的学习知识,从而对学习感兴趣。

如上所述,教学是语言的艺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能力。因此,就要学会善于学习:一是通俗朴实生动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二是汇聚古今中外语言大师们心血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三是适合学生口味易为他们接受的语言;四是自己所教学科的科学

9 术语。

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使课堂教学语言有丰富的内涵,有崭新的活力,有神奇的效果……成为真正的艺术,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让我有种豁然顿悟的感觉,这些知识点对我在日后的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而又有启发性的作用啊!

我相信:学无止尽,在我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语言艺术所给予我的影响一定会对我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着鞭策和启迪。我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语言艺术发声概论;王 璐,白 龙编著;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2]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王建平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3]语言修辞艺术;沈谦编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4]语言应用论丛;姚亚平主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10

第三篇:《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读书心得

于济秦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读书心得

于济秦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教师如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也是课堂最为普遍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反馈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这学期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我便利用这次机会,走进图书馆,好好地为自己进行充电。在认真拜读了《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这本书后,我觉得深受启发。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在内,不注重提问的艺术性,过于简单。比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提问,好像是在引导学生,但是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另外有些老师提问超出学生认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热情和信心。还有些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疏于引导,导致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艺术,教师要把握提问的“度”、识记和对象。那么,要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从“课堂教学,贵在引导”、“课堂提问、贵在启发”、“驾驭语言,幽默教学”、“巧设问题,启迪智慧”、“课堂评价,优化教法”、“课堂收束,完善教法”这六个大方面,向我展现了课堂提问的众多艺术形式,将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首先,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注意在课上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自如的情绪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其次,课堂的提问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设计,问题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在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作为教育目标的大形势下,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已成为专门的教学艺术,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专家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发掘课堂提问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四篇: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模索出一些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特别是将心理调控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管理中,收效甚大。

何谓心理调控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巧妙处理课堂教学问题,化解师生间的不良情绪,营造一种师生相融的课堂气氛,让师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其具体作法如下:

一、抓住优势兴奋中心,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因此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只有在总的任务内不断地移动,才能长期坚持在某一物上,否则就会出现起伏。在一堂课里,中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的保持和转移有规律:上课5分钟后,学生的兴奋中心仍停留在课堂休息的兴奋点上。之后,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的兴奋中心约有半小时能集中到教学上。而在临近下课5-10分钟里,学生的兴奋中心因缺乏新的刺激而疲劳转向课外。据此,教师要抓三个关键:

(一)要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教师切忌一上课就开始直奔主题,讲授主要知识,而应先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形象、生动、饱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导入法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过渡到教学主题,同时,也可以借此时间和方法来抑制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而产生新的学习的兴奋中心。

(二)抓好开课后半小时的学习状态,教师以自己生动形象的教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说,这半小时的教学集中了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以精心的设计来吸引学生,使其思维充分在这半小时里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说,在导课之后,教师加强对教学的每个环节的控制,他们是能在三十分钟里,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的。在这段时间,教学的密度可稍大一点。

(三)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到10分钟时间。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超过半小时后便趋于转移,也会感到疲倦,而教师又不能以提前下课来改变这种状况,也不能让学生高兴怎样就怎样,来个放任自流。正确的做法是:①教师及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别的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也就是要对学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脑形成新的兴奋点,使教学活动又活跃起来。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其结尾有一句:这种套中人,“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可问:“将来”是否也包括我们现在?即现实生活中有无类似文中的“套子”?问题的提出,学生便兴奋起来,投入新的思考中。②改变教学活动形式,使之丰富多彩。比如可以让学生或做作业、或朗读、或讨论、或辩论、或演讲从而再次将学生调动起来,产生新的“兴奋点”。

总之,改进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比率,也是使学生更新动起来的办法之一。

二、采取隐性管理,制止、纠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当学生课堂上发生问题为后,就是要冷静、理智、绝不可冲动,并采用休罚、讽刺挖苦、赶出教室等“以恶制恶”等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排除来自课堂内外的各种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们将这种面对全班学生公开的管理方法称为显形管理。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易忽视的负效应,既师生情感对立,关系紧张,使问题行为更加严重,有时也可能造成教师自身的尴尬,出现“下不了台”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形象及威信、风度等。同时,也将打断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打乱教师的思路,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另一方面,

也缩短了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时间,可能造成教师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从学的方面来看,“一人害病,全班吃药”,必然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生知识输入过程受阻与中断,严重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并因此有可能导致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不满。

为了克服显性管理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负效应,教师必须研究与利用隐性管理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所谓课堂隐性管理是指教师对于课堂中的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了课堂常规的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违规学生,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管理活动。它与显性管理相比,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灵活性。隐性管理是在不中断正常教学秩序下,教师充分利用体态语言,通过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声调的变化等,渗透教学活动中而进行的课堂管理。它可针对每个具体学生、特定课堂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灵活。

②高效性。隐性管理是针对个别不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而采取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不面向全体学生,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避免了显形管理中“一人害病,全班吃药”,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弊端,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

③艺术性。隐性管理是教师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管理方式与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具有“临危不慌,从容执教”的大将风度,及时、适度、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调控。为此,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观察与把握每个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心理,并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管理,做到尊重爱护每个学生与严格要求和谐完美的统一,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堂隐性管理的策略多种多样。现根据教学实践与研究,将最常用的策略总结概括如下:

(一)表情示意法。当教师授课时,发现某个学生讲话或做小动作,可用自己的目光或严肃的表情示意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已发现自己没有专心听课,并警示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二)走动示意法。教师上课时注意到有的同学在低头看其他书籍或什么东西时,用表情示意又不能起作用时,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这个同学跟前突然站住,这样,学生便会发现并迅速意识到教师在提醒自己要注意听课或积极思考问题。

(三)手动示意法。有时课堂发现个别或几个同学昏昏欲睡,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睡着了,教师可以边讲课边轻轻拍拍这个同学的肩或头,提示学生进行自我控制,克服睡意并集中到学习上来。

(四)变音示意法。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的音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而以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听清楚最为适宜。语速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要根据实际授课的需要来确定。当发现学生走神或看到窗外去了,或受到窗外的噪音的影响时,教师可结合表情示意,放慢或加快语速;或突然停顿1-2秒;或提高音量压住室外噪音等方法,示意注意力“分散”的同学。

(五)提问示意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看样子是在听课而心思根本就不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没听懂或根本不懂却装出清楚的样子;有极少数同学不耐烦,心神不安;有的“南郭先生”在集体回答问题或朗读时善于蒙混过关等。为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上述这些学生复述或解答教师讲过的个别简单的内容或重复教师刚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专心听讲,提高教学效率。

(六)“借机导航”法。一中学教师在讲授《口技》时,因课文情节描绘所引,竟有一男生忘乎所以地学狗叫,顿时全班哄笑。但这位教师非但没有指责这位学生,反而大度地一笑。说:“这个同学情不自禁地模拟了狗的叫声,这是为文中口技高超技术所感染啊。下面我们还是继续欣赏文中高超的口技

表演。”这位教师表现出宽容大度的胸怀和良好的职业修养,微笑之余,不忘“借机导航”,仅仅两句话,既转变了课堂气氛,有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学正道之中,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对该同学起到了委婉含蓄批评的效果,真可谓一石数鸟,不能不令学生折服。

(七)因势利导法。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正在讲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传来“嘭嘭嘭„„”的拖拉机发动声,而且这声音还一直响下去,使教学无法进行,学生也烦燥不安,张望窗外。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大声讲道:“现在大家开始数数,看拖拉机的响声有几下,然后回答你数的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个案例中,学生注意力已游离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命令或强制学生听讲,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位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环境中的噪音变成了有利于教学的情景,顺应了孩子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中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八)旁敲侧击法。语文课上,教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教室里响起了打呼噜的声音,一部分学生笑起来,教师看了看睡觉的同学,没有中断讲课而是讲:“描写生动,要使用象声词,绘生绘色地描写一事物的声音形状。绘声,就是用象声词模仿声音。比如,睡觉的酣态,就可以用现在的声音来描摹。请你们注意倾听。”教师做出倾听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那睡觉的学生也被旁边听懂了教师寓意的同学推醒了。教师又说下去:“那么,你们的笑声该怎么描摹呢?对,酣睡声就是刚才某某同学发出的响亮的‘呼噜’声,笑声就是大家发出的‘哈哈’声。”这堂课中,教师始终没有正面批评那位上课睡觉的学生,而是在给以“面子”的基础上,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真可谓自然天成,机智灵活。

三、关怀鼓励为主,促使师生“心理相容”。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来自教师的夸奖、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能成为促使他们奋发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课堂里,师生能做到心理相容,就有了较好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基础。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始终如一地具有热爱之情,关心之意,学生就会带着“教师总是在关心我”的想法来接受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甚至他们也不会计较教师在帮助教育自己时的失当的言行,他们就会理解教师、体教师。正如《学记》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南京师大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对教师态度与学习兴趣、成绩的关系”,结果是: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喜欢一个教师就会上他的课,还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不喜欢一个教师就没兴趣听他的课。1998年4月28日,《中国青年报》有一篇题为《我该为孩子讨说法》的文章:昆明市某小学生因受班主任A教师的歧视、嘲弄、侮辱,使这个三年级学生对A教师这个优秀班主任所上的语文课、手工课及其厌恶,只要是一上A教师的课,他就无法遏制地想解手,本来早上已解过手了,上课时仍会拉在裤子里。对A教师和他所授的课的厌恶,已使他的心理反应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只要能躲避A教师,他宁肯呆在臭哄哄的厕所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实在值得我们的注意。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并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剑河县温泉小学:黄云艳

[摘 要]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它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知识宝库的钥匙。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机智性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作一浅显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语言艺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工作方法。可以说语言表达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语言。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用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语言的艺术性,以增加教育的实效,增强教学的魅力,强化教学的效果呢?

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

教师准确的课堂教学用语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和细致地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 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讲解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时,教师语言更需要规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误解。如果要解释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要了解透彻。例如说,“课桌是长方形”时就忽略了长方形是平面图形,应该说,“桌面是长方形的”。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这些都违背了矛盾律;而“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盖

全,不符合规范准确;我们的数学教学语言还必须要精练,有时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又例如:在运算中12÷3必须读作12除以3,而不能读成12除3,“零除以任何非零数都得0”,必须强调除数必须是非0数,因数和倍数:12÷4=3, 12是4的倍数,4是12的因数,而不能说12是倍数,4是因数。由此可见,教师准确精练的语言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与否。

二、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是教师语言修养的更高要求,是当好一名出色教师的重要条件。如果把讲台比喻成教师的舞台,那么每一堂精彩的课就是教师自编自导的艺术珍品,而在这艺术珍品中,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是奠定这一堂课能够成为艺术珍品的先决条件。一位教师不论上哪一门课,如果他的语言不但能做到准确、精炼,而且能做到生动、形象,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那一定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就要以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来刺激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注意力稳定,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试想如果一节课只是一味地围绕教学内容去干巴巴地讲解,那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认真听讲,长期沉浸于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免会感觉单调、乏味、缺乏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相反,教师只有在讲课时用生动、精妙、新颖的语言去吸引和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新鲜、亲切、真实,趣味横生,从而受到教育和启迪。教师授课的语言生动形象,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爱学习,想学习的求知欲望。如教学“有余数除法”,出示例题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很喜欢做数学题,可是被一道题给难住了,他左思右想总想不出答案,咱们个个都比小猴子聪明,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呢?同学们来比比看,看谁先想出来。接着再出示题目。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积极思维,争答问题,既掌握了新知识又促进了记忆的形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幽默机智

幽默机智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是非观念的认识。“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寓庄于谐,要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又如魏书生老师主张,每堂课

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可以使差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幽默而富有情趣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活力。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某教师脸长,有学生嘲笑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驴头,并注明“xx的驴脸”。该教师来上课,看到这幅漫画,摇摇头撇嘴说:“没画好。”随即拿起彩色粉笔修改画。他以娴熟的简笔画法,三下五下就构勒出了一匹活泼可爱的小毛驴,然后又顺手把“脸”字擦掉,原话变为“XX的驴”。还问:“我画的这驴怎么样?比刚才那画强多了吧!”同学们有的鼓掌,有的赞许说:“强多了!”教师也以得意的神情笑了笑,宣布上课。一些同学将目光投向那位搞恶作剧的同学,教师循着眼光发现了“他”,仍不动生色。第二天,在“他”的作业本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错了,您批评我吧,这几天您一直没找我‘算帐’,我难受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言行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教学幽默语是教师才智的表现,幽默和机智的批评语言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缩小师生间的心灵差距,益智明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

当然,幽默的方式远不止这些,还有如正话反说式、巧妙换言式等。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穿插一些认为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语言是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知识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 杨欣《教学语言艺术》四川;四川出版集团2009,8

[2] 翟雅丽《教师口语技巧》;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4

[3] 陈涵平著《教师语言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元旦晚会的赞助策划书下一篇:幼儿绘本故事我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