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美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日益繁荣。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让新时期社会对美术院校中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结构悄然发生着目不暇接的变化,由以往单一形式的人才需求逐渐演变成多方向、多学科的人才需求,同时更加侧重于专业人才自身具备的应用型特征,简单来说,就是注重学生自身实践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时期美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时期美术论文 篇1:

新时期美术馆建设路径初探

◆摘 要:新时期的美术馆建设,要兼顾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注重美术馆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并重,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为新时期美术馆建设打造一条合理的路径,实现美术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美术馆;建设路径

新时期美术馆建设,是促进我国美术发展进程,提高人民审美水平,改变民众风貌的优良载体,在美术馆建设过程中,既要符合美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潮流,本文从兼顾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注重美术馆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并重,不断改革创新三个方面入手,探索新时期美术馆建设的合理路径,从而实现美术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一、要兼顾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

有研究指出,“城市美术馆属于城市文化建设体系当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改善城市文化面貌,促进城市的文化与经济繁荣。而在城市美术馆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设规划、运行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等问题。”在新时期城市美术馆的建设中,要兼顾美术馆所具有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

所谓文化影响力,就是指美术馆的建设带给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文化功用,这是美术馆建设的初衷,也是一座城市美术馆建设的重要文化意义,借助美术馆的文化辐射和影响作用,能够提高区域内市民的审美水平,提供更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带动区域文化的发展。

所谓经济影响力,就是美术馆所兼具的经济效益,很多美术馆的门票十分低廉,甚至大量美术馆已经完全免费,因此美术馆经营、修缮所需要的资金往往不依靠简单的门票来维持,而其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影响力,则主要体现在其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例如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美术馆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等等。

经济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是互为依托的,城市美术馆的建设,既要重视其所具有的文化影响力,保持创办美术馆的初衷,也要兼顾经济影响力,通过合理经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美术馆具有不断完善的经济基础。

二、要保持美术馆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并重

有研究指出,“国有美术馆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其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仅能够有效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而且在我国群众艺术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如何利用自身的固有优势提升群众艺术教育水平,成为国有美术馆建设的重要议题。”这里强调的是美术馆对于社会的功用,在新时期成功的美术馆建设,是要兼顾美术馆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要以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作为评判一个美术馆社会意义的重要标尺。

美术馆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美术馆为区域所带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前文提到的经济效益,美术馆的社会功能是美术馆建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石,社会功能也是当下我们普遍关注的美术馆的功用之一。

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则顾名思义,是指美术馆对于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主要包括对于青少年的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作用,以及对民众审美水平的帶动作用,对于专业人士而言,美术馆也兼具着美术、历史文化等专业领域的教育作用,为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实践的平台。

要保持美术馆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并重,就是要确保美术馆充分发挥其在新时期的主要功用,全面挖掘美术馆的公共资源,使其不断推动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在美术馆建设中要不断改革创新

研究指出,“《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美术馆是造型艺术博物馆’。美术馆有别于展览馆,是集收藏、研究、展览、审美教育、文化交流、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机构。美术馆各大功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递进有机体。一个没有丰富与优质藏品的美术馆,很难开展针对性的学术研究,进而无法提升展览的品质,这种情况下的美育教育,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美术馆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要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自身价值,从而在当前社会中不断站稳脚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项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我国新时期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时期美术馆的建设中,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从多方面入手,努力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探寻当前社会的主要需求,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发挥美术馆的重要作用。

在收藏、研究、展览、审美教育、文化交流、公众服务等各项功能当中,美术馆扮演者多样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完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新思想、新潮流、新需要,不断走在时代的前列,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美术馆建设当中获得思维优势,继而取得工作的实效。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美术馆建设,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自身价值,不断探索创新的路径、方法、形式、手段,才能够在当前社会中真正意义上站稳脚跟。

四、结语

纵览全文,新时期的美术馆建设,要兼顾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注重美术馆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并重,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促进新时期美术馆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丽.城市精神的象征以及公众审美的需求探析——针对城市美术馆建设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9(06).

[2]陈丹.发挥国有美术馆优势 提升群众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8(18):140-141.

[3]刘德.美术馆的功能与美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14.

作者简介

栾学政(1987.11—),山东潍坊人,现工作单位:潍坊美术馆。

智友臻(1986.12—),山东寿光人,现工作单位:浪潮集团。

作者:栾学政 智友臻

新时期美术论文 篇2:

新时期美术院校对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日益繁荣。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让新时期社会对美术院校中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结构悄然发生着目不暇接的变化,由以往单一形式的人才需求逐渐演变成多方向、多学科的人才需求,同时更加侧重于专业人才自身具备的应用型特征,简单来说,就是注重学生自身实践能力。新时期的美术院校若想培养出更多国家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充分吸纳新知识,吸收新观念,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因此,本文主要对新时期美术院校培养新型应用人才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美术院校;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思考;探索

引言:近些年来我国美术教育日益发展壮大,以往沿用的传统陈旧教育方式已经与当前美术教育发展需求不相符合。因此,基于新时期时代背景下,美术院校需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并根据精心制定出的不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创设出全新的培养模式,同时,合理安排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育出更多应用型专业人才,还需要建设出一支具有高素养、高技能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美术院校整体教育实力。

一、新时期美术院校培养新型应用人才的现状

我国美术院校的教育始终延续着苏俄国家的教育模式,现阶段三大类型院校并存,即美术院校、设计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美术院校一直以培养艺术创作型美术工作者为己任,在大部分美术院校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多数采用美术教师技术技能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部分美术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时都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单一状态,沿用其他美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主要学习必修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三学年则会分出诸多专业方向,如,油画、国画、水彩等;在第四学年则开始准备毕业实习、进行毕业创作和写毕业论文。现阶段我国美术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较为落后,专业方向模糊,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知识学的繁多且驳杂,不具备应用专业才能,对于市场需求定位还不够准确。

二、新时期美术院校培养新型应用人才的策略

(一)緊跟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文化产业的蒸蒸日上发展也对新时期美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更多新要求。例如建设美术馆,工艺美术制作以及壁画设计等。基于此,从地方经济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合理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开设出更多与新型社会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例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可以根据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地域环境和发展机遇,在课程中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各类文化元素方面的研究,紧跟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并开设出既有市场需求又具备专业特色的装饰性绘画、民间美术等相关专业课程[1]。

(二)根据不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创设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美术院校中,美术专业是一门艺术学科,无论何种方向的课程,皆需要美术艺术生具有十分坚实牢固的造型基础,在实际培养模式当中,需要设置为期一年左右的专业基础课程,基于此是否依旧沿用以往教育模式还需要视不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目标而决定,部分实用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则可以选取1+3教学模式,所谓1+3模式实际上就是第一学年扎实掌握基础理论课程和基础专业课程,从第二学年起开设核心理论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例如,若第一学年开设速写、素描等相关基础课程,也第二学年开始分别开设书法、水彩、国画等相关方向的专业课程,与此同时,有机结合美术鉴赏,利用与校企之间搭建的协同培养机制,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与动手能力,更系统地学习和增加古今中外比较前沿的实用性艺术绘画与设计等各类实操课程[2]。

(三)合理安排各类实践教学活动

新时期美术院校若想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可以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新精神,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国外美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案当中,都具有独立或者相对较为独立的一种实践教学体系。其不仅具备十分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还经历过系统性的整体设计,其核心宗旨是强化学生自身实习或实践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得到更加系统化的技术技能训练,不断增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由于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所以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地点、方式各不相同,部分实践教学可能在低年级开展,甚至有些安排在长期的假期内,但可以发现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正在增大。美术院校开展的实践课程应灵活穿插在任意一门课程当中,尤其是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技术性与自主性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安排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大部分美术院校仅安排学生进行教育实习。这种较为单一的教育实习模式严重束缚学生自身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将美术教师当做目前唯一可选择的职业。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艺术市场蒸蒸日上,艺术传播力度愈发强大。在实践环节上,美术院校可以适时开展校企合作(如图1),引进艺术传播公司走进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将处于大四学年的学生安排进艺术类相关联的企业机构进行毕业实习,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大量宝贵的经验,还可以通过一些大型的培育人才计划,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到协同企业、公司、机构等接受系统培训[3]。

(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从一方面来讲,教师需要遵守美术院校的教学规律,高度重视与美术学科密切相关的实时发展动态,更新改进自身教学内容,在课堂实践教学当中融入科研成果,为开展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增加力度。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师需要不断活跃课堂氛围,对“教”与“学”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建立起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开放式教学方法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作为根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最佳协助者。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开展课堂教学,不断革新现代化互联网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建立起课内外共享机制,不断推广精品课程的资源。还需要不断改变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多学科、多方向教学,在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推广课堂教学成果,全面提升学生自身学习兴趣。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期美术院校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是顺应经济发展而应时而生的时代产物。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变革的根本要求,不容置疑其必要性以及紧迫性。受到新形势的影响,美术院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现阶段首要教学任务。基于此,美术院校需要制定出有效育人的培养计划,推动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姚丹丽.新时期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6,000(006):P.14-15.

[2]于丽娜,付永刚.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9,000(006):173-173.

[3]张杨.新时期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人口,2016(37):119-123.

项目:美术学(师范)专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美术学专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作者:温文榔

新时期美术论文 篇3:

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

摘 要: 随着新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深入分析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革与重构策略,有助于美术教育教学的平稳化与有序化推进,构建多元化、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我国美术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 美术教育 教学体系 改革 重构

美术教育之前由于对升学率影响较小,相当一段时间在教育的边缘徘徊,但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在升学率方面的重要性的凸显,出现了美术教育迅速扩张的发展势头。抛开表面深入实质不难发现,当前的美术教育其实是虚假的繁荣,因为这种空前的发展劲头没有与人才培养、时代的真正需求等紧密结合。之前、现在的边缘与繁荣对比,折射出了新时期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也使得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势在必行。因此,本文针对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研究,具有十分必要的教育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一些单一化的教育教学体系,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单一性、保守性与固化性,是影响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推进的重要困境之一。尽管美术教育教学在我国的起步时间并不晚,但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美术教育教学存在历史断层现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与制度持续建立健全,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1]。发展至今,我国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已然形成了同构性特征,即自中心地区向全国范围辐射的独特结构,以及从高等教育朝着基础教育方向逐步发展的稳定状态。虽然在同构性形成的过程中因自身、社会等因素使得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受地方特征的影响不一,但总体上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太大差异,构成了强有力的惯性及体制内省性的运作特征[2]。正是如此,加上官方的强制性因素等,使得新时期我国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缺乏灵活性,一些具有革新意义的重构与反思没有得到应有的响应,这必将会影响到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长远发展。

(二)一些利益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压制了学生的创新化发展。

美术教育在我国并不属于必修科目,加之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美术教育教学存在利益化倾向。譬如,当前遍地开花的各种美术培训机构,其开设美术辅导班的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都在于获取经济利益,而非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一些开设美术课程的各级院校,因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向“考试”看齐,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3]。虽然近年来诸多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也提倡教育教学的突破与创新,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从实际教学状况来看,当前我国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依然以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为主。在这种美术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与能力受到局限,因为以各种利益为上的美术教育,没有将人才培养放置到最高位置,忽略了学生素描风格的培养、新思维的拓展等。

(三)一些体制僵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导致我国美术教育脱离时代发展。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存在僵化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拒绝甚至排斥一切非官方的美术艺术形式,吐故纳新的姿态罕有,这种现象是造成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体系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也是导致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体系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伊始,西方文化开始大量涌入我国,多元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与交融,促使我国艺术家的创作思维空间迅速扩大,自由化、创新化的艺术思维愈来愈多,一系列具有突破性与时代性的美术作品应运而生[4]。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来,自上海双年展举办,之后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开始在不同城市与地区举办,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并推进了我国的文化艺术生活,也增强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创造性活力。但是,正是以上情况,使得我国的体制内艺术与体制外艺术间的关系此消彼长,尽管不同时期的现当代艺术形式也会对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带来“正能量”,但切实存在的局部对立关系阻碍着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更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一些僵化的体制致使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体系难以完善,不利于美术教学的革新及发展,更导致我国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滞后于社会发展。

二、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路径

(一)革新美术教育的传统认知,重构灵活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

从思想认知方面对新时期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构,不仅是促进美术教育摆脱发展困境的必经路径,而且是推动美术教学健康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然而,要想对当前僵化、硬化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革新,必须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追溯与理顺,从中探寻美术教育教学的本质,实现美术教育教学的全新解读与认知。根据考古证明,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美术教育,发展至今,历经时代变迁的美术教育博大精深,且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5]。因此,在重构美术教育概念认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美术教育的功能多样性与复杂性,且要重视从广泛视角对美术教育进行定义,打破传统美术教育思域的局限,切实重构出多元形态、丰富内涵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另外,在对美术教育历史进行追溯的同时,其中宽泛且复杂的体系发展有助于对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历史脉络进行重构,并让人们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局限性,尤其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评,革新当前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僵化的局面,促进美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工作人员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全面化与现代化认知,用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美术教育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二)革新美术教育的考核标准,重构创新的美术教育教学考核体系。

教育教学质量与成效的考核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彰显教育教学考核体系的完善性。因此,对我国新时期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考核标准的革新,以及对其考核体系的重构与创新,可以进一步完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然而,由于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核心导向,因此教育教学体系的健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成效。具体而言,新时期我国美术教育教学考核标准的革新与考核体系的重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创新,并将这些因素作为美术教育教学考核的指标,鼓励美术教师将新观念、新思维等融入教学之中,丰富美术教育教学的内涵与形式,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与创新性[6]。另一方面将学生的创新学习方式列入考核标准,鼓励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去学习、认知与运用美术知识,积极采用创新化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引导教师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三)革新美术教育的僵化体制,重构时代性的美术教育教学体制。

对传统体制的了解与继承是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重构的基础,但立足脚下、面向未来的体制创新更是实现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与关键。原本僵化体制的革新与新时代创新体制的重构需要从两方面予以解决:一方面是用更加宽容与理解的心态接受新事物,无论何时何地出现的新兴美术思想、形式或作品等,都要用辩证性的眼光去看待,而非以往的盲目排斥或拒绝,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待美术教育教学领域中出现的新声音与新表现,另一方面要从实践层面加大美术教育教学体制的革新力度,鼓励各地区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美术展览、美术交流会等活动,吸纳优质的国外美术资源向我国流动,促进美术领域中的信息共享,确保新时期的美术教育教学体制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使得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杨思杰.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44-45.

[2]王天一.大变革时期美术教育的特点及其主要规律[J].中国教育学刊,1988(02):38-39.

[3]林早.“美术”在东风文化历史语境中的生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11-12.

[4]秦雪梅.新時期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黑龙江科学,2017(01):118-119.

[5]韩庆路.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对当今中国画教学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4):151-152.

[6]包国民.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美术工作的作用[J].美素教育研究,2012(12):172-173.

作者:雷玲

上一篇:智能网发展论文下一篇:德育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