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汽车产业从朝阳产业转变为支柱性产业,表现出汽车行业在制造业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汽车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节能、环保、安全、智能方向。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主要讲述智能网联车的主要技术、我国智能网联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智能网联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成为各国技术的竞争领域。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智能网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智能网发展论文 篇1:

浅析智能移动电话与移动智能网的发展

摘要:在移动电话中引入智能是移动电话的发展方向,介绍了智能移动电话的特点、功能、发展现状以及处理器和支持软件协议,最后分析了智能移动电话的协议模型和网络结构。

关键词:移动电话 智能网 发展趋势

0 引言

智能移动电话(Smart Phone)是一种集中了最新通信技术、并能提供多种通信功能(特别是移动数据通信功能)的移动用户终端设备。智能移动电话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基本话音服务,还应能够提供丰富的附加功能。智能移动电话的网络支持通信协议有WAP、Bluetooth等多种。其中WAP比较具有代表性。目前WAP协议已获得了Nortel、Nokia、IBM、Ericsson、Motorola和松下等众多通信公司的支持,并成立了世界WAP论坛。智能移动电话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它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各种要求,而且它所带来的各种电信新功能和新业务也会使网络运营机构获得相当可观的增值收益。

1 智能移动电话

智能移动电话,由机壳、显示器、操作面板、显示灯及按钮、端口、硬盘、电路板、电源及电缆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系统控制模块、移动电话模块、编码解码器模块、音频视频输入输出接口控制电路、图像传感器模块、显示器接口控制电路、操作面板接口控制电路、存储器、DMA控制器、硬盘接口控制电路、短程无线通讯模块、高速通信模块、扩展功能模块、软件模块i移动电话模块、图像传感器模块与音频视频输入输出接口控制电路相连,它们均与编码解码器模块相连;编码解码模块包括音频编码解码器、视频编码解码器及其组合,将模拟音频视频信号数字化或将数字音频视频信号模拟化:系统控制模块分别与移动电话模块、编码解码器模块、音频视频输入输出接口控制电路、显示接口控制电路、操作面板接口控制电路、存储器、DMA控制器、硬盘接口控制电路、短程无线通讯模块、高速通信模块、扩展功能模块相连,控制这些电路及芯片的工作过程。

1.1 功能智能移动电话(Smart Phone)是一种集中了最新通信技术,并能提供多种通信功能,主要是移动数据通信功能的移动电话用户终端设备。①短消息业务(SMS)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移动电话除了能打电话外,在它的小型屏幕上可以显示数字、字母、中文汉字或其他文字信息,用来接收数字或文字的短消息。还可以与语音信箱相连接,在被叫移动用户占线、关机或不在覆盖区等情况下,呼叫能自动转移到语音信箱,主叫用户可在信箱内留言。当移动用户不占线或开机时,将会提示被叫用户,信箱中已有留言。短消息系统还可以与电子邮件系统、无线寻呼系统相连,实现语音信箱提示、股票市场及新闻信息、银行查询、交通、业务通告等多种信息的传播。②收发电子邮件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智能移动电话能够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智能移动电话能够通过移动电话网接入因特网中的电子邮件服务器,从而能够操作电子邮件。智能移动电话还可具有“过滤”功能,能够自动归类筛选和“过滤”各种电子邮件。③因特网(WWW)浏览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移动电话能够接入因特网,能以普通文本格式或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浏览万维网(WWW)。它的浏览工具是移动电话的专用软件工具,操作时比计算机使用的浏览器更为简便。④信息管理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智能移动电话具有较强的个人信息管理(PIM)功能,例如能组织管理用户的“通讯簿”、“笔记本”等日常文件,起组织管理器(Organiser)的作用。⑤各种商业应用功能:这种功能可供专业人员在特定的范围内应用,例如保险公司的职员可以用智能移动电话管理保险单、银行职员可以用智能移动电话进行帐目管理等等,可以在智能移动电话上开发出本机构内部使用的应用软件。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能实现部分上述功能的智能移动电话。⑥通信器(Communi-cator):有些智能移动电话具有许多计算机功能,能支持大多数的因特网协议。这类智能移动电话机的人机接口、特别是显示屏做得比较丰富、友好,因此又称之为“通信器”。例如,一种叫做"Webphone(万维网电话)”的智能移动电话,具有7.5英寸的液晶显示器,融合了因特网和万维网的接入功能,通过按键上网,能全屏幕支持HTML、HTTP、Java、虚拟机和TCP/IP协议。又例如:诺基亚公司推出的“9000Communicator”智能移动电话,具有较强的个人信息管理功能,可以打全球通移动电话、接入因特网、浏览万维网、收发电子邮件以及传真等。

1.2 种类智能移动电话主要有:增值型智能移动电话(ValueAdded Phone)、话音集中型智能移动电话(Voice Centrilc SmartPhone)、通信器(Communicatior)和移动数据卡(Data Cards)。①增值型智能移动电话。这种移动电话能够提供具有增值特点的附加业务。例如,Alcatel的One Touch Pro和Philips的Genie等。这类移动电话可以提供许多有市场價值的商业业务,可提供安全的预付费业务但不需要在网络上增加额外的软硬件投资。②话音集中型智能移动电话。这种电话比较典型的有将要推向市场的Nortel的Orbjtor和Motorola的MAP移动电话,可以让用户浏览Internet,具有收发E-mail的功能和周期性的文件管理功能。③通信器。通信器中比较典型的有IBM的Simon、Nokia的Nokia 9000以及Toshiba的Ge-nio等,能够支持大多数的Internet协议。④移动数据卡。移动数据卡中较典型的有Ericsson的GC25和Nokia的蜂窝卡电话,接口采用的是PCMCIA标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计算机里。

1.3 处理器和支持软件①智能移动电话的处理器。当前的智能移动电话的CPU大都使用RlSC芯片和Intel公司的Pentium系列芯片。②智能移动电话的支持软件。例如,UP(Unwired Plan—et),Geoworks,Microwave,以及PsionSoftware和Sendjt等。

1.4 通信协议模型和网络结构①WAP通信协议模型。WAP协议模型分为4层。它们分别是无线传输层WTL(Wireless Trans-mmission Layer)、无线传输安全层WTLS(Wireless Transmmis-sion Layer Security)、无线对话层WSL(Wireless Session Layer)和无线应用环境层WAE(Wireles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等。这些协议层分别由WAP Proxy服务器和智能移动电话支持。WTL是一种传输层的协议。它允许在多种移动通信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的数据报传送。WTL能够支持面向连接和面向事务处理的数据传送业务。WTLS能实现无线接口上数据传送的鉴权和加密,并可与现

存的一些加密算法(如GSM中的A3和A5算法)兼容。WSL主要完成高层协议之间对话的生成和控制,它可以实现对客户(智能移动电话)和WAP服务器之间传送消息中的对话字段的识别和控制。WAE是面向网络应用的协议层,直接生成WML应用程序。WAP协议是一种端到端的协议,只要求智能移动电话和WAP Proxy服务器(WAP代理服务器)支持即可,并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②智能移动电话的网络结构。智能移动电话在实现其智能功能时还需要网络的支持。需要在网络上配备智能移动电话网关服务器。实际上这是一种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智能移动电话作为“客户”。网关服务器用来连接移动网络和Internet,提供安全、登记以及网关功能。智能移动电话和网关服务器共同支持无线应用协议(WAP)。目前在网络中运行的网关服务器有UP的HDTP网关服务器和Sendit的ISCA服务器等。

2 移动智能网

移动智能网是智能网最为成功的应用,如何在现有已广泛部署的移动智能网系统基础上,实现移动智能网向下一代系统的平滑演进是智能网技术能否顺利发展、并在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提供中仍占据重要位置的关键。在3GPP对3G核心网络的规范化过程中,提出了VHE/OSA《虚拟归属环境/开放业务体系结构)的概念。它继承了智能网的思想精髓,高度抽象了底层网络的能力,通过标准接口向第三方开放,使得任何业务提供商、企业或个人均可方便地开发业务和应用。这种结构充分体现了网络发展的趋势,成为移动智能网技术发展的指导和框架。在VHE/OSA原则和框架范围内,移动智能网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①从现有电信式框架结构向适应于综合网络环境、基于开放接口的开放式业务提供框架结构发展。②业务控制功能的分布和接口开放性。在现有智能网接口协议INAP、CAP等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對象技术、中间件技术、移动代理技术、各类开放API技术,实现业务控制功能提供的开放性及向网络边缘的分布。③开放式业务创建机制及环境的开发。现有的SCE很可能将不再可用。新的业务创建环境通过对通用业务脚本类型及软件(包括VoiceXML、CGI Script、Java Servlet等)的支持,实现真正的第三方业务创建。④新的业务管理机制的提供。随着智能网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业务管理将完成更为复杂、严格的业务及用户的鉴权、验证及管理工作。⑤移动智能网SDF向IP领域的扩展。Internet中各类数据源的引入要求SDF支持多格式、多协议的数据类型处理,并提供灵活、统一的接入方式;SDF与HLR、AMF等功能实体逐步实现融合,最终成为3G网络中HSS的组成部分:SDF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智能化发展。⑥SRF的功能增强和向Internet的扩展。实现SRF功能的独立智能外设由单纯的资源提供系统向具有更多智能的业务执行系统演进;Internet中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类型也将成为SRF资源处理的主体。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移动电话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不再把移动电话只作为一种电话设备,而是渐渐把它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智能”助手。智能移动电话的不少业务和功能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相信在未来几年的移动电话领域内,智能移动电话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者:冯 迪 赵建辉

智能网发展论文 篇2:

浅谈我国智能网联车发展

摘  要 汽车产业从朝阳产业转变为支柱性产业,表现出汽车行业在制造业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汽车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节能、环保、安全、智能方向。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主要讲述智能网联车的主要技术、我国智能网联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智能网联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成为各国技术的竞争领域。同时,智能网联车的发展关系多领域、多行业的跨界组合,对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汽车产业;自动驾驶;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化城市

0  前言

在2019年中国智能产业峰会上,人工智能和各个产业的碰撞交汇,以及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很好地展现了我国在智能产业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王飞跃教授在报告中称,从人工智能到智能产业,是人类从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不仅涉及汽车行业,也涉及通信、电子零部件等行业,成为各国汽车技术发展的竞争高地,已经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8年,国家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LTE-V2X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开展5G-V2X示范应用,建设窄带物联网(NB-loT)网络,构建车路协同环境;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

1  智能网联车

1.1  智能网联汽车定义

智能网联汽车包括两方面,即智能化和网联化: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运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计算逻辑实现车辆的自动化驾驶,减轻驾驶员负担,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网联化通过通信、大数据等实现智能交通,减少交通事故。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会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

智能网联车是包含众多重要领域如汽车、通信、电子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等的新型产业,呈现智能化、网络化的特征,将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新兴业态的重要载体。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汽车的升级,更是一种新兴产业以及新型产业链的重新塑造,已经是全球公认的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战略性选择。

1.2  发展智能网联车的意义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切实贯彻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更有利于突破关键技术的瓶颈,增强核心技术掌控力,保证我国在全球汽车制造业变革中的领先地位;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也有利于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对于交通强国、智慧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最大限度确保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率,促进汽车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智能网联车标准体系见图1。

2  智能网联车发展

2.1  国外智能网联车发展情况

2016年,《国际道路交通公约》修正案提出汽车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自动驾驶。由此,各国纷纷开始技术研发、配套产业(电子配件等)发展、道路建设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美国福特、通用等汽车巨头不断完善部分自动驾驶以及有条件自动驾驶技术,并且应用于品牌车型上。美国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并且建立相关配套道路设施等。日本丰田、本田也在不断突破,现在已经有成熟L2级别技术应用于中高端车型上。日本政府积极促进智能网联车的发展,不断修订远程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许可以及进行道路改造。德国宝马、奔驰等老牌车企也响应国家政策,纷纷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试验道路,发展先进电子传感器、通信等配套产业。

2.2  国内智能网联车发展情况

随着能源、安全等问题的升级,我国将智能自主驾驶汽车作为战略性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指导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见表1)。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各省开始加大对智能网联车的支持,纷纷出台鼓励政策(见表2)。北京、上海、深圳作为国内较早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城市,已建设智能汽车示范区用于智能汽车的城市道路测试。武汉测试示范区采用先进的车联网技术,建成通信网、物联网、智能路网和能源网四大基础网络,完成首期28公里测试道路智能化改造,国内第一张独立组网的大规模商用5G通信网、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智慧城市数字平台和指挥调度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具备L4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测试运行条件。此外,广州、重庆、无锡、长沙等城市也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车联网技术方面,华为和大唐提供通信技术方案,并且联合整车企业开展实际道路测试;百度和阿里巴巴也进入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分别发布“阿波罗”和“阿里云”车载系统;同时,百度、高德和四维图新等地图企业开始了高精地图的采集和研发工作。在传感器、自动驾驶算法开发等领域,涌现了很多如安智汽车、智行者等科技公司。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方向非常明确,但是实践发展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智能汽车相关企业各自发展,缺乏统一的技术标準体系;技术研发滞后,特别是电子元件、传感器、处理器等核心零部件依赖性严重,车载终端更倾向于娱乐、导航,而不是先进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智能汽车技术难以落地。

3  智能网联车发展趋势

3.1  智能网联车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主要分为智能化和网联化两方面。智能化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ADAS)减轻驾驶人员驾驶压力,提高车辆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感,最终目标是自动驾驶,构建新型安全驾驶模式。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将智能驾驶等级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5级共六个级别(见表3)。我国结合自身标准,制定了自动驾驶等级分类标准,工信部在官网公示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见表4)。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主要依靠车上安装的多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实时监控,采集相关信息数据,并将信息传递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从而预知危险、避免风险,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传感器常用的有:视觉传感器的摄像头的优势是可以识别色彩以及文字标识;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超声波和反射波,辨别汽车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毫米波和激光雷达传感器通过电磁波或光波的反射信号,实时计算出智能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和相对速度,汽车车头与车尾安装的77 GHz雷达能实时探测其他车辆的速度,并通过增加摄像头等传感器冗余度来提升安全系数。

众多品牌现在都在积极将自动化驾驶技术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上,大众众多车型上应用了智能泊车功能、定速巡航等,福特国产探險者上面应用了语音控制、自动泊车、安全跟随以及全车360度安全警报等。

车联网是实现车和路的协同,并且还要实现“车—路—网—云”的高度协同。网联化是基于新一代通信的C-V2X 无线通信技术,除支持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通过直通方式进行收发数据外,也包含基于5G上下行通信链路连接的边缘计算或云平台的信息服务,因此,C-V2X网络具备专用短程直接通信与蜂窝通信的短时延和广覆盖优势。

3.2  智能网联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1)智能网联车发展迅猛,技术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无人驾驶的法律问题上,责任的界定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2)智能网联车配套的智能化道路需要高速5G通信、传感器技术及云平台等技术的支撑,而且改造成本较高,智能化城市交通建设还需要时间。

3)智能网联车涉及很多相关产业,分工定位、技术标准都需要进一步协调和统一。

4)智能网联汽车在网络安全方面也存在很多隐患,包括设计中的代码缺陷,为了实现V2X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等,都是打开了供给的门户,需要针对这些网络安全隐患加以强化。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不仅是研发人才,汽车使用后市场维护人员需求也非常迫切。为满足人才缺口,本科及专科高校都在组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智能网联汽车教育处于摸索阶段,专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师资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涉及专业较多,是典型跨学科专业,和传统汽车专业教学师资要求有明显差别。再者,在教学上不可避免存在时间差等问题,使得新技术资料并不能公开使用。

4  结束语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非常迅猛,随着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我国汽车行业以及相关链的通信、科技、先进元器件等企业发展都会迎来美好的未来,也意味着我国在全球汽车变革中将处于领先位置。

参考文献

[1]陈晓鹏,张京京.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展望[J].智能网联汽车,2020(10):43-45.

[2]郄广,张岩.智能车与网联技术分析[J].研究与探讨,2020(1):80-85.

[3]李玉峰,陆肖元.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浅析[J].电信科学,2020(4):36-45.

[4]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EB/OL].

[2020-02-1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2/24/content_5482655.htm.

[5]《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EB/OL].[2020-03-10].http://www.atcrr.org/show-7-6494-1.html.

作者:吕青 张霞珍

智能网发展论文 篇3: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五大挑战

“在汽车工业4.0时代已经有共识,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在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表示。

李克强认为,国际上的发达国家通过国家战略协同和各方面的推进,已经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先发优势。

在李克强看来,面对国际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竞争,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产业化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系列挑战。

五大挑战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国际上有相同之处,也有我们特殊的地方。”李克强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五大挑战。

一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标准与法规需要健全。我国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的制定权分属政府的不同部门,《公路法》、《保险法》等并未包含自动驾驶的相关内容,《网络安全法》、《测绘法》等也存在与自动驾驶发展所不适用的规定,这些方面都亟待完善和改革。

二是技术亟待突破。智能网联汽车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来说,技术亟待突破。在技术领域,自动驾驶相关产业链还不完善,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底盘,包括汽车的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还需积累。另外,在系统集成方面的自主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商业化。自动驾驶不仅仅是汽车产品的问题,还涉及到人、车、网、路、云、图一体化。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智能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还涉及到周期长、投资大的问题,以及增加投入后如何进行商业化运行的挑战性问题。

四是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生态不健全。未来自动驾驶运营包括产业链等方面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怎么获取自动驾驶用的高精度动态地图,如何在自动驾驶的测试场地运用,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涉及到商业模式的问题。

五是社会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度仍需检验。包括道路伦理、社会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面对。特别是在中国,有一些方面还更需要有效的办法给予解决。

八条建议

第一,进一步形成发展战略共识,更加明确顶层设计。自动驾驶是高新技术的载体,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能够在各行各业形成整体发展共识,包括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共识,完善顶层架构。

第二,未来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应该适应中国的本地属性、本地需求,可以称之为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包括道路基础设施标准、地图数据标准、V2X通信标准、交通法规等;二是符合中国联网运营标准,符合中国要求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联网运营监管、信息安全等标准;三是符合中国新体系架构汽车产品标准,包括智能终端、通信系统、云平台、网关、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标准。

第三,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体系。重视和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加强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才能解决核心技术短缺的问题。

第四,構建适应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是技术变革产品,不仅产品构型新,开发体系、产业链生态体系同样会发生变化,所以,针对这样一个未来新技术变革的产品,需要构建适应这种变革的中国方案的产业链,加快产业链布局,打造产业链聚集区。

第五,推进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能网联通信环境。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下一步需要做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完善智能网联的通信环境,包括路面信息化的升级与智能设施建设的双同步,以及相关大数据的管理、服务、运营平台。

第六,加强监管,保障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加快制定汽车信息安全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中国汽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加强对端-网-云各环节的信息安全监管,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的基础大数据运维及监管中心;优先解决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用户数据安全、跨境数据安全,以及车联网应用数据安全问题。

第七,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和产业推广。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已经有多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基地,但是测试评价方法不尽相同,未来希望做到统筹推进,建立统一的测试评价标准体系,为测试评价由封闭区域向开放道路过渡提供依据。

第八,未来应将智能汽车移动出行与社会服务要素融合,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建立生态,为智能时代蓄积战略资源,能够真正意义上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共享和谐、绿色环保、互联高效、智能安全的目标。

(本文根据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速记整理,文中专家观点未经本人审阅)

作者:王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