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教法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8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水平关系着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效果,新时期,以课改浪潮作为背景,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需求增加,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的转变与创新需求比较大,要求教师能够顺应课改需求,革新教法,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中小学美术课程受传统教育机制影响一直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当前我们应该积极扭转这种形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时期小学教法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期小学教法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教法的探索与革新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的美育和德育功能是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不仅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赋有创造力的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关系着学生个性品质、审美情趣及思维模式的确立。然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因材施教,真正发挥小学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一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教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特点 因材施教 环境教学 图像分解 创造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但智力还未完全开发,性格、习惯及个人喜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使得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而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的重要学科,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就从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入手,探讨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美术的课程特点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着独特的课程特点。

(一)教材取材的广泛性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建筑、雕塑、绘画和设计等门类,其中绘画部分又可以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画种。小学美术教育就是将这些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以欣赏、模仿、动手制作的形式汇编到美术教材中,总体上形成“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几个教学板块。

(二)美术教育的审美性

小学美术在学习中通过作品赏析、动手制作等方式,除了传授美术技能知识之外,更深刻的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及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开发思维的想象空间,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培养综合素质的教化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素质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达到科学文化、思想品德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法的探索与革新

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美术技法知识的灌输,而美术教学中的美术技法知识或专业术语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观念守旧,教法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统一的教材内容以及固定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忽略了民族特征、生活习惯以及地域特征的独特性。

针对以上问题,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重新对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功能进行定位,将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中。

(一)图像分解教学法

图像分解教学法主要是针对美术作品欣赏中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等美术理论知识提出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思维的具象性和表面性,容易被事物的某种单一形式所吸引,而缺乏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艺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分成不同的模块,分别从线条与色彩、空间表现、表现内容及材料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学生个体而言,可以帮助学生解放天性,摆脱定式思维的束缚,并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改造;对于国家而言,创作性思维则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而小学生的创造力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积极采取教师展示、现场演示、范画留白、故事启迪等多种方法进行导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下想象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环境教学理念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自然的生态规律逐渐被破坏、生活环境急剧恶化。而环境保护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责无旁贷的。因此,从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理念必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如为学生播放环保短片;以环保为主题,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艺术创作;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指导学生将制作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环节的设置,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地区乡土文化教育

各地区之间的地形风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同时也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及家乡文化,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加强地区乡土文化教育。但由于教材汇编的概括性和各地情况的特殊性,专业教材用书中可能对当地的文化内容涉及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美,逐步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在美术技能教学中采取图像分解的方法,将教学内容以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当地的本土文化和人情风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从小树立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作者简介:

张楠(1988—),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在读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学专业,主修国画。

作者:张楠

新时期小学教法美术教育论文 篇2:

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新思路研究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水平关系着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效果,新时期,以课改浪潮作为背景,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需求增加,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的转变与创新需求比较大,要求教师能够顺应课改需求,革新教法,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中小学美术课程受传统教育机制影响一直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当前我们应该积极扭转这种形势。本文尝试分析新课改视野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新思路,旨在落实培养中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美术教育;新思路

引言: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进程中,美术教育改革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美术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发展,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美术教育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比较显著,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依然有很多限制性因素,影响美术课程指导效果。这些问题使中小学美术教育陷入困境,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的需求自然比较迫切,要求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可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创新美术教学方法,使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真正成为美育目标渗透的切入点。

1.中小學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旨在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以及性格特点因素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鉴赏水平,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新课改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不断深入,使得美术学科的教学比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依旧存在着问题,影响了美术教育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1]。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受到了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对于美术教育仍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效果;其次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模式过于单一陈旧,教学方式也缺少创新和完善,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较强,课堂教学氛围并不活跃,极大地影响到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中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也缺少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美术教育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严重降低了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2.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2.1加强美术教育理念的革新,调整美术教育结构

新课改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的深入推动了美术学科教学结构的调整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先学后教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开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对美术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当堂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得教师、学生、美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等达成最佳平衡状态,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例如:例如:在泥塑以及建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橡皮泥的手工创作活动,首先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泥塑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创作比赛,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娱乐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

2.2创新美术教育模式和方式,提高美术教育质量

首先,创设教学情景。基于美术学科特点,在指导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教学情景的构建,突出美术学科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体验和艺术想象空间。同时,美术作为一门充满美感和历史文化气息的艺术类学科,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和领域,高效的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鉴于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美术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深层次的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以及美术作品中蕴含着的人文精神,从而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中国园林建筑以及水墨画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和纪录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荣誉感,增强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为智慧课堂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通过ipad进行美术教学和授课,不但可以有效的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程度,还可以极大地增加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3]。例如:笔者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有效的提高了素描的教学效果,将素描的重点以及细节在视频上呈现出来,通过IPAD进行素描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细化美术知识的讲述过程,还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灵活性,对素描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中,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尤为重要,作为教学活动指导者,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避免不科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对学习活动甚至是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中小学生叛逆心理严重,既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认同,又对教师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者,其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塑造以及自信心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为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学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教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采用相应的鼓励评价用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结语:

美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目标的关键举措,积极改革与创新中小学美术教育模式是引导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美术教育模式改革需求迫切,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解读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作为主体全面改进教学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逐步提升美术教学指导效果,为美术教育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陆彩祥.艺术熏陶升华心灵——谈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J].情感读本,2014,32(35):157-158.

[2]徐佳.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分析和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22(10):111-112.

[3]马小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68-70.

作者:刘宝财

新时期小学教法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小学美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管理与实践

摘 要:重视艺术教育,打造办学特色,以美育人,全面育人,这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近幾年来,我校不但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还根据本校实际发展美术特色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特色;管理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和美术专任教师,我谈谈如何做好小学美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管理与实践问题。

一、组织管理

(一)建立组织,划分职责,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美术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要领导重视,与美术专职教师达成共识,与全体教职员工上下一条心,划分职责、明确目标,朝着同一方向发展。例如:我校在这方面建立了由校长直接挂帅的美术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由主管德育的领导全面负责美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及日常辅导工作及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活动开展;由美术专职老师负责美术课程的实施,第二课堂的开展;各班班主任协助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和美术活动的各项工作等,使美术特色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资料,使教师和学生对创建特色学校达成共识,付诸行动。

(二)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要创特色,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了使美术教师迅速适应新课程以及创建特色学校,学校必须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设计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教材,积极开发地方资源优势,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各种活动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质,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创建活动。

二、教学实践

(一)在理念创新中激发兴趣

我校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注重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好普及

要使美术教学成为学校特色并持续发展,学校就必须落实课程计划,从课堂教学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美术学科必须有较强的专职教师。

(三)在兴趣活动中促进提高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要想出成绩,培养出优秀人才,必须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那么,第二课堂教学就少不了。我校根据实际在2003年成立了“雏鹰画苑”,设有美术兴趣小组、手工艺制作小组等,并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教师队伍。学校成立了美术科组,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二是管理工作必须到位。建立小雏鹰名册和电话号码登记表,每周一、二、四三次的学习,教师应及时督促学生到位,并进行点名。虽然组别多,但我们总是对每一组的每一位同学的表现予以关注,其余的自练时间也要求保质、保量,联系家长及时反馈。每星期一要求学生把周六、日在家画的速写带回学校检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效果明显。三是训练得法。我们要求辅导教师都制定系统的培训内容和训练方法,并对训练的得失进行总结和反思。四是家校互动。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学生所用的绘画和制作工具大部分要求自备,一些大型活动邀请家长参加,配合学校督促学生训练。

三、发展思考

(一)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学校的美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次活动,还要鼓励众多的学生热爱艺术、投身艺术,因此,学校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条件,搭建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例如:举办一些师生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学生不定期举行美术特色现场展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美术竞赛;把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在校园的各个地方等。学校的艺术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有效的张扬,审美情操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二)积极向高一级学校推荐拔尖人才

这几年,我有幸参与了上级部门举办的美术类作品评比活动,发现了一个共通点:就是小学的美术作品比初中的美术作品画得认真。这并不是批评初中的美术老师没有认真地去指导,而是有一些美术生上到初中后,被沉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哪里还顾得上绘画兴趣的发挥呢?这样,如果老师未能及时发现其个性特长,没有给予有效的技术指导,那么,学生的技艺技能就会因此而停滞不前,兴趣可能也会因此而丧失。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每年都积极与兄弟学校进行沟通,做好美术特长生的推荐工作,促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后美术方面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持续发展。

(三)做好特长生的去向跟踪

教育本来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我们都坚持做好这项工作,一级一级地做好特长生的档案积累和去向跟踪,这对于我们美术教学课题的研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美术方面的榜样也会起到很好的楷模作用,会让学生觉得并不是学好语、数、英才有出路,学习美术也是一项很不错的艺术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熊艳娟.注重艺术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J].江西教育,2008(33):9.

[2]金培东.美术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2):58-57.

[3]刘静波.推进以育人为目标特色学校的创建[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8):127-128.

编辑 段丽君

作者:张翠玲

上一篇:信任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论文下一篇:三峡区域电力通信网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