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研究了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同时以电化学腐蚀为例探讨了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以期为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PBL模式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PBL模式化学教学论文 篇1: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化学教学要紧跟时代趋势,体现时代节奏。当前学科教学,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意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化学教学,有助于以问题导向式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一新尝试不仅对学生的自主性提出要求,也是对化学教师的重大挑战。同时,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的反思和再探索。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教学;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1]。要想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师具有责无旁贷的引导责任。教师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如果教师仍然延续传统的“讲授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定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正因如此,当下的化学教学思路亟待转变,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新思路的尝试。在此,笔者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来,试图达到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目的。

一、PBL教学模式的概述

PBL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抑或是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建构。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教学模式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习得化学知识,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

二、PBL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2》第1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为例,对PBL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尝试,并以此反思,进行一些相关思考。

(一)问题式预习,自主式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可先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且无法借助固有经验推论得出的新知识,以疑问的方式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整理本次课的一些核心概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好习惯,及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次课预习作业设置问题如下:

1.什么是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2.什么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3.第二、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什么;

4.什么是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5.第二、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什么;

6.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屬性强弱的常见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

根据预习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可选择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需要提供合适的时机,在正式授课前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进行点评,最终统一答案,理清相关概念。

(二)问题式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引入新课的过程虽然时长较短,但非常必要。好的导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问题式的引课,可以更快调动学生的求知心和学习热情。

本次课以门捷列夫成功预测“类硅”等多种元素存在作为案例引入,提出“门捷列夫是如何准确预测元素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以疑问形式促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让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三)问题式授课,分组合作探究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重在教授学科知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浪费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好奇心。

因此,在讲授新课这个重要环节里,教师需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来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全方位的发展化学学科素养。

本次课中,为引导学生完成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预测,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笔者设置任务如下:

1.写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何递变;

3.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获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先行对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顺序进行预测。

其次,学生需结合预习任务的有关提示及教师提供的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来验证预测是否成立,

最后,学生借助教师事先准备的实验药品和器具,完成上述实验。

在此期间,教师需在各小组间巡视,一则确保实验安全,二则准备随时答疑。例如:学生在设计实验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碱性强弱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在我们接触过的碱中,氢氧化铝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借此提示学生关注氢氧化铝的两性,进而设计对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即氢氧化镁只能与盐酸反应,而氢氧化铝除了与盐酸反应外,还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铝碱性比氢氧化镁弱。

此外,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每位学生的状态,要及时发现、鼓励、纠正不积极参与的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四)问题式结课,巩固反馈新知

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关键要看学生能否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可以设置相应的课堂检测。

对应的课堂检测要精心挑选,科学编制。问题的形式不限,内容设置务必要突出本次课的核心知识点。难度设计则要科学合理,区别分层。可以有检测知识的基础题,也可以有考察变通能力的改编题,以及个别符合学情,激发思考的拔高题。既要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要能客观反馈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和结果,方便教师课后的查漏补缺,发挥充分的后效作用。最后,可以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一个问答式的总结(师问生答),使学生明确且巩固本次课的学习重点。

三、对PBL教学模式的思考

本次PBL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的应用有一定的效果,学生可以借助问题有效引导自主学习,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清楚明确。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愿意主动尝试,解决疑问。

当然,这个模式在实际课堂的应用目前尚不成熟,因此,也暴露一些不足,需要笔者进行反思和再探索。

第一,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中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有限,除了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借助每班一台的电脑上网查找资料,其余大部分学生只会选择通过教辅材料寻找答案。获取的资源也相对有限。

因此,要充分发挥PBL模式的作用,一个便捷全面的知识平台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学校是否是寄宿制,都应该有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及时丰富更新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开放图书馆和计算机房,并给学生留出专门时间和讨论室,进行学习信息的获取和资料的整合交流。

第二,大多数学生在汇报预习作业时,通常是照本宣科,将在书本和网上查找的资料不加选择,通读一遍,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筆者会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进行补充提问。例如:学生在回答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时,会回答“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越容易越活泼”,笔者继续发问“根据我们目前学习过的知识,请用具体的实验事实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所以,所谓“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事先提出,也可以是因课发问,在课堂上根据具体授课情况提出。可以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

第三,在思考“观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如何递变的”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只会关注到最外层电子数,不会想到“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在回答下一个问题“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获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时,也没有关注到“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电子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离核越近,越易受到核的吸引”这个思考的关键点。

设置问题本身是为了给学生指引思考的方向,如果问题模糊不清,或外延过大,指向不明,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将问题细化。如果将问题设置成“观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从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三个方面阐述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如何递变的”,学生思考的方向则会更加清晰。

第四,本次课程的实验探究环节大体采用课本的设计思路。因此,对于那些进行过预习的学生而言,分组讨论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他们的独立思考,可以说是一种山寨版的探究。还不够真正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勤思考,多归纳。教师要依据现有教学条件,以及对学情的具体把握,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造和创新,力求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本次课程中的问题大多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同时,受长期以来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懒得思考,习惯了死记硬背,对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这种模式较为抗拒。尤其是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其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因此,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所设置的问题最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关联,这样能更好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六,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学生习得的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个别学生掌握的重难点,其他学生未必清楚。在课上分享成果时,难免显得琐碎,影响学生对某个模块的知识点的整体把握。

面对这个困境,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或短视频来梳理本次课的知识脉络,详细讲解重难点,并对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体系。

最后,PBL教学模式提倡的评价体系与当前的评价机制无法兼容,需要再磨合。PBL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进行考核。但当前,大多数的学科成果评价还是以考试分数这为标准。这种评价模式无法客观评价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即无法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而有效的多元评价体系也是一个难题,暂时没有公认的标准可参考。

结束语

在PBL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大势所趋。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这种师生角色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敢于直面教学挑战。要有面对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和探知欲,对自身有“求知若渴”的要求,也要时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投入热情和专注力,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只有师生一起努力,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孙小妹(1987年),女,辽宁海城,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作者:孙小妹

PBL模式化学教学论文 篇2:

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研究了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同时以电化学腐蚀为例探讨了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以期为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PBL模式;高中化学;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PBL模式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现新问题能力,提升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采用PBL模式开展教学时,应当以问题为主线,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以及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PBL模式教学前,应当明确课堂学习内容和课堂目标,对影响教学效率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接近现实或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构建以问题情境为主线的PBL模式教学情境时,一方面构建的PBL教学情境应当具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同时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机联系的能力。另一方面,构建的PBL教学情境应当紧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所构建的问题情境所涉及的问题应当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并确保学生能够针对设置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提出相关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形成解决问题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将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分析问题

在学生利用PBL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并积极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明确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还需学习知识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让学生形成问题的假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创设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习的与本问题具有联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实质及解决该问题所需要了解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信息。

3.收集资料

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创新知识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采用书籍、网络等方式来收集问题解答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在学生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或指导性资料,以便学生能够独立、及时以及高效地收集问题解决所需信息。当学生认为自己收集的解决问题信息足以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以提出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4.解决问题

教师在高中化学课程中采用PBL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当为学生创造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积极组织学生按照制订的学习方案开展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相关学习策略的指导,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育时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检验假设及发现问题

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问题的建议、假设以及推断,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和观点。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自身提出假设的验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结论联系实际或发现新问题,假设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和应用,就可以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电化学腐蚀为例探讨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轮船在海中航行的安全性不断提高,能够有效避免与暗礁或其他货轮相撞,然而轮船在航行一段时间后仍然存在漏水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轮船出现漏水呢?

2.问题提出

海水中主要成分和钢制船体的主要材料分别为什么?钢制船体长时间泡在海水中会出现什么后果?钢制船体与精铜长时间放在一起是否会对钢制船体造成影响?

3.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钢制船体与精铜同时长时间泡在海水能否形成原电池及其反应原理。

4.收集资料

要求学生收集海水主要成分、电解质溶液及其导电性、化学腐蚀及其条件、原电池及其构成基本条件、电化学腐蚀等相关

信息。

5.检验假设及提出新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原电池构成的基本条件和电化学腐蚀的反应原理讨论,并让学生思考护钢铁制品的问题。

总之,在高中化学中开展PBL模式教学,教师应当为创设情境,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并鼓励检验假设及新发现问题,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丹.浅谈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4(06):18-19,28.

[2]陈永平.舍弃与拓展: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1(12):87-88.

编辑 鲁翠红

作者:黄素清

PBL模式化学教学论文 篇3:

浅谈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是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设计的一种能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顺应未来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PBL理论的研究,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相结合,探索一种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PBL模式;化学教学;问题情境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06

PBL模式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它是一种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本文尝试将PBL理论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相结合,探索一种适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收集资料、形成解决方案,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检验假设、总结归纳,提出新问题[2]。可以用图1来简要表述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一般步骤。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PBL模式,就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探索、寻找解决方法的欲望。在PBL模式实施的开端,教师要明确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创设非常接近现实或真实情境,问题情境作为PBL学习的组织中心要符合以下要求:(1)情境能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2)情境与将要学习的内容主题紧密相关;(3)问题情境所涉及的问题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学生针对问题情境,可进一步提出更多明确的问题。

存在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习者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其能力能有效地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分析问题,形成假设

指导学生对所提出或呈现的问题情境仔细思考,进行分析,分组进行讨论,弄清楚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还需要去学习些什么以及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本环节重点考察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和该问题相关的知识,在分析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确定问题的实质所在,知道要解决该问题所需要收集的资料及了解的信息。

3. 收集资料,形成解决方案

PBL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对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书籍、借助网络通讯工具、咨询他人等,收集信息。教师的任务是提供相关的资源或指导性资料,帮助学生自行寻找、收集所需信息。当小组成员认为自己收集到了足以回答或解决问题的信息时,就开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交换意见、思考解决方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4. 协作学习,解决问题

PBL模式有利于营造教学民主、和谐包容的课堂环境。教师组织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感到有困难时及时给予学习策略的指导,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育时机。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记录下来。

5. 检验假设,总结归纳

组织学生以适当的形式,陈述小组对解决问题的建议、假设、推断或其他合适的解决办法。同时,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可以通过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假设、观点等。在总结的过程中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意义建构,建立新的知识网络。

6. 发现新问题

检验了假说,得出了结论,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终止,结论不是PBL模式学习的完结,我们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结论去联系实际或发现新问题,从而把问题探究教学推向高潮或更高的台阶。PBL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二、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为了有效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PBL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中,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要重视从学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在化学教学中运用PBL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这意味着互动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所以要有效地实行化学PBL教学,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并且及时反思,使二者相辅相成[4]。

参考文献

[1] [美]Linda Torp、Sara Sage著.刘孝群,李小平译.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Ⅱ,63-64

[2] 郑国栋.PBL模式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14-15

[3] 徐宾.浅论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119-120

[4] 肖丽华.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化学教育,2008,(1):23-25

作者:陈丹

上一篇:非正常人才流动管理论文下一篇: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