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训练实效电子技术论文

2022-04-30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分析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即可发现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度明显不足,这促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缺少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业技能训练实效电子技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专业技能训练实效电子技术论文 篇1: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模式

[摘要]文章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运行模式的构建,指出在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中需要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校园性与企业性、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关系,以确保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训练 实施模式

[作者简介]黄坚(1958- ),女,广东新会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级政工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宋丽平(1982- ),女,湖南浏阳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广东 江门529000)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一直在夹缝中生长,曾一度出现盲目攀升本科院校的倾向,未能形成自身的特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以下简称“16号文”)对高职教育进行了准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至此,我国高职教育才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办学模式。

一、实施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客观需要

1.实施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将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6号文”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正是根据这一要求,训练企业所需要的服从和服务意识、敬业和乐业意识、创新和创业意识、劳动意识和职业核心能力等。

2.实施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校企合作是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途径,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团队训练、技术技能竞赛、企业家论坛等活动实施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引入企业的理念、要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纳和理解企业文化,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3.实施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是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主要涵盖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择业技巧、适应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等要素。就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就业指导等途径,即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来提升。

4.实施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即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职业道德规范训练于活动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在职业训练中,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构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运行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根据岗位(群)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突出岗位技能培养。因此,在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中,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还要在训练观念、训练内容、训练模式和训练机制上进行转变和创新。

1.转变观念。转变原有的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训练观念,实现校园与企业的结合,形成以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相结合为主线的训练观念;转变原有的纯技术训练观念,实现人文素质和技能素质并重的训练理念。一些高职院校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训练。而事实上,一些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正是缺乏人文素养,导致其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2.夯实内容。职业素质训练主要是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在训练内容上不能泛泛而谈,对于这三方面的内容应各有侧重,即将职业意识作为职业素质训练的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道德为重点。

3.创新方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突破原有的单一专业课程模式,实现岗位(群)模式,突出实践要素。职业素质的获得不能单靠课堂教学、简单灌输和抽象教育,而是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练习,即训练。学生通过“三个一”实践训练,即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项技能大赛、参加一项科研立项,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悟,将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你说,我想;你灌,我听”,强调实践性,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岗位的距离。

4.健全机制。训练机制的健全主要体现于全员、全程、全方位性,重在训练育人。所谓全员,即组成一支以学院分管院领导负责,有关职能部门策划和协调,系党总支部组织实施,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班主任具体指导训练的队伍;所谓全程,即新生一入校就设立职业规划周,进行职业素质训练的启蒙,营造“我知晓、我参与、我发展、我快乐”的氛围;所谓全方位,即在训练目标、指导教师责任、奖励和考核机制以及训练结果评估等方面的健全。根据岗位(群)的需求,确定训练目标和方式,实现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距离;将教师的训练工作量纳入课时量,授予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对于激励教师的参与和保证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训练结果的评估,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

的方式,将训练结果纳入学生学分认定体系,纳入学生的日常考核中。

三、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成效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行业和企业、岗位(岗位群)需求,力求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主要以学生职业规划为导航,以学院专业社团为依托,以校园技术节为载体,以学生科研立项和组织各种技能大赛为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将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营造“厚德、尚能、笃学、致用”的学习氛围。

1.增强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首先,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自开展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以来,学院社团数量飞速发展,从原有的几个发展到目前的51个,其中专业社团有30个。每个社团各有特色,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在社团文化活动节,特别是校园技术节发挥了主导作用,尤其是专业社团已成为体现职业性的闪光点,成为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的纽带。如染整科技协会专业性强,有艺术感染力,与企业互动面广,特别是其组织的工艺染色技能擂台赛,将课程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具数字化社团以积极的态度渲染学院的学习气氛,提高同学们对模具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电子技术协会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立足江职,服务大众”为宗旨,创建自己的品牌活动——电子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

其次,学生科研立项呈现良好势头。学生科研课题立项是专为在校学生设计的一种职业素质训练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学院也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专门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专项基金予以支持。2007年全院共申报13项,学院立项5项,发放科研资金6800元;2008年全院共申报46项,学院立项10项,发放科研资金18800元,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最后,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在校内技能大赛中,每年的技术节,学院都会举办20多项技能竞赛,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的师生员工逾4000人次。在校外技能大赛中,迄今为止,学生在国际上获奖4人次,国家级104人次,省级85人次,市级32人次;省级集体奖6次,市级集体奖2次。特别是在2008年学院职业素质训练年中,各系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认真备战第二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相关竞赛项目,学生获奖的数量和质量又有了进一步突破。

2.提升了学生的技术和就业意识。一方面,学生“双证书”获得率继续提高,2008届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8%。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率屡创新高。2006年总体就业率98.36%,2007年总体就业率98.97%,连续两年均处于全省上游水平。2008年学院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首次达到94.14%,与2007届相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也高于广东省专科平均初次就业率4个百分点,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3.改善了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的定位不准确,导致高职生盲目与本科院校学生攀比,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根据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更倾向于现实型,即动手能力较强,主要从事具体操作工作。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和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可以对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待人接物的能力、擅长的技能进行充分、全面地分析,进而准确定位,明白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将来有可能在哪些方面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4.改善了学生的社会认知。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活动和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有效地了解地方性的特点,地方产业结构布局,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行业发展的要求以及行业和企业、岗位(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地位,了解职业和社会,促进学生重心下移,面向生产第一线。

5.优化了学院的学风和校风。学生以技能的实际应用、锻炼和提高为目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明确;早起、早读的学生增多了,课堂“抬头率”高了,学生违纪率降低了,学习态度进一步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继续增多,学生的上进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活动参与率、获奖率、“双证书”获取率的提高更是成为学院学风和校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启示

透过学院一年来开展的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活动,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以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主导性和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导性指导、支配多样性,又不能脱离多样性,否则主导性就会显得空洞、单一;多样性丰富、影响主导性,也不能脱离主导性,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出现混乱。为防止二者割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应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首先,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结合。坚持以专业为支撑,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同时发展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职业生涯中,职业核心能力对职业技能的发挥以及个性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并且当面临就业、晋升、转岗等情况时,能使人们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其次,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即职业素质训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如在实施职业素质训练过程中,为体现大学精神,建设全方位的校园文化,穿插“十大校园之星”评选、科技知识讲座和竞赛、企业家论坛等活动。最后,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训练,形成“他教”与“自教”相结合。“他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因,而“自教”是内因。在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实现训练成果的内化。

2.校园性和企业性的关系。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将企业元素引入校园。为避免从只重校园走向只重企业这一极端,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性和企业性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好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和碰撞关系。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固有的矛盾,企业更加注重绩效、更讲究实际利益,经济价值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学校的职责是育人,服务社会,更注重社会效益。如何融合两种文化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要正确对待两种文化存在的差异与碰撞,积极发现两种文化的相通之处,吸收对方的优良文化为我所用。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校企合作,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最后,要加强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采取渐进式的融入。

3.人文性和技术性的关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人文与技术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开始,人们才逐渐重视技术与人文的结合。目前,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人文素质仍然不太满意。在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能力的训练成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导致学生向“职业人”“经济人”片面化发展。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素质训练应坚持人文性与技术性的统一。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开人文素质课程,同时举办各种人文讲座、成立学生文艺社团等,努力营造生动的人文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专业技能训练中的人文含量,引导学生将技能发展与做人相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雪梅,田玉珍.论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2]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

[3]杨其滨.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

[4]颜莉芝.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5]江传月.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割裂的表现及克服[J].思想教育研究,2008(1).

[6]朱冬英.探索学生非技能素质养成的实践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7]徐建平.融入企业文化 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

[8]宋楚华.论高职高专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9]史战芳.工科院校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1).

作者:黄 坚 宋丽平

专业技能训练实效电子技术论文 篇2:

优化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分析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即可发现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度明显不足,这促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缺少兴趣。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则是因为教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不够恰当,依然存在灌输式、讲解式教学模式,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无法获得专业技能及素质提升,整个课程教学效果无法保障,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笔者也提出了如下优化建议:

一、借助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技工教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起始,可以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特点来展开教学设计,真正面向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来优化教学,借此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真正优化这一课程实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演示-现象观察-学生研讨-归纳结论”等模式展开教学,而且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教学手段来降低学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解难度,让学生在直观情境中学习与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即可借助多媒体直观技术展示出相应的实验视频,以此来有效点燃学生学习兴趣,让其能够主动实验与探索,从而真正优化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效。

二、注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应用型人才,其与普通高校不同,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市场输送实践技能较强的专业人才。为此,在优化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注重技能訓练,在教学期间注重校企合作,通过这一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实操平台,这能让学生获得实践操作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要想得以有效提升,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技工院校教育特点以及市场对于人才的诉求,在课程实践期间借由有效手段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以此来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最大程度优化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琴.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举措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4,000(006):50-51,45.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技师学院)

作者:王惠东

专业技能训练实效电子技术论文 篇3:

关于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本文基于有效教学实践,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明确了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进一步分析能够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现如今,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作为相关方面的技术人才更是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学校,更应该重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才能保证人才输出质量。本文基于对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提出了实践性教学原则与对策,希望能够开拓思维,挖掘学校的教学资源,不断改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措施,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进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时,由于受专业局限性限制,在进行中职教学改革时,具有较大的创新压力、改革难题,需要教师结合职业定向性、针对性,将理论结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而保证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一)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向性职业教学培训主要是指,在进行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与规划,对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此时教师可根据社会职业要求、人才需求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积累,提升學生的职业、就业能力。此时在坚持针对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可和对口企业相结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在中职校教学时,要结合实际需求合理结合定向、针对性原则,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有效性。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部分中职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时,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对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在进行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优化时,应当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理论化、实践化的教学系统,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夯实理论积累,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实践操作,提升实践操作的高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转型技术职业能力。

二、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得到共同培养

现阶段,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教师及学校可采用的主要处理措施包括:第一,科学合理的设计电子专业课程、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重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符合理论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利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相辅相成的影响下,提升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实效性;第二,科学合理的设置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安排,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同时提升锻炼实践技能,组织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内化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第三,开展实践实训课程,适当增加实习锻炼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强化实践运用能力。如:在进行专业知识电磁感应中自感学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自行观察演示实验,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额外实验,通过日光灯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线圈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瞬间电压、观察电压点亮灯管这一试验结果的现象表现,进而加深学生对自感现象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职业技能。

(二)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模式

进行中职定向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与中职校合作的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对此可开展半工半读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此方式完善校方资源不足、设备不全、工位紧张的现象及问题,将学生安排在对口职位时,可通过实践生产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进行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进行元器件装配实践练习、贴片原件焊接练习,在实践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焊接技能。通过与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室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参观实际工作环境,在公司内进行实习,使学生切身感受机械运行的原理与操控步骤。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机制,锻炼并提升学生的操作实践技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企业需求,进而引导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提升学生的电子技术实践操作能力。

(三)加大投资配套设施,培养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

进行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时,教师要把握重点模块,选择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性的课程知识,提升学生的象形记忆,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及院校,可根据实际需求,完善教学硬件设备,设置安排专业的教学桌椅,增设可供实验操作的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练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设备提升信息技术的利用率,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完善教学课堂体系,为学生提供便利,通过使用电子专业配套设施,完善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除此之外,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应当重视师资力量的组建,不断完善、提升现有师资团队的综合素养,更新教师的认知理念,重视引导教师尊重学生,将课堂主体位置交还学生,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可选择强化电子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采用先进教学理念,设置满足需求的教学标准,强化师资力量的职业素质,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优化师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学校可采用与专业机构电子计时职务合作的教学模式,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与教学教师相配合,构建“双师型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案。

(四)实训课与实习课教学实践

1.实训课与教学

进行中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文化素养,重视理论基础课程的讲解实效性,此时需要结合实训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行实训课程讲解时,教师可选择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多做少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引导学生在实践课中发挥创造力。通过转变教师的传统认知与教学思维,选择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发挥实训课程的对大价值。

在进行实训课程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以项目为主的教学方式,利用任务目的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行为、专业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2.实习课的教学

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合理安排实习课程。如在进行《空调原理与维修技术》时,对部分课程,实践要求较高的操作需要切实安排实践练习课程,如拆装、维修压缩式电冰箱、捡漏电冰箱制冷系统、抽空、充灌制冷剂、加工焊接铜管、安装分体式空调器等。如在进行《电力拖动》教学时,教师可安排学生时进行线路安装实践练习,如:实习练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线路控制、点动线路控制、启动星形—三角形降压线路控制、能耗线路制动控制等。通过组织专业专职教师进行实习教学指导,结合“双师型”教师指导辅导课程,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提升实习教学效果。

在进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辅导学生实习课程,采用针对性的训练讲解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组织小组实习、结合实践指导教师指导辅助学习,强化日常巡查,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如:在进行机床安装控制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实训课程组织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导线安装,科学选择辅料、合理布线,在条件允许时选择在适宜的企业岗位进行实训,以岗位实际要求为目标,促进培训与实际生活相贴近。在此过程中,可选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做为教师进行专业性指导,提升实训练习的针对性。

(五)实训要具备实用性

专业理论知识是电子技术专业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可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操作技能。对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多练,在精讲的基础上,帮助并启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电子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强化电子技能的实用性,通过实训课程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将低频功率放大器制作设计为实训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简易有源音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分组,保证小组内成员能力层次均等,组织学生共同对制作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制定初步方案,根据方案选择最佳的电子元件,在选择信号放大器时,可以NE5532为主,使用MOS管放大功率同时放大输出倍压,通过带阻滤波电路满足滤波效果要求。进行实训时,要对组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合作,积极讨论,择优选择方案,由专人负责计算、审核、应用等,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试验情况、学生表现进行密切观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验难题,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完成各项试验,保证实训结果满足预期标准。设计并制作低频功率放大器成功并发出清晰声音时,可大大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强化学生主动探究电子技术知识的欲望,增强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合理分组,通过优生带动学困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强化实训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电子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更应如此。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创新,开拓进取,不畏艰难,才能夠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够促进电子技术实训课教学方法体现时代的步伐,才能够推动中职教学水平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峰.浅议关于非电专业电子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25):83-84.

[2]夏玉果,商敏红,孙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05):13-15.

[3]丁文龙.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迷,2018(05):89.

[4]余舜.实验教学变革培养创新人才——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09):218.

[5]张帆.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自动化测试系统软件设计[J].中国培训,2018(05):38-39.

作者:张海慧

上一篇:网络构建视频会议技术分析论文下一篇: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