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评价建筑专业论文

2022-04-17

摘要:通过对已有评价体系的探究,探索构建一个适合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鲁班匠士”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分解核心技能,突破原有课程体系,建立技能教学项目群。新评价体系传承“鲁班精神”,帮助学生成长为新时代鲁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技能评价建筑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技能评价建筑专业论文 篇1:

从中职学生技能竞赛角度谈对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让学生技能竞赛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中发挥应用的作用,促进竞赛与教学融合。结合建筑专业特点,开展参赛选手竞赛能力分析,引导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借鑒赛项任务设置,指导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从技能竞赛的设施建设、标准意识及评判方法中获得启示,优化建筑专业实训教学环境,强化专业规范与标准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评价;利用技能竞赛平台,促进专兼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提高,让技能竞赛推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育;建筑专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国专家学者就此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各地院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改革。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被大家普遍接受且相对科学的评价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逐渐成为学校比试教学质量与展示教学改革成果的大舞台,技能竞赛正悄悄地影响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对学生技能大赛也越来越重视,甚至有人将技能竞赛与普通教育的高考相提并论,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鼓励学校及师生参加技能竞赛,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参赛,许多师生因竞赛表现优秀,而改变了自己人生轨迹,技能竞赛使参赛学生走上成功道路。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师生对技能大赛持不同的观点,笔者通过对身边的教师进行访谈,认为技能大赛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不到受访教师总数四分之一,多数教师对技能大赛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有的教师认为目前竞赛被赞助企业绑架;有的认为是培养精英的行为;有的认为是靠钱烧出来的;有的甚至认为是取宠作秀,这些观点固然有些偏激,但产生这样观点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目前,赛教脱离的现象较为严重,竞赛与教学两张皮,用大量的资源只为了拼奖牌,没有真正发挥技能竞赛为教学服务的功能,这个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关系到学生技能大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以中职建筑专业为例,谈谈技能竞赛给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以期待能与广大同行一起,共同推进赛教融合,达到“赛促教优”的目的。

一、重视应赛能力分析,推进学生素质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建筑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更加强调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从原来单纯专业技能比赛逐渐向综合职业素质比赛转变,对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在组队方式上,以团体形式组队的项目越来越多,团体参赛率达到87.5%,强调参赛选手的团队分工协作能力;其二,在比赛内容上,电梯维修保养、工程测量及户式中央空调安装与调试等赛项增加理论知识考试,建筑CAD增加建筑工程识图环节考核,强调参赛选手的必备专业理论储备;其三,在任务容量上,多数项目容量大幅增加,强调参赛选手体能素质、应变能力及心理耐受等个体身心素质;其四,在考核方法上,更加强调对操作规范、材料节约、仪器使用、安全文明等职业综合素质的考核。因此,我们可以从技能竞赛对选手素质高要求中获得启示,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的要求,利用中职“2.5+0.5”学制改革的契机,制订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因为教学时间有限的原因,而去挤占专业必备理论知识及职业素质课程,走出“建筑中职学校就是培养泥瓦匠”的认识误区,为培养面向建筑施工领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

二、关注赛项任务设置,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通过几年的改革发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已经能很好地体现产业与生产发展趋势,其赛项内容代表相关工作岗位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例如:工程测量赛项中技能操作考核包括“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和“使用全站仪开展三级导线测量”两个项目,自动安平水准仪与全站仪是目前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中使用最广的仪器,两种仪器的操作能力也是工程测量岗位的核心能力。

由于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的推进,建筑专业中职学校开始强化全站仪操作技术教学,逐渐淡化经纬仪操作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工程测量岗位工作。又如工程算量赛项包括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能力是建筑工程预算员岗位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可以从赛项的任务设计中获得启迪,整合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着特设的项目加强手算与电算技能训练。同时,还应该关注赛项内容的更新,技能竞赛项目任务是随着产业、设备及工艺发展而变化的。例如,由于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因此,在技能竞赛项目任务中也开始出现相关的考核内容。如在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中增加了“联动报警”内容;电梯维修保养项目的主控制柜采用“VVVVF微机板控制”。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介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增加自动化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环节。因此,可以将技能竞赛赛项任务作为专业教学内容更新的借鉴依据之一,理清课程内容更新路径(如图),让学生专业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就能具备所需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

三、借鉴技能竞赛标准,助力实训质量提升

虽然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不可能像培养技能竞赛选手那样高投入、高难度、高标准。但技能竞赛的设备、方法、评价等技术标准是值得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改革借鉴的。

1.引进技能竞赛设备,改进实训教学环境。由于建筑施工现场教学受到危险性、隐蔽性、季节性及时间性等客观条件制约,因而,施工现场教学难度较大。目前,学校实践教学多数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完成,这就对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提出很高的要求,既满足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符合安全训练的要求。多数建筑专业中职学校实训设施靠自建,存在着简陋单一、脱离现实以及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实训设施的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技能竞赛所用的设备是生产产家通过长期的调研、论证而开发生产的,竞赛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评估确定的,因而竞赛设备具备先进性、综合性、标准性与安全性。例如,在THPWSD-1型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竞赛设备)上,可开展“建筑给排水系统图和控制电气原理图绘制”、“管材的加工与连接”、“管道配件和附件的安装”、“管道试压与通水试验”、“电气安装与接线”、“系统控制与调试”等项目任务训练,能满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电气、给排水自动控制等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面向给排水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岗位,所针对的职业工种有管道工、泵站运行工、供水生产工、维修电工等。技能竞赛设备的先进性、综合性、安全性为其得以广泛地运用提供了空间;定型性、标准性为其维修与维护提供了便利。学校可以直接购置竞赛设备,或参照竞赛设备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实训设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实训教学环境,为开展项目化、任务式的专业课教学提供帮助,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2.学习竞赛标准意识,强化实训规范教学。规范、标准是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赛项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规范化作为考核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指标,级别越高的比赛越强调规范性,可以这样说在高级别的比赛中,每个操作动作都是评分点。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楼宇智能化安装与调试”赛项规程中要求选手必须熟悉《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八个规范标准;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梯维修保养”赛项规程中要求选手熟悉《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13个技术标准,而且在专业基础知识考核中占30%。

建筑是对规范性要求很高的产业,规范是安全的前提,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建筑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建筑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实训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职业素养,应该在技能教学中重视学生规范化教育,把建筑工程的规范、标准巧妙地融入实训教学的每个环节,强化学生规范意识,将操作规范变成他们的工作习惯。

3.参照竞赛评判方法,改革实践训练评价。技能竞赛主要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操作规范性、材料利用率、工器具使用、团队分工协作、安全与文明等)三个维度进行評判(如下表)。

有的赛项还对选手操作不当引起事故予以重扣。竞赛从全面评价参赛选手综合职业能力出发,促进中职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实现,具有典型的企业岗位工作绩效评价特点。中职学校实训评价改革可以从中汲取好的做法,不能只把操作技能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要注重结合理论知识及职业素养来加以综合评定,同时,评价表中各维度权重设定可随着学生学习阶段不同进行动态调整,在技能学习初期“职业素养”维度的权重可设定高些,突出对规范性操作、安全文明意识的培养,减少实训安全隐患。在实践训练评价中做到理论性与实操性兼顾、专业性与职业性融合、生产性与教学性协调。

四、利用技能竞赛平台,加快教师能力培养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有“双师”成分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就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重点强调了“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的建设目标,各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但是从总的来说,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仍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中职学校要实现专业教师实践化和兼职教师教学化的“双师双化”培养目标,必须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道路,坚持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双轨”并重的培养模式。但就建筑专业而言,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受配套政策缺乏制约。虽然国家宏观层面出台许多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培育“双师型”教师,但还是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企业在合作中难以得到实惠,有时还要为培训承担额外负担,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其二,受专业生产特点制约。由于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危险性大、条件艰苦等问题,使专业教师难以全过程坚持参与企业实践。加上建筑工程采用项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及执业资格制,参与实践的教师实际上不能独立承担岗位工作任务,顶岗实践很难得以实现,到企业后多数人成为看客。其三,受教师个人因素制约。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教师都承担较重的本职工作,他们没有很多时间参加相应的培训,多数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参加培训,培训目标不明确,学校难以监控,培训效果不佳。

通过技能竞赛平台可以很好地提升专兼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可以让教师不离开学校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地训练,学习的安全性高,培训的针对性强,且对本职工作干扰少,是弥补教师到企业实践难、效果差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通过技能竞赛环境平台,以岗位培训或指导竞赛的方式参加培训,从而提升专业实践与学科教学能力,明确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掌握产业、材料与工艺发展的新动态,为赴企业实践科学规划目标,合理制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案,研习适应现代中职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总之,促进技能竞赛与建筑专业教学整合,让技能竞赛走下象牙塔,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和接受技能竞赛,将技能竞赛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发挥其对专业教学改革应有作用,真正为提升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

[2]2016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规程.

[3]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力研究[J].职教论坛,2016,(01):75.

作者:赵崇晖

技能评价建筑专业论文 篇2:

中职建筑“鲁班匠士”评价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摘 要:通过对已有评价体系的探究,探索构建一个适合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鲁班匠士”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分解核心技能,突破原有课程体系,建立技能教学项目群。新评价体系传承“鲁班精神”,帮助学生成长为新时代鲁班。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 鲁班匠士 评价体系

一、鲁班匠士评价体系的建设背景

1.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现状

国外的评价模式比较有名的有德国实行考教分离的“双元制”、澳大利亚能力为本位的“TAFE”、美国评价职业能力“RTECA”等。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国外晚,早几年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国外的模式很难运用于国内。

国内职业学校也正在不断探索尝试适合自己的评价模式。如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旅游专业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之成为准职业人,最终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如安徽省休宁县德胜鲁班木工学校,该校是国内首个提出匠士学位的中职学校,其成功的评价体系获得社会的认可。

2.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评价体系的困境

近年来绍兴建筑行业发展不断趋于成熟化、正规化,行业本身得以进一步成长、壮大,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行业发展带来人才需求,同时伴随着人才标准的提高,在有限的面试时间内,如何让企业更直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如何让学生的实力得到证明,来自学校客观、中肯、全面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虽然国内有不少职业学校正在不断尝试新的评价模式,但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评价体系建设研究案例非常少,特别是中职学校。目前,本地中职院校采取的都是以学分制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和数据过于单一化,缺少连贯性及统一性,且每个专业内部缺少适合自身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难以有针对性、可视化、细致化的呈现。

二、“鲁班匠士”评价体系建立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中职教育评价理论很多都源于国外的评价理论,而“鲁班匠士”评价模式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的同时也融合了中华民族文化及精神。鲁班是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和杰出发明家,被誉为中华科技之父、建筑之神,其精神传承于今,推动了建筑业不断地发展,新时代的鲁班也应传承鲁班精神。匠士的匠字意为有手艺的人或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人。笔者学校以“鲁班匠士”之名冠于每位符合岗位职业培训并掌握符合建筑施工技能要求的学生,非常符合目前中职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具有创新价值。

2.实践意义

依据建筑行业重实干、重协作的行业属性,“鲁班匠士”评价体系以能力本位为根本建设原则,以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新时代鲁班为目标。通过对建筑行业主要岗位能力的分析,确立有效的教学项目内容和评价方式,汇总建立个人评价手册。评价手册不仅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成为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储蓄银行”和“展示窗口”,强化了对技能培训的重视,是一个创意,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

三、“鲁班匠士”评价体系实施的原则

在“鲁班匠士”评价体系推广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实施效果和既定目标的实现,专业教研组又制定了与评价体系相对应的四项实施原则。

1.高度参与原则

在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要求该专业的全体师生高度参与。只有师生积极充分地参与,才能让“鲁班匠士”评价体系的种种理念落到实处,从而检验其可行性和创新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

2.重视过程原则

不同于传统的“结果为王”的评价理念,“鲁班匠士”评价体系在实施中要求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和评价,旨在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素养。通过以学习小组为评价单位的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考评负担,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协作的意识。

3.重视引导原则

“鲁班匠士”评价体系旨在为每一位学生发现和挖掘自己的特长、潜能,注重体现对学生个人学习情况的分析和引导,通过细致全面地考评,定期对学生个人的专业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给出下一步的学习建议,引导学生走上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道路。

4.过程透明原则

“鲁班匠士”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评价过程必须为学生所信服和认可。在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公开透明原则,评价体系在筹划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及时在网络上查阅自己的相关评价成绩。

四、“鲁班匠士”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容

1.以学分制为原则构建评价框架图

学校已有的学分制是体系建立的保障基础。在学分制的框架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学分主要由基础学分和激励学分两部分。

(1)基础学分。即为每个项目学分,依据课时确定学分,项目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需要有一个连续的、复杂的记录,教师很难做到全面细致的观察,因此此项以学习小组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主要由教师负责,可以有技能操作、作品展示、口述答辩、书面测试、实训报告等形式。每个项目的评价做到当堂评价及时反馈。

(2)激励学分。除了基础学分,还有学生可以通过技能竞技比赛获得激励学分。主要包括技能和理论考试两部分组成,按成绩分别获得对应激励学分。让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2.打破课程体系,建立技能教学项目群

通过对建筑企业的调研,确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主要的岗位目标有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造价员等几类,分析其职业能力,把专项能力作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核心元素。为了涵盖更多的专项能力,笔者学校充分发挥建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将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按三年的教学时间,分阶段地落实在不同的教学时段或工学交替过程中。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很多典型任务完成需要涉及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大量的工作任务周期长、前期准备工作繁多等因素,如砌筑、扎筋、抹灰等,因此学校采用的是长短教学时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尝试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大班与小班有机组合,技能模块教学时间以教学班为单位实行走班制。

新建立的教学体系由近30个教学项目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努力使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各模块所占权重。

3.制定评价标准,推行评价手册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评价标准制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权重比分别是60%、20%、20%。知识与技能是评价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教师、企业师傅、行业专业完成,并配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其余两个方面主要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沟通协调、安全文明操作等职业能力,以及课堂的出勤、纪律、参与度等情况,因为其具有信息产生的连续性及复杂性,所以主要由学习小组完成,保证其操作的可实施性。

专业老师对技能模块形成要点和体系进行细分,并将这些核心标准编制成《鲁班匠士评价手册》,成为学生的第二本“技能证书”。手册主要有包括三块内容,即基础学分、激励学分、职业能力成长图。基础学分包括三方面,即:过程评价,对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结果;结果评价,对应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总结性评价,两者按照40%、60%的权重比进行评价。激励学分则由竞技比赛获得成绩按照学校学分制规定兑换激励学分,其成绩评定包括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组成,分别占30%、70%的权重比。最后的职业能力成长图由技能项目、评价结果两个坐标组成,便于学生自我了解、掌握整个技能学习的变化动态。在完成鲁班匠士培养计划后,对于技艺和表现为优、良、合格的学生分别颁发“鲁班金匠士”“鲁班银匠士”“鲁班匠士”证。

五、“鲁班匠士”评价体系建设的创新及成效

1.创新

(1)鲁班精神的传承。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属于理工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只与理论、技术、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岗位适应性等联系上,专业关于文化内涵建设提及较少,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完善作用也不明显。鲁班以他的不朽业绩,凝结成一种文化精神,让学生从专业文化内涵中体会本专业的传统和价值,树立职业信念,并拥有创新意识,成为职业生活的指路明灯。

(2)匠士证的设立。两会在关于职业热议话题中也有提出: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试行“工士”学位制度,为中国制造业培养“智造”人才。“匠士”的设立符合当今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更能突出建筑的特色。笔者学校建筑施工专业颁发的鲁班匠士证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个荣誉,是对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多一种鼓励,是对他们所学技能的一种承认。

(3)个人评价手册的建立。通过岗位能力分析,确立有效的教学项目的内容和评价方式。所有的项目评价列入手册,每个项目的评价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总结评价,改变了以往只有总结性评价的现象。每个手册即为个人项目学习的储蓄银行,学了什么、学的如何,只要打开项目学习的存折就可以一目了然。同时为招聘企业提供学生个人能力的书面保证,赢得用人单位信任。

(4)原有课程体系的打破。根据建筑企业的岗位目标,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典型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项目近30个。该教学项目群以模块化实施教学,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同时将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成效

通过建立和实施“鲁班匠士”评价体系,每个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都拥有了个人评价的全面记录,整个中职学习生涯的学习轨迹及成果获得充分体现,学生、老师、企业,都从中获益。

(1)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原有课程贯穿整个学期,并以期中、期末作为课程测评的时间段,评价相对滞后。“鲁班匠士”评价体系以技能模块教学为依托,每1~3周为一个项目周期,可以做到对项目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起到激励作用。改革实施以来原先上课的低头族、睡觉族、发呆族已基本消失。二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中职学生特别是男生擅长动手操作,新评价以技能为核心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与信心,学生的各项目合格率基本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合格率。三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由于技能学习基本以实训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在实训场所内学生被要求以7S来进行实验实训的操作,符合了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四是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各类技能实训学习与训练,学生的各类技能达标、考证考级通过率保持在95%以上。五是帮助学生成功就业。评价手册就是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证明,成为学生职业能力一份直观能力展示样本。企业可以通过评价手册获得更具体和全面的学生个人能力、特长的相关信息,便于企业与学生成功对接,提高就业成功率。

(2)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一是在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参与了大量技能项目任务书的编写工作,夯实了教师的专业基础。二是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教师拥有了开发新任务,创新指导书的能力,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教学形式,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三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会积极思考解决,侧面为教师的教科研提供了研究载体。

六、体会与思考

目前,笔者学校在建筑职教集团的支持与促成下,由于部分成员企业参与,对“鲁班匠士”证有一定的认可,在招工、岗位安排上有所体现,但在推广上有难度。当前最好的评价方式是第三方评价,就目前条件所有项目都做第三方评价存在较大困难,如缺少评价机构、缺少政策支持等。鲁班匠士评价体系目前只是在笔者学校内部实行,我们期望借建筑业职教集团的力量,在区域学校内进行统一的评价体系建设,使原有的一个点扩展成一个面,实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最终提高评价体系的认可度。

(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蔡菊琴

技能评价建筑专业论文 篇3:

简析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

【摘 要】本文从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创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从规划建设到教学体制到师资力量到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全面的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院校 建筑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 创建

引言

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能直接反应学生对相关建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体现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就对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进行了探讨,为实践教学的规划和建设出谋划策,以期能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 明确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的目标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为了树立实践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为建筑行业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实践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能力,如工程定位放线的能力、分项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验收的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能力、组织现场施工的能力、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分析常见质量事故原因的能力等;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力,如编制建筑工程招标和投标文件的能力、编制工程预决算和进行合同管理的能力、进行工程审计的能力等。依据这些建筑专业工作能力要求,中职建筑专业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 制定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制定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教学计划。当然,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以中职建筑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和基础,遵循实践教学的一般规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在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交流与联系,调查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动态,把握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方向,严格依据社会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时间教学计划,并完善中职建筑专业教学大纲体系,彻底改变传统的繁杂的理论教学,及时的更新教材,丰富实践内容,从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工程质量、分析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出发,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适用于中职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的课程体系。例如,针对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工程测量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实践教学,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要求,丰富实操内容,及时的删减一些过于理论化的课程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三、规划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

中职建筑专业实验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类型,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由专业的实验室、施工模拟室、施工设备以及器具展示区、施工技术练习区以及施工演示区等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辅助以相应的施工项目多媒体演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整体的认知,对具体的施工方法、组织以及施工管理的措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建筑专业技能。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熟悉建筑行业工程项目一线施工环境,在实践学习中逐渐的完善自身的建筑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自身的建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得中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吻合,不断的改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建筑行业专业人才。

四、加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整体效率,所以,加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需要加强建筑专业教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研以及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建筑专业教师相关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让相关的实践教学教师深入工程项目实践,接受建筑企业专业的技能培训,或者是聘请建筑行业有关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来学校开展专业研讨会,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当然,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教师来充实中职建筑专业教师队伍,通过企业教师与建筑专业专职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坚强理论与实践在教师队伍的融合,为中职建筑专业培养出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

五、完善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作为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准则,无论是对于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需要充分结合中职建筑专业的特点,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论文答辩、课题设计以及基础知识和工艺技能等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引进社会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综合评价机制,以全面的评定实践教学的效果,保证实践教学评价结果的公平、公众、公开以及合法性,便于依据相关的实践教学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促进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创建科学合理的中职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按照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开展教学工作,顺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行业市场人才需求,全面的培养实用型建筑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毕丽红,战启芳. 谈精品智能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20.

[2]王晓冰.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学时代,2014,14:20.

[3]张云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2:79-81+270.

[4]徐秀维,刘晨凌.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3,05:118-120.

[5]陆华.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專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职教通讯,2012,21:67-69.

作者:崔海江

上一篇:我国战略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土建专业通信电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