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论文

2022-04-27

摘要:扎实推进解困脱困工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一个时期最关键和紧迫的任务。困难职工档案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档案依据。文章以丹阳市困难职工档案为例,论述其在工会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论文 篇1:

浅析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水务系统的职工队伍更是有着专业性强、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的特点。所以,只有重视水务系统职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其教育培训力度,才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进而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文章从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谈起,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和广大水务政工工作同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水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一、水务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一)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人,甚至是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比较片面和肤浅,认为职工大都是科班出身,而且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没必要再拿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对职工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不能将职工教育培训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联想到一起。同时,还在职工教育培训和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片面认识,不能充分认识到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单位发展的原动力。

(二)教育培训方法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僵化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对水务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水务系统对职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也较之以前重视起来。都能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但是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大多数单位还是照本宣科的宣讲,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更为关键的是,很多培训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不能与工作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培训内容不能很好的指导工作,广大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这样的培训效果,对职工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机制亟待加强

传统思想对水务系统影响比较深刻,该系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导致领导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对水务系统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同时,从领导层面来讲,不少管理层对教育培训也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对这一工作的认识存有偏见。他们认为,在单位工作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大量的时间去搞培训,不但效果不一定好,而且还影响平时的正常工作。只有当工作需要时,才临时组织培训工作,缺乏战略性的眼光。所以,造成水务系统职工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观念,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意识

首先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单位的管理制度,常抓不懈。要求各级各单位都要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水利工程的人才发展战略进行定位。制度中要重点强调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让大家充分了解职工教育培训与水利事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从领导到普通干部职工,都要深刻认识到职工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从而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时职工能够全力支持和参与,使得教育培训能够顺利的开展。

此外,各单位还有必要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一把手任小组组长。其主要职责就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利用各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开拓职工的视野,丰富职工的知识,提升职工的认知能力。

(二) 创新方法,丰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培训工作亦是如此。在水务系统教育培训过程中,一定要用创新的方式更新和发展这一工作。从而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培训的效果。

1. 要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培训要求。在培训模式创新方面,首先应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拘泥于课堂和会议。采取诸如专家讲座、与兄弟单位交流研讨、去先进单位实地观摩学习、网络教育等多种新模式的培训,都会大大提升培训效果。

2. 要对培训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以往的培训,往往多注重于理论方面,这多少会造成培训的枯燥和僵化。但理论又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学创新,可以利用鲜活的案例来说明这些理论,从而使职工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同时,还可以通过漫画、微电影等多种形式,進行本行业的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此外,为陶冶职工的情操,还应该结合我们水务系统的行业特点,进行文化艺术方面的教育,这样,通过培训,职工不但业务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提高了文化修养,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 要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进行创新。我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工作的发展,所以应该对其效果及时进行评估。评估的形式,可以举办技能比赛、游戏展示等多种方式。评估的内容主要围绕水利工程的管理、职工所在岗位相关技能等方面。这样,通过比赛,调动起员工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比赛,调动起职工的学习热情,使职工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通过游戏展示,将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趣味化,让职工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

(三)完善机制,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水务系统,以往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往往被领导忽视,从而导致专业学习跟不上,工作效率下降,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不论是整个培训过程,还是之后的考核评价,都做到有章可循,公平公正。同时,为了提高领导对职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可以将职工培训工作作为对其业绩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

2. 拓宽培训途径,实现资源共享。工作中,对培训工作要做到多渠道、多途径的进行,让不同岗位的职工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做到既不耽误平时的正常工作,又能够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同时,要调整、整合教育培训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要充分了解与我们合作的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以利于有选择地进行合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讲师队伍,以方便内部培训。此外,还可以与各大高校或者是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实现很多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使职工教育培训的渠道不断拓宽。

3. 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激励机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参与者是广大干部职工,如何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所以,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去约束、督促他们主动的参与学习,对于提高培训效果十分重要。首先,可以建立学习奖罚制度,对积极参与并取得显著成绩者,及时给与奖励,反之,进行相应的处罚。其次,把教育培训与职工将来个人发展联系起来。比如:将今后的岗位竞聘、奖金发放、年终考核等与平时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的热情。

三、结语

总之,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同时,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在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具体内容上,不但要注重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要对职工进行行业内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对表现优秀的职工及时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榜样和旗帜,带动其他职工共同进行业务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水务系统职工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水务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任何峰.水利工程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邓敏.新时期搞好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J].科技风,2014(22).

(作者单位:禹城市水务局政工科)

作者:赵秀兰

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论文 篇2:

浅析困难职工档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摘要:扎实推进解困脱困工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一个时期最关键和紧迫的任务。困难职工档案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档案依据。文章以丹阳市困难职工档案为例,论述其在工会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困难职工;档案;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要做好工会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工作,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强化扶贫档案的精准和共享,赋予这一卷卷、一册册貌不惊人的档案“记忆共享”的历史使命。本文以丹阳市困难职工档案为例,论述其在工会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

丹阳市总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全市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最基本的职责是代表全市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全市职工的合法权益。多年来,丹阳市总工会立足“党政所想、企业所需、职工所盼”,围绕上级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新要求,从识别到施策、从建档到脱档、从解困到脱困,将精准贯穿于解困脱困全过程,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全市困难职工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每年动态解困脱困率达到35%以上。
一、困难职工档案的特点

困难职工档案,是指工会对困难职工家庭开展帮扶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以及电子数据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主要包含困难职工原始档案、按财务制度管理的档案和日常帮扶工作档案。

困难职工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广泛性。困难职工档案作为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涉及的地区、家庭、人员范围分布非常广泛,因致困原因不同,各地区帮扶政策、资金分配等也都各不相同,相应的档案材料也“包罗万象”。根据家庭困难程度的不同,丹阳市总工会分类分级建立帮扶政策。2019年针对不同困难程度人员发放救助金5000—26000元不等。

二是独立性。工会对困难职工任何形式的帮扶,按照“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程序,依据的是困难职工档案的填写内容,以便因户施策、分类帮扶。每年6—8月,丹阳市总工会机关干部与各镇(区)街道局(公司)工会相关人员分组开展困难职工走访调查工作,以家庭为认定单位,分级建立困难职工档案,一户一档。

三是动态性。困難职工档案在日常管理中是动态变化的,如遇困难职工情况变化,要即时发现即时录入,即时变化即时调整,即时脱困即时撤档,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也要同步调整。丹阳市总工会定期开展困难职工“家访”,确保真实准确、客观动态地掌握帮扶对象的情况,推动困难职工建档帮扶工作应帮尽帮、精准高效。

四是共享性。困难职工档案除纸质档案外,使用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建立的电子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此外,丹阳市总工会与民政部门还对申请救助的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数据比对、信息共享,确保“无一户多报,无一人漏填”。
二、困难职工档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扎实推进解困脱贫工作,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一段时间最关键和紧要的任务。作为这项工作的历史记录,完善的困难职工档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

1.困难职工档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现实依据。对于解困脱困工作来说,其重点就是“精准”。为了确保工会组织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帮扶,彻底解决困难职工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会组织必须在深入分析困难职工档案的基础上,按照困难职工档案的类型开展帮扶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困难职工档案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通过困难职工档案,不仅可以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的家庭、收入、致困原因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其和其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以使困难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真正得到改善,也使解困脱困工作更显实效。每年9月,丹阳市总工会根据每户困难职工家庭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全方位的帮扶举措。比如2016年以来,持续开展的“微心愿”援助行动,发放“微心愿”征集卡,实施个性化精准帮扶。截至目前,援助项目达28种,投入资金50万余元。先后为300余户困难(特困)职工家庭送去家用电器、电动车、轮椅、儿童早教机等援助物品。除物资帮扶外,针对困难职工特定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先后开展“流动病床康复行动”、免费法律(心理)援助行动、“爱心医疗救助卡”“爱心车队便民行”等“点对点”帮扶服务,把关爱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特别是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必须要认真把握困难职工档案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努力提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针对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丹阳市总工会积极落实上级工会保障疫情期间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的工作要求,总计为全市65户在档困难职工发放资金8.9万元,缓解了困难职工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平稳度过疫情防控期。同时,为83户建档困难职工家庭邮寄800余只口罩、160余瓶消毒液、4000余副乳胶手套等“战疫”暖心包裹;落实丹阳市特困职工凭证免费乘坐镇江及丹阳市内公交,为35名特困职工申请拨付2020年临时物价补贴,确保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落实到位,这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现实依据。

2.困难职工档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政策依据。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支持。在工会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时,通过查阅往年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帮扶政策,比对历年来困难职工的家庭收入、医疗支出等情况,发现原有的救助办法门槛太高、医疗报销比例偏低,急需调整出台新的方案。为此,丹阳市总工会加强源头参与,推动市政府先后修订下发《丹阳市特困职工帮扶救助办法》《丹阳市医疗救助办法》《关于调整市区住房保障有关标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全市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在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生活等专项帮扶救助中提供政策支持。市总工会层面也相继出台了《总工会困难职工临时救助办法》《困难、特困职工认定标准》《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救助办法》《建档市区困难(特困)职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救助补贴制度(暂行)》等,为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提供了制度保障。

3.困难职工档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科学依据。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科学地管理好与利用好困难职工档案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困难职工档案是工会困难帮扶工作的历史见证,近年来,丹阳市坚持“传统方式与信息化齐步走”原则,把档案数字化纳入到纸质档案整理工作流程中,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丹阳市总工会实际,市总工会建立了“互联网+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的模式,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同步联网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不仅提升帮扶救助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也可以防止对困难职工家庭误判,防范资金使用风险。2017年,工会系统与民政部门建立困难职工家庭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和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同时,丹阳市积极探索搭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需求与救助资源信息对接平台,建立与市民政、人社、财政、卫计、教育等多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同时整合慈善、广电、水务、社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各方资源,延展帮扶内容。通过多方争取、上下互动,教育救助、慈善救助、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有线电视减免、法律援助等优惠政策均由特困职工扩大至困难职工,扩大了群体覆盖面。先后有500余人次困难、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享受到城乡居民(含补充)保险费政府代缴、政府医疗救助减免、慈善助学、免费参保大病及住院保险、子女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补贴等帮扶实惠,持续放大帮扶救助工作的社会效益。
三、加强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近年来,经过各级工会共同努力,我国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18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工会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由2015年底的345.58万户下降到2018年1月的247.24万户,人均纯收入低于低保线的贫困职工由125.2万户下降到63.46万户。而丹阳市工会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由2015年底的270户下降到2020年1月的65户,人均纯收入低于低保线的贫困职工由120户下降到35户,每年动态解困脱困率达到35%以上。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工会对困难职工档案的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针对困难职工家庭反映的问题要做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杜绝出现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的现象,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1.以服务工会为宗旨,进一步提升工会系统档案意识,营造加强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日常的困难帮扶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困难职工档案,工会的解困脱困工作将受到制约,没有规范的困难职工档案,解困脱困工作的效率难以提高。因此,丹阳市在困难职工档案管理中,一是要求各级档案员进一步提升工会系统档案意识;二是广泛宣传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学习党委政府关于加強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意见,通过“行风热线”“工会之声”等媒体平台,加大对帮扶政策举措的宣传普及,切实增强做好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的自觉性;三是加大档案业务培训力度,邀请上级工会、档案部门指导培训,提高困难职工建档工作的专业水平;四是把困难职工档案工作纳入每年工会重点工作内容,以及年度工会工作目标考核。

2.以分层负责为基础,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三级网络,精准识别困难职工原始信息。一是走访调查,分类建档。在基层工会初审的基础上,把好困难职工家庭档案信息审核关,对照丹阳市《困难、特困职工申报条件》,每年6—8月,由市总工会机关干部与镇(区、街道)、局(公司)工会相关人员分组开展困难职工走访调查工作,走进企业、走进职工家庭,访困难职工本人及家庭成员,访所在企业工会及行政人员,访街坊邻居,最大限度做到底数清、家底明,为个性化、全方位制定帮扶举措提供真实依据。二是分级负责,精准识别。面向全市困难、特困职工实施联系卡帮扶制度,市总工会从宏观层面切实掌握帮扶结对联系情况,明确镇(区、街道)、局(公司)系统、直属企业工会负责人为帮扶第一责任人。并及时召集帮扶第一责任人召开困难职工情况分析会,与镇(区、街道)、局(公司)形成三级网络,共同收集、分类、分析困难职工致困原因、困难程度、所需所求,在征得困难职工本人同意后,针对每个家庭制定具体可行的帮扶计划,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制,并排出解困脱困时间表。

3.以规章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困难职工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会组织只有制定完善的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首先,要把建章立制作为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首要任务来抓。丹阳市各级档案员在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的特点,建立健全了文书处理工作程序、立卷归档、档案保管、档案移交、档案统计与汇报、档案鉴定与销毁、档案查阅、档案室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困难职工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10年)明确纳入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其次,建立严格的审批、公示和财务制度。丹阳市在开展困难帮扶工作的过程中,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设立丹阳市困难职工专项帮扶资金,并根据困难职工档案层级,严格规范管理使用国家、省、市各级的帮扶专项资金,定期自查资金使用各个环节,并接受省总工会、镇江市总工会、丹阳市巡视组等的监督,防范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确保真正困难的职工得到及时帮扶和救助。最后,制定完善的档案保密和查询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为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4.以开发利用为目的,强化困难职工档案数据库建设。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提升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困难职工档案数据库建设已显得十分迫切,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各级行政机关及相关单位应加强推进有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档案信息的组织与存储、档案资源的整合与集成,以及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团队及其长效服务机制的形成。要积极利用现代化设备资源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著录、编目和编制检索,让困难职工档案工作朝着网络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困难职工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提高困难职工造血功能为例,丹阳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实施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阳光助学助业”行动,通过组织“大学生家乡行”,举办“创业就业”培训会,提供暑期见习岗位等举措,为47名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搭建了就业和见习平台,提高了就业解困能力。与农商银行联合开展职工创业“筑梦行动”,为困难家庭大学生和下岗失业职工创业提供资金贷款和优惠。制定实施“专业技能培训”项目,面向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相继开展“急救和护理技能”“皮鞋手工加工”“育婴师”“食用菌培植”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有就业创业意向的困难职工家庭成员掌握就业技能。联合人社局举办面向困难职工的专场招聘会,帮助困难职工家庭成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切实减贫解困。只有实现困难职工档案信息化管理,才能高效检索和方便利用,针对性地施行帮扶举措,全面提升帮扶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

作者:周梦韵 郭格

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论文 篇3:

创新管理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

【摘要】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代职工按照自主意识工作,解除合同享受失业救济金1-2年,期间,参加再就业培训要求专业比较高,管理难度非常大。

【关键词】失业;培训;探索

近年来,沂水县积极探索失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针对失业人员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转换能力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在保证失业人员合理流动,促进资源的重新合理配置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1.关键有效的三个探索

一是制度探索。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遭遇失业风险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有两大功能:即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又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从而抑制失业。根据失业保险制度的这一目标,为发挥其抑制失业和促进就业的能动作用,该县制订了失业人员与职业介绍衔接的再就业推荐制度,规定只要失业人员不挑不捡,24小时内推荐安置就业,推荐就业试用期内不停止失业金的领取。真正发挥失业保险“社会稳定器”的减震作用。

二是管理探索。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领取失业保险金资格的审查还不够规范”的问题,该县推出了失业人员都要享受失业救济保障的措施,完善失业人员进入救济的程序,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严格审核失业人员申领失业金程序,对处在劳动年龄,非自愿性失业,失业前有一定时期的连续工作并交纳失业保险费,及时申请失业登记的失业者,给予特殊的通知提示,以免错过失业金申领登记日期,失去享受救济的权利。但对已经隐性就业的坚决查清,停发失业救济,防止有些人一边拥有就业收入,一边领取失业保险金。根据失业职工参加就业培训难以管理的特点,探索推出了《培训协议书》,规定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期间与失业职工签订《培训协议书》,明确培训内容、目标、时间、考核等一系列责任义务,对一定时间内学习考核不合格的,免费转入下一期学习。对学习期间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属培训机构责任的,由培训机构承担,属失业人员责任的,又失业人员承担。签订《培训协议》的特点是让培训效果说话,失业职工到课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合格率98%以上,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率达100%。

三是培训探索。建立失业保险与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在失业金领取期间,参加创业培训并创办项目的,可以一次性将未领完的救济金一次性领取,作为项目启动资金。灵活运用失业救济金申领期间做好各类培训工作,探索了办理失业金领取手续时填写《培训意向书》的做法,让失业职工自己选取培训意愿,参加创业培训还是技能培训。在专业选择上,照顾失业人员的特殊情况,设置了可供选择的驾驶、微机、烹饪、美发、电工、电气焊等专业,每期报名人数都十分火爆,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报名率达99.9%。

2.促进培训让事实说话

一是让失业人员说实话。首先让大龄失业人员说实话。大龄失业人员主要原因是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随着现阶段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很多大龄失业人员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事实已不想再参加再就业技能培训,但为了能领取失业金,填写《培训意向书》只是在办理失业手续时的应付,对这类人员要引导参加;其次让低龄失业人员说实话。低龄失业人员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有的想跳槽,有的纯粹为了婚后育婴,有的想通过失业期间学驾驶,获得培训补偿,这部分人也不是想通过学习重新获得再就业机会。

二是让培训学员说参加培训的实话。失业保险机构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互相信息共享,使失业保险反失业功效能够充分发挥,让失业职工按照市场需求接受职工培训,并且真培训,按照学校管理模式搞好培训衔接,只要有一个失业人员报名,也要开班教好他,让他出去说学到的技术和轻松找到就业岗位的喜悦。例如今年第一期68名失业人员顺利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应知应会考试,并全部凭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在厨师班,学员麻源美一连做了6道菜,赢得了考评员的高分。电工班的杨恩林、刘玉江实践考试高分过关。目前已被佳艺纺织聘为维修电工。扎实推进失业人员培训,与每名参培人员签订技能培训协议书,变“要我培”为“我要培”,确保了师资、技术的专业技能培训,也保证了失业人员凭真技术实现新的人生就业价值。目前,全县有1500名失业人员凭技能培训学到的技术,分别实现了创业、再就业。失业人员培训班由此红火起来。

3.失业人员被“吸着”参加培训

为满足失业人员选学技术,顺应失业人员开展灵活多样的专业培训,设立了电气焊、电工电子、美容美发、烹饪、计算机、驾驶、创业培训等七个专业,并且全部有实习场地。对失业人员最有效的直接帮助是使他们重新就业。因此,选准切入点,通过调整技术培训、转岗培训的办法,从以往简单的生活保障转化为促进失业人员的重新就业,由消极培训转化为积极参加,从而获得就业保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充电,到训练中心”,在这里,学驾驶的,学烹饪的、学计算机的、学电工的、学电气焊的、学美发的、学创业的,像块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来“充电”,学技能。训练中心打造三大“磁铁”,使之不断增强“磁性”,一是从顺应失业人员情况着手办班。根据低龄化失业人员的要求及时设立育婴月嫂专业,让这部分失业人员在失业生育期独立承担护理月子的任务,吸引了人们参加培训;二是顺应市场需求情况着手办班。隋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养老服务需求数量急剧增加,根据社会需求设立养老家政服务培训班,全县16个社区140名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报名参加培训;三是创新形式,推行“一线课堂”“精品教学”新途径,变培训老师主讲为一线技师主讲,培训老师抓点评考核的新模式;变理论培训为主兼顾实践操作、应急演练为培训主体内容的新设计,实现与培训对象的良性互动;变教师聘用为自己走上一线,培训人员即是管理员又是教师,与班主任培训绩效考评挂钩,重点抓好创业培训SYB、IYB、GYB专职培训师和技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造就复合型、科研型和专家型教师队伍。“三磁”显神效,截止目前,全县共培训失业人员1863人。高品质高质量培训对“转型”失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科]

作者:李东 顾炎华

上一篇:消费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论文下一篇:我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