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洁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当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廉洁教育及其构成要素,表现出复杂性、整体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明显的“系统”特征。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廉洁教育行为过程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来研究高校廉洁教育,有利于整体把握当下高校廉洁教育的特点和状态,准确评估高校廉洁教育的优劣和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廉洁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廉洁教育论文 篇1:

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发展现状调研

摘 要: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是提升大学生廉洁法治意识的重要生力军和载体。调查发现随着党和国家对反腐败以及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不过在社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存在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社会关注度低、学校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大学生廉洁意识比较薄弱等问题。推动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内涵式发展,需要进一步配套管理制度和社会支持系统,加大资源供给力度,搭建更加规范有序的交流平台,激发大学生参加廉洁教育社团的内在动机。

关键词:廉洁教育社团;廉洁法治素养;现状;长效发展

“在当代中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背景下,廉洁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1]。廉洁教育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群体组织对于推动廉洁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内涵式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廉洁法治意识,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新时代背景下全面调查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发展现状,有助于客观把握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发展经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发展现状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发展现状的实证调查,了解廉洁教育社团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影响与作用,剖析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廉洁教育社团能更好地推动廉洁思想的传播、发挥朋辈教育的功能,为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法治意识做出贡献。

1.调查样本选取。本次调查我们选取了国内49所高校的廉洁教育社团,深度挖掘研究中国大陆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发展的详细情况,全面调研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活动类型、学校对社团的支持程度、社团宣传廉洁文化的途径等相关问题。另外,抽样调查了浙江省高校在校教职工、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廉洁认知度情况。

2.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个别访谈。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的问卷覆盖国内49所高校廉洁教育社团负责人及指导老师,关于廉洁认知度的调查主要在浙江省高校在校教职工、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中展开。调查集中于2016年10-12月期间,部分资料和数据的补充调查持续到2017年4月。针对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负责人及指导老师设计的问卷发放49份,收回4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针对公众廉洁认知度设计的问卷发放600份,收回563份,有效回收率为93.8%。

3.数据获得情况。本次调查的相关资料获得渠道为共青团及教育主管部门官网、中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在线、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网络及各高校官网。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具体活动情况限定于2014年1月-2017年4月期间,相关数据获取以对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负责人的调研为基准。

(二)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成立概况

1.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地域分布。经调查统计,截至2017年4月30日,全国共有49所高校成立廉洁教育社团,主要分布于以北京为主的华北地区、以浙江为主的华东地区以及以湖南为主的华中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经济发达且先天具有廉洁教育背景优势。湖南大学湖湘廉风学社作为当前国内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典范,它的发展具有代表性。湖南省历来比较注重廉洁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廉洁教育土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出自北宋周敦颐,他的出生地道州营道即如今的湖南道县,该县有“廉城”之美誉;湖南亦是毛泽东同志诞生的省份,近代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红色爱国主义运动,为湖南廉洁教育的传播发展注入坚实的革命文化基因(见图1、2)。

2.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组织结构。当前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内部组织结构比较健全,主要包括负责活动认证、审核、策划以及编辑的策划部(组织部)、负责社团活动场地申请以及人员邀请联系的办公室、借助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传播廉洁文化的宣传部、负责寻找社团赞助商或者物质基础支持的外联部、负责社团内部各项财政收入支出明细账户的财务部以及负责统筹全局管理日常事务的社长事务团。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的组织结构符合各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基本能够为廉洁文化的传播提供基础的组织保障。

3.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成立时间。截止到2017年4月,全国共有49所高校陆续成立廉洁教育社团,这些社团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广泛传播廉洁文化。最早的社团成立于2008年,体现了对《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教思政[2007]4号)》的积极贯彻落实。2011年是廉洁社团发展的高峰年,共有14所高校先后成立了高校廉洁教育社团(见图3)。

4.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纳新人数。根据调研统计,总体上国内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平均每年纳新人数维持在50人左右,其中江苏、江西、浙江、河南、湖南和重庆6个省(市)的一些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每年纳新人数超过100人,而河南、湖南两省部分发展比较成熟、影响力比较大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每年纳新人数超过200人。相比其他性质各类社团的年均纳新人数,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每年纳新人数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逐年增多趋势。这种趋势表明随着廉洁文化的不断推广,廉洁教育社团在校内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同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廉洁意识也日益增强(见图4)。

5.高校廉洁教育社团隶属单位。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4%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隶属校团委,34%隶属于校纪委,只有少数社团隶属于二级学院。隶属单位关系着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发展的广度和影响力。调查中大多数高校认为,高校廉洁文化的传播和廉洁教育社团发展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二级学院,应该由校团委或校纪委统筹推动。建立隶属于校团委或校纪委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既表明学校对廉政文化的重视,也反映出廉洁文化传播的艰巨性和復杂性(见图5)。

(三)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活动开展概况

1.廉洁教育社团活动规模。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积极对接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廉洁教育活动,在校内外传播普及廉洁文化。本次调研发现,国内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活动总体来说已初具规模,活动人数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但每年举办的大型活动相对较少,活动次数大多在5次左右。以近三年浙江省廉洁教育社团为例,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12·9廉洁教育月活动中的直接参与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16年,有4所廉洁教育社团活动的直接参与人数达2000人(见图6、7)。

2.活动经费来源。经费作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基本物质支持,对社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发展对经费的依赖度更高。目前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经费来源多样,包括学校团委、纪委出资补贴、社员缴纳的社费、外联赞助、全国大学生廉洁社团网络经费支持等。调研结果表明:其中大多数社团的经费主要依靠学校扶持。例如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廉洁文化研习社、南昌大学赣鄱清风学社、江西师范大学正大清风社等廉洁社团的经费由学校全部出资;但浙江大学求是清莲社、河南大学明德廉风学社等廉洁社团学校出资经费的比例不高,分别只有30%及10%;更有如南通大学江海廉洁学社、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廉洁教育协会等极少数社团无学校经费支持,学校出资接近0。调研中发现少数社团的经费组成部分中会员缴纳的会费高达80%,而通过星级评定奖励,指导老师所在部门获得的学校经费支持只占20%,这一经费来源百分比的构成极不合理,缴纳过高的会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社团成员对于开展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从省(市)域分布来看,山东省、江西省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学校经费补贴百分比为100%,湖北、安徽、陕西三省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学校经费补贴百分比也高达90%。但河南、湖南两省的高校对廉洁教育社团的物质支持力度较小,经费补贴较少(见图8)。

3.活动类型及方式。调查发现,高校廉洁教育社团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社团,虽然起步较晚,但普遍表现出比较积极的发展劲头,各社团都在努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外界的注意,不斷扩展和提升社团的影响力。社团通过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廉洁教育专题讲座、廉洁主题知识竞赛、廉政知识沙龙、廉洁主题分享会及座谈会等)、廉洁宣传活动(廉洁宣誓、辩论、书画作品展览、演讲比赛、设计大赛、纪念晚会、情景剧等)和廉洁实践活动(“廉洁大使”评选、廉洁教育基地参观、廉洁文化进社区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立德树人”工作做出贡献,为廉洁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营造良好氛围。

4.理论研究前景。调查发现,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廉洁教育社团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廉洁主题活动的开展上,只有一些稳定型的社团才有一定的实力进行理论研究,这一现状与社团成立时间较短、学校支持力度较弱等因素不无关系。但调研同时发现,随着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各高校亦逐渐认识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高校各廉洁教育社团正在积极学习先驱社团的经验,并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尝试发展各具特色的廉洁理论研究道路。

二、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发展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过程中的经验

1.沟通机制健全,内部凝聚力较强。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通过共同商量、筹办活动,进行内部教育或定期聚会,平时借助网络或通讯工具联系密切,增进彼此认识和了解,社团内部凝聚力由此加强,社团“家”文化由此建立。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中,每个个体成员间的差异性都得到了尊重和重视,对话沟通、相互交流和碰撞都能够产生新的想法,为社团长效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廉政文化社为例,社团成员平时交流及联系方式主要有具体活动前筹备会议、日常例会、社员群交流等。会议是一个团队共同商讨的平台,在不扰乱会议纪律的前提下,每个人可以各抒己见,为社团的发展出谋划策。活跃发言是首要的,通过社员们的发言,了解其想法,尊重其意见和建议并作取舍,以此来促进活动更好地开展。安排例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增进社员感情,增强社团凝聚力,逐步强化社团的“家”文化。此外,廉政文化社每届纳新都会建立一个QQ群,作为社员平时交流的平台,在不耽误社团工作的情况下,社员可以闲聊、分享生活点滴,以此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内部凝聚力也在无形之中加强。

2.协调机制健全,资源利用率较强。合理整合资源,有效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是大学生社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各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发展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一点。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建设中,社团直接隶属单位、指导老师、社团成员及其他有关单位共同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对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促进校园和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起到了一定作用。

3.社团联盟组建,社团辐射力较大。高校廉洁教育社团都有各自的发展特色和运作经验,各廉洁教育社团充分利用官方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廉洁领袖夏令营等平台,密切沟通、相互学习、加强合作,组建同类社团的联盟。此外,高校内部的各个社团虽然主题和性质不同,但发展经验相通,廉洁教育社团与其他类型社团也经常交流,甚至共同合办活动,扩大社团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积极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2016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颁布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把“思想政治类”列为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类型之一。根据《办法》规定,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属于思想政治类社团,说明管理部门已经注意到不同类型社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把思想政治类社团与其他类型社团做出区分。

但《办法》能否真正有效落地仍有待观察,实践中思想政治类社团的生存发展本身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其特殊性和发展规律还没有被充分认知和重视。思想政治类社团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发展更需要财政和制度的特殊保障。现实中这种保障往往被忽略,在具体实践中还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落实,国家制度的落地还有待各高校和相关部门的配套支持。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被调查者并不了解相关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部门对廉洁社会氛围创建的投入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2.廉洁教育社团的社会关注度较低。国家制度政策与公民意识的培养提升息息相关。由于目前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重点在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党风政风的改善方面,自然而然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官员廉政问题的关注度远高于对廉洁意识的渗透培育乃至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发展的关注度,许多人对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认识几乎为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处处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对廉洁公民的要求,然而社会公众普遍对廉洁文化培育的认识度并不高。调查显示,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制度与政策,超过60%的被调查者只停留在听说过的阶段。较低的社会关注度导致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发展缺少坚实的群众基础。

3.学校认知度和扶持力度不够。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纷杂繁多,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部门对各学生社团的认识并不是非常深入,大多认为学生社团是依据学生兴趣爱好所组建,旨在丰富学生业余活动,并不需要过多关注。高校廉洁教育社团成立和发展具有一定特殊性,它作为一种理论学术性社团,没有学校的长期关注扶持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但由于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渗透培育工作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因此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的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口惠而实不至”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62.9%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很重要,关系到大学生的价值观,能为以后走廉洁人生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有32.1%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这说明很大一部分人对于强化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持支持态度,并赞同学校开展廉洁主题教育活动。但仍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并不重要,认为是浪费时间。

4.廉洁教育社团没有形成有效发展机制。虽然新时代下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具有了顺势发展的宏观环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依然步履维艰。廉洁社团的发展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大部分廉洁教育社团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仍在不断探索前进中。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活动及宣传形式虽然呈现日益多样化趋势,但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亦存在着社团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组织困难、时间难以协调、学生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廉洁社团大多为校级社团,需面向全校学生,时间不易协调,可操作性较差;廉洁教育内容较平淡,学术性太强,致使内部成员缺乏激情;此外,活动类型仍不够丰富,无法较大程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廉洁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缺乏吸引力。

5.大学生廉洁意识比较淡薄。青年大学生不仅是廉洁教育社团得以发展的依托力量,也是推行校园廉洁文化最需要攻克的群体。当前大学生对于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廉洁教育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但深度不够。他们认为“腐败现象”发生较为集中的地方依然是党政机关等领域,对制度反腐方略比较看重,而对教育防腐方面不够重视。许多大学生还没有把廉洁教育上升到反腐败基础工程的高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大学生参与廉洁修身的积极性,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推断出其参加廉洁教育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廉洁修身的兴趣普遍不大”[2]。在关于腐败贪污实时新闻的关注度调查中,有60.9%的被调查对象不太关注这类实时新闻,甚至有6.2%的人对这种类型的的新闻一点兴趣也没有。这也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反腐倡廉参与度较低,廉洁意识较为淡薄。

三、高校廉洁教育社团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3]。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助力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的发展,根据思想政治类社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引导、扶持和促进高校廉洁教育社团发展。首先,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类社团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社团管理办法,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的管理模式,例如革新社团内部的会议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监督制度等。其次,高校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类社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断完善“社团评优”、“星级社团”评比等规则,从制度上引导和保障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能够与其他类学生社团获得同样出彩的机会。最后,依据思想政治类社团的特点,高校在制度管理上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应该强化政治方向和政治活动内容的把控和考核,从制度上引导和支持廉洁教育社团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進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宣传力度,改善社团发展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社会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对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所以要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廉政文化的宣传,促进形成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提高人们对廉洁教育社团的重视。第一,廉洁文化宣传要创新方式方法,扩大群众基础。除了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外,还要大力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扩大教育的辐射面,同时要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第二,廉洁文化宣传要结合时代特色,关注时事热点。紧贴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使廉洁文化建设始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廉洁文化宣传要规范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廉洁文化的建设与社会政治制度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媒体通过各种线上线下平台,努力营造反腐倡廉的舆论氛围;相关研究部门加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部门将廉政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当中,形成廉洁文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三)进一步加大对社团的资源支持力度

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是否能够稳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其一,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廉洁教育社团对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廉洁教育社团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扶持促进廉洁教育社团上水平、上层次。其二,各高校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廉洁文化的前置性课程设置,为大学生深入了解廉洁文化提供丰富的图书及相关资料等知识信息支持。其三,通过周期性的学生社团评比,促进优秀的廉洁教育社团脱颖而出,从而为廉洁教育社团发展赢得更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其四,为廉洁教育社团提供相对固定的专属活动场所,并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通过加大场所和人力支持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強社团间的交流互通,推进社团规范管理和特色发展

廉洁教育社团要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从其他优秀社团吸取经验,取长补短。首先,建立一个明确的组织构架及目标,完善社团内部规章制度,建立一个完整的社团内部发展体系。此外,联合同区域廉洁教育社团开展活动或者举办交流会,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也要加强组织机构的支持力度,呼吁各学校、各省甚至全国高校廉洁教育社团组织机构支持廉洁教育社团发展,每年给予一定的常规性活动以及理论研究的经费支持。其次,建立一个长效发展的平台,在人力、物力上保障廉洁教育社团的活动影响力,更要严格把关社团负责人。政治立场坚定和能力强的社团负责人,不仅能使社团本身的凝聚力和团结程度提高,更能带领社团不断创新发展。最后,增强校园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在廉洁文化教育方面的耦合性和向心力,三者同向而行推动廉洁文化的传播,即对于高校廉洁教育社团作为一种理论学术性社团成功发展的有利保障。

(五)丰富活动形式及宣传途径,激发大学生参加廉洁社团的内在动机

一方面,丰富社团自身的活动形式。“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就属于校园中的隐性文化,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扩大交际范围,提高社会参与的能力。”[4]第一,保留原有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活动并以此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第二,大力突破、大胆创新,参考全国各高校其他廉洁教育社团的活动,开展主题鲜明且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活动,不断调动大学生参与廉洁教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显示廉洁教育社团的特色。第三,充分借助当前网络新媒体,利用中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在线、大学生廉洁社团网等网络手段,让宣传途径多样化。第四,将活动新闻稿、优秀活动作品、活动照片上传至校园贴吧、官方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网络上,争取让更多大学生关注廉洁教育社团,了解廉洁教育社团,主动加入廉洁教育社团。

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对廉洁教育以及反腐倡廉政策的了解,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廉洁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程。将廉洁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廉洁意识。积极做好全国大学生12·9廉洁教育活动月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高校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参加廉洁测试,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宣传廉洁文化的使者,明白“廉洁”二字的重量,做诚信守法公民,关注并支持廉洁社团的发展,以自身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传播廉洁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唐贤秋.廉洁教育面向生活的两个追问:何以应当与如何可能[J].贵州社会科学,2017(6):19.

[2] 李斌雄,吴丽波.如何促进当代大学生廉洁、廉政素质和廉洁价值观的发展——基于武汉地区高校学生廉洁、廉政素质的调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73.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5).

[4] 乔佩科.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四维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4(2):104-107.

责任编校 张煜洋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 China

HU Dawei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s; quality of clean governance and the rule of law; current status; long term development

作者:胡大伟

高校廉洁教育论文 篇2:

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内涵、结构及特征研究

摘要:在当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校廉洁教育及其构成要素,表现出复杂性、整体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明显的“系统”特征。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廉洁教育行为过程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来研究高校廉洁教育,有利于整体把握当下高校廉洁教育的特点和状态,准确评估高校廉洁教育的优劣和效果。高校廉洁教育生态主要由廉洁教育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廉洁教育行为(行为系统、行为群落)及廉洁教育行为环境三部分构成,具有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在逻辑上由居于底层的文化观念系统、居于中间的工作职业系统和居于上层的行政权力系统共同建构,与政治生态、学术生态、文化生态之间存在高耦合性。

关键词:高校廉洁教育;生态;行为系统;层次系统;高耦合性

廉洁教育自古就有,从孔子对季康子“子之不欲”(《论语·颜渊》)、子张“欲而不贪”(《论语·尧曰》)的言教,齐威王“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资治通鉴·周纪一》)的刑教,陶母封鲊责侃(《世说新语》)的家教,司马光《训俭示康》的身教,到孙中山《家属遗嘱》望儿女自爱,毛泽东、周恩来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孔繁森两袖清风等等,不同时期形式各有不同,但其内涵却一脉相承,不断丰富。特别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到全面从严治党、高压反腐等等,所施廉洁教育角度之多、方位之全、层次之深可谓空前。中国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大学,无论从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是“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抑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来看,都属于廉洁教育的一个关键节点,一个不容更不能忽视的对象领域和内容生产基地。

反观当前中国高校廉洁教育现实,仍然以官方行政主体生产内容、组织施教,主要围绕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廉洁科研等内容,行政人员、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被动受教的模式开展。该模式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但随着时移势迁,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变化更迭,这种模式呈现颓势也属必然。一是依靠单一行政力量推动,未能联动其他要素力量,特别是不能很好的调动教育客体的内生动力,必然导致教育覆盖力和教育效果快速衰减。二是教育内容单一固化,侧重法纪教育和政治教育,实用性和功利性较强,积极客观应对各类社会思潮的理性思辨内容较弱,批判性、思想性和文化性不够,潜移默化和化风成俗的效果不足。三是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手段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未能充分注意到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对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带来的变化,未能充分运用全新的资讯生产、传播、衍变模式和变革的学习、交互方式。

一、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提出

在当代社会生活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背景下,高校廉洁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一方面,高校廉洁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环境诸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和作用更加复杂。单从面临的问题看,自身层面除傳统意义上的基建、后勤、财务、招生、招投标采购、干部人事等重点领域外,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师德师风、学术道德、生活作风、意识形态等新问题不断出现,且具有一定普遍性。比如近年频繁曝出的贪污、挪用科研经费案件(段振豪、陈英旭、李宁等),教师性侵、骚扰学生事件(沈阳、陈小武、吴春明等),教师、科研人员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事件(贺海波、李庆生、梁莹等),以及发表不当言论,克扣、索要学生好处等等问题均非个案。自身之外,高校作为人们心目中道德、知识的高地,问题频出甚至问题处置不公,对社会情感、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等难免造成伤害;高校肩负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廉洁教育薄弱或者缺失,一旦造成学生廉洁意识滑坡,必将对国家和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未来一段时间的风气和发展产生影响,对国家和社会文化生态、政治生态等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廉洁教育过程中,信息传递更加快速高效和公开透明,行政力量单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弱,社会环境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随着各类新媒体不断产生和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社会监督不断增强,民众意愿和社会舆论逐渐发挥力量,崇廉尚廉、严惩贪腐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廉洁教育表现为一种综合效用。

统观高校廉洁教育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明显的复杂性、整体性、内在关联性以及稳定性、开放性和动态性,呈现出系统的主要特征。根据恩斯特·海克尔及埃里克·阿什比等人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可以尝试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即通过研究廉洁教育行为过程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来研究高校廉洁教育。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校廉洁教育,有利于整体把握当下高校廉洁教育的特点和状态,准确评估高校廉洁教育的优劣和效果。第一,可以通过廉洁教育各要素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研究各要素的生态位及其生境,把握廉洁教育要素对廉洁教育系统整体的影响;第二,可以从系统输入、输出、反馈等角度,准确评估高校廉洁教育对高校政治、学术、文化,以及社会治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第三,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平衡域,研究廉洁教育生态系统变革与变迁、平衡与崩溃的限度和机制,从而为调节生态,保持系统健康稳定提供依据。

二、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结构要素

高校廉洁教育生态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廉洁教育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廉洁教育行为、廉洁教育行为环境。在传统观念及管理体系中,对廉洁教育主客体的理解主要还是以“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为起点,进而演化为诸如上级和下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组织和个体、权力者和对象、施教者和受教者、言说者和聆听者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型来展开。其特点是以“权威”为内在逻辑,并籍此构筑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主要联系,优点与弊端均显而易见。结合当代社会思想和文化背景,在“治理”而非“管理”的理念下,遵循教育规律审视廉洁教育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最终可以透过各种身份和称谓的迷雾,发现其本质要素只有一个——人。廉洁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治理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强调的是人的德性、社会的秩序和文化的样态。作为一种具有生理、心理、文化、组织和社会关系等多层面涵义的人,既是其行为对象,又是行为施与者和参与者,既是施教者、传播者、教育内容制定者和生产者,又是受教者和消费者。从生态的角度看,不同的人及其组织构成了廉洁教育生态系统的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且主体客体俱为一体,随不同情境而转化。不同层级的党组织、行政部门、上级党政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服务人员、教师、学生、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在某些条件下,均可以作为廉洁教育生态系统的行为主体;在另外一些条件下,又可以廉洁教育生态系统行为对象的身份出现。

从构建和培育稳定、有序的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目的出发,首先应当促使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各结构要素发展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关于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的情况这里不再赘述,单看廉洁教育行为本身的情况。廉洁教育行为主要由行为内容、行为方式和行为过程构成。行为内容一般包括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党的纪律、学校规章制度、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社会风俗、文化习俗等等,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社会、道德等多个方面。同时,廉洁教育行为本身又可以构成行为系统和行为群落:某些行为内容由特定的行为主体,针对特定行为对象以特定的方式施行,可以构成行为系统;某些相互关联的行为系统又可以构成行为群落。比如,上级党组织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的党纪教育、财务部门针对全体师生开展的财务知识和财务纪律培训、某项由科研管理部门出台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某教授面向师生公开进行的廉洁文化主题讲座、某台由学生排演的有关廉洁人物的话剧、某条转发阅读量较大的关于中央“打虎”的新闻微博等,都可以看做一个廉洁教育行为系统。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专利法》、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学校关于加强学术规范的相关通知、中国纪检监察报关于某违反学术道德案例的报道、网络上关于某高校教授论文数据涉嫌造假的热议、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学术规范内容、学生私下谈论的某人论文抄袭的话题等行为系统,又可以构成一个廉洁教育行为群落。在稳定、有序的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系统中,单一、孤立的廉洁教育行为本身没有太多研究价值,反而是与其他要素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廉洁教育行为系统、行为群落,对实现高校廉洁教育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于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实现廉洁教育自身而言,针对特定行為对象,应当由哪些行为主体,选择何种行为内容,采用何种行为方式,具体如何施行?换句话说,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系统籍由哪些行为系统、行为群落实现自身?这里选择的依据就是廉洁教育行为环境。廉洁教育行为环境由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构成。政治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政策体系、行政资源等,社会环境包括经济关系、交往关系、社会风气、社会道德、舆论环境等,文化环境包括思想观念、文化氛围、学术环境、校园文化等,自然环境包括人员构成、自然资源、自然空间等。廉洁教育行为环境居于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基础层,对廉洁教育行为及行为主体、行为对象的选择、产生、运行、相互作用等均有重要影响。比如,权力系统贪腐频发、思想观念杂乱纷繁、社会道德崩塌败坏的环境,必然会侧重选择重典治贪、价值重塑等行为内容;科技水平低下、学术秩序失衡、政策对科技倾斜扶持的环境,必然产生诸多针对科研、学术的廉洁教育行为;制度健全、资源充沛、人员充裕的环境,必然有利于引导性行为内容的运行等等。廉洁教育行为系统、行为群落运行于行为环境并受其影响,反过来它们也对行为环境产生反作用。各构成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三、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特征

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结构要素具有典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内在运行机理也呈现一定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究其根本,主要在于高校廉洁教育生态是一个所涉宽泛的横跨多种生态系统的复杂系统,而非狭小的单一属性系统。

(一)高校廉洁教育生态是一个行为系统

高校廉洁教育生态是一个行为系统,其核心构成要素为廉洁教育行为本身,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作为一个行为系统,廉洁教育行为本身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平衡和变革起主导作用,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及行为环境,均依赖廉洁教育行为而生发、衍展。另外,廉洁教育行为不是无意识的,人及其组织作为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的本质,为其行为赋予目的和方向,也就是说廉洁教育行为是一种有具体目的、清晰路径和明确逻辑的主动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即便有些行为出于行为主体的无意识反应,只要该行为被纳入行为系统、行为群落,系统也会赋予其明确的指向。比如,当一名网民针对一则关于官员贪腐的的帖子发出鄙弃的慨叹时,其评论并无明确目的,该网民不会认为自己的鄙弃会是对贪官的惩处,也不指望自己的鄙弃会对惩治贪腐净化风气起到什么推动作用。但当该网民的评论作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构成一种行为系统的时候,该评论就会进入行为系统的逻辑,获得行为系统的指向和目的,发挥出超越其行为主体预期的作用和价值。从这一例证可以明显看出:第一,廉洁教育行为(行为系统)起主导作用,而非行为主体、行为对象等其他要素;第二,无意识行为被纳入行为系统之后,获得了系统的方向和目的;第三,系统的方向对于廉洁教育行为意义极其重要。

因此,从行为系统的角度考察高校廉洁教育生态,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不再重要,相反,廉洁教育行为本身即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之间的作用关系变得更加重要。这种作用关系体现了廉洁教育行为的方式、方向和结构:多向性及复杂的立体网络状结构。在高校廉洁教育活动中,某个教育者可能同时针对多个不同的受教者施行教育行为,同时他也会作为受教者接受多个不同的教育者施行的教育行为。也就是说,一个作用关系中的行为主体,可能恰好是其他作用关系中的行为对象;作为行为主体时,该要素可能对应多个行为对象,作为行为对象时,它可能也会与其他多个行为对象共同对应某个行为主体。廉洁教育行为的这种多向性作用关系及网络结构为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系统形成竞争互助和相生相克的特征提供了可能:多向性作用关系特别是多种教育行为指向同一行为对象时,竞争成为可能;一种教育行为与其他行为构成行为系统、行为群落时,互助成为可能;一个行为对象转换角色成为行为主体,吸收借鉴此前所受教育行为时,相生成为可能;一种教育行为对其他教育行为进行批判时,相克成为可能。

(二)高校廉洁教育生态是一个层次系统

从要素结构看,如前文所述,高校廉洁教育生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行为环境构成的基础层和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及行为本身构成的运行层。基础层和运行层形成了一个由廉洁教育行为主导的,具有复杂立体网络结构和竞争互助、相生相克特征的行为系统。从逻辑结构看,高校廉洁教育生态具有分明的空间结构层次:居于底层的文化观念系统、居于中间的工作职业系统和居于上层的行政权力系统。

文化观念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社会道德、舆论环境、工作惯例等,主要涉及日常的、文化的、观念的内容。其作用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在人们心理、思想、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作用;其作用过程往往是隐性的、容易为人忽视的,然而其力量却是巨大的。文化观念系统的作用机理具有间接性、宏观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在高校廉洁教育生态中,文化观念系统作为基础居于底层,并不对各要素产生直接影响,不作用于细枝末梢之处,而是通过文化、心理、思想观念等隐性层面,间接作用于廉洁教育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其作用效果不是即时反应、随起随灭的,而是长效的、深刻的和根本性的。从文化观念系统的构成内容、作用方式、作用机理、作用效果等方面来看,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文化观念系统具备了文化生态的一些基本特点,即高校廉洁教育生态触及了文化生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化生态相重叠,二者通过这一交集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工作职业系统主要包括师生及教学条件、科研人员和科研条件、教风学风、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等,主要涉及业务的、职业的和学术的内容。其作用方式是体验式的,通过直接的经历、真实的感受和切身的体会对人们工作或职业的行为作出反馈。具体到高校,主要是教学和科研等学术职业行为。其作用机理具有经验性、细节性和直接性的特点。譬如,在某种学术氛围和客观条件下,某种具体的学术行为是否合乎规范、合乎道德、合乎现实,行业本身或者由学术行为主体构成的群体会根据自身价值和经验,自发的给出评价,其评价结果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和权威性。在高校廉洁教育生态中,工作职业系统居于中间,直接通过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环境及职业行为本身发挥作用。高校廉洁教育生态工作职业系统与学术生态的部分内容存在重叠,二者在这一区域存在交集,并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协同作用。

行政权力系统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法规、党政纪律、科研教育政策、各级党政组织和党政力量、学校规章制度等,主要涉及政治的、管理的和权力的内容。其作用方式是说教式的,通过统治机器的强制力量、行政系统的引导力量和管理系统的约束力量发挥作用;其作用机理具有威慑性、强制性和高效性的特點。在高校廉洁教育生态中,行政权力系统居于顶层,统摄高校廉洁教育生态各要素,其作用机理在深刻性上不及文化观念系统,在直接性上不及工作职业系统,但是在高效性上却远胜二者,它以强大的组织体系和强制力量保证其运行效率和效果。行政权力系统具有显著的目的性,运行目标清晰而明确,就是直接为当下以及未来的统治和管理服务。抛却这一目标,行政权力系统将失去其运行的方向和主要动力。从要素、结构、方式或者目的来看,高校廉洁教育生态行政权力系统与政治生态密切关联,在一定范围相互交叠,彼此协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三)高校廉洁教育生态与政治生态、学术生态、文化生态之间存在高耦合性

跳出高校廉洁教育生态本身,从政治生态、学术生态、文化生态的角度看,廉洁教育生态横贯三大生态系统,且与之具有高度的耦合关系。首先,政治生态与廉洁教育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控制关系,高校作为社会管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廉洁教育生态的行政权力系统必然要与政治生态保持同向同频,接受政治生态影响和控制。同时,学术生态和文化生态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接受廉洁教育生态的影响。廉洁教育生态健康有序,学术生态和文化生态也会随之向好;反之,廉洁教育生态崩坏,学术生态和文化生态也会趋向衰败和崩溃,这是由他们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所决定的。其次,高校廉洁教育生态与政治生态、学术生态、文化生态之间存在大量信息和能量交换。廉洁教育生态的文化观念系统、工作职业系统、行政权力系统等层次要素从三大生态获取信息,吸收、借鉴、引用、融合相关内容,同时也对相关内容进行改造、加工,并向对方输出内容。当廉洁教育生态或三大生态任一系统发生重大变革或波动,其影响并不会仅仅局限在本系统范围内,由此引发的能量波动一般会超越本系统,向其他系统辐射,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假设某高校突然集中爆发了一系列学术腐败问题,从其能量辐射过程和路径看,先是对学术生态造成严重破坏;随后必然引起学术圈内外的担忧和思考,引起人们对制度、机制、权力、道德、约束等问题的反思;再后,这种反思会从学术系统蔓延、扩散、引申而至管理体系以及文化体系,从而对政治生态、文化生态以及廉洁教育生态等造成触动,形成超越本系统的辐射效应。

高校廉洁教育生态内部要素、子系统之间竞争互助、相生相克,其自身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交换,使得高校廉洁教育生态具有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可以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是所有生态系统都有的稳定性特征。在高校廉洁教育生态内部,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廉洁教育行为系统甚至生态群落失去效用或者直接崩溃消失,并不会导致廉洁教育生态的崩溃。因为其他要素或行为系统、生态群落会发挥作用,这种系统调节使得系统始终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同理,来自系统外的冲击也不会直接导致系统的崩溃。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都不是无限度的,当冲击或干扰超过其调节能力的时候,系统就会崩溃或发生变革。生态系统保持其稳定性的限度,我们可以称之为平衡域。由于廉洁教育生态与三大生态之间存在的高耦合性,特别是廉洁教育生态与三大生态在某些方面存在的要素、结构、功能上的重叠,导致其与三大生态的平衡域之间也存在高度关联性:在一所高校内,当其政治生态(或学术生态、文化生态)崩坏的时候,廉洁教育生态必然遭到破坏;反过来,当其廉洁教育生态失衡的时候,政治生态(或学术生态、文化生态)也不可能一直维持稳定状态,而且,廉洁教育生态与政治生态(或学术生态、文化生态)二者保持平衡或受到破坏的限度范围,即二者的平衡域是高度一致、密切相关的。

最后,以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考察高校廉洁教育,本文只是一次十分浅陋的尝试,难及高校廉洁教育生态的全貌,更遑论关键和要害。但是,这一视角和方法对研究高校廉洁教育的优势和便利却是显明出来了。第一,生态学理论及系统思维高度契合当代社会高速变化的复杂现实,能够促使高校廉洁教育研究更加贴近实际;第二,生态学视角能够聚焦高校廉洁教育的本质,并给予各要素充分发展的空间;第三,作为生态系统的高校廉洁教育,其内部层次、结构及作用机理更为清晰,有利于更好的把握通过系统调节来改善高校廉洁教育的途径;第四,放眼高校工作全局,通过研究高校廉洁教育生态与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学术生态的耦合关系,推动四大生态互相增益,可以立足廉洁教育而服务高校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宇青.“政治生态”的内涵解读[J]. 探索与争鸣,2005(11):22-24.

[2]任剑涛.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J]. 理论与改革,2018(2):28-40.

[3]蔡登谷 卢琦.论文化的生态功能[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3-88.

[4]李大元.中国学术生态“雾霾”及其治理[J]. 改革,2016(3):153-156

[5]叶逢福 张祥云.学术保护区:学术生态平衡的价值诉求与实践路径[J].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8):129-136.

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W201 9005,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教育与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李秀龙,男,1984年12月生,陕西凤翔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职称,任职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

作者:李秀龙

高校廉洁教育论文 篇3:

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建设探究

[摘要]高校廉洁教育网站作为廉政文化内涵建设的新内容、新形式,是切实提高高校廉洁教育成效的重要举措。高校已普遍设立廉洁教育网站,但网站管理和维护力量薄弱;网站内容繁多,但教育的延伸性和互动性不足;网站差异显著,资源共享率低,创新力、引领力不足。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建设需坚持系统性原则,确保高校廉洁教育网站的科学性;坚持创新性原则,提升高校廉洁教育网站的引领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增强高校廉洁教育网站的服务力。

[关键词]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沈萍(1980—),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陈玲(1980—),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南京晓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黄芳(1978—),女,贵州贵阳人,硕士,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创建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引领社会和谐文明之风的客观要求。高校廉洁教育网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形式,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建设现状分析

(一)普遍设立廉洁教育网站,但网站管理和维护力量薄弱

目前各高校已普遍建有自己的廉洁教育网站,此类网站大多是由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建设完善,高校大学生廉洁社团网站的建立也络绎不绝。这些网站除发布、报道廉洁工作信息外,还肩负着弘扬廉洁文化、实施廉洁宣传教育、监督腐败行为的职责。

(二)廉洁教育网站内容繁多,但教育的延伸性和互动性不足

大多数高校的廉洁教育网站包含工作职责(办事指南)、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廉政要闻、廉洁文化、资料下载等模块,乍看之下感觉内容繁多,仔细阅读后发现,有些板块内容不够精练,有些板块下仅有一两条稿件,网站内容缺乏延伸性和互动性。比如:政策法规栏目下多以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教育、廉洁从政等规章制度为主,很少涉及高校财权物管理、廉洁从教及学术廉洁相关规范,失去了实际的指导和教育作用。有些廉政要闻栏目中并未实时更新廉政动态,对于已更新的廉政动态缺乏正面引导,其实廉洁教育的根本不在于告诉师生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教会师生分辨是非、防微杜渐、廉洁自律。就网页的交互性而言,高校廉洁教育网站是以高校师生廉洁教育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的,但一部分网站并未考虑到师生使用网站信息的便捷性,教师或学生面对繁多的内容找不到有针对性的可借鉴的资料,不如用百度等直接搜索,廉洁教育网站坐上了“冷板凳”。高校廉洁教育网站互动大多停留在预留纪委办公地点、电话、邮箱的静态建站技术,少部分虽然采用了局部动态交互的技术,但作用很有限,交互内容很少,有些互动链接甚至无法打开,大大削弱了互动平台交流效应。

(三)廉洁教育网站的差异显著,资源共享率低,创新力、引领力不足

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普遍,廉洁教育网站建设差异显著,不仅表现在网站建设程度、管理维护、技术水平方面,也突出地体现在高校教师常用廉洁教育网站与学生常用廉洁教育网站功能差异显著,由于廉洁教育网站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创新力、引领力不足,导致认可度不高,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以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在线”为代表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网站,主要侧重于向大学生群体普及廉洁知识,网页包括廉政聚焦、档案馆、报告厅、文化宫、社团网络、桑梓园、湖大廉洁教育等模块,内容鲜活充实,通过各地学生社团带动廉洁教育活动,各类竞赛参与度高,彰显大学生廉洁教育特色;美中不足的是此类大学生廉洁教育网站很少涉及高校学术廉洁等具体规范要求,高校教师关注度过低,在资源共享方面友情链接侧重于相关报刊媒体、教育部、监察部网站,甚至无一是相关高校廉政网页。而以四川大学廉泉网为代表的高校廉政部门创办的网站,突出报道高校廉洁教育宣传系列活动,鼓舞人心,能有效促进廉洁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活动鲜有涉及学生廉洁教育的,降低了教育成效。在教育互动方面,虽设置了网上调查,但均已过期,缺乏创新。

二、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建设策略

(一)坚持系统性原则,确保高校廉洁教育网站的科学性

廉洁文化具有导向性、内聚性、激励性、辐射性等功能,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以网络为载体,将教师廉洁教育和学生廉洁教育结合起来,扩大高校廉洁教育的受众面;以高校党委为主体,将纪委、宣传部、组织部、团委、学工处、学生社团等校内网站结合起来,确保各部门廉洁教育参与度、协作度;以廉洁文化为主要内容,将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网络辅助教育平台结合起来,实现廉洁教育资源网上网下多渠道共享及延伸;以拒腐防变为教育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等中心工作中发挥网站的教育功能,将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建成集教育、交流、引导、监管、服务于一体的系统性网站。

(二)坚持创新性原则,提升高校廉洁教育网站的引领力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弘扬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廉洁风尚的客观需要,高校廉洁教育网站应坚持创新,源源不断地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增强高校廉洁教育网站的服务力

网络是把双刃剑,要扬其在虚拟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时效性方面之长,避其在准确性、安全性方面之短,使之成为廉洁教育的思想舆论阵地,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一是要以高校师生廉洁教育需求为出发点,二是要建立好廉洁教育网站技术、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高校廉洁教育网站人才队伍的配备是影响廉洁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与质量的关键。廉洁教育网站设计及管理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网站策划编导、技术维护员、信息采集员、互动讨论和师生信息反馈管理员、实践活动组织和相关资料报道员缺一不可。廉洁教育网站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由高校党委主导,确保网站的导向性;在标准化制度规范下,尽可能吸纳廉洁意识坚定、廉洁知识丰富、网络技术过硬的志愿者加入。此外,还应该定期培训网站建设人员,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曾记兵,蒲怡.高校廉政网站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2]倪金荣.高校教师廉洁教育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作者:沈萍 陈玲 黄芳

上一篇:新闻宣传研究论文下一篇:赏识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