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与教育技术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高校的信息技术环境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为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程度与质量,学校教育技术部门急需调整现有的工作思路与角色。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育技术部门面临的挑战,结合绩效管理的思想剖析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从而逐渐推进教学与技术的自然融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教育与教育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教育与教育技术论文 篇1: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近年信息技术在我国高速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创造了无限可能,相关信息技术在全国也得以普及,帮助人们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现代高校教育在顺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也被放在重要领域,高校教育中所需的技术装备建设也必不可少,同时加强高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实践知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育将技术装备建设有效的实践应用,将会对国家需要的高新型人才做出巨大的贡献,更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引言: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将会成为势不可挡的热潮,尤其在高校教育领域将会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国高校在教育技术装备方面想对比其他国家而言,较为欠缺。加之当前国家对教育形式的改革,高校教育作为人才市场的主要培养之地,教育技术装备是现高校必不可少的建设,推动高校的发展,培养更适合现代化的优秀人才。高校相关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多元化信息的承载与传输方面,为高校现代化、高效化的发展提供高效的技术保障支持。因此,高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加强有助于高校整体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高校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发展间的关系分析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行为离不开信息化工具,在我们生活中主要负责承载,传播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化工具,便利我们的生活。教育技术装备在社会中不断的普及,也成为了高校教学工程中的重要教学资源的载体,同时是发展信息化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教育在推动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支柱。因此,作为高校教育重要资源的技术装备相关的信息化完善度在一方面决定了高校发展的前景和人才培养的优异度。

(1)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创造更有价值的教学空间

教育技术设备就是为了学生们的学习,国家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为当代高校学生可以提供良好的环境,优良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有效的保证了高校相关教育设施的先进,设施也会相对完善,更有利于相关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让学生可以最先了解最新的技术设备。从而有更开阔的眼界和见识,在走上社会后,能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市场,满足社会需求。

(2)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决定了技术设备发展规模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环境影响下,高校相关教育技术设备可以得以保障,更快的顺应时代潮流,在学生的相关教育上不落后。使学校的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上课效率。比如,教学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到多媒体的使用,将口述的方式变为多媒体各方面的结合,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更高,直到现在将教学转变为立体模式和动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在相关知识上的更好理解,还排除了危险实验对学生们的威胁,同时还将课堂以更直接,更新颖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加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3)高校教育技术装备创造不同的高校信息环境

高校的教育技术装备不仅在教室教学中影响学生们,相关实验技术装备的构建也会给高校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的安排好技术设备的使用,不仅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还会造成相关技术设备是否做到物尽其用。比如,相关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及其数量也决定着高校学生的实验体验感。实验设备数量太少,无法满足所有上课学生的应用需求;实验设备数量太多,不仅会为学校经费带来经济压力,没有得到合理应用也会造成实验设备的浪费。实验设备的先进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汲取,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分析

在当前信息在高校的应用中,高校虽然将技术装备建设融入到当今教学中,但是在一方面还存在不足,以下对此展开分析,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终使其在高校教育中的使用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不仅改善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能以最大程度帮助高校学生在毕业后顺利步入社会大环境,更好的适应信息化大环境下的生活。

(1)高校软硬件建设在高校中发展不均衡

现在大多数高校将教学技术装备的资金主要应用在校园网络建设,教学多媒体的更新,实验装备的建设,相对来说网络课程软件设施较为落后,或者应用不全面。对网络课程软件的不重视,导致相关的网络课程选修没有办法顺利进行,学生们的网络课程选修学习需求没有办法得到更好的体验。学科间相对独立,无法体系统性的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有些网络课程软件的建设在不断地更新,但是没有真正应用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去,反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在高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中,不能只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教育设备的先进性,应该把关注度更多的放在实用方面和是否对教学有效方面。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总体质量和应用效率的提升。

(2)高校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技术设备

高校是现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技能发展。在国家将人才培养放在现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针对性的为同学们选购适宜的教学装备。例如,工学方面的专业,则要选择更能凸显技能方面的技术设备;英语专业则需更能锻炼口语训练的技术设备;金融相关专业则需要更能锻炼学生经济头脑的技术设备……从而保证教育技术设备在高校能切合学生需要给予帮助,带给高校学生学习便利,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性。

(3)增强高校相关技术设备的先进性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日,各项技术每天就都有新的发展与进步,技术装备的性能在不断地更新,不停的优化,就使得高校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学设备。在选择适用该校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对相关技术设备进行更新,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进行,同时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比如,在高校教学系统涉及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要信息,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地对相关设备和程序进行不定时的更新,避免软件出现漏洞导致相关数据收到破坏,从而威胁到学生们的个人利益。对于老化、无法使用的技术设备及时的检查更换,保证高校相关设备的正常使用。

(4)优化高校教育技术装备计划

高校教育技术设备需要不断地更新,购买。高校需要根据教学的需求,高校资金的流动,设备使用的频率等各方面的因素考虑,然后安排好相关技术设备的采购计划,使之满足高校需求。在购买中充分考虑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的安全性和标准化,保障学生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合理有计划的规划高校技术装备建设,有利于高校技术的全面发展,高校综合技能的提升,以及有助于高校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设备在高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高校整体信息化环境的建设,还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加强。更有助于高校学生对自己所在领域的专业有最新认识,对自己的未来也有更好的规划。高校教育技术设备的建设要更先进化,智能化,全面化,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加快信息化在高校的建设,此种举措还有利于高校培养更适合当代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顺应国家对现在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盼盼.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OL].领导科学,2019(18):125[2019-09-10].

[2]黄月胜,杨素霞,黄婧.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运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OL].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85-89[2019-09-10].[3]陳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务管理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35):157+159.

[4]郭威扬,刘晓晓.浅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状与质量提高——以河南某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23):158-159.

作者简介:

罗宏等 ,男(1979.6——)壮族,广西凤山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作者:罗宏

高校教育与教育技术论文 篇2: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摘要 在高校的信息技术环境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为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程度与质量,学校教育技术部门急需调整现有的工作思路与角色。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育技术部门面临的挑战,结合绩效管理的思想剖析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从而逐渐推进教学与技术的自然融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挑战;绩效改进;对策研究

1 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全新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装备已慢慢成为教师教学中必备的辅助工具,一些独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也正是借助于技术装备获得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探索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已不仅仅是从前的教学装备管理者,同时也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推进教学与技术自然融合的服务者和指导者。现实中的教育技术工作由此将更加专业化。

长久以来,高校的教育技术部门主要承担着学校各类教学装备,特别是各类信息化教学装备(本文中指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多媒体等技术特点的教学硬件和相关软件设施)的保障与维护工作,此项任务甚至被一些学校视作教育技术部门工作的全部。而随着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装备逐渐在高校中的普遍应用,仅仅维持原有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高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速度与教育技术部门的实际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同步现象。如何调整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管理思维,更科学地搭建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如何能为教师提供更充分、更有效地使用各类信息化装备的服务,往往是学校实际管理中的空白地带,构成高校教育技术工作正在面临的全新挑战。

2 教育技术工作的全景图

在上述背景下,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内涵将有必要进行实质性的转变,逐步设计适应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工作全景图。它主要可以由以下两个维度组成。

2.1 信息化装备的管理这一维度是学校教育技术部门一直关注的焦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各类信息化教学装备的正常运行,维持装备较高的可用率。虽然这个维度中更多的是从前已有的工作元素,但伴随着高校信息化装备种类、数量的逐步上升,不断摸索出更适合、更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一项挑战。

信息化教学装备作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性媒介,它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支撑条件。因此,这一维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 信息技术应用的服务与指导对于教育技术部门而言,这一维度是未来工作中比较新颖的一片“风景”。它的核心思想是:针对信息化装备在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进行积极有效的服务与指导,从而协助教师提高装备的使用频度与预期效果,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趋于常态化。为教师提供更适合的信息化教学装备,以及对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给予指导和建议,并储备相对完备的信息资源供教师选择,是扩展型管理可以直接切入的实践方向。

这种管理思维会促进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实际工作与教育技术专业已有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果之间的自然融合,提高学科学术研究转化为现实教学实践的可能性。同时,逐步常态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也会反作用于学科研究过程,引发新的思考和研究思路。

3 推进高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

本节中的所谓“策略”是有计划地改进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一系列活动。从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视角看,如何把工作全景图在现实工作中得以有效实施,尤其是更贴近现实可操作性的管理活动,是本节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3.1 以绩效管理的思维诠释信息化装备的管理绩效一词,即Performance,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词典》里的释义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结合目前对绩效界定的主流观点并做适当的调整,笔者认为可以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绩效管理的实质。绩效是人们对教学装备预期期望的结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绩效管理则是由绩效计划、辅导、诊断、分析等几个阶段构成的对教学装备的使用绩效进行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管理的循环过程[1-2]。

在绩效管理流程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化教学装备的使用效能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教育技术部门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将在这个思想框架下展开,这正是基于绩效管理思想下的工作思维。在实用性原则的前提下,笔者认为目标管理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教育装备的绩效管理过程,它的基本流程可大致分为4个部分。

1)设定教学装备的预期绩效目标。教学装备目标的设立是期望和要求的传递过程,是牵引工作前进的关键。这一部分的主要工作是预计不同类别的教学装备在教学活动中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信息技术环境下伴随学校装备的种类及数量的逐年增多,采用量化的关键指标管理方式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2)确定检验各类装备绩效目标的时间框架,即对本学校使用的不同类别的教学装备制定相应的检验时间计划。这一步促使已设定的绩效目标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教育技术部门可以参照学校教学装备的不同性质——硬件类装备与软件类装备、专业学科类装备与通用类装备等,并依据它们的使用频率以及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程度和长度等因素设计各种教学装备的检验时间。

3)将教学装备实际达到的绩效水平与预先设定的预期目标相比较,这是一个对已搜集信息的判断和处理的过程。依据统计出的客观数据或事实,结合教师对装备的主观意见或建议,装备管理者就能够准确地发现何种装备的效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某些目标,并分析出未能达到既定绩效目标的原因。

4)制定新的装备绩效目标,以及为达到新的目标可能采取的新的措施。这是目标管理周期的最后一步。凡是已实现绩效目标的教学装备可根据现实情况保持或进一步提升其绩效目标。而对于没有达到预定的绩效目标的教学装备,应与使用这类装备的教师与学生再次沟通,判明困难的出现是否属于偶然现象,是否存在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了目标的达成,分析此类装备的效能有无提升的可能,并制定出解决妨碍绩效目标达成的办法和行动矫正方案[3]。

以上描述了教学装备目标管理的一个完整周期,它构成了整个目标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顺畅的封闭环路。通过持续性重复这个周期,实现信息化装备使用效能的提升和改善。

3.2 以教师的视角解析教育技术部门的工作方略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效果,教学装备的直接使用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直接影响着教学装备的使用状态和方式。因此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围绕“如何促使教师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问题展开实践研究。在此笔者引用且适当改动绩效改进领域的一个理想模型[4]:如果将能力强(因素6),且经过良好培训(因素5)的教师安排到有着明确预期(因素1)、任务支持(因素2)、注重激励(因素3)并且反馈适当(因素4)的环境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各类装备的使用效果自然会得到改善。理想模型中的6个因素恰好可以为高校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明显的提示,6个因素反映出的缺陷或问题也都隐含着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教育技术人员正可以从中入手,挖掘与设计实用合理的应对策略。

1)基于绩效改进模型的初始方案。逐步把绩效管理领域的理想假设完全应用于高校的教育技术工作确实需要经历一个时间的过程,它是工作观念与具体方法的一次革新。在以上的6个因素中,笔者考虑应首先选择容易切入、不需要从前有太多工作积累的因素来规划今后的工作对策。因素1、因素2和因素6可列入视线范围。

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会被忽视。上面提到的因素1“明确预期”,就是要解决目标模糊的问题。在这里,工作目标的产出具体是指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制品(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规范)与具体行为(如装备操作能力)分别达到什么程度。目标或预期可以作为后期评价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明确的前期导向。

因素2“任务支持”的确切含义是为教师创建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提供真正到位的教学装备与信息资源,它是全景图中的信息化装备管理的子集。在这个因素当中,不妨把教育技术部门与教师类比为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教育技术部门尝试以企业的身份分析教师的要求和意见,主动挖掘从哪些侧面会促使教师顺畅地使用自己企业的产品,使得教师满意。高校的装备与信息资源都不是标准化的配置商品,它们应自然地符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甚至能够体现学校的特色。例如,目前高校中的多媒体实验室及语言实验室已相当普及,但一般是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教育技术工作者不妨充分收集筛选教师的意见,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或教学的不同形式,尝试建设偏重于不同专业的、差别化的实验教室,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该投入的方向上去。

因素6主要涉及教师的信息素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已经习得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能力[5]。在网络等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供选择的资料繁多;同时,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装备擅长于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且动态、形象和直观,这都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信息检索和鉴别的能力。但在这方面,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解答教师的疑问往往是教育技术工作人员所忽视的。

2)基于绩效改进模型的后续展望。因素3、因素4和因素5可以作为后续策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所以把这3个因素列为后续策略,是因为这几个因素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前期工作的支持。

因素3“激励”是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装备使用效果的实现。高校的教育技术部门可以利用制度来激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创新[6]。如果说因素3是在制度环境上的一种激励,那么因素4“反馈适当”,可以理解为建立在测评考核基础上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在测评过程中,发现教师在使用信息化装备过程中的不足甚至盲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以适当地处理因素5“良好的培训”。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可以为信息化装备管理者提供课程培训、在职培训和工作辅助,以弥补他们技能和知识方面的欠缺,帮助其更好地为教师服务。在这里,培训的思路可以很广,它可以涉及实用性的计算机技术、厂家对其门下的信息化装备的讲解、教育装备专家对装备管理工作的剖析,甚至可以是对本课题的相关问题的学习和讨论等。总之,参照测评体系中反映出的绩效不足,对信息化装备管理者的工作路径中发现的问题,辅之以教育专家的指导意见,以高校个体为单位,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实用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吉尔里,艾伦.绩效改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健.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高校课程教育中的当务之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9卷,1998:105-107

作者:薛 鹏

高校教育与教育技术论文 篇3:

地方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岗位职责与发展思考

【文章摘要】

教育技术中心对高校的教学支撑作用明显,但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位,其整体发展态势不尽如人意。本文尝试从教育技术中心的功能定位入手,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技术中心的长远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教育技术中心;职能;问题

时至今日,大多数高校还是将教育技术中心定位为单纯的业务部门或者是教学辅助、服务部门,限于部门地位的不足,教育技术中心在更直接地发挥对学校教学支撑方面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制约。针对此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学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现状和问题分析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和其他很多高校一样,设有教育技术中心,定位为学校教辅机构,具体主要职能定位现状如下:

1.1管理职能

本校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学校60个多媒体教室,10间机房,4间微格教室,以及办公校园网的建设和学生网络等的网络管理。中心管理员按规定课前10-20分钟准备好设备,包括对部分教室逐个开门关门,开启所有多媒体教室设备,对上课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师和机房用行为的监督等。

在教学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设备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我们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也要随时与设备处进行沟通与联系,保证各项工作顺利的进行。与授课教师交流,帮助并指导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校大规模开展现代化教学做好技术上的保障。此外,技术中心还肩负着网费收取、教室的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兼职学生各方面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等,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工作繁琐,耗时较长。

因此寻找合适的标准,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是目前教育技术中心面临的重要任务。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学科理论的指导,而如能顺利解决上述问题,将进一步促进学科的发展。

1.2教学职能和科研

我们的教育技术部门除了对各种教室(如多媒体教、计算机机房、微格教室等)进行设备的管理。只有在满足一定工作年限的基础上才有资格承担有限的教学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在教学研发、经济地位和发展上无法和专职老师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技术中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技术中心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团队,梯队建设缓慢,学术带头作用不明显、成员个人学术发展目的性不强,总体科研氛围不浓厚,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扶。

1.3教室建设和规划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作为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职能部门,教育技术中心不仅应承担起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还需要依据学校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多媒体、机房、微格教室、网络教室的相关设施的规划、申请、建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做规划时,要根据教学资源和教学要求考虑具体设备和设施建设的类型与数量,以确保技术与设备的购入符合科学性、经济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2 长远发展思考未来教育技术中心岗位职能

教育技术中心未来的反发展应该是集多媒体教室、机房、微格教室室、多功能教室、校园网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部门。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管理水平、研究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2.1在管理方面管理

管理办法的科学行、管理制度规范严格性和专业技术熟练性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管理到位,才会有好的成绩,才能更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多媒体的扩建规划,可考虑只在主控中心设一主机箱,教师通过网络或主控中心主机上传教学课件,避免了教师更换教室上课时插拔移动盘所带来的不便。另外,关于管理员开门关门的问题,还可引入门禁技术,教师刷卡进使用多媒体教室,可省去了以前提前开门,延时锁门的繁琐,充分体现了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方便,也强化了教育技术中心的存在价值,为教育技术工作者树立了良好形象。无论是多媒体、机房、微格教室、网络维护等的日常管理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

2.2科研应更加受到重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

笔者认为部门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是多面手。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应建立校内教育技术科研机构,定期组织校内教育技术学科及相关教育学科的研讨;制定学校教育技术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计划、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三深入”的系统研究;从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承担的课程入手开展教学设计研究工作等。发挥教育技术的影响和作用,要因地制宜,抱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发挥教育技术的影响和作用,而不是消极被动。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一种通用的教育技术中心发展模式之路,只有在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实践。

2.3队伍的建设

2.3.1 人员素质

归根结底,发展要靠人来推动,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为学校现代化教学服务。既要重视硬件建设,加大投入的力度,又要重视软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建设一支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和实践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3.2 采用奖励措施、设立相关奖项

对那些在工作岗位上主动思考、自制、改造、维修和功能拓展设备使用功能、方法等的技术人员,予以表彰,鼓励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机制。

2.3.3 建立学习与交流的机制

重视员工的学习和再提升工作。提高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少数技术含量高的核心岗位外,应尝试让员工有机会进行岗位互换,这样就能体会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提高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让先进员工有机会外出调研、开会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手段,了解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及动态。通过这些具体措施,使员工尽快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并尽快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创造良好的用人氛围。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应把员工看作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才能的发挥,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参与一些决策活动。使员工在心理上对组织产生归属感,主动地接受组织的管理,最大限度地用自己专业知识为组织服务。

3 小结

地方高校教育技术中心部门的发展要结合现状和地方特色,要正确的自我定位,从长远地发展看、脚踏实地去做,理论与实践结合,每一位教育技术的工作人员都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发挥教育技术部门自身的优势,凸显出教育技术部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梁圣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能和特点.教育理论研究[J],2011.

[2]孙祯祥.解析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J],2003(04).

[3]李 斌.论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的转变科技信息 [J],2009.

[4]余 翔.谈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队伍建设[J],2007(12) .

[5]王媛媛,胡玉娟.加强教育技术中心建设 促进教育技术学科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1).

【作者简介】

陶艳萍(1985-),女,汉族,云南宣威人,硕士,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

作者:陶艳萍

上一篇: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旅游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