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浅议新时期的小学德育工作

【摘要】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是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内容应丰富多彩且充满时代特色,工作形式也应灵活多样,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适应学生心理和思想发展特点。

【关键词】小学德育 时代特色 改进 完善

树立新理念,寻求新突破,逐步构建体现时代要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学德育工作新格局,努力创设和谐校园、和谐教育,是我们各个学校的新任务,新目标。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德育工作,用创新的精神研究德育工作,用发展的眼光完善德育工作,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一、从思想深处,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是新时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一是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二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挑战。社会大环境的各别不利因素经各种途径影响青少年;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道德失范现象在腐蚀着少年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过度溺爱、娇惯、放纵,许多孩子都有任性、懒惰、缺少爱心,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弱的特点。另外,随着进城务工潮流和外出打工潮流加剧,“进城儿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跟着爷爷奶奶或寄宿亲戚家生活,缺乏应有的父爱、母爱和正常的家庭教育,承受着与其年龄不相适应心理压力。与此同时,互联网上一些不良有害信息也给未成年人带来腐蚀等等。所有这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很大影响,给德育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

二、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内容要丰富多彩且具有时代特色

当前形势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要特别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求实,更要求新。一应特别注意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瑰宝,加强民族文化、传统道德及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巨大的教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每一个青少年儿童,从思想上深深地烙上中国印,这是我们的责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二充分利用校本及乡土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对德育工作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周边及学生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假日小队社会调查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举行了“小小童眸看变化”征文活动,校本、乡土教育资源在此成为了一部极其优秀的教材。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应当注意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于爱心。进入新时期,根据社会上的思想趋势与中小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并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应当特别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并富于爱心。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弱势群体,我校就特别注重运用“爱心”这把金钥匙。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知心老师”办公室的作用,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进行开导教育。另一方面,开展了“爱心关爱工程”,将这些儿童包干到人,每一位老师都负责几名同学,进行关爱。

三、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形式要灵活多样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开设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课外活动时间,我校的文学、器乐、书画、英语角、篮球队、排球队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武警中队、看守所、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在德育过程中,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不少班级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轮换制、班长组阁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我校给每一位学生配备德育作业本,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班主任每天利用德育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各班针对实际情况,自行布置德育作业,从个人琐事到国家大事、从班级建设到学校管理,无不成为学生在德育作业中进行思考的内容。此外,在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与“文明学生”时,我校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三结合的方式,在公正、公开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省与总结,从而受到最真切、最持久的教育。

时代在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也应随之创新与发展。新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社会发展过程对教育及中小学生思想的利弊影响,深入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及思想发展特点,并积极应对,以更好地为共和国培养思想合格、素质优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朱宜传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心育之船扬帆起航 师生成长和谐相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创建 “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现就我校心育健康工作的点滴做法与收获,愿与各位同仁分享,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指导与帮助。

一、构建机制 保障和谐

成立了由学校行政任组长,督导专家、骨干教师任副组长,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再此基础上,制定了“三级预防体系”,逐步建立“兴华二校心理教师互助督导制度”等相关制度。为确保心理健康工作有的放矢的实施和领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全员参与 共享和谐

我们认为,在学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但更是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为此,我校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

(一)着力打造三支队伍

一是建立了一支心育骨干教师了队伍。选派一些热情高、自身心理素质较好、乐于交流沟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随后由她们主要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步实施工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专业性。

二是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力的班主任队伍。首先,通过培训、学习、例会、中心组教研等方式,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其次,引导班主任注重课内师生良好的情感交流,积极建立课下良好的情感关系,“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三是建立了一支由心理专家组成的、有专业引领能力的心理健康督导队伍。他们对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督导帮扶;组织师生进行团队拓展训练,在这样团队的支持与引导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逐步走向規范化。

(二)诚心依靠两股力量

学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在学生方面,我校积极发挥少先队小干部的力量,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关护队伍”,本着贴近学生实际,共同参与的原则,给小干部的常规工作注了新的内涵,队员们协助学校做好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关护工作,宣传心知,宽慰同伴,关注特殊,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活动、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群等渠道,向广大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引导方法。

三、拓宽渠道,和谐成长

1.培训体验,改善教师心态

教师的点滴直接受益的是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直接影响良

好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为此,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师德教育和教师校本培训相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让教师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提升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以此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2.学科教学,优化学生心理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阵地,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我校教师利用自己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钻研学科三维目标。在实践中,紧密围绕课堂“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实践,通过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师生知识的传递中、在情感的互动中让学生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3. 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学生所喜爱的,本身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彰显个性最佳教材,增强体验的最佳的方式。在活动中磨练学生心智,在活动中调节学生的身心,让学生释放潜能,学会合作,增长才干。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促进了学生和谐成长。

四、点面相交 和谐互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少数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院治疗部门。基于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明确认识,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校不断深化和完善工作途径。

(一)专业课程开设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而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目前我校采用自编的校本教材,六年级开设心理团辅课。课时量为每周一节课。

(二)辅导活动深入

第一,每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开展心理辅导。辅导内容分为生活辅导、学习辅导、健康知识讲座等。

第二,坚持开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与帮助,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好自我,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第三,开展师生之间、党员与队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的“知心帮扶活动”。针对发生在学生中间、教师中间的不同问题或不利倾向进行谈话疏导,方法指导,做法引导,拉近了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得到了关注、关爱,老师感到了信任、尊重。

第四,“阳光信箱”的设立,让我校师生之间又架起了一座沟通互动的桥梁,学生用写信的方式来倾诉自己的心里话或是自己的烦恼、困惑,涉及的教师会给学生耐心的答疑,让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们尝到了成功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现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壮大,师生共享和谐的前进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未来,我校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让心育工作之船在二校师生共同努力下乘风破浪,让每个二校师生都能与和谐相伴,共享心育之悦!

作者:郝艳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的理性思考

摘 要:“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不仅是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方法的实践与延伸,更是和谐教育德育的升华。“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一个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它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秉承和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充分关注与维护学生作为道德成长的主体,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相对话、集体交流,共同成长,共同接受一种“道德锻炼”,从而不断建构完整的道德发展蓝图,为孩子们生命的和谐、自由、幸福成长奠基。

关键词: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课堂;班级;社团;教师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2.092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指将师生视为道德教育中共同需要发展的对象与主体,在充分保障成员的权益与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师生、生生、师师间的相互对话、相互认同、相互的理解、相互分享和相互促进,不断地建构道德经验,确立师生道德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成员的德性发展。朱小蔓在《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一文中曾指出:“学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系,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实践,必须重视学校作为公共生活领域或‘学习共同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基于学校的道德发展共同体,强调师生共同的道德发展,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符合素质教育对德育的要求,将不断推动与促进个体的道德成长。本文就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的意义及策略做一简单阐述。

一、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性及意义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一直是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说,在应试教育思想占主流的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学校教育工作中出现了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德育建设越来越重视。在2017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了要贯彻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这就意味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创新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工作创新。实际上,在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中,更多的实施的是对学生标准化、整齐划一的教育,而忽略了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存在。所以在旧有的德育教育下,更多的是对学生知识灌输和纪律约束,师生之间存在隔阂,甚至有时候学生会有一种反感或对立,这和我们的德育教育的初衷是背离的。德育教育应该是一种终身教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指出,“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而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单纯地依靠说教是无法有效地落实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对于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这样才符合教育规律,也容易被学生接受。

所以,需要構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他们是道德发展的共同伙伴,师生之间通过学习、生活、活动等各种形式,共同经历、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共同接受道德的成长。这样的德育教育人文性更强,也更符合教育规律,对于学校良好人文环境的构建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构建师生道德共同体,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把对于个人道德的成长通过自然的协同学习这一方式来逐步推进,符合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也能够客观上拉近师生距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这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增添极大的助力。在这种建设中,师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认知都能够得到提升,师生道德共成长,这既能够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够实现我们对于学生教育“成人”与“成才”的双重目标,这与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必定会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的策略与方法

1.构建温馨共生的校园。环境能够影响人,也能够缔造人。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它不仅能够给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生活、工作所需要的物质环境,同时也应该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所以,构建师生道德共同体,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构建温馨共生的校园。

作为学校来说,要有其核心理念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如对于家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校园局部小环境的建设,处处都要给师生以引领和启示,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班级是校园文化建设最基础的单元,在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为主,大家一起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中来,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师生的共识。对于其他一些场所,能够交给师生的一定要放权,例如每个楼层的楼廊的文化布局,教师办公室的布置,让师生一起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打造共同的学习、工作环境,来构建属于师生的精神家园。当然,作为学校的领导和广大的中层干部也应该融入其中,努力成为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使全校师生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凝聚力才会更强,对于师生的道德发展更有利。

2.构建专业创新的教师共同体。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学生学习、思想成长的引导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角色的完整定位。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他们都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都有德育教育的职责。所以,要想建设师生道德共同体,构建专业创新的教师共同体是必然要求。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虽然大家任教学科有差异,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性格,但是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推动,所以说“独行快,而众行远”。要建设专业创新的教师共同体,首先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追求、有目标,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胜任自己的岗位。其次,教师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团队的发展,学校整体发展是一盘棋,每一位教师都是大集体中的一员,我们要发挥个体积极性和主动性,互相配合、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团队特色。特别是要在做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对于德育教育工作务必重视,加大投入,凝心聚力。对于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一定要多研究,勤沟通,用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去做好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

3.构建和谐乐学的班级共同体。班级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开展各项学校活动最为基层的单位,在师生道德共同体构建上,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班级共同的建设。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班风和班级氛围对于班级中的任何成员都会有感染,在道德方面也是如此。在班级师生道德共同体建设中,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班级的每一名成员共同参与到班级道德共同体建设上来。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发自内心认可班级,珍视自己成为班集体的一员,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强烈的集体认同;其次,要使每一名班级成员都有自己的存在感,发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愿意为集体做贡献;再有,要有共同的目标,特别是德育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共同成长和进步;最后,班级的每一名成员都是平等的。这样,集体的凝聚力才会更强,师生在共同的道德目标的要求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为之努力。在和谐乐学的班级氛围中,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合作,用优秀的班风、班纪和良好的道德标准来推进集体的不断进步。

4.构建协作共进的社团共同体。我们知道,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些是通过学生学习得到的,而有些则需要在实践中来积累和收获。学生社团是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场所,能够给学生温馨的心灵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在社团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一步发展和锻炼自己,对于学生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建设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也要利用好社团这一重要载体。教师也参与进来,给社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努力融入其中,也可以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参加各种社团如文学社、书法社、科学社、心理社等社团,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等优秀的道德品質,培养团队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

5.构建合作共赢的课堂共同体。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和进步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既有知识的传递,也有思想道德的引领。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要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一定要重视课堂,抓住并利用好课堂这一重要载体,来进一步促进师生道德方法的成长。

要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课堂共同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都参与课堂,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师要顺势进行引导。对于教师来说,要给努力构建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注意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总之,在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中,结合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也是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新的探索,是素质教育德育理论的校本探索,也是和谐教育德育理论的深化。我们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积极进行尝试,这对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对深化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忠明,张彦杰.和谐教育:文化意蕴与学校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欢,金强,金少良,等.和谐教育:史家小学的教育理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3]沈华.走向温馨和谐的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和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集体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10(23).

[4]柯素萍.“和谐教育”思想与学校德育[J].新课程(下),2018(12).

作者:李雪迁

上一篇:语文教材应用文编辑论文下一篇:大学生体质健康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