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德育四溢馨香

2023-02-05

国人历来讲究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 其本质就是一个“和”字, 这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 有“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熟语作为佐证。一个“和”字, 往往能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 甚至可“化干戈为玉帛”。发展至今, “和”衍变为“和谐社会”的提倡。然而, 身处学校的老师们, 往往受到传统的“尊师重教”观念的浸透, 片面认为老师天生就是高高在上, 学生者, 唯有俯首帖耳, 一言不发, 无论老师说得是否正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思想的开放, 尤其是各种传媒手段的便捷, 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何为“和”者

在学校, 什么才称之为真正的和谐德育呢?

1.和谐不是妥协。作为一名基层老师, 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索, 我用了三年的时间, 才稍有体会。“和”之度, 着实需要好好把握, 轻不得, 重不得。

多年前, 我刚刚踏上讲台, 成为了一名毫无经验的新班主任。大学时的我们, 心里的梦想是“要用自己的爱、自己的宽容去感化每一个学生”, 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给自己的要求是“不仅做学生的老师, 更要做学生的朋友”。抱着诸如此类的一大堆对自身的要求, 我开始和学生接触。说实话, 这个尺度是很难把握的。每当学生不交作业时、不做清洁时、上课讲小话时……本着“和谐”的原则, 想着这些都是小问题, 如果处罚重了定要引起学生的不满, 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说我上学那会儿这些问题好像也犯过。于是, 开始了温柔的漫无边际的说教, 学生在你面前点头哈腰, 说着“错了, 错了, 下次一定改”, 结果可想而知, 不仅没改, 反而还带动了另一批学生。更严重的是, 小事情学生由于养成了不承担后果的习惯, 犯大错的也接踵而至。

那段时间, 我是焦头烂额, 终于领悟到, 原来我对“和谐”的理解大错特错。而我, 自认为这就是和谐, 其实从一开始心里就抱着一种向学生无原则的妥协的态度, 一味的迁就和忍让, 这并不是真正的和谐。

2.和谐不是强硬。我陷入了矛盾之中, 既然这种迁就是一种妥协,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呢?也许, 它不讲究过程, 这看重结果。于是, 我由“柔”到“刚”, 心里对和谐有了另外一种想法, 那就是强硬, 强硬得让学生必须服从。半学期后, 我开始尝试这样的政策, 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诸如以前不扫地, 讲小话等等问题决不轻饶, 轻者罚站, 请家长, 重者停课。没过多久, 班级里风平浪静, 违纪者寥寥而已。正当我沉浸在自己成功的喜悦中时, 学校一年一度的评教工作开始。第一次遭遇, 我自然是万分重视的, 而且自以为班上啥事没有, 学生肯定会认为我管理到位。等看了学生的评语之后, 我像泄了气的皮球, 评教中, 班上为数不少的同学估计是害怕我再针对他们施行“暴政”, 尽管没有给我打不合格, 但是写的建议也可叫我为之垂头丧气。所幸, 青春的激情没有减退, 只有硬着头皮来分析问题。总结起来, 学生的意见是我不够了解他们, 无论什么错, 不问原因, 一味死板地按照规则来办事, 他们也非常讨厌和害怕停课, 尤其是请家长。这一次, 我是真的有点了无头绪了, 宽不行, 严也不行。那么, 究竟应该怎么样呢?

二、宽严结合方为“和”

(一) 道理上讲明, 制度上落实, 情感上沟通

自古以来, 中国人在作战中讲究“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其实, 老师和调皮的学生之间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要想打好这场战, 必须抓住一个“心”字。如今的学生, 学习能力特别强, 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 对社会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高中的学生尽管不能说是很懂事, 但是也能够听得进一些道理。只是, 要特别注意讲道理的方式方法, 不能够老生常谈, 在他们耳边不停的重复好好学习, 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要热爱祖国、团结同学等等之类的话。这些话家长在说, 老师又再说。对于犯错的大部分学生来说, 老老实实的听着那是对老师的尊重, 严重者直接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态度。所以, 老师在讲道理的时候, 必须要揣摩当时学生的心态, 结合社会现实, 分层次分点的讲出来, 说得头头是道, 让学生从心眼里佩服, 不要动不动的就请家长或者做俯卧撑。

教师要根据学生犯错的具体情况, 实施下一次的防范措施, 让其主动积极的和内心的坏毛病做斗争。所以, 一般情况下, 学生犯第一次小错, 我大部分采取怀柔政策, 不动声色的讲道理, 把道理讲明白之后, 估摸着学生也听进去之时, 开始定制度, 做约定。让学生自己提出来, 下一次再犯怎么办。当然, 这里有一个原则, 就是下一次的处罚绝对不可能太轻。约定好之后, 当下一次再犯的时候, 就再也不是我“心慈手软”的时候, 因为是学生自己答应好的, 他也无话可说。其他同学, 看这一次老师都硬了, 本来还蠢蠢欲动, 也就不敢了。因为最多每个人被原谅的机会只有一次, 更何况不可能任何错误班级里的学生都可以重复一次。那么, 学生都愿意把这个被原谅的机会用在哪一天的意外情况之上。

俗话说:打一巴掌还要揉一揉。所以, 惩罚之后, 必须要做的一步就是最后的“收买人心”, 找个机会, 狠狠地找个学生的优点夸他一下或者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一下, 让他明白, 尽管犯错了, 但是老师没有讨厌他, 没有放弃他。这样一来, 本来属于对立面的师生一下就“和谐”了, 可能还会因此师生情感更深。

(二) 和谐的学生自治管理

一个老师, 天天在班上守着, 时时在窗外望着, 只能说这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 但绝对不能说是一个聪明的老师。聪明的班主任是大权在手, 小事放手。所以, 这就必须要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这里, 也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就是不能把学生干部当做你安插在学生中间的间谍, 学生是最讨厌告密者的。在这一点上, 我采取的就是万事公开化, 有事大家说。每当问题出现的时候, 班干部在班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出来, 比如某某上课讲话了, 迟到了, 然后再向违纪的同学求证。如果班干部有偏颇, 自己可以申诉。这样一来, 班干部也可避免因工作和同学闹不愉快, 同学也不会说班干部在告状。

而这一切的实施, 前期的情感铺垫和思想动员是必不可少的, 必须时时刻刻的把这样的一种“大家庭”的思想灌输给学生, 培养起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认同这个集体, 然后才会去主动维护集体的利益。不得不说的是, 这样的作法仍然可能会有个别同学不以为然, 这个完全没关系。只要班级的主流如此, 秉承“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小虾米是掀不起巨浪的。班主任, 要时时刻刻观察, 发现有这样的学生就找机会做好动员工作, 各个击破, 收效甚好。

(三) 课堂阵地不能放

“和谐”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很少有老师在一周一节的班会课上讲一讲, 学生就能够深受熏陶的, 情感教育绝对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 我深谙这一点, 于是就必须利用好课堂阵地。在语文课堂上, 身为班主任的我绝不是就课文讲课文, 必须进行思想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比如在讲《鸿门宴》的时候, 我就详细的给学生分析了刘邦、项羽两人的性格差异, 指出项羽的刚愎自用和自高自大是他失败的很大的因素。所以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不能如此, 必须虚心以待。课堂上的情感教育也要注意措辞, 不能太政治性, 必须要“润物细无声”。时间一长, 渐渐的学生就接受了老师的观念, 内心深处“和谐之花”开始萌芽。

和谐德育, 这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孜孜不倦探讨的话题, 也是共同的追求。有了班集体的和谐, 方有学校的和谐, 最终才有内心的和谐。内心真正“和”者, 方能真正享受教师职业的愉悦, 感受到“和谐之花”四溢的馨香。

上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魏伯子小学著作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