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而学校教育重分数、轻学生综合德育素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长于管、灌,短于放导等现象。新时期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应立足于德育的主体性建设、立足于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和方法、立足于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立足于开放式的施行方向、立足于综合型德育系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网络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网络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新的挑战也出现在教学领域之中。在中小学教学领域,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借助网络技术开展中小学德育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到网络不仅可以带来新鲜的事物,还存在着潜藏的危险,中小学生必须依靠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让网络真正为教育服务。本文介绍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对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小学德育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应对策略,并希望本文为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网络背景 中小学教育 德育教育 教育挑战

0

前言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的身心在学习中同时获得进步,就是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中小学德育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借助网络技术,为中小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使中小学生真正拥有健康的身心。

一、德育教育的内涵

德育的概念分为两种。广义的德育是制定一个可实现的计划,并利用该计划对一群人或者一件事,进行目的性强的教育活动,在此之中包括学校、社区、家庭乃至社会的德育;狭义的德育就是在学校中开展的相关教育。

教师将教学大纲作为依据,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以此为基础,利用道德、思想、政治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影响,从而使学生获得内容积极的体验,最终形成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德育教育对于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之中,学校和教师必须意识到,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人生哲理,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进行明确,并且将德育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其原因是德育教育是一项长久的、浩大的工程。

在中小学校园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和所教授的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相关功能,利用德育教育进行学科的辅助教学,结果自然是一举两得。不仅如此,中小学教师还要注重自身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从而推动德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对中小学德育教育产生的影响

目前,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直接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开展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将图片、文字、视频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德育。

四、网络背景下开展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与他人进行沟通,还可以传递各种信息,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中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因为德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化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自身也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榜样。尚处于中小学的学生,在学校中免不了和教师打交道,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然而现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有一部分教师上了年纪,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导致此类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甚至没有学生强大。现如今各种新思维在网络中层出不穷,教师必须及时学习,与时俱进,避免被时代淘汰。

所以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主动学习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一个良好的教师,必定会拥有强大的信息素养,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素养强大的教师才能够促进网络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德育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防线,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从而完成真正平等的对话交流。然而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被很多教师所沿用,因此在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依旧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填鸭式”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网络德育教育只要操作计算机就可以。所以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必须构建出一个真正平等的对话环境,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四)营造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上网环境

在进行网络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网络环境是一个五花八门、多种因素共存的环境,中小学生分辨不良信息的能力普遍较弱,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不健康的信息所影响,如果教师没有对此进行及时管理和引导,学生肯定会误入歧途,甚至可能做出悔恨终生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在学校内部构建校园网,将真正健康、安全的网络提供给学生,并且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实时监督,杜绝中小学生接触不健康信息,真正做到德育教育。

结论

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发展过程,因此中小学教师在进行网络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对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教给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自身也需要加强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信息素质的加强,在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真正培养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黄志利.谈网络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新通信,2020,22(01):189-190.

[2]孙恒盛,张婷.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77.

[3]秦秀凤.浅谈网络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34-35.

作者:林晓青

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立足点

摘要: 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或配合不当;而学校教育重分数、轻学生综合德育素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长于管、灌,短于放导等现象。新时期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应立足于德育的主体性建设、立足于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和方法、立足于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立足于开放式的施行方向、立足于综合型德育系统。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德育教育 国外德育 立足点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革命的进行,新时期知识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西部农村学校的学子们的现代生活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新的外部挑战,找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已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就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国外德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提出新时期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立足点。

一、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综述

1.关于对德育的认识与管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地位、任务总体上是趋于认同的,但存在着社会、家庭与学校认识不同步、不一致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比较牢固。但是,有的学校还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分数成绩上去了,学校的德育就无可指责。

从学校内部的管理看,大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抓得较紧,强调德育的计划,保证德育的活动时间,明确方方面面的责任等等。但是,学校形成的德育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以校长挂帅、班主任为骨干、课任教师全员参与、党团组织积极配合的德育工作系统还流于形式。

2.关于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从德育的范畴看,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都成为学校德育涉及的领域;从具体内容看,传统美德教育、国情教育、“五爱”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纪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30多项内容都进入了学校德育。丰富的德育内容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如何整合极为广泛的内容,推进学校德育课程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过分强调思想改造,片面强调“晓之以理”的灌输,忽视通过“循循善诱”去激发学生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机制,经常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学生道德发展的自我需要和内在机制对立起来。因而大多数校长和教师仍然长于“管”和“灌”,而短于“放”与“导”。

3.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总体上讲,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是我国中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基本特点。但是,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作用更为明显:他们政治上关心国家大事,但对了解和参加政治活动缺乏热情;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有强烈的独立自主需要,却对学校的马列主义世界观教育有逆反心理;苛求社会和他人为其提供更多的条件,却缺乏社会责任感,更缺乏感恩意识;他们生理的成熟、能力的发展先于心理的发展和社会的成熟,却盲目自信,认识事物只会横向比较,不会纵向分析,处理事情自律少、规范差。这些缺陷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国外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2.综合化趋势

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都注意到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力图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新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和补充。美国已形成了传统方法(即理论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方法(通过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3.适应性趋势

国外德育非常强调适应性,有人称之为“适应道德教育”。新加坡在编制道德教科书的过程中,不仅对在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而且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还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反馈性调查,制定出一套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学生成才需要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内容。

4.实用性趋势

美国学校德育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方案都力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有的把道德教育教材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

5.素质教育趋势

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是国外德育的普遍发展趋势,在各国的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德育方法的应用中,都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整体素质。例如: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10点建议中,要求学校注重向学生传授正义、勤奋和尊重他人等美德,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

6.重视传统趋势

当代世界范围内激荡着一股“传统热”、“寻根热”、“儒学热”,成为国外德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立足点

1.立足于德育的主体性建设

德育的主体性主要是德育工作主体和德育对象主体。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德育对象主体是学校的学生。要使德育工作者的职能由单向灌输现成的思想道德理论转变为关心、指导、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使自己也受到教育,获得发展。由此,德育工作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要由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受教育者主体德性发展的“良师益友”、“人之师表”。

2.立足于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和方法

德育不是居高临下单向灌输,是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互动过程。把德育作为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相互作用并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实现的活动,真正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亲密友爱的关系,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和成长实际出发,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唤起受教育者内在道德需要和思想自觉;优化环境,交流情感,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动人心弦的共鸣中主动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教育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让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锻炼自辨是非善恶、自主正确选择价值和行为的能力,在生活里学会自我修养,在思想道德上不断适应新的客观要求,则是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重要举措。

3.立足于生活化的德育内容

德育要贴近、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把体现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构成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受教育者并使之成为他们由衷的需要、喜闻乐见因而卓有实效的具体教育内容系列。

4.立足于开放式的施行方向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和多元多彩多变的现代世界,德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为了造就开放社会中能够自学自强自律的思想道德主体,而让受教育者置身于开放的教育环境和过程中,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开放中,不断实现着自己的发展和更新。德育思维的变革也要开拓新的视野,不断吸收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德育内容要有一个基础性相对稳定的系统向时代和生活开放,不断从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中吸纳新鲜的思想道德养料,关注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思想道德上的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和新热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张扬,思想道德批判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实现德育内容的不断创新。

5.立足于综合型德育系统

德育应从整体着眼,打破单一的旧格局,建成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大德育”新体系。以受教育者的整体生活环境为重要依托,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合理配合,构成德育的社会网络和整体合力。努力使受教育者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整体发展。

总之,西部农村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依赖于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也依赖于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道德理念的树立,更依赖于用萌芽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来引导人、培育人、激励人。

作者:代 丽

中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浅析网络平台下实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得以普及。中小学生作为网络主力军,网络逐渐影响到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不仅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着消极干预,必须要做好网络平台下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讲述了网络平台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主要的解决措施。

网络平台德育教育措施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就是让学生们身心两方面都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思想品德是人类的灵魂,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无论什么时代,都十分重视少年的道德教育,并且将其放在首要位置。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平台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方面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广泛,网络上面的信息不仅具有着积极性,同时也具有着消极的一面,青少年正处于构建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阶段,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感染,会对青少年的意识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由于网络环境的信息真假难辩,会弱化青少年的伦理道德,网络本身就是虚拟世界,在人们进行交往中不会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进而会导致诸多不良信息的出现,进而会降低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甚至会丧失社会伦理道德。如果相关部门并没有对网络监管做到位,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往往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进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就会导致道德人格出现缺失,形成双重性格,进而就会出现青少年犯罪等行为。另外,由于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会将虚拟的人机交往代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网络平台中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建立班级网页,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校园必须要净化网络环境,从网上建立班级绿色网页,其主要作用就是宣传班级文化和教育学生的重要德育窗口。可以将班级网页按照功能分为多个窗口,比如,班级概况、风采展示以及教师寄语等窗口。在建设班级网页的时候,应该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进行,将学生们归纳到班级绿色网页建设中来,进而可以共同进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另外,班级网页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开拓视野,了解世界上的新鲜事和重大国际事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求知欲,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辟网上论坛

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德育网站的建设工作,利用校园电子布告栏系统开辟全新的德育天地。必须要定期的展开精彩活动和网上服务,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网上论坛研讨学习体会,解决目前班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为班级发展献计献策。学生们在网上论坛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隐去真实姓名,进而能够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出自己的心声。进而学校才能够及时的发生学生们的思想问题,并且加以纠正,解决出现的思想问题。另外,网上论坛的学生思维也是非常活跃的,能够大胆的提出问题,有利于教师改变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3.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1)策划主题活动。由于每年中小学生会有比较长的寒暑假,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中小学生寒暑假中沉迷网络游戏,学校应该联手社会和家庭为中小学生打造良好的氛围,展开多项网络活动,比如,计算机网页创意大赛以及动漫制作等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陶冶情操。

(2)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在课堂上不仅能够锻炼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看待网络虚拟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其中道德观也是其中内容之一。

(3)学校要从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必要的约束。虽然教师不能完全的将有害信息避免与学生进行接触,但是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将有害信息杜绝在课堂之外。所以应该动员所有的力量建设健康、科学的现代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在进行开发的时候,必须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对其进行更新和维护。在具备了软件环境之后,应该为学生们提供具有创新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

4.构建学校网络德育体系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中小学生对信息处理、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随着网络日益普及,目前网络活动中的青少年比例与日俱增,在网络中教育的干预能力比较弱,大部分都是中小学生自主选择判断,所以,必须要加强中小学生自主选择判断的能力,能够辨别真伪信息,进而可以高效、科学的利用网络更好的服务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最终决定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选择的道德,所以应该为中小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加强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工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生们的德育质量。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通过最新的知识加强自身,利用网络实施德育教育,进而将中小学生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姚志雄.关于中小学数字德育的研究和探索.领导科学论坛,2012,(7).

[2]刘娟,经晶.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德育教育探究.软件导刊,2012,(5).

[3]杨成锋.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2008.

作者:王志刚

上一篇:培养大学生德育论文下一篇:教育法义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