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2023-03-04

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 一件工艺品, 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 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在我任教的美术欣赏课上, 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 选择优秀的画家, 优秀的作品。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 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 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 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 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 而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艺术在他看来是所谓静观默察, 是深入自然, 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喜悦, 是智慧的喜悦, 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这个世界而又再现这个世界的喜悦。

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 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 既熟悉, 亲切, 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而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 我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 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这两种现实都在幻觉中产生, 从再现形象到客观现实往复多次, 构成心灵意象的跳跃感再现。捕捉这样一种大幅度的扩展和变化着的意象, 将激起心理, 智慧, 想象, 情意以至人生经验的涟漪, 这一精神活动本身“力”图样, 体现的恰是梦想与现实, 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矛盾。罗丹的助手葛赛尔写下了《沉思》这座雕像给他的审美经验, 这是一个非常年轻, 神的张弛, 往复, 伴随着极度的审美愉悦, 呈现为精神上的创造, 自由和超越。他在表现时特别注重强调和对比, 把眼睛以上从眉弓推向前额, 突出入类精神生活最主要的领域, 以先声夺人的精神力量去接近观赏者。

而在现实当中, 罗丹对艺术的执著使他自己认为是“教徒”, 他在遗嘱中对青年谆谆教导: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 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 专心, 真挚, 意志。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

我们应该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觉到这种美的力量。一个朦胧中的少女有着自己的梦想, 这与中学生多梦的性格是如此的接近, 这种心灵的沟通和激发, 如电流通过全身, 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 忽然间犹如脱胎换骨, 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觉的接受了罗丹的高尚艺术品格, 尽管也许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 但这种教育的深刻性是永远不能泯灭的。

又如凡高, 他尽管只活了3 7岁, 而且是孤僻, 自闭, 精神分裂.真正的去了解他, 了解他的生活, 了解他的品格, 我想学生会对凡高充满了尊敬。

脾气古怪的凡高从小就不合群, 不仅长相难看, 有时羞怯, 有时又冲动粗鲁。他拒绝社会, 社会也拒绝他;但他向社会献出诚心, 社会仍然拒绝他。他在为古皮尔画店工作时, 直截了当地批评顾客的爱好, 甚至公开宣称商业实际上是有组织的盗贼集团, 于是他被解雇了;他在一家寄宿学校任法语教师, 看到了贫苦的学生的生活状况而没有向他们收学费, 于是他又被解雇了:他在一座煤矿当自食其力的传教士, 把财产分给穷人, 自己粗茶淡饭, 衣裳褴褛, 教会认为他布道失当, 于是他又被解雇了:他满腔热情, 一往深情地追求真诚的爱情, 但不是被戏耍, 被背离, 便是酗酒放浪, 于是被“解雇”了;他如痴如狂, 满怀虔诚的创造绘画作品, 却因不被世人理解难以找到知音, 于是他又被解雇了。

然而凡高和罗丹一样, 对待艺术就象一个虔诚的教徒, 他并不太在乎人们是否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作品, 他只是把画画当作宣泄情感的一种最佳方式, 并且他有着和雷诺阿一样的追求。“我画画不是使人苦恼, 而是使人们快乐。”他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一点着实令人惊讶, 也使人们得以窥到凡高的内心:他就象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 尽管生活如此对他不公平。他仍然热爱和渴望生活。

他的代表作《向日葵》, 作为一副静物画, 从它色调, 布局, 瓶花的特定形式构成, 以及笔触的运用, 油彩技法上的处理, 都是显示出画家对自然, 生命, 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 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 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盘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的内在涵义, 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中诞生。学生在欣赏时自然而然地想象到凡高地一生, 沉默, 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而更重要的是凡高的这种爱心和渴望生活却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其次, 在进行欣赏教育时, 有必要的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的艺术, 提高民族荣誉感, 长期以来, 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由于把科学的发达等同于美学的发达的错觉, 中国的艺术跟在西方科学的路子后面, 疲于奔跑的追赶, 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远, 忽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优势。

事实上, 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 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 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中国绘画是多点透视, 在游动中看世界, 不但能画出肉眼之所见, 而且能画出心眼之所见。山前山后, 屋里屋外, 长江万里, 四季花卉, 皆可同时纳入画面。

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 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 在欣赏美的同时, 既自觉的接受了思想教育, 也接受了新观念。

摘要:美术欣赏课上, 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 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 以及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了解西方绘画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中国的艺术, 提高民族荣誉感。

关键词:美术欣赏,罗丹,《沉思》,凡高,《向日葵》,中国绘画,多点透视

上一篇:让思想品德课“乐”起来——浅谈游戏式教学法在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卫生统计学》教学考试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