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就业·创业工作探讨

2022-09-10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15%, 进而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2017年则达到了45.7%, 预计2020年将超过50%, 这也就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即将到来。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 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4年和2018年又相继实现了200万人、300万人、400万人、500万人、600万人、700万人和800万人的突破, 近20年来, 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的近十倍。2015年、2016年和2017年,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分别是1312万人、1314万人和1351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6.9%、6.7%和6.9%。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5%左右, 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也仅仅略多于90%。根据麦克思研究院的调查显示, 近5年来, 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 接近翻了一番, 即以后每年创业大学生的数量超过20万人, 且多数大学生创业并不是出于就业困难, 超过90%的大学生是主动的机会型创业。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 新式职业型就业和自主创业型就业都在倒逼教育转型, 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到来之际就做好应对工作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普遍被称为“统一协调论”, 即做到“专业、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事业”这“六业”相统一, 大学生个人发展与高校发展、用人单位发展、社会发展四者相协调。在近十年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中发现, “统一协调论”还是得到了大学生的高度认同, 对其就业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重视职业·就业·创业工作建设

(一) 重视职业·就业·创业场地建设

重视职业·就业·创业场地建设, 为广大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规律、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搭建一个平台, 并努力成为一个吸引学生对照职业要求自我发展的活动空间, 一个激发就业创业精神锻炼就业创业能力的广阔舞台, 一个交流思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家园。

(二) 保障职业·就业·创业硬件建设

建造一个既方便日常工作需要又利于教育指导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 如办公设备家具、先进教育设施和活动必要装备等。全面服务于教育指导及研讨交流等事项的顺利实施。同时充分利用好高校现有资源, 扩大活动空间。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根据现实需要不断完善硬件条件, 体现发展进步, 为高校职业·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服务。

(三) 创造一个能够唤起学生职业意识和深切体会就业创业气氛的文化环境

创造一个能够唤起学生职业意识和深切体会就业创业气氛的文化环境, 如典型事例的宣传、醒目的标语口号、专业的书籍材料、配套的影音资料及专门的测量工具等。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建设原则, 突出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断增强教育指导的吸引力, 努力将工作室建成一个职业就业创业的文化空间, 服务于更多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 建立一套适应学校学生特点的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体系

建立一套适应学校学生特点的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体系, 其中职业教育引导着重于职业内容和职业素质, 使学生能够对标, 自觉地“找寻差距、明确方向、积极行动”;就业教育引导重于端正思想、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和能力提升, 主动地“适应需求、目标清晰、精准施策”;创业教育引导重于精神培育、综合素质和实践实习, 积极地“探索创新、找准入口、全面提高”。同时, 搭建起理论教育平台、实践活动平台和交流互助平台。

(五) 锻造一支立志于学生职业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的师资队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学生志愿工作队伍

锻造一支立志于学生职业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的师资队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学生志愿工作队伍。工作室成员现在都直接面对学生, 尤其是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 深入了解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优势、特点及心理等状况, 再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去强化教育指导工作,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资队伍建设将重在交流培育和专业培养上, 坚持“术业有专攻”的原则, 在培养个人专攻方向的基础上, 通过交流互鉴互学发挥集体合力, 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和集体的综合实力。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将重在结合兴趣爱好和自觉主动作为上, 坚持“学有余力、勤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原则, 培养一支自愿为工作室长足建设不遗余力的学习和品行兼优的学生服务团队。

(六) 搭建新平台、实现新发展

树立一个带领学生“直面社会挑战、勇立时代潮头”的先锋形象, 充分发挥先遣军作用, 为大学生教育培养转型“先行先试”, 并力争取得良好的效果。职业·就业·创业工作室是在原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间还涉及开展的有关活动, 其未来的发展既要立足基础, 还要不断开辟新路径、提升新实效、搭建新平台、实现新发展, 并力争成为“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学生教育指导模式。

二、基于职业·就业·创业工作建设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学生, 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六个方面的主导思想

(一) 突出“扎实专业能力基础”

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基础是扎实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作用是弘扬优良学风, 学风好专业能力才能强。坚持“与专业学风建设同步, 与专业能力提升并行”的原则, 促进大学生“立足专业、扎实学识、勇于创新”。

(二) 突出“创造优良学业条件”

将专业内化为学业就是创造优良学业的过程, 优良学业也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应从实现优良学业抓起,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促进大学生重视学业发展, 学会学习、学会协调、学会高效, 在优良学业中探求创造、创新, 为创业打好基础。

(三) 突出“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从优良学业到实现就业, 首先是勤奋的实现, 其次是能力的胜利, 但最重要的则是思想的成功。就业教育引导应该从树立正确的就业理想出发, 从学生入学就开始, 贯穿专业培养的全过程, 使学生在认识—选择—调整—确认—再认识···—确定过程中坚定就业目标, 并能兼顾到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和人个追求。

(四) 突出“增强职业发展意识”

从就业到职业实现的是多个角色转变, 即校园学子到社会人、消费者到生产者、学生到职业人。根据职业的特征, 帮助学生明确对职业的全面认知, 在日常中自觉培养职业素养, 及早达到所想从事职业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标准。

(五) 突出“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是创业的必要条件, 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创新。创新精神自培养“爱问、爱钻、爱动”开始, 从感兴趣的问题问起, 从看到就着迷的地方钻起, 从喜欢琢磨的东西动手做起。创业精神自培养“冒险、理性、坚定”入手, 开创一番事业需要冒着风险,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理性和坚定更是关键因素。

(六) 突出“执着追求事业成功”

成功的结果大同小异, 成功的过程千差万别。事业成功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和奋发的勇气。据此, 培养学生的“韧劲、创劲、猛劲”是确保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内容, 将创业成功的共性特质和个性特征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既尊重共性教育又尊重个性发展, 努力实现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工作的新发展。

在新时代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 大学生职业·就业·创业教育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 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需求,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需要, 以及未来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征, 注重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全方位拓展学生职业·就业·创业视野, 激发学生个性化与创造力, 勇于突破、善于创新, 紧跟新时代的潮流。

摘要:建立一套适应学校学生特点的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引导体系, 其中职业教育引导着重于职业内容和职业素质, 使学生能够对标, 自觉地“找寻差距、明确方向、积极行动”。

关键词:职业,就业,创业,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俞淑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 (6) .

[2] 景坤玉.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 (5) .

[3] 张陆燕.关于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轻工科技.2018 (4) .

[4] 陈惠扬.浅谈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 (4) .

[5] 钱旭辉, 狄鹏勇.让大学生就业有门径、创业有办法[J].中国就业.2018 (5) .

[6] 湛利华.增强高校就业工作市场意识的路径选择[J].理论前沿.2017 (24) .

上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关于新时期化工安全生产及评价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