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与就业咨询探讨论文

2022-04-29

摘要: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就业队伍中的重要分支,开展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与辅导员能力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提高这股力量的就业指导能力,笔者在线上向湖南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进行了一场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32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就业指导与就业咨询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就业指导与就业咨询探讨论文 篇1:

浅谈如何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摘要】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国家对于高校的扶持及政策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相较以往,现代高校在数量及规模上,均有了较大的提升,大学生数量较多,竞争十分激励,就业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该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积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及现状,如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力度不足,并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几点个性化就业指导措施,包括个性化就业咨询、个性化就业训练等,为高校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个性化指导;现状;措施;研究

前言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发展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各个专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压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给予额问题已经成为生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该形势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及现代的社会形势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个体需求、及个人发展规划等,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因素均需要重新确定及定位,包括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对象等,并逐步完善就业指导的架构、工作模式、指导范围,工作水平、层次等,因此对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

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作为现代高校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技术指导、政策指导、思想教育、信息指导等,其能够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于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业指导的效果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包括就业队伍建设不适应现代形势的发展及大学生指导就业课程的建设力度不足等,具体情况如下:①大学生指导就业课程的建设力度不足现代高校的落实就业指导课程时,许多高校并不能完全做到根据就业指导的相关要求来进行指导教学工作,而是将重点集中于学生毕业时的择业指导方面,且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进行教学课程选择集中大班授课的方式,重视知识灌输,而忽视了讨论,教育方式不当,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②就业队伍建设不适应现代形势的发展 许多高校较为重视知识教育工作,而对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深,因此专职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数量编制较少,一般工作模式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合院系毕业生辅导员,协作进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专职人员数量少,日常事务性工作十分繁杂,工作量大,影响了其本职工作的情况,且一般的指导人员多数较为年轻,经验不足,许多指导工作仅仅属于理论范围,对实际就业的指导效果不理想[1]。

3、相应措施

3.1个性化就业训练

就业指导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性质也较为特殊,不拘泥于系统理论的介绍或者知识讨论,其重点也并不集中于学生需要熟悉或者练习某项具体的技术或操作程序,而是注重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主动参与,在该过程中得到更多实际体验及经历感悟。个性化就业指导,需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过程,校方积极的组织与之专业相关的职业训练,包括生产实习、生产见习、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较大的企业、模拟面试、参加招聘会,感受就业形势等。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针对某些特殊行业,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通过该类活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全面增强竞争实力[2]。

3.2个性化就业咨询

就业咨询的形式较为丰富,包括是启发教育、共同协商、充分沟通交流、互相探讨等,最后提出建议、意见或者答疑,属于就业指导中极为常用的方法。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就业咨询的以一般情况下的咨询的最大区别在于,需要妥善处理普通的就业咨询及就业心理咨询的关系。其中,就业心理咨询较为特殊,其设计的内容主要主要是职业选择与职业心理适应的内容,其主要方式是语言沟通,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情况、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相应对策,妥善解决问题。该过程中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心理适应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它该方式具有基础性的教育的功能,但是本质上属于间接的、辅助服务。

3.3提供个性化就业信息

提供就业信息需要经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最后发布信息。一般高校的就业信息发布是通过校园广播、论坛、QQ群等各种平台,全面覆盖学生的生活。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平台的发展十分迅速,学校在实现个性化就业信息的提供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群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学校应申请微博号及公共微信号,在各个班级内进行公布,并积极推送各种信息,包括就业需求信息、用人单位信息、就业形势、面试技巧、自我定位方法、职业规划等相关资料。手机短信群发是最为直接的信息推送方式,先全面统计学生的手机号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发送就业信息至学生的手机上,学生即可以根据信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求职及就业[3]。

3.4个性化就业指导课

在高校进行就业指导课是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不同的年级、专业,且学习的知识有较大的区别,就业方向也有较大的不同,需要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和教材,并标注出讲授重点。另外个性化就业指导课也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于现代学生的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形式等。在完成就业指导课后,负责就业指导教研室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专题,或者根据需求,开设公开课,在全校范围内通报,学生可以本着自愿的原则,根据自身情况选修某一课程,实现小班教学,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备,改进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灵活多样,并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包括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等[4]。

4、总结

现代社会形势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数量较大,且其在毕业时,面对繁杂的社会形势,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对于就业没有具体的规划,就业情况给不容乐观。高校需要强化就业指导工作。而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能够科学的指导不同群体进行就业活动,符合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要求,对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还需要高效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全面把握学生的情况,包括就业需求、职业理想等,探索出适应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方法,促进学生的顺利求职就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使之能够做好职业规划,保障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杨婉,邬瑞斌.应用团体辅导开展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11):197-198.

[2]解恒岩,房磊.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96-97.

[3]李晞.全方面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1):25-26.

[4]欧莹.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推进个性化就业指导优势及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01):47-48.

作者:黄宝丽

就业指导与就业咨询探讨论文 篇2:

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调查分析及提升对策

摘 要: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就业队伍中的重要分支,开展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与辅导员能力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提高这股力量的就业指导能力,笔者在线上向湖南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进行了一场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32份。通过分析数据,阐明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优势与困境,然后,针对提升能力目标给出了几点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

2017 年 9 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第八款明确指出“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因此,鉴于辅导员工作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内在关联性,以及做好大学生就业对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性,笔者开展了一次辅导员线上问卷调查,以就业指导为中心,围绕辅导员的基本条件、工作状况、职业追求以及其辅导对象心态、学校管理制度等因素进行多角度剖析,确保以客观全面的数据来了解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水平,最后探讨了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意见与建议。

一、长株潭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调查分析

这次线上调查问卷集中以长株潭高职院校专兼职辅导员为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其中男性64人、女性68人,长沙61人、株洲40人、湘潭31人,专职者90人、兼职者(含曾经兼职者)42人。以下分析结果,以问卷数据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湖南省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整体情况。

(一)辅导员高学历背景下,其就业指导能力缺少专业培训助力

答卷的132名辅导员年龄层次为:18—25岁20人,占比15%;26—35岁66人,占比50%;36—40岁32人,占比24%;41岁及以上14人,占比11%。硕士及以上学历88人占67%,本科学历30人占13%,大专14人占11%。辅导员年龄段主要在26—40岁之间,学历以硕士居多,这种现象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但当被问及“指导过多少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没带过或者带过一届的有70人,两届及以上的30人,四届及以上的32人”,结果说明高职院校辅导员因年龄偏低,当中一部分有留校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在从事就业指导中不排除存在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全面的现象。当被问及“是否接受过专业就业指导培训时”,有87人占66%回答“一年只在本校内听过两三次相关讲座”和“几乎没参加过”,有45人占34%回答“被派出校外参加收取费用的专业培训”,这反映了只有少部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能以专业知识来指导学生就业。

(二)辅导员大部分具备基础的就业指导能力,但职业化层次偏低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生涯发展学会就开始研究就业指导人员基本能力,近年来,我国相关研究增多。本文认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包括信息搜集、整理及分析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学习能力,就业咨询与推介能力,研究及教学能力。在问卷中,认为有较强信息搜集、整理及分析能力的有124人次,占94%;有心理辅导能力的51人次,占39%;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108人次,占82%;有较强学习能力的100人次,占76%;有就业咨询与推介能力的100人次,占76%;有研究及教学能力的72人次,占55%;其他15人次占11%。位居前三的都与就业有直接关系。但问及“在工作中最急需提升哪三个方面的就业指导能力”时,“就业咨询与推介”者达96人次,占73%;“研究及教学能力”者85人次,占64%;“心理辅导能力”80人次,占61%;“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者71人次,占54%。这些数据表明辅导员在“就业咨询与推介”能力上存在不足,是工作上急需强化的重点,这在毕业生呈现的就业心态及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的数据上体现出来了。

(三)事务杂多忽视了指导能力培养,不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积极性

大三毕业最后一学期,辅导员通常要进行繁忙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数据显示,“发布及解读就业信息”“传授面试技巧”“协议签订指导”“指导简历制作”及“其他”达388人次选择,有48人占36%觉得“临近毕业季工作量很大,需要经常加班”,且有64人占48%反映除大三外,大一、大二就开始逐步向学生开展就业引导,这样就是为了让学生早日接触就业信息,做好人生职业规划。而填写问卷的辅导员认为,毕业生对于学校组织的来校招聘等活动,“凭心情参加的”有48人占36%,“对招聘信息较为关心的”44人占33%,能“主动咨询、积极就业或创业”者仅有28人占21%,认为存在“靠父母介绍工作”的有12人近10%,这说明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性较低,原因当然较多,比如就业期望值过高、逃避就业、就业能力差等因素。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与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量不成正比,说明指导的有效性有待加强,不能仅注重具体事务,能力提升也很重要,比如以丰富的指导形式发挥各自优势。

(四)辅导员就业指导角色重要,其能力激发受组织结构与制度影响

当被问及“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时,有84人占64%认为“很重要”,36人占27%觉得“较为重要”,12人近10%认为“不怎么重要,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其实辅导员与毕业生在情感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朝夕相处三年,彼此建立了信任。当学生遇到困惑時,他们更愿意向辅导员倾诉;辅导员在知悉学生性格特征、能力兴趣、学习成绩、志向理想的情况下,在就业方面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意见与建议。但从学校创业就业教研室(相关部门)组成人员来说,却存在不合理性,辅导员数量偏少,有24人选择“比例低,一个都没有”,有78人选择“比例一般,占10%—30%”,有30人选择“比例高,占30%以上”,可见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应有的作用未受到重视,在省内高职院校,其考核也未形成统一的制度,其中有72人占55%认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角色重要,并纳入了学校考核制度”,也有60人45%的情况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配合其他部门,不纳入考核制度”。

二、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对策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湖南省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很多的优势,他们大多数年轻,不仅能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而且具备高学历,知识储备较为丰富,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但是要提高自身的就业指导能力,还需要内外因多方面共同努力与完善,笔者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需参加专业培训

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今天,做好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专业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中的通用能力,即学习能力,信息搜索、整理及分析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中,均可习得,也可通用,因此,这部分能力相对较易培养;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中的专业能力,即就业咨询与就业推介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输出能力、个体生涯咨询与辅导能力、教练能力,难以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培养,需要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获得。而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要支持辅导员参与主管行政单位及相关机构提供的培训机会,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专门化的队伍,才能使用专业知识指导就业工作。

(二)需重视自学提升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关系着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个人等方方面面。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辅导员应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不仅要对系统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积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最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其次,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再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一般由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学生处工作人员、院系负责人和辅导员组成,辅导员是不可缺少的一员,所以辅导员应当增加与高校毕业生的接触,发挥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天然优势,在接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每个毕业生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心理状况等,并且根据其个人性格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合适的用人单位。

(三)需完善考核制度

现在很多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有些学生不积极就业,由家庭供养,慢就业、待就业情况比较常见,或者非一、二线城市不就业,或对薪酬期望值很高,将个人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要转变当前一些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应端正就业态度,提高就业技能,其中辅导员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要给予他们更多有效的激励措施。首先,高校要完善就业指标评价体系,明晰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职责,激发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改变当前应付式地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疲惫地忙碌在繁杂的就业情况填报信息工作中,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其次,辅导员所带班级学生完成就业情况优异者,适当给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在职称晋升、培训方面提供更多机会,并且学校要区别对待热门专业与相对冷门专业就业率。

(四)需丰富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依靠辅导员,形式单一、效果有限;未来可以探索以学生就业指导骨干、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HR为主体的团队化就业指导形式:将就业问题进行分级、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就业问题匹配合适的就业指导主体,优化就业指导资源。改变以往就业工作以某部门、某岗位为主的单打独斗的模式,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强化就业指导效果。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发挥着引路人、参谋等角色,是学生就业指导支持系统的中的关键环节,能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支持、实践实习等,能最大化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有助于真正提升就业指导的实际成效。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打赢就业这场战,发挥学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极具必要性。为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地实现就业,笔者分析了辅导员的特征及其在就业指导上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四点建议,以期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真正实现专业化、职业化要求。

參考文献:

[1]李军,毛宇.“众创”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胜任力模型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6(4):4-6,20.

[2]潘姗姗.精细化理念下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路径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4-146.

[3]王国亭.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8(2):6,24.

作者:段莉苗

就业指导与就业咨询探讨论文 篇3:

论全球金融危机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

摘要:受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本文反思了当前高校常用的就业指导模式,探讨了符合学生成才需求、能切实提高工作有效性的就业指导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校就业指导模式 创新

近年来,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不少企业裁员减薪,压缩招聘计划,改以招聘实习生,种种现状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新形势下,高校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学生对母校的评价和认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刻不容缓。

一、旧就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

旧就业指导模式是指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以面向毕业班为对象开展面授形式的就业指导课为主,以个别学生的谈话和就业咨询为辅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师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问题,旧就业指导模式未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主要问题如下:

1.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晚,效果欠佳。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在毕业班开展,部分高校则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展,无论哪一种形式,就业指导工作均起步较晚,有突击上阵的感觉,无法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求职目标确定及实现人职匹配等问题,这一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就业及毕业论文撰写,无法静下心学习就业课程的内容,主动意识缺乏。此外,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设置多以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介绍及办理手续介绍为主,缺少实战性的内容,学生体验少、兴趣小。

2.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成瓶颈。

就业指导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兼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工作。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多由毕业班辅导员及个别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担任,不少教师缺少专业训练,指导缺少实效性。

毕业班辅导员不仅要为少则一两百,多则三四百的学生提供各类就业指导,而且需完成各项就业相关的工作,甚至要组织毕业教育及各项毕业检查,不少还兼任学生会、团委指导工作,毕业班辅导员在精力上、时间上无法分配,工作精细无从谈起。师资力量成为就业指导的瓶颈。

二、新形势下就业指导模式创新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复杂,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矛盾凸显,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势在必行。新就业指导模式旨在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突出全程性和学生指导的个性化。其主要特点如下:

1.坚持以职业生涯的探索和规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就业指导工作成功的前提是学生有主动性,想学并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而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以技巧性的指导和心态辅导为主,不能改变学生缺乏清晰的求职目标这一问题。学生总是漫无目的地学习,更有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指导老师进行就业方面的交流。因此,激发学生参与就业指导的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关键前提。

从学生成才的角度看,就业指导的目的不应是提高就业率,而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职业目标的确定及准备就业过程中不断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质量。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并不等于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作为就业指导课的其中一个内容,用一次讲座或比赛就草草结束,而须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在低年级学生中就应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理论,帮助学生借助各种测评系统认识自我,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一方面了解社会的用人要求,进一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选修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以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报告,鼓励学生为大学生涯制定详尽的目标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使学生做好充分就业调查及准备,减少焦虑。受益终身。

2.坚持以工作坊形式落实学生的分类团体指导。

大班制就业指导目标分散,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进度,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目标对学生进行小组指导或组织工作坊,如简历制作工作坊、面试技巧工作坊等,更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分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团队辅导中可以通过相互分享、讨论,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成长、提高的效果。

3.尝试以就业自助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手段。

就业自助网络平台是指以博客或教师空间形式出现的就业主题网站。它比起学校就业网站更具亲和力和专业针对性,可提供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就业心得分享、指导老师心得、在线互动答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主查阅,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不习惯面谈咨询或因找工作长期不在学校导致的沟通断层问题,最大限度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解决教师精力有限的问题。

4.坚持以“一对一”的方式突出个性化就业指导。

有了就业自助平台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常见问题,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更细致的就业指导工作。受过专业咨询、指导培训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政策分析、求职心态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同时,已经签约的学生也可以朋辈的身份与咨询者分享就业心得,低年级学生通过与朋辈就业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明确大学期间的努力方向和就业目标。“一对一”就业指导需要时间和场地上的保障,使教师和学生在咨询、指导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中断和影响,保证个性化就业指导质量。

5.尝试开放式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开放式的就业指导面向社会,让更多的用人单位、在职人员参与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实践,接触社会、工作,了解差距,帮助学生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性衔接。

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全程化。不仅是毕业班学生,更应辐射全校学生,努力使新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指导性,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有规律地定期开展。新生辅导员须制定每一届、每一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及计划,避免因辅导员的轮岗、分流中断就业指导工作的延续性。

6.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优良是衡量就业指导工作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加强对毕业生的生涯情况跟踪调查。形成一系列的职业生涯发展个案,进而调整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及薄弱环节。树立学生身边的成功榜样。

就业指导工作纷繁复杂,但责任重大,既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又关系到学生就业质量及家庭、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要坚持就业指导模式的实践与创新,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在前头,做到细处,做到真正以生为本。为生服务。

作者:陈 璐

上一篇:职业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论文下一篇:彩色叶植物园林景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