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理教学的自由空间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2-09-12

地理课堂教学, 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 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 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 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 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1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1) 教师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积极思维, 敢于创新。为此,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 要及时赞扬鼓励, 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 也不轻易否定, 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 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学生以否定的回答, 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 共同探讨, 求得正确的结论, 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 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 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 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艺术语言、课前讲地理、演讲辩论、增举时事、联系热点等。

(3) 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 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 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 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 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 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2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 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 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1)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烈的求知欲,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 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 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 留出课堂“空白”, 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2) 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 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 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 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十分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3) 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 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 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 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着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 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1) 要在课堂开展好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 强调学以致用, 教、学、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

(2)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 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 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教师, 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 (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 、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 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 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 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 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 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 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 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 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 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摘要: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属于自己的创新意识, 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意识

上一篇:提高地铁1500DV直流柜的绝缘安装工艺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双向导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