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问题探究的氛围,建构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2-12-05

创新意识是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愿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关键, 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 因此, 营造问题探究的良好氛围, 是建构学生创新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

1 问题探究的特征

瑞特曼把问题分为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两类。所谓清楚规定的问题是指目标明确、潜在达到目标的途径容易发现的一类问题;含糊规定的问题是指目标不明确、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可供参考的一类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解决的是后一类问题, 本文主要是对含糊规定问题的探究。问题探究具有以下特征:

1.1 自主性

强调探究的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或有多种答案的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 不受教师讲授知识的限制, 思考范围和领域不受教师的左右, 借助教师传授的知识亲自动手实践或查阅大量资料, 找出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学到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克服经过教师消化、吸收后再传授给学生条件清楚、只能熟练解决一些清楚规定问题的不足, 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1.2 发现性

“发现”这个概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类发现”, 是相对于人类已有的认识而言的新认识;二是“个体发现”, 是相对于个体已有认识而言的新认识。人的“类发现”能力是从“个体发现”中发展起来的, 没有“个体发现”也就没有“类发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发现主要是“个体发现”, 学生的“个体发现”同科学家的“类发现”在发现过程上 (尤其是在心理过程上) 存在很多的相似性, 都是对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方式的改造和超越, 没有这种改造和超越也就无所谓发现。

1.3 迁移性

学生将已建知识结构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其它问题中去, 就是学习知识的可迁移性。加强对含糊规定问题的解决, 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 又能使已学的知识灵活迁移。

2 问题探究的作用

对问题的探究是唤醒人们去发现创新的动力。其作用是:

2.1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传统教学过程注重趋同性逻辑思维的培养, 使每个个体的思维沿着一个方向发展, 使每个问题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对含糊规定问题的探究, 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对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问题的答案也有独特的新颖性。教学中只要设置好问题, 学生的求异思维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2.2 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

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品质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系的其它心理品质的综合。具体地说, 创造性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密性四种品质 (托兰斯, 1958) , 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其它心理品质有冒险性、挑战性、好奇心、想象力四种品质 (威廉姆斯1971) , 其中思维品质保证了个性创造活动的操作, 个性品质为创造性活动提供动力。对含糊规定问题的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未来的人才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协同对问题进行探究, 他们会相互启发、相互协商, 共同探讨, 共同解决问题, 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营造问题探究的氛围

自由、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 需要教师平等、诚实的态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师生平等关系的重要性, 把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是一个有理解、有智力、思维活跃的人,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形成激励思考, 勇于创新, 不怕出错露短的探究问题的氛围。

3.1 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把教师的角色定位由“独唱”变为“伴唱”, 由“主唱”变为“辅唱”, 变改造学生为引导学生,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指导学生自己选择信息、积累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 启发学生脑、眼、手并用, 多向交流, 相互讨论, 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 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我, 如形体与健美操、武术教学中, 经过几周的学习, 让学生根据动作规律、规则创编一套难易适中动作和套路, 教师根据创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引导。

3.2 强化问题探究的意识, 刺激创新思维的形成

创新始于问题。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强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在教材内容的难点、重点、疑点处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如学习排球发球时, “飘球”怎样形成的?足球的“香蕉球”、乒乓球的“弧线球”?让学生课下探索其形成原理。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 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和争辩, 在相互启发中提出更为新颖而大胆的观点, 唤醒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意识。

3.3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愿望

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的某一方面的探究,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内容,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问、质疑能力;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 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 使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 如:“蹲踞式”起跑, 让学生记录正确姿势的身体各关节的角度, 分析讨论“蹲踞式”起跑的动力和身体各关节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铅球等其它项目的动力与各关节的关系, 实现知识的迁移、变通, 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问题的动机。

总之, 营造问题探究的氛围, 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 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是建构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模式。

摘要:瑞特曼把问题分为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两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解决的是后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具有自主性、发现性、迁移性的特征, 教学中营造问题探究的氛围, 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团结协作精神。

关键词:问题探究,创新意识,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陈佑清.略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J].教育研究, 2000, 5.

[3]  张波.李佐良.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建构主体意识[J].现代教育科学, 2002, 7.

[4]  吉尔福特.J.P.创造力与思维新论[M].华东师大学报科教版, 1996, 4.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下一篇:混沌系统的脉冲控制与同步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