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2-09-1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常规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疑有助于学生本质地掌握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然而, 当今时代教育, 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创造性教育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 中学数学老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创新思维涵义及其重要性

一般认为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 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诸如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我们这里谈的创新思维是指广义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之所以重要, 因为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基础, 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是个人、企业、单位乃至国家、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它对我们培养人, 培养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非常有重要性, 同时创新思维对我们的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

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激发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实际, 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好奇的探究, 才能转化成对问题的浓厚兴趣, 而浓厚的兴趣又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索, 最终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 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 要以问题引路, 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

2.2 拓宽思路,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思维的发散性, 是指在思维过程中, 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 不依常规, 广开思路, 寻求出多种不同解决方法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在数学教学中, 逆向思维是最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在解答数学问题时, 如果从正面求解感到困难, 甚至难以下手时, 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 即逆向思维, 这时往往会很快地找到解题思路, 所以在教学中, 应精心设计教案, 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正面转向知识的逆用, 教会学生从正反两面去考虑问题, 不但可以减少运算量, 优化解题过程, 提高解题能力, 而且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激发学生对用逆向思维解题的兴趣。我们还可以根据同一个条件, 让学生联想出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 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 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训练。近年来, 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 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 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3 设计开放性教学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放性教学”就是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多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开放性思维过程和思维价值的问题, 给学生多向思维的机会、自主创新的机会, 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往, 形成数学结论, 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数学活动, 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时, 首先提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在二次函数图像上的意义, 即两个根为一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然后出示习题m为何值时, 关于x的二次方程2 (m+1) x2+4mx+3m-2=0有两个不相等的根及习题m为何值时, 二次函数2 (m+1) x2+4mx+3m-2=0与x轴有两个交点?学生们完成了两题的计算后, 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两个题目之间有无联系, 你会得到何种启示?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得到了统一的结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相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的值有关, 与根的情况一致。随后, 又提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否也适用于二次函数?如果行, 在原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问题的基础上创造关于二次函数的新问题;若不行, 试说明。然后分组讨论, 在随后的教学中, 学生的讨论异常活跃, 在讨论过程中, 及时鼓励学生的发现, 并引导他们整理出完整的变换题, 共创造出新的题目。虽然有的叙述不严密还有欠缺, 但是通过这节课, 学生们非常惊讶和兴奋:自己也能出题!这样加深了对题意的理解, 体验创新的思维的魅力, 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4 诱发学生的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 它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并经过苦思冥想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新性的思路, 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 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 违反常规的解答, 标新立异的构思, 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 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 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 促使学生能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 有这样的一道题:把2000/2001、2001/2002、2002/2003用“大于”和“小于”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 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 但由于公分母太大, 解答非常麻烦。我们可以在教学中, 可以诱导学生将2000/2001拆分成1-1/2001, 将2001/2002拆分成1-1/2002, 将2002/2003拆分成1-1/2003, 我们比较1/2001、1/2002和1/2003的大小, 就很容易得到了正确答案。

5 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 也必须为生活服务。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 数学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包括金融、管理等。当今的素质教育更要求我们的学生通过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 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知识, 光靠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是不够的, 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那就需要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自发地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学生们联系实际的能力一定能得到发展。例如, 通过函数应用题的学习, 学生们掌握了经济问题、方案决策的解决方法;通过百分率的学习, 同学们了解掌握了利率问题的解决方法;甚至有的学生利用知识, 帮助他们父母解决贷款买房的生活难题。

6 结语

数学是奇妙的科学, 它的变化是无止境的, 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发展学生灵活解题的技巧, 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联想、类比的方法去解题的习惯, 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实践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 既需要教师起主导作用, 也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 教学相长。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思辨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郝建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

[2] 胡保霞.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 2005 (5) .

上一篇:浅谈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下一篇:高校实行双轨制招生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