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

2022-09-11

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 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 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结合本校所处的环境, 我认为,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 应该做好下面的几点工作:

一、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中的自然资源,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科学, 知道科学就在自己身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课标强调:“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 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 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 是他们熟悉的地方, 是他们的乐园。在这片天地里, 有无数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秘密等着孩子们去探索, 去发现。他们会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地方。他们天生所具有的好奇心会在你的点拨下发芽。

二、鼓励创新, 注重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

科学新课标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中可以看出,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观已被社会广泛认同,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基础、是物质准备,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适应小学生创造教育的开展, 也是创造学理论不应忽视的一个焦点。创新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文化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一个科技辅导员应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有了自学能力, 学生就再不完全依附于教师, 而是凭自己的能力去开辟自己的天地。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也是一种创新。因此, 我平时在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或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时, 凡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 一律不讲或不多讲, 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久而久之, 学生这种能力会自然形成。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作为科技辅导员, 最重要的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己动手。辅导员必须在学年或学期初制订出本学年或学期内各种科技活动规划, 并有计划、有系统、扎扎实实地予以实施。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不拘限于已有的结论和见解, 而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结论和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学生的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和辅导员大胆地鼓励与支持。发现学生有这样的潜质, 要精心加以保护, 并及时予以诱导。鼓励学生提问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知”。辅导员和学科教师应在学生中提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鼓励学生敢于独辟蹊径, 敢于打破常规, 不拘一格。

三、创设和谐气氛, 师生共同协作

创设和谐气氛, 就是要求老师抛弃师道尊严, 客观地认识学生, 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把学生看作是活动的主体。创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 使学生愿意思考, 乐于参与, 积极动手。师生共同协作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中, 老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起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里, 通过积极、自觉的思维去接受、理解、消化和运用。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 老师则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启发诱导和适当的帮助, 但决不能包办代替, 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否则就容易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才能。

老师和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协作, 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参与, 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创造。

四、根据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 在自己的环境中受到的熏陶不同。因此, 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品质和风格, 形成自己的特长。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方面的创新才能。

因材施教, 首先要求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个性特点, 要注意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 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 还要求老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创新方案时, 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要让学生把话讲完。然后根据学生的方案, 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既让学生有充分地表现的机会, 又使学生的方案得到完善, 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摘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 积极鼓励孩子们创新, 通过组织孩子们开展各项活动,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 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 鼓励他们创造发明, 为把他们培养成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而奠好基础。

关键词:教学,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现代化》.

[2] 《科学 (3-6年级) 课程标准》.

[3] 《青少年的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与探讨》.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下一篇:略议医院应急处置救援与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