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2022-07-18

第一篇: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塑胶成本计算方法

原材料价格 + 成型加工费 + 表面处理加工费 + 捆包费 + 运输费 + 通关费 + 管理费 = 最终价格 别看公式这么长,看了后面你会更觉得恐怖!

原材料价格 = (产品单重+ 水口重/出模数+损耗)x 原材料价格

当然这里的原材料价格要化成g为单位啦,正常情况下,我们买原材料时都是按kg来算,而产品单重都用g来称呼。

成型加工费 = 成型机台费用 / 24h / 3600s *(成型周期+损耗时间) 我们公司的成型机台最小的是40T,价格从80块开始计算的,

然 后一直往上是:50T 80、 80T 80、 100T 100、 120T 100、 150T 120、 180T 150、 200T 180、 250T 200、 300T 250、 500T 300、 1000T 400、 1300T 500、 1600T 650。HKD,呵呵,有点贵吧,日资厂只面向日资客户,理所当然啦。

表面处理包括:喷油加工、丝印加工、电镀加工、烫金加工等等

喷油加工费 = 油漆用量 x 油漆单价 + 开油水用量 x 开油水单价 + 损耗 x 混合油单价 + 附助材料价 喷油这里涉及到的又有很多,

包括:开油比例、喷油面积、空间平面数、每平面喷枪扫射次数、喷涂时间、装治具时间、装治具人员数、装治具用附助材料价格(白电水、双面胶等)、干燥时间、干燥拉周期、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数等等。很麻烦吧。

模具报价:工人平均工资(1000)X做模时间(30天)+模具材料费用(15000)=45000(元)

1. 原料成本------此成本较为好计算,问一原料供应商多少钱1公斤,将产品的重量乘以的3%的损耗再乘以原料价,即可得到原料成本; 2. 机台成本--------此点问一下塑胶厂,不同注塑机的每小时的加工费用是多少?假设1台100吨的注塑机每小时的加工费用为60元/小时,那么每分钟的加工费用为1元;此时要计算

塑胶件的注塑周期是多少时间,模具的开模穴数是多少?假设你要估价的塑胶件的射出周

期为30秒,那么1分钟可以射出60秒除以30等于二,表示1分钟可以射出二模的产品,另外假设模具为一出二穴,那么塑胶件的机台加工费用为1元除以1分钟内的出模数再除以模具

的穴数,得到最终的机台加工成本即1元除以2模再除以2穴,最后等到于0.25元/个 3. 二次加费用

二次加工费用包括喷漆/丝印/电镀等,这些都可以问各自的加工工厂. 4. 包装费用

根据塑胶件的大小体积就可以得出包装的纸箱/包装袋等费用; 5.运输成本

根据送货地点及一次可以装多少货的货柜车费用来除以总的装车数量即可得到每pc的运输 成本; 6. 其它费用; 因为以上的成本不包括间接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费用,所以还要根据每个厂的不同情况加上一些费用; 7. 利润

以上6项的总和乘以10-30%的利润,即可得到一个塑胶件的最终成本,利润方面要根据每

个工厂的情况与订单大小来订; 以上来塑胶成本的大致估价方法,请各位先进指导!

第二篇:物流仓储成本控制方法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解决物流仓储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从德邦物流公司仓储成本控制的方法及上文总结的敢于制约仓储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解决我国整体物流仓储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一)、做好仓库选址与布局工作

要解决仓储建设问题,就必须从仓库选址及布局工作开始。

相对来讲,仓库的选址工作比较好做。许多国家的仓储业均地处都市城区、交通要道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尤其是占地面积大、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是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

至于仓库的布局工作,因为它极大的影响了仓储成本,所笔者在此做以比较详细的论述。经过对德邦物流公司的详细理解,我们可以看出该公司采用的ABC分类法特别受欢迎,通常这种虚拟化的仓储布局方式是有章可循的,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根据传统的布局方法确定初始的布局方案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分析、收集与仓库建设相关的资料,确定仓库所需要具备的主要功能及相应区域的作业能力等,最终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好各个区域的布局工作,总结出相应的布局方案。

第二,设计合适的算法及假设条件,对局部方案进行仿真

在大体仓库布局方案确定后,我们应该设计合适的算法及假设条件进行不确定因素的模拟实验,最终将仓库布局方案确定下来进行仿真。在仿真的过程中一定要主要时间不能太短,通常为一个月甚至一年。

第三,根据仿真结果改进方案

当仿真结果出来后,我们需要根据其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合理因素对原定的布局方案进行修改,通过调整作业区的运作关系、布局方式、面积分布及一系列的相关参数,最终得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仓储布局方案。

第四,利用仿真模型反复测试方案,最终定案

当方案改进后,我们应该通过反复的测试来对其进行测试,最终才能得到比较优质的布局方案。

总的来讲,虚拟化布局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所示:

[6]

图3 虚拟化布局方法步骤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做好仓储建设工作。

(二)、注重先进的仓储管理方法的使用

先进的仓储管理方法是实现仓储成本控制的又一有效措施。具体而言,走出传统的用纸

1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和笔记录信息及用人工搬运货物的传统仓储管理方法,逐渐走向信息化,机械化的系统系管理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操作方式逐渐走向电子化,数字化及网络化,大大增强仓储管理使用效率。从具体方面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仓储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做好仓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和仓储管理的效率。

其二,建设完善的功能强大的仓储管理系统,做好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改造。在软件设施方面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供选择:①单项的仓储、运输管理软件;②本企业局域网;③通过企业外部网和因特网,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此外,在仓储管理中运用各种信息化系统,可以极大提升仓储管理效率,而且通过企业内部庞大的网络系统减少差错,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通过很多类似于条形码识别技术等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来,可以让其效果显示到最大化。

(三)、 重视先进仓储设备的使用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很多物流公司的仓储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这是导致仓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将是改善仓储成本控制的一个主要途径。

通过将先进的仓储设备用于平时的进货及出货中,达到用智能设备代替人工的目的,大大增强了工作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成本浪费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扩展先进设备信息交流通道,通过有偿渠道转让拍卖先进设备,提高设备在企业中的利益地位,从而提升其设备利用率,增强仓储成本控制。

当然,此工作也体现在认真宣传上,要在各大企业中积极推动运用仓储设备工作,通过专业人员的现场演习让大家明白使用先进仓储设备的好处,推动整个中小企业的先进设备利用工作。

(四)、建立信息库,引进人才

在实现仓储成本控制中,我们所采用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仓库利用率。而实现仓库利用率最有效的方式即为进行有效的仓库控制。建立信息库的是健全物流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仓库控制工作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实现仓储成本控制,建立信息库是必然选择。可以根据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到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中来,实现整个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

此外,缺乏专业性及综合性的物流人才也是提升仓储成本控制的又一问题。对此,首先国家在进行高校规划教育时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加物流人才方面的培养经费;其次,作为企业来讲,要经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要让员工及时汲取比较先进的仓储管理和操作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最后,要重视对国外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让国外先进的物流仓储管理方法运用到国内物流产业的发展中来。

第三篇: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1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1 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1.2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2 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3 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 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 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 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 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如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捐赠、赞助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支付股利应计入利润分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均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

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 关的月份中去。①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②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③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

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产品完工后再转入"产成品"账户。销售后再转入"销售成本"账户,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共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在期末一次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一次冲减当期损益。

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如果企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全部生产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这就需要把全部生产成本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则要采用恰当的标准(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最终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通过前一步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产成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在产品成本。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这就需要把总的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般来说,一件在产品应该比一件产成品负担的成本要少,因为在产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资源比产成品要少,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要考虑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等。

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①直接费用。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 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 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①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②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记入预提费用账户。③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

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 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

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

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

第四篇:浅析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推荐)

浅议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成本管理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更加关注成本,成本管理方法也更加科学。然而,传统的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成本管理改革只有在对传统成本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吸取西方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为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一、成本管理的简要回顾

1993年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普遍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之后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了现行的制造成本法取代了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把企业全部生产费用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制造成本又分为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直接费用主要是形成产品或劳务实体的直接材料等对象性较强的直接支出。把对产品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某种成品的加工费用,如人工费用,水电费和折旧费等称为制造费用。制造成本法,就是对制造费用采用按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耗费作为标准分配给各自目标产品。实行制造成本法较以前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利于简化成本核算,避免企业管理费用重复分配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使成本构成更贴近于实际,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助于正确进行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以产品为对象采用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逐渐显现出它固有的不足。制造费用是由产品加工过程中各种耗费构成的,而产品耗费的制造费用的构成因产品制造特点的不同而不同。尤其是各产品制造过程差别较大时,相应制造费用构成的差别也会特别明显。人们对把制造费用笼统地按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给各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事实上,产品分别耗用各种费用所占费用总额的比例,绝不是仅仅用公司标准这一单一指标所能代表的。如:生产工时或机器工时耗用多的产品,其耗用的检验费用就多吗?显然未必。因为检验费用的多少与生产时间的长短没有直接的正比例关系。按照单一的工时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做法模糊了同一生产环境下不同生产方式生产不同产品发生的实际成本,这种模糊必然造成一些产品成本虚增,而另一些产品成本虚减,一定程度上违背“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公平配比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实例:某企业的同一生产车间本月生产的产品中有甲、乙产品,甲产品机械加工少,手工作业占比重大,属劳动密集型,发生的人工工时占本月工时的60%,且生产任务不饱满,本月停工率20%;乙产品机械加工比重大,任务饱满,发生的人工工时占本月工时的30%。该企业制造费用一贯采用人工工时进行分摊。按制造成本法分摊的结果是:甲产品分配的厂房折旧费为本月折旧费的60%;甲产品还承担了本应由乙产品主要承担的生产乙产品机器折旧费的大部分(60%)。这个事例说明,由于计算方法不科学导致高估了甲

2 产品的成本,低估了乙产品成本。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成本计算法上成本信息的反映是不科学的。不过,在过去计划经济占主导,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品成本构成中的人工费、水电费和机器折旧费等制造费用占成本的比重小,所以传统成本计算法对制造费用分配的不合理数额所占比例也小,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加上当时的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产品利润率较高,保证了在单价和成本之间有一个较大的差额,足以抵消成本计算方法形成的成本失真的影响,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决策失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生产导致成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制造费用相对直接费用大幅度提高,费用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产生的成本失真信息数额越来越大;况且买方市场的到来形成各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产品的市场价格已逼近成本,客观上已容纳不了太大的成本误差。此时仍然根据传统的成本信息做出产销决策,会使一些本来是盈利的产品,在传统计算法下,决策者误以为是亏损的,从而错误的拒绝订单,丧失了市场机会。而一些产品实际是亏损的,企业却误以为是盈利的从而错误地接受订单。不仅如此,传统成本法还可以进一步造成利润报告的严重失真。

二、作业成本法及其基本方法

为适应新技术和生产适时制的要求,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积极研究和推行一种新的成本会计系统----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或称为作业成本系统(简称ABCS)。ABC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

3 的资源耗费、作业和最终产出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作为基础,来计算和控制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制度。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ABC的创新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成本分配方法上引入了成本动因概念,将传统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改用财务变量和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多元分配基准;二是它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延伸,强调了产品成本的全程管理,即将成本管理工作延伸到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阶段,注重优化作业链和增加顾客价值。具体表现在:

1.ABC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较,有如下特点:一是以作业为成本计算中心。采用ABC首先要确认从事了哪些作业,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耗费归集各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根据产品作业的需求量,计算耗费作业的产品成本。该成本计算方法扩大了成本计算范围,把成本计算的重心转移到耗费资源的作业上,有利于提高成本分析的清晰度,发现和减少对企业经济效益无贡献的耗费。二是设置成本库归集成本。成本库是指可用同一成本动因来解释其成本变动的同质成本结合体。例如:一个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动力费用、准备调整费用、检验费用等受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影响,应分别设置成本库进行归集。又如检验费用,也可再按材料检验、在产品检验和产成品检验分设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归集。不同质的制造成本费用,通过不同的成本库进行归集,有利于发现和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成本控制。而现行成本计算方法是,这些费用被笼统地按统一的标准被分配到各目标产品。三是按多标准分配成本。将不同质的费用设立不同的成本库进行归集,也有利于按引起费用发生的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例如:动力费用与产品产量有关,可选择与

4 产品产量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机器小时作为分配基础;产品检验费用与检验数量有关,可选择检验数量进行分配。如此按多标准进行分配不同质的制造费用,能够为成本控制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通过分析作业成本特点可以看出,在ABC下,分配制造费用的基础,除了财务方面的指标外,还采用一些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如材料订购次数、质量检验次数等,这样在客观上对基础管理工作提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成本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2. ABC计算成本的程序。一是作业分析。作业分析是指分析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服务所发生的各项活动,将同质的活动确认为作业项目的过程。作业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解或集合为一个计算成本和评价效果的基本单位----作业,描述有关资源是如何被消耗的,细化各项作业的投入和产出。作业项目的分解和集合工作打破了企业传统职能部门的划分界限,一项作业的分解和集合核算和或管理工作要几个相关部门的合作才能完成。二是确定资源动因,建立作业成本库,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按作业项目记录归集费用,建立成本作业库。三是确定作业动因,分解作业成本。确定动因,根据产品或劳务消耗作业的数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成本目标中,最后计算汇总各目标产品成本。ABC细化并缩小了传统成本法的制造费用分配范围,从按生产部门统一分配改为按费用性质分设若干个成本库,按其成本动因分别进行分配,提高了成本的可归属性,可以为成本管理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或劳务成本信息。

ABC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成本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

5 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

第五篇:浅谈物流成本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内容摘要]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浓厚,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在许多企业中,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大,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所以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本文主要从对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三个概念的理解出发,探寻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

1、对物流成本的理解

1.1物流成本的概念关于物流成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专著对它的定义有所不同,我国对其定义是根据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物流术语》中的规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论文网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物流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物流成本仅指由于物品移动而产生的运输、包装、装卸等费用。广义的物流成本是指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化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它具体包括了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开始,经过生产制造中的半成品、产成品的仓储、搬运、废品回收等发生所有成本。

1.2物流成本的含义从物流成本的概念可以看出,人们对物流活动的认识不同,对物流成本的理解就不同。一般按照人们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不同角度分为宏观意义上的和微观意义上的物流成本。

宏观意义上的物流成本即社会物流成本,是站在社会物流角度,进行社会物流优化而要考虑的问题。人们一般用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此处的物流成本即为社会物流成本。微观意义上的物流成本包括货主企业(指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以及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

2、对物流管理的理解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3、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解3.1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服务水平,构成了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其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然而,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是进行合理的物流成本计算,只有搞清楚物流成本计算,才能够实施物流成本分析,编制物流成本预算,控制物流成本支出。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规定和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如何将物流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首先要明确管理目的,有的放矢。一般情况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出发点是:(1)通过掌握物流成本现状,发现企业物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3)依据物流成本计算结果,制订物流规划、确立物流管理战略;(4)通过物流成本管理,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环节,强化总体物流管理。

3.2物流成本管理的实质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它具有以下作用:(1)改进企业的物流管理(2)降低产品价格(3)为社会节约大量

财富。

按其目的和方法可分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成本降低:

(1)物流成本控制:指运用预算的方法,设定成本费用标准,将实际物流成本与预算标准作比较,发现并纠正不利差异,提高经济效益。可分为局部控制和综合控制。

(2)物流成本降低:主要利用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的降低是无止境的”,通过使物流合理化、提高物流速度、优化物流服务水平和成本水平等途径达到目的。

4、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模式与方法4.1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模式所谓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指加强成本管理的大思路,论文网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模式,本文只是从现有的新模式中着重谈到笔者认为可操作的三种模式以供借鉴和推广。

4.1.1现代成本意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贯彻现代成本意识,即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要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例如,库存管理里中的“零库存”就是这种“理想性”的体现。贯彻现代物流成本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定位。

2、以理想物流成本为目标。

3、形成全员式的降低物流成本格局。

4、持续不断地降低物流成本。

这种模式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值得学习和推广。

4.1.2成本效益模式成本效益模式可以通俗的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地、大量地削减开支而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这种模式也正体现了当前企业进行理财所应具备的新观念,和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思路不谋而和。

4.1.3物流外包模式物流外包,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将本企业的物流业务交由物流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负责,承担货主企业的物流活动的经济实体称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扬长避短,把企业所有资源集中在能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并能为客户和企业自身带来利益的核心业务能力之上,而将传统上认为对于企业必不可少但并不擅长或别人做的更好、更廉价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专门组织。

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其决策的依据都是物流总成本最低原则。可见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和准确计算是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4.2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准确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必须掌握好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4.2.1比较分析:

①横向比较:把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有时包括流通加工和配送)等各部分物流费,分别计算出来,然后进行横向比较,看哪部分发生的物流费用最多。如果是供应物流费用最多或者异常多,则再详细查明原因,堵住漏洞,改进管理方法,以便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企业还可以与同行同类型企业进行横向比较,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②纵向比较:把企业历年的各项物流费用与当年的物流费用加以比较,如果增加了,再分析一下为什么增加,在哪个地方增加了,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假若增加的是无效物流费,则立即改正;③计划与实际比较:把企业当年实际开支的物流费与原来编制的物流预算进行比较,如果超支了,分析一下超支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超支?这样便能掌握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4.2.2综合评价:

比如采用集装箱运输,一可以简化包装,节约包装费;二可以防雨、防晒,保证运输途中物品质量;三可以起仓库作用,防盗、防火。但是,如果包装由于简化而降低了包装强度,

货物在仓库保管时则不能往高堆码,浪费库房空间,降低仓库保管能力。由于简化包装,可能还影响货物的装卸搬运效率等等。

4.2.3排除法:

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有一种方法叫活动标准管理,英文简称ABM(ActivieyBased

Management)。其中一种做法就是把物流相关的活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附加价值的活动,如出入库、包装、装卸等与货主直接相关的活动;另一类是非附加价值的活动,如开会、改变工序、维修机械设备等与货主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

其实,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如果能采用直达送货的话,则不必设立仓库或配送中心,实现零库存,等于避免了物流中的非附加价值活动。如果将上述非附加价值的活动加以排除或尽量减少,就能节约物流费用,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

4.2.4责任划分:

在生产企业里,物流的责任究竟在哪个部门?是物流部门还是销售部门?客观地讲,物流本身的责任在物流部门,但责任的源头却是销售部门或生产部门。以销售物流为例,一般情况下,由销售部门制订销售物流计划,包括订货后几天之内送货,接受订货的最小批量是多少等均由企业的销售部门提出方案,定出原则。假若该企业过于强调销售的重要性,则可能决定当天订货,次日送达。这样的话订货批量大时,物流部门的送货成本少,订货批量小时,送货成本就增大,甚至过分频繁、过少数量送货造成的物流费用增加,大大超过了扩大销售产生的价值,这种浪费和损失,应由销售部门负责。分清类似的责任有利于控制物流总成本,防止销售部门随意改变配送计划,堵住无意义、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的物流活动。总之,随着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语,而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更是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从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解和可操作模式及方法方面入手,给物流管理者以启发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

2、余海宗《成本管理会计研究》主讲教师,课件

3、鲍新中《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危机管理复习资料下一篇:网络管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