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与物流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从教学角度分析了《物流运筹学》与物流管理专业其他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与联系,进而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时序安排和课程内容安排,认为高校教师不应过于专注于主讲课程,而应从多种不同视角考虑教学中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流成本与物流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物流成本与物流管理论文 篇1: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措施研究

[摘 要]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是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预测、决策、预算及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通过管理物流成本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从而降低物流费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2.026

1 物流成本的基本概念

所谓物流成本,是指在企业物流活动中,物品在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和时间上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总和,即在企业经营活动的需求预测、选址、采购、配送、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订单处理、客户服务、返还品处理、废弃物处理及其他辅助活动等环节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主要是从企业物流的角度做出的定义,是指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2 物流成本的基本概念

物流成本控制是采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制度等对物流各环节发生的费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管理。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包括绝对成本控制法和相对成本控制法。

2.1 物流系统成本控制要贯彻的原则

正确制定物流活动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严格贯彻成本责任制。

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着重按例外原则控制物流费用支出。

上下相结合、定期和日常相结合、专家和群众相结合、单向活动和集成过程相结合,全面地进行物流成本控制。

2.2 物流成本控制的途径

加强库存管理,合理存货。

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通过合理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利用物流外包来降低物流成本。

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3 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是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预测、决策、预算及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通过管理物流成本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通过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降低物流费用。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从宏观的角度讲,降低物流成本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撑新型工业化;

为社会增加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总体竞争力,降低商品价格;

提升国民购买能力。

从微观角度来看,由于物流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重很大,降低物流成本将显著提升企业的利润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已经成为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物流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的高低。

河南斯美特食品公司创立于1991年,是一家专业生产方便面的食品企业,已有18年的生产历史。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2亿元,员工5500余名,下设八个分公司:五大方便面生产基地、一个面粉分公司、一个纸箱分公司和一个调料分公司。拥有48条世界上最先进的班产20万袋方便面生产线,截至2009年,已拥有五大方便面生产基地:河南焦作武陟、河南周口、湖南郴州资兴、吉林长春德惠、陕西岐山。

如今,物流成本的控制已促使其快速地向前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其一就是以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为控制对象:即从物流系统(或企业)投资建立、产品设计(包括包装设计)、物资采购存储和销售,直到售后服务,凡是发生物流成本费用的环节,都要通过各种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就是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

4.1 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

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厂址选择、物流系统布局规划、设备购置等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控制。其内容包括:

合理选择厂址。长春斯美特不仅将廉价的土地使用费、廉价的劳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选择要素,还将原料(面粉、纸箱、棕榈油、蔬菜食品等)产地作为重点的考察对象(德惠),从而降低物流(配送、运输、采购、设备维护等)成本。

合理设计物流系统格局。长春斯美特公司既是物流中心又是配送中心,配送运输辐射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公司设计出了较完善的运营流程,已走出了过去的投资性怪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资本为纽带的第三方运输和以业务推进为基础的流程机制。

优化物流设备的购置。长春斯美特在成立初期,因其规模和生产能力的限制,没有购进必要的物流设备,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司配置了与其规模和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叉车、托盘、网络仓库等物流设备,这避免了设备的持有成本,降低了物流成本。

4.2 产品设计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

产品体积和形态的优化组合。在设计产品的形态和体积的时候,考虑如何降低纸箱的成本、如何扩大生产批量、如何减小运输成本等后续影响。

产品批量的合理化。当把数个产品集合成一个批量保管或发货时,就要考虑到物流过程中比较优化的容器容量,例如,长春斯美特根据产品的批量化要求,设计出适合公司要求的托盘,组织了适合公司要求的集装货车。

4.3 供应阶段的成立控制

供应与销售阶段是物流费用发生的直接阶段,这也是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供应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优化供应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运营现代化的采购管理方式。

控制采购批量和再订货点,从而使得订货成本与库存持有成本之和最小。

供应物流作业的效率化。

采购损耗的最小化。

4.4 生产时的物流成本控制

生产物流的组织与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生产业务流程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等密切相关,因此生产物流成本的控制是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不可分割的。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主要包括:

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生产进度。

实施物料领用控制。

节约物料使用。

4.5 销售物流阶段的成本控制

销售物流活动作为企业市场销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考虑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还要考虑企业销售政策和服务水平。在保证客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措施,推行销售物流的合理性,以降低销售阶段的物流成本,主要的措施包括:

加强订单管理,与物流相协调。

销售物流的大量化。

商流与物流相分离。

增加销售物流的计划性。

综上所述,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要建立全新的控制思想,从全局着眼,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物流“第三利润源”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参考文献:

[1]李英,冷雪艳.物流成本控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2-5.

[2]迟会礼,唐华山.管理者要善于砍成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7-38.

[3]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大卫·莫里森.利润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59-264.

[4]李慧兰.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1(15).

[5]刘阳.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0(19).

作者:鞠彪 翟沛

物流成本与物流管理论文 篇2:

《物流运筹学》与物流管理专业其他课程之间联系及其教学思考

[摘要]从教学角度分析了《物流运筹学》与物流管理专业其他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与联系,进而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时序安排和课程内容安排,认为高校教师不应过于专注于主讲课程,而应从多种不同视角考虑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运筹学;物流管理;课程联系

1引言

运筹学作为物流优化的工具,从一开始就与物流学相互融合,交叉发展,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开设,为培养学生能够将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思想应用于物流活动的能力,《物流运筹学》课程应运而生。《物流运筹学》是物流管理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算法和思想,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优化建模,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从实践角度来看,运筹学可以解决包括物流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的规划与决策问题。本文旨在讨论《物流运筹学》课程教学,主要从教学角度分析作为方法类课程的《物流运筹学》与物流管理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与联系。

2《物流运筹学》教学特点与内容

《物流运筹学》课程实质是用运筹学的方法解决物流问题,教学中所采用的理论与运筹学无异,只是结合的案例多为物流问题。在讲授上与一般的運筹学的差异之一是少讲深奥难懂的理论、定理的推导与论证,而着重解决实际的物流问题。因此,石河子大学《物流运筹学》48个课时中包含了16个上机实验课,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对求解结果做出解释和说明,培养学生定量计算与上机能力,以及进行辅助决策的能力。

运筹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规划论,主要包括线性规划、单纯形法、对偶理论、运输与指派问题、整数规划、目标规划等内容;第二部分为运筹学专题,主要包括图与网络模型、存储论、排队论和对策论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决策理论,主要包括不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效用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等内容。但囿于课时量的限制及文理兼收的学生理论背景特点,石河子大学《物流运筹学》课程主要讲授规划论,而运筹学专题作为选讲内容,决策理论中重点讲授应用较为普遍的层次分析法。

3《物流运筹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3.1《物流运筹学》与《运营管理》之间的联系

运筹学的英文是Operations Research,生产与运作管理也常常被称之为运营管理,而运营管理的英文为Operations Management。二者的英文名称有相同词汇,因此,国外教科书常常要求学生注意避免将二者混淆。但在我国,学生很少会将运筹学与运营管理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混淆。但不可否认的是,两门课程之间的确有许多联系。

石河子大学《物流运筹学》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运营管理》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运营管理》课程选用的是国内知名教材一陈荣秋与马士华主编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四版),教材第三篇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讲解了制造业作业计划和服务业作业计划,其中制造业作业计划中的流水车间排列问题可以用运筹学中的分支定界法求解,单件作业计划问题可以用运筹学整数规划中的匈牙利法求解。而服务业作业计划可以用运筹学中的排队论加以解决。此外,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设计内容中的生产与服务设施的选址问题(教材第二篇第四章),可以通过线性规划加以解决,而教材第七章独立需求库存控制与运筹学中的存储论相通相融。可见,这两门课程之间有交叉,有重复,只是《物流运筹学》课程着重从方法角度解决物流问题,从而把具有相似特征的问题聚在一起讲解求解思想与算法,而《运营管理》是在解决生产运作的某一类问题时,用到了运筹学方法。

3.2《物流运筹学》与《仓储与配送管理》之间的联系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既包括了仓储管理理论又包括了配送管理理论,虽然仓储管理中可能要用到运筹学,但课程的章节安排上没有直接联系,但配送管理理论中的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的决策无疑需要《物流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或规划化方法来解决。配送管理理论当中还涉及到配送运输成本最小化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与《物流运筹学》中的运输问题不谋而合,用表上作业法求解。但部分教材只讲解了用表上作业法中的最小元素法求解运输问题,却未涉及用闭回路法判别所选方案是否最优,毕竟这不适合作为配送管理教材所深入讨论的话题。可见,若学生或教师没有运筹学的理论背景,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只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配送运输路线的优化问题是配送管理理论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对这一问题可以用《物流运筹学》中的图与网络理论中的最短路问题求解。

3.3《物流运筹学》与《采购与库存管理》之间的联系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介绍了采购与库存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采购与库存管理的前沿问题,其中的供应商选择问题是一个决策问题,仍然可以用《物流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解决,事实上在《物流运筹学》课程讲授中,给学生讲层次分析法时,正是结合供应商选择来展开的;库存管理当中的库存控制,既与《物流运筹学》有重复,与其他课程也有重复。

4从《物流运筹学》视角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与教学启示

4.1从《物流运筹学》视角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

物流管理专业在石河子大学已有十一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多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上已经比较成熟。首先在大一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有了这些数学基础,然后在大二第一学期即开设《物流运筹学》,随后再开设《运营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专业必修课。

由于各门专业课程都是在围绕如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一相同主题展开,因此不同课程内容之间难免会有重复或交叉。正如前文所述,《物流运筹学》与多门课程之间在内容上会有重复,那么如何处理这些交叉内容呢?本文认为《物流运筹学》作为在前期开设的课程,应在课时允许的范围内不宜过多考虑内容重复问题,而后续课程则需要根据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灵活把握。例如《物流运筹学》中的存储论与《运营管理》中的独立需求库存理论、与《采购与库存管理》中的库存控制理论有重复,对此,应在《物流运筹学》中进行讲授,而在《运营管理》课程中不讲授,因为《运营管理》本身课时量有限,而课程本身因涉及到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而内容繁杂,但在《采购与库存管理》当中,应放到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当中详细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库存管理理论的全面、系统性的认识与理解。

4.2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启示

专业课程教师不宜过分专注主讲课程(AABB课程)的讲授。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专注于自己的主讲课程无疑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必须认识到的一个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很多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石河子大学作为一个西部边疆的高校,虽然一直力图引进一些具有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背景的博士教师,但收效甚微。因此,很多教师的本专业也并不是物流管理。鉴于该现实背景,如果教师只专注于自己的那几门课,可能无法很好地把握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而如果能主讲多门专业课程将促使教师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进而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流系统的整体认识。

此外,物流管理学科是一门与信息科学、工程学联系较为紧密的新兴学科,单纯地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一个很难的转型过程。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来看,高校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

作者:王晓蜀 陈昌兵

物流成本与物流管理论文 篇3:

浅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钢铁物流管理

[摘要] 本文在分析钢铁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进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钢铁企业面向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研究, 并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物流信息化、物流内、外部网络的规划进行探讨, 并以宝山区钢铁物流发展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钢铁 供应链 物流管理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钢铁产业也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但产能规模年年扩大,而且出口额也在激增。但是,我国钢铁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当落后,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钢铁物流明显滞后于钢铁生产,客观地说,我国钢铁物流水平依然很低,不能适应钢铁产业链良性循环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管理若仍保持现状,必然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会表现出与企业要求的发展规模明显的不适应,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物流管理。二是企业管理者看到了在当前的原料供应条件下、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亮点,所以需要强化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环境的改变,使新的物流管理和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要求和企业竞争的新策略。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供应信息)都是逐级传递的,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因而对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另外,传统的物流系统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物流规划,常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这样,企业就会因为物流系统管理不善而丧失市场机会。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模型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企业通过EDI/Internet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系统有三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1)需求信息;(2)供应信息;(3)共享信息。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对物流网络规划能力的增强,也反映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征。它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代理运输等多种形式的运输和交货手段,降低了库存的压力和安全库存水平。作业流程的快速重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过程和时间,使供应链的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为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对信息跟踪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

归纳起来,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用如下几个术语简要概括:信息-共享、過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二、钢铁供应链物流管理思想的提出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多渠道的大宗原燃料、冶金辅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特征和大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多级分销网络形成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物流管理体系,其运作模式和管理思想更加符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与此同时,国内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病,其效率和效果均落后于诸如IBM、DELL等跨国集团和国内的海尔集团。因此,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应提倡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管理思想,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IT技术资源优势和外部资源,对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整合;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构筑供应链动态联盟,形成以本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供应链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采购/销售物流和生产物流,还包括回收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等反向物流。并且,采购/销售物流不仅是单阶段的物流(如供应商到制造商、制造商到批发商、批发商到零售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独立的采购/销售物流活动),而且包括供应链渠道内成员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客户产品分销整个过程的采购/销售物流活动。

供应链物流管理指的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协同(Collaboration),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

三、钢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战略研究

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将上端钢厂、钢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下端客户和供应商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信息联动,高速和低成本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钢铁行业从钢厂到终端用户的整个体系中业务的统一流程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工作效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与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完美结合。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运输网络, 配备运输车辆, 服务大多以企业所在地域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物流管理专业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运输, 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还不适应现代物流采用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要求。因此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战略应该从涉及信息系统和内、外部网络的基础性战略出发。

按照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战略思想,对于国内钢铁企业来讲,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打造全球性的物流供应链,多角度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经营,拓宽企业的原料供给和产品外销渠道;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国内物流供应链,并加强企业进厂物流、厂内物流、出厂物流的运输调度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的物流业务流程,并充分利用物流信息系统,提高物流运输的计划性和可控性;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回收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等反向物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四、案例分析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上海,上海钢铁在宝山”。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城市,钢铁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单从钢铁交易量来说,上海已经达到了龙头地位,宝山作为上海市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最大的造船基地、为高级轿车配套的冷轧板、不锈钢基地,钢铁生产及贸易量急剧放大。宝钢从1985 年投产至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逐渐从钢坯、热轧产品向冷轧、电工钢等高附加值精品钢调整。钢铁产品物流特性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对产品在包装、仓储、运输、吊装、配送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距长、集批、联运方式复杂、量大、装卸、搬运成本高等物流特征,使得钢铁物流管理难度超乎人们想象。所以宝钢面临的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技术之争,而是以客户为核心,围绕客户需求渗透到供应链各环节深层次的服务之争。结合宝山的布局规划和钢铁物流企业现状,宝钢需要在原料采购、生产、销售渠道、物流网络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整合行动,以增强宝钢的整体竞争力。

一是整合现有的这些钢材物流企业,建立相对集中的钢材加工与配送中心。宝山目前有12家钢材交易市场,近50家一定规模的钢材仓库,几千家的钢铁贸易企业,钢材加工与配送企业主要分布在靠近宝钢的月浦、杨行工业园区,由于这些企业分散运作,对宝山的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难以发挥区域货运干道系统的作用,也难以形成集聚效应。规划设想在月浦工业园区和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内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与钢材交易中心,建成集钢材剪切加工、仓储、深加工、贸易为一体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

二是在吴淞国际物流园区内建立上海宝山国际钢铁物流服务业基地,形成全球性的钢铁电子票据交易中心、价格发现中心和现货、期货交易中心。具体措施:

1.建立钢铁电子信息平台

电子信息平台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权威、信息量最大、内容最丰富、企业会员最广阔的平台。内容包括:商流信息板块、物流服务板块(资源信息、产业信息、仓储信息、用户信息、价格发现与发布系统、产品资源市场、供求预测系统)。

2.建立钢铁电子商务平台

钢铁电子商务平台是基于电子信息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从电子信息收集、配比、交易、物流配送到资金结算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是实现钢领信息交易中心的核心部分,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流程:产品采纳—资源—价格—供需对接—仓储—加工—配送—货款支付—深化保障—订单下单。

3.建立钢铁物流分拨中心

针对宝山地区仓储物流企业众多,信息不畅,业务拓展不顺,资源浪费的特点,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做好钢铁物流分拨的电子化。在钢铁电子信息交易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钢铁物流分拨系统,通过系统解决物流分拨、加工、配送、信息反馈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使“钢领”在钢铁物流上真正发挥综合协调、货物监管、质量保障、信息互动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社会的钢铁仓储、加工、配送资源,减少重复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4.建立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

针对目前的国际市场,实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全球后勤服务体系,以保证物流畅通和树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5.建立全球化合作关系网,提高物流效率

由于全球供应链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物流过程要经过海关、机场、港口等,运输过程十分复杂,有汽车、飞机、轮船等各种运输工具,还有不同国家的管理与地区性政策等都将会导致物流过程的效率变低。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必须建立全球化的合作关系网,通过和当地的物流部门进行合作,把部分业务外包给当地企业,如代理销售、代理运输、代理库存管理等,或建立联合经营体,如地区分销中心等,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五、结论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佳资源搭配,使各成员企业实现资源最充分的利用。国内钢铁企业要全面做好供应链物流管理还任重而道远,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强化供应链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颖:钢铁服务业的“钢领”路线.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22期,33-35

[2]高自友孙会君: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系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5月,396-399

[3]刘玉瀛余英武王晔:浅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钢铁企业的物流整合.物流技术,2004年第11期,20-23

[4]高智高雪梅:宝钢探索销售供应链运作新模式.上海信息化,2006年2月,66-70

[5]冯富宽:论钢铁业供应链管理.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0月,86-88

[6]张远贵易树平等:钢铁企业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战略研究.价值工程,2007年第4期,63-66

[7]Ballou R H. 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92

[8]Rey M F. Global logistics: surviving the minefield. Technical report, The Logistics Institute at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 1996

作者:夏晓梅 叶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