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2023-01-06

第一篇:教育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教育教学管理者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一、认真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泛践行“三个代表”,深入进行“四维两反”教育,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认真学习贯彻党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教育法》和其它教育政策法规,坚持以法办事,以法治校、以法执教。

三、热爱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深入研究教育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途径。

四、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增强公朴意识和民主意识,工作注重效率,管理注重艺术,办事注重公正,生活注重简朴。

五、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六、注重形象,表里如一,着装大方,待人和蔼,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二、教师基本行为规范

一、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一)认真贯彻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以加强“四个高度认同”教育为核心,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

(二)严格按照备课制度备好课上好课。

(三)按时、认真批阅作业,热心辅导学生,耐心仔细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四)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热心做学困生的提高转化工作。

二、严以律已,为人师表

(五)奉公守法,遵纪守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化学生,为学生当好表率。

(六)不信教,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及任何宗教活动,不酗酒,不参加赌博或变相赌博。

(七)在校园及公共场所和学生面前不吸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拖堂、不私自换课。

(八)穿戴整洁、朴实,举止文雅端庄。不得穿拖鞋、凉拖、背心和超短服装、奇装异服及过于暴露的服装进校园、进课堂,男教师不蓄长发、长胡须。

(九)要带头教育好自己的家属和子女。

三、严谨治学、勤于进取

(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积极进行教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十一)虚心求教,乐于助人。

(十二)要敢于在他人面前作自我批评。

四、真诚合作、互勉共进

(十三)采用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十四)团结同志,树立并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五)要有主人翁精神,尊重、支持、帮助领导开展工作。

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一、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

二、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四、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讽刺、体罚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五、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

六、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得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专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6)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五、教师政治行为规范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维护祖国统

一、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与渗透;

二、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政令;

六、做好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七、服从组织、服从领导;

八、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九、不信教、不参与任何宗教活动;

十、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暖昧、行动不动摇;

十一、维护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坚决不做;

十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六、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一、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培养“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

四、积极献身党的教育事业;

五、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七、崇尚科学,作无神论者;

八、具有艰苦奋斗的创造精神。

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一、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

二、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知识,提高教育能力,探索教育发展规律;

三、精通所教专业,坚持教书育人科学;

四、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写好规范实用的教案;

五、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六、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

七、讲课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八、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九、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

十、板书设计合理,规范整洁; 十

一、精心设计练习,认真批改作业; 十

二、搞好课外辅导; 十

三、做好教学效果检查; 十

四、要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十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基本素质; 十

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十

七、热爱、尊重学生,严格、耐心培养学生; 十

八、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十

九、要善于处理好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二

十、注重课堂卫生保健。

第二篇: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职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四)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高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相关教学文件要求,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六)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三、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

(七)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要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服务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要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既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又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八)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各地要统筹管理本地区专业设置,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要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要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专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专业。

(九)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要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四、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

(十)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要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要适应行业产业特征和人才需求,研究行业企业技术等级、产业价值链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确定适合衔接培养的专业,重点设置培养要求年龄小、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要研究确定开展衔接培养的学校资质和学生入学要求,当前开展衔接培养的学校以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重点)院校为主。

(十一)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

(十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职业院校要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情况、职业资格等级以及工作经历和业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

五、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十三)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注重培养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技术技能人才。

(十四)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创新机制,提升行业指导能力,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完善购买服务的标准和制度。教育部联合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各职业院校要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十五)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要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十六)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要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推进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建设。要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六、强化教学规范管理

(十七)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教育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鼓励职业院校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十八)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地、各职业院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要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职业院校的院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要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十九)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学校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十)健全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加快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机制,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教材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健全区域特色教材开发和选用制度,鼓励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要把教材选用纳入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等指标体系。各地要完整转发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不得删减或增加。各职业院校应严格在《书目》中选用公共基础必修课教材,优先在《书目》中选用专业课教材。

七、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二十一)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各地要制订职教师资培养规划,根据实际需要实施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项目。

(二十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要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各地、各职业院校要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二十三)提高实习实训装备水平。建立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要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制订本地区、本院校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各地要推进本地区学校实训装备的合理配置和衔接共享,分专业(群)建设公共实训中心,推进资源共建共享。要按照技能掌握等级序列和复杂程度要求,在中高职院校差别化配置不同技术标准的仪器设备。

(二十四)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省、市两级要尽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国家示范(骨干)职业院校要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要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专项课题,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要积极组织地方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机制。

八、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五)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评价和服务,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学校或专业点,建立联系点机制,跟踪专业教学改革情况。

(二十六)加强督查落实。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对落实本意见和本地实施方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对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教育部

2015年7月27日

第三篇: 职业教育论文教学改革论文

首饰CAD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提要本文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手段、重视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对首饰CAD课程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达到更好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满足现代首饰人才需求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首饰CAD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发展有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道路是坚持“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法则。改革开放以来,番禺在中央指导方针与地方政策相结合的扶植下,创建了以珠宝首饰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经济链模式。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具有行业优势的支柱产业,有“中国的维琴察”之称。庞大的珠宝首饰市场必然带来对珠宝首饰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这也正好给高职教育带来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契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于2005年正式成立,地处广州番禺,与沙湾珠宝产业园毗邻而居,与市桥大罗塘、小平工业区也相隔不远。为了迎合番禺珠宝产业发展,为各珠宝公司输送人才,学院开设了珠宝首饰工艺、首饰设计、珠宝鉴定与营销专

业。首饰CAD课程是首饰设计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首饰设计三视图和电脑制图的空间想象能力,熟悉首饰设计图和电脑绘图的转换技巧。本着“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原则,经过几年教授这门课程所碰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慢慢总结发现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还有着很大的完善空间,通过自己摸索和同本教研组共同开发下,将首饰CAD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明确课程目标,采取多手段结合教学方式

首饰CAD课程属于电脑软件课,包含了计算机技术、设计美学、首饰工艺的综合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总计开设64学时,其中理论27学时,实践37学时。在最初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也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老师在台上教,学生在下面学。按照课本的顺序首先讲解首饰CAD的基础部分,认识各个功能键以及其基本操作,然后再接着讲解首饰CAD版图绘制范例。在辅导课堂练习时间以及课下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在讲解各个基本功能键的时候,由于没有制作范例的配合练习使学生觉得学习很茫然,只是知道功能键的名称与作用,但是不清楚运用到范例当中应该怎样去灵活应变,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基本功能键练习时产生消极懈怠情绪,本来留有一堂课的练习时间却草草摆弄十几分钟就开始做其他工作了。而到了讲后面范例时,原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都应该在此时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前面功能键讲解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不仅记不清范例中涉及到功能

键的作用,甚至连其名称都已经忘光了,即便还有学生记得也不懂得该采用哪几个功能键去制作范例,显得无从下手,焦急与无奈又不同程度地抵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一门课教下来,总是出现学着前面忘了后面和同一个操作键要反反复复讲很多遍还是记不住的情况,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些情况,经过反复的改革和探讨,对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调整。

1、一一对应,有的放矢。在讲解顺序上做了些调整,不再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前置后按部就班的来讲。在备课的时间,通过认真研究课本,把基本功能键与范例一一分析,总结各个范例都用到了哪几个功能键,每个范例主要是针对哪些功能键设置的,然后把用到相同功能键的范例结合到一起,在课堂上先讲解主要功能键的名称和作用,然后讲解此功能键所对应的范例,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如课本范例5与范例11,运用的主要功能键都是双导轨多切面,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两个范例之间相隔大概3个星期,这种分散式的排列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显著,反而使得学生第一个范例还没记得牢固就进入到另一个教学环节讲解另外的功能键了,3个星期之后再学习类似的范例老师就要多花时间再讲解一次双导轨多切面的应用,既浪费了时间又使学生吃得不透、记得不牢,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改革教学之后,就把双导轨多切面的基本功能键以及设计到此功能键的所有范例都放在一起讲解。这样短期反复讲解练习的方法会让学生从陌生到认识再到熟练掌握,符合艾宾浩斯记忆

曲线的规律。

2、学会预习,事半功倍。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真正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课堂上才翻开要讲的那一部分。最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是秉承惯例老师在台上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讲解一遍,边讲边做,做完再给学生留出时间练习进行课堂辅导答疑。但是,在课堂答疑的时候经常发现学生在听完老师示范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自我练习的角色中,总是要自己再看一下范例的步骤才开始练习。因为课前没有预习,所以对今天要学习的范例完全不熟悉,不知道今天的重点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对哪些地方存在疑问,那么刚才老师讲解的作用就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就改变教学顺序,课堂的前20分钟到半个小时时间先给学生自我预习,先将要讲范例的重点与难点稍加提示,然后让学生先试着自己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来练习。通过这种方式的改变,不仅能让学生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在稍后的老师讲解中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自我动手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过程中,老师能惊喜的发现有少部分学生通过提示和开导居然可以自己将范例制作出来,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上台演示,查漏补缺。经过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改善。但

是通过一次提问某一学生,却发现效果原来没有达到预想中那么好。许多学生以为已经学会了这一范例,在台下自己的机位上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被叫上讲台演示,也许是因为紧张的缘故,也许是因为个别地方还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这是学生本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也是老师在台下不容易察觉的事情。那么,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弄懂每个范例,也为了培养学生在台上的表达能力,除了老师在台上演示,台下答疑解难之外,每一个范例的自由练习时间结束后,老师都会点名叫上几个学生来教师机上演示给大家看,通过投影展示台上学生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既锻炼了台上学生,又可以让台下在座学生通过观察查漏补缺,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上台演示人员的选择上也会充分考虑,会叫上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及会每次都点不同的学生,尽量做到每一个人都有上台演示的机会。

4、培养“助手”,拉近距离。老师在跟学生答疑解惑的时候都采取温和亲切的态度,细心地、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但是,即便这样还是会发现有个别学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问题老师对学生讲解了一遍,但学生还是没有完全明白,在老师询问时又因为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不再询问,明明没有弄懂却说已经明白了;或者有些内向文静的女生可能天生与老师有距离感,使得她不敢向老师提问。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除了更加细心耐心态度温和之外,还采取培养“助手”的方式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

懂。这些“助手”当然是从本班学得比较快,掌握得比较牢固的学生当中选拔。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在教授软件课程中,总是会有些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很快就能学会一个范例,那么把这些学生培养出来,让他们“帮助”老师辅导其他同学。这样一来原来那些不好意思提问的学生也会很乐于提出他们的疑问,而且通过对别人的讲解也能更加巩固先进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5、综合知识,扩大视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老师总是希望能给学生灌输更多更新的知识,尤其像是软件课程,更要跟得上更新的速度。那么除了讲述教材上的基本功能键与范例之外,老师在平时备课的时间里也要注意搜集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与范例添加到课堂学习中来,能扩大学生视野,达到灵活运用软件的目的。

二、构建教学体系,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首饰设计教研组在其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和修改课程设置,力求做到与办学宗旨相契合,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以达到培养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划分,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每门课程都设置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1、调整专业基础课。改变原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各自为政”的情况,将传统的素描、色彩进行改革,注重结构的塑造,重装饰重创意。将三大构成统一整合为设计构成,侧重色彩与立体构成。又增加了图案设计与图形创意等基础课程。总体来说,基础课就是为

了以后的专业主干课程服务,真正做到有目的的“打基础”。

2、贯通专业主干课。首饰CAD与首饰设计概论两门课程应该算是首饰设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注意将这两门课程相连接,使得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如引导学生将首饰设计概论课上所设计的手绘稿运用在首饰CAD课上,用软件将自己所画的款式制作出来,使得学生学习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这样能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作品,进而找出在平面手绘稿中所较难发现的问题。

3、加强专业选修课。为了能让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首饰的造型,在学习首饰设计专业课的同时也开设了相关的首饰工艺课程。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在首饰CAD课堂上所做的作品连接快速成型机制作出蜡模,进而做成成品。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从纸上到电脑里再变成实物,学生的兴奋与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三、依托专业特色,建立合理的考试模式

合理的考评模式是衡量学生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首饰CAD课程属于动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日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中都有大量的练习作业,为了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在最终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需要占一部分比重。经过再三考虑,将总成绩(100%)分为考试成绩(50%)与平时成绩(50%),平时成绩又包括平时练习成绩(40%)与课堂考勤(10%)两部分。为了能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产业接轨,为今后就业条件增加“筹码”,学院很早就实行“以证代考”政策,引进中、高级“珠宝计算机绘图员”考试。首饰

CAD课程结束后学生直接参加珠宝计算机绘图员考试,考试合格颁发相应证书。

四、与相关企业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本着“培养生产一线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学院与本地多家珠宝首饰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课程进行期间聘请企业人员为学生讲课,将最新最专业的知识带入课堂。另外,还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相关部门,使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在第五个学期末,学院就会安排学生到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由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五、结语

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培养新型首饰设计人才就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障教学与市场需求融为一体,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昶.实施专业教学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2]王昶,袁军平.首饰制作工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

[3]李治军.我国内地发展高职珠宝教育的思考[J].论坛·教育,2006.3.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汪诚强.高职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3.

第四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1.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1.1教学手段落后,教师教学效率不高

素质教育是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它也是职业教育在发展中的一个终极目标。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采用的教材以及给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但是在师资和设备上都无法很好的保证其质量和水平,其无法很好的和现代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另外,很多学生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同时教师的实际能力也不是很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接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因为社会职业环境等综合性的原因,很多职业院校将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哦培养上,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通常都被学校忽视,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体现出的是非常被动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也不是非常的明显。

1.3专业设置不完善,办学特色性不大

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中职学校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毕业生在各岗位竞争力强,但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中职学校满足于以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就,缺乏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未能全面考虑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重复专业过多,没有形成自身真正的特色专业。

2.提高职业院校教学的途径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兴趣是促使一个学生积极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在实际的学习中就可以激发自身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当中的。

2.2注重教师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是要建设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也是这一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它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学校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实现学习的同时也进行操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其次是在室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而中等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和技能。

2.3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学生的教学目标,而此目标的设定,不仅是要符合学生情况,也要符合老师的教学要求,这样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符合学生自身状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的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实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奋斗。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可通过讲座、报告会等方式,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2.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

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资金缺乏,经费仅够维持日常教学,无法购置更高级的实践教学设备,所以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更无法让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很多专业由于学校的购买力有限,学生只能看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很少能真正接触到设备。所以,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多向各个实习基地输送自己学校的毕业生,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就能通过实习实践,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中职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置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模拟培训材料,做仿真操作。目前,已有很多中职学校建立了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工作实践,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5制定符合社会形势的办学方针

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方针是一个影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一个学校究竟何去何从,向何种方向发展,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找到理想工作,都是中职学校应首先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否则在当代市场机制下,中职学校很难生存和发展。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在办学宗旨和方向上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未能进行改革创新,使学校在管理和发展上严重滞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深化改革,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国家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办学方针,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和国家发展的办学宗旨和方针,使学生更有社会竞争力。

3.结语

职业教育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和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发展中,职业能力也出现了非常大的下滑,学生整体的素质也无法和以前的学生相提并论,这样也对职业院校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第五篇:汽修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金穗课堂教学:汽修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教育已形成中国教育方向的主流,教育部已启动将全国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转向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现在普通院校毕业流行“大学向左,专业向右”的定向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新模式:学历教育+职业技能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后,各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借鉴其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实训为导向,校企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而现今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不适应当今的职业教育方向,急需探讨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因此,要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现陕西金穗国际汽车学院的老师们根据多年从事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教学,探讨思路如下。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学模式、实训效果、教学方法、就业方向

一、创建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立足于加强实训项目教学环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以汽车修理为模块,配合汽车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训练。金穗学院教学团队认为以汽车发动机十个大类实训岗位(发动机分解、气缸套检修、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检修、柴油机供给系、汽油机供给系、润滑系检修、冷却系检修、起动系、点火系)为模块,单独实训,自成体系,最后设置综合岗位实训。通过学生对各汽车发动机各岗位资料的训练和操作,增强感性认识,加强对各岗位规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及动手操作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

二、采用案例式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以学校现有的实训的140多台整装车辆还其他设备为基础,立足于汽车维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分解课程任务,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实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进一步打破“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坐”的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从而全面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实训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重视项目的选择、实施合理的教学步骤、教师的评价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操手段。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现在以喷油器的检测与清洗的实训项目展开分析;采用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训项目教学步骤如下:

1、实训项目说明

喷油器的检测与清洗,是汽车维修中常见的故障之一,通过实训我们掌握电控燃油系统的相关知识,喷油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喷油器的电路控制等内容。也将学习喷油器的好坏对发动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2、实训设备准备

实训场地准备,教学设备准备

3、组建维修小组

按照"案例式模块教学"、让维修小组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将全班分为:分6个大组、而每大组又分3个小组、3个小组的功能是“实操-记录-保障”。

分组教学的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又保证学生分工到位各司其职、以学促学、以学促管.

4、教学目标及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喷油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掌握喷油器的检测与清洗的方法

(3)实习操作时注意安全,使用汽油时防止火灾

5、故障诊断思路(教学难点) (1)故障案例导入

一辆普桑轿车,行驶10万公里后,发现发动机怠速不稳,中速度行驶发窜,就车加速超过3000r/min时发动机抖动。在修理店更换燃油泵后故障依旧。通过电脑检测发现有缺缸现象,拆下喷油器,发现喷油器严重堵塞。

(2)故障案例分析

6、老师示范操作 (1)常见喷油器清洗方式有三种

A、人工清洗、 B、专用设备清洗、 C、免拆清洗 (2)现在就以人工清洗展开分析

喷油器的拆卸,准备如下;

A、燃油系统卸压、 B、拆卸电瓶正负极、C、拆卸油轨、D、拆卸喷油器卡固、 E、取下喷油器 (3)老师实操演示 (4)人工清洗方法

按先拆后装,后拆先装的原则装复试车后一切OK.

7、学生分组实训(教学重点)

(1)要求同学们按照标准分组的位置入座,并同时下发“实训操作流程表”和“实训操作单”

(2)学生实训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学生对喷油器检修的步骤,操作规范,工具的使用情况. (3)学生分组操作 (4)相关理论讲解 (5)喷油器控制电路分析

8、实训项目总结

(1)结合学生的操作情况,再次突击本次课的重点,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2)对学生操作时存在的问题给予指示,对操作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与学生互动。 (3)作业评价,对上次学生作业点评。

(4)清理工具、保养设备、把实训场地及车辆打扫干净(按6S管理)

9、课后作业布置

(1)喷油器检测与清洗的方法与步骤 (2)如何对喷油器控制电路进行检查

以上就是一个实训项目的完整的教学步骤,教学课时不定。根据实训项目大小而定。

四、校企结合,让学生成为“汽修技师”上岗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与行业的特点结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方式。中职学校的学生步入社会,其实践能力对其就业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人认为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且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向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学习,能有效提高其维修技能,对其以后步入社会及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五、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如汽车检测与运营工程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的需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如电子技术原理、电控自动变速器技术,高配置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课程。按照技能点,带着故障和案例设置教学大纲,这些课程内容必须与当代汽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紧密联系实际,要以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典型,及时补充更新教材,新设备,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汽车技术水平及发展势。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汽车维修岗位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考虑学生职业专业的课程可适当安排以下内容:汽车配件管理与商务、维修企业管理、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喷涂技术、4S商务流程与售后服务。总之,课程及教学计划都应是科学及行之有效的,从而提高学生步入社会的就业能力。

六、结束语

作为新时代的职业教师,应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陕西金穗国际汽车学院寻求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模式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综观目前汽修行业的现状及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发展,应该坚信,在汽车维修这一领域我们职业学校定会大有作为,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教育学习题集及其答案下一篇: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