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高校师德建设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树立严谨的学风和治学态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论文 篇1:

论述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 要:高校承载着区域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使命,教师作为民族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有责任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与道德观。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和吸引力逐渐淡化,教师对工作岗位产生倦怠感,大多教学实践与传统职业到的规范背道而驰,而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来,提高教师道德主体地位,成为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实践;道德修养;职业道德规范

一、绪论

从古至今,“师德”是一个极其神圣的词语,重点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道德规范与道德修养。目前,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个人利益之上原则的确立和发展,削弱了教师作为道德主体的自主能力,扭曲教师传统道德理念与道德意识。从职业道德的本质来看,在教育体系不断变革的背景之下,道德修养已逐渐摆脱理论性原则的束缚,更加强调道德实践。此外,教师需高度集中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通过深入性的专题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未来道路引航。

二、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中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积极学习并确立正确的师德理论

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而言,结合实际与创新的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策略之一。例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道德理论、教育科学理论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了解,能够从中提炼师德理论精华,形成属于自身特色的教育观、师生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回归教育初期阶段无比光荣的心情。让教师重新投身教育事业,激进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只有充分建立端正的师德理论,有效规避道德风险,明辨是非,才能从真正真正意义上树立优良的美德。

(二)广大高校应加快健全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近年来,政府、社会以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师德的建设,力图把师德教育融入到教师培养与教师管理的全过程,并加快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而建立这一体系,一方面,需要与我国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相结合,有选择性的吸收借鉴西方教育观念中的优异内容,正确界定师德与师道的关系;另一方面,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体系,例如,构建教师人员机构系统中的晋升机制以及年度评比机制,平等对带,综合教师各方面因素,公平竞争,不能单纯凭借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人包揽大部分年度奖项,提拔优秀青年教师,不仅能够为青年一代提供增长阅历的机会,同时能够优化教师人员的结构配置。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

第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改革不断深化,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师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需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知识理论来武装自己,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的经济发展,对社会上不同自然人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明辨荣辱是非,筑牢道德防线,自觉抵御腐败道德观念对教师思想的侵蚀,拓宽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知范围,进一步明确教师未来教学实践中道德修养确立目标与方向。

第二,吸取优秀教育家、名师和教师的道德修养标准。在我国,古往今来有众多教育名家所养成的道德修养,值得后人深入学习,古有十大教育家,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等思想智者,今有魏书生、李吉林、张思明、张万话等民主化教学学者。向教育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学习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正能量,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正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深度挖掘具有先进道德意识的教师个人。

第三,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学习。高校教师应深入社会,体验和观察周围事物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并记录其实践形成的原因与结果。在我国传统道德思想发展进程中,孔子曾提出“以贤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主张,将教学实践中优秀的教师视为一面“镜子”,更树立为一面指引性的旗帜,通过与优秀人员在;理想信念、道德修养、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对比,正视自身的不足,不斷加强自我修养,切实改进教学实践中的道德规范。

(四)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近些年,通过对高校思想正直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探索,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作为高校人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既要潜心研究,又要关注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从学校实际教学环境、教学理念相结合,从课堂所呈现效果出发,善于发现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质量问题,勇于面对不足,并积极组织学校教研人员对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进行讨论,以形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体系,对教师未来教学实践进行指导,进而成为一名拥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优秀教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完善与进步,且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广大高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促使教师学习师德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而从高校本身角度出发,需加快健全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学校与教师两者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使高校教师有勇气直面新形势下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任务,并能够对自身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在树立正确教学理想与教学信念的同时,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琳娜.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科技展望,2015,11(24):189-190.

[2]赵俊芝,张翼明,齐思宇.论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金田,2015,08(07):277-279.

[3]徐漫,卢胜玲,张莉.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J].学周刊,2016,13(08):247-248.

作者:米萍

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论文 篇2:

论述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的高校师德建设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树立严谨的学风和治学态度。

[关键词]高校;教师;以人为本;师德建设

中国分类号:G451

师德师风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是永不过时的话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型,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心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党的十六大把发展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强调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如何把“以人为本”这一比较抽象的哲学理念具体地落实到师德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去,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一、“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学府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它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人和培养人。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学生的多方面要求。高校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特征。“以人为本”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解放和自由及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高等教育坚持人本理念,就是追求对人本身的关怀,完整全面地关照人,提升人,鼓励人自由发展,认识人,关爱人、教育人、尊重人,开发人的心智,提升人的道德水平。

“以人为本”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哲学观。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人本关爱的巨大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服务育人的意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爱惜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启迪、感化和影响学生,为培养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二、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历来受到社会的尊重,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教师被人们比作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严谨、求实、奋发、奉献的精神风貌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是目前高校教师思想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被作为客体对待,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服从和被服从的等级关系,学生习惯于服从,不愿提出任何异议,教师的服务意识淡薄,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缺乏民主平等的气氛。

有些教师功利化倾向严重,对个人价值和利益看得较重,片面关注自己的科研情况以获得更高的岗位级别和津贴,而不太主动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只为完成课时而教学,不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敷衍了事,教学效果不能保证,因而不能更好地培养合格的人才。

有些教师思想道德观念淡化,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更经受不住大风大浪的考验,以至于在生死抉择的关头,弃学生的生死不顾,只身逃命。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范跑跑”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带来了极恶劣的社会影响。同为教师,既有舍生取义的英雄楷模谭千秋,显而易见,不是法律规定出了问题,而是师德建设存在严重问题。范美忠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师德,甚至丧失了一个普通人所必须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范跑跑”事件说明师德已有下滑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有些高校教师不仅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学术道德观念也比较淡薄,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心态功利,学风浮躁。学术造假、学术泡沫、学术舞弊、学术交易、学术贿赂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也存在学术上的造假和腐败问题,刻苦专研的精神较弱,缺乏扎实根底和求真务实的态度。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再思考

市场经济导致的价值多元和功利趋向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一些对策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首先,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把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把学生视为教育客体的现象,打破服从与被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的陈旧观念,以学生为本,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差异入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打破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和自学习惯。教师要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不断充实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要汲取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将先进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动态传授给学生;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

第三、高校师德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德修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味的体现。良好的师德形象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因此,师德建设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也不能期望制定一纸法律条文就能解决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全体教师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雅芳.“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鸡西大学学报,2004(6).

[2]李宽亮.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人本前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3]林崇德.做高尚师德的实践者[J].中国高等教育,2005(4).

作者:陈颖 李静

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论文 篇3: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探讨

摘 要: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而且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道德;遵循;人类灵魂;反思;内省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之和。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人待物、处理问题,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恕道德要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与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相适应的各种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之和。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方法本身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知识体系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师一生中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和道德培养,但最主要的是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重任。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要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第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必须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修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反省”,即“反思”和“内省”。从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会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不愧对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也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职责,为国家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爱岗敬业,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对学生百般呵护,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培养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所以促成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严肃认真,积极进取,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和教育风气,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完成肩负的社会教育责任。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这样,就会使教师明辨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因此,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的行为准则,要靠其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修养和锻炼,也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个“内化-外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直接体现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能力是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这一途径和方法就是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关心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作表率和榜样,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用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四,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研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高校教师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并投入精力去研究,就一定能使自己成为科研的局内人,实现经验性向科研型的转变。当高校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道路时,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辟了新希望。

第五,关爱学生。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学生的成长。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老师与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最能体现教师职业品质的就是仁爱、宽厚、包容。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中国儒家传统观点,高校教师应该用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栋梁之才。。我们要从心底里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戴去爱护去培养,无论是听话的还是不听话的,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一视同仁。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品质。

作者简介:

董大联,男,唐山学院高级讲师主讲《基础会计》、《流通会计》、《工业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审计》等课程。

作者:董大联

上一篇:财务内部控制科学管理论文下一篇:综合医院护士医院感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