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式社会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

摘要:鉴于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在完善、弥补退耕还林补贴到期后的生态补偿方面的优势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有效衔接不仅是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巩固、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实现森林碳汇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农户作为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重要主体,必然成为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重要桥梁,其是否有效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是巩固、提升退耕还林工程成效,实现森林碳汇有效供给的关键。因而,深入剖析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供给理论、机制设计理论为主线,在对以往学者研究进行梳理、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了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分析框架,辨析了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REDD+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的差异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不同组织模式下退耕农户、地方政府、项目业主之间的行为博弈以及退耕农户最优行为模式选择,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剖析了行为意愿的形成机理和资源禀赋、村域情境、项目制度对行为意愿的影响路径,基于生产要素理论探讨了林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能力及其制约因素,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从组织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构建了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机制。研究结论显示:(1)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具有鲜明的特征。基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REDD+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的差异性,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与造林再造林项目农户参与行为和后退耕时代退耕农户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2)利益诉求差异导致退耕农户与地方政府、项目业主之间形成(强制型推动、抗争型参与)的博弈困境。囿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诉求差异,项目业主、地方政府、退耕农户行为博弈面临困境,因地制宜,发挥中介组织引领作用,地方政府监督、调控作用,是退耕农户参与的最优行为模式。(3)退耕农户对情境风险感知最为敏感,是退耕农户是否履约决策的关键因素。感知利益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社会利益>感知生态利益,感知风险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感知情境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心理风险。强化对生态衍生负面效益的治理,是进一步激发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的重要内容。(4)资源禀赋是导致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差异化的最主要因素。三类制约因素对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为资源禀赋约束>村域情境约束>项目制度约束。通过延伸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利益链、优先在社会资本丰富的区域开展、完善碳汇产权制度、落实项目契约、优化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强化森林碳汇知识宣传等是激励退耕农户有效参与的重要途径。(5)项目制度是影响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三类因素对退耕农户林地投入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项目制度约束>村域情境约束>资源禀赋约束。在满足碳交易市场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放宽规范设置,放宽项目运行管理、增强技能培训、强化惠民产业等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退耕农户建立差异化的参与方式,实现林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分离等措施是保障退耕农户有效途径的重要举措。创新之处在于:(1)构建了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分析框架。基于供给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感知价值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从行为模式、行为意愿、行为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分析框架,系统性分析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弥补了以往学者片面关注行为意愿的不足(创新点出处:第三章)。(2)以感知价值为基础剖析了退耕农户行为意愿的形成机理。以感知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利大于弊”的主观价值评判替代传统的“收益大于成本”的客观标准作为行为意愿分析的基础,弥补了以往学者行为意愿研究对心理因素的相对忽略(创新点出处:第三章)。(3)以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退耕农户行为的制约因素。以嵌入式社会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资源禀赋、村域情境、项目制度三类因素对行为意愿和行为能力的制约路径,丰富了农户行为研究的内容(创新点出处:第七章、第八章)。

关键词:森林经营碳汇项目;退耕还林;利益相关者;行为意愿;行为能力;参与机制

学科专业:林业经济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研究法

1.5.3 计量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创新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森林碳汇

2.1.2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

2.1.3 退耕还林

2.2 文献综述

2.2.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研究

2.2.2 退耕农户行为决策的研究

2.2.3 森林碳汇农户参与行为的研究

2.2.4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退耕还林有效衔接的研究

2.2.5 文献述评

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

3.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内涵

3.1.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特征

3.1.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定义

3.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的理论分析

3.2.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3.2.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模式的理论分析

3.2.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的理论分析

3.2.4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能力的理论分析

3.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研究的逻辑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4.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特征

4.1.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REDD+机制的差异性

4.1.2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与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差异性

4.2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发展实践

4.2.1 区域分布特征

4.2.2 规模分布特征

4.2.3 时间分布特征

4.3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障碍

4.3.1 组织开发难度大

4.3.2 履约激励不足

4.3.3 保障机制不完善

4.4 本章小结

5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调查分析

5.1 调研设计

5.1.1 调研问卷的设计

5.1.2 样本区域的选择

5.1.3 调研方案的设计

5.2 数据收集及整理

5.2.1 样本的总体分布

5.2.2 样本特征的描述

5.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描述

5.3.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具体内容

5.3.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的现状描述

5.4 本章小结

6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模式分析

6.1 不同组织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6.1.1 典型组织模式

6.1.2 博弈模型构建

6.1.3 项目供给方的最优策略

6.1.4 退耕农户的最优策略

6.1.5 博弈困境

6.2 创新组织模式下的博弈分析

6.2.1 引入中介组织的博弈模型

6.2.2 中介组织博弈模型的对比分析

6.2.3 不同中介组织的差异分析

6.3 实证分析

6.3.1 模型构建

6.3.2 描述性分析

6.3.3 计量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意愿分析

7.1 研究假说

7.1.1 影响因素识别

7.1.2 资源禀赋约束的影响路径

7.1.3 村域社会资本的影响路径

7.1.4 项目制度的影响路径

7.2 指标量化及描述性分析

7.2.1 行为意愿的量表设计

7.2.2 行为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7.2.3 资源禀赋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7.2.4 村域情境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7.2.5 项目制度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7.3 计量分析

7.3.1 模型构建

7.3.2 计量分析过程

7.3.3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7.4 探讨:退耕还林感知价值对行为意愿的影响

7.4.1 理论基础

7.4.2 指标量化与描述性分析

7.4.3 计量分析

7.4.4 计量结果分析与探讨

7.5 本章小结

8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行为能力分析

8.1 研究假说与模型构建

8.1.1 资源禀赋约束

8.1.2 村域情境约束

8.1.3 项目制度约束

8.2 指标量化及描述性分析

8.2.1 行为能力分析的量表设计

8.2.2 行为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8.3 计量分析

8.3.1 信度效度检验

8.3.2 模型拟合

8.3.3 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8.4 本章小结

9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机制构建

9.1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组织机制

9.1.1 强化示范引领,引入中介组织降低组织开发的交易成本

9.1.2 增强监督调控,依托地方政府助推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

9.1.3 注重因地制宜,依据区域特征选择不同类型的组织模式

9.2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激励机制

9.2.1 创新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区域识别机制

9.2.2 完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

9.2.3 构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示范引领机制

9.3 退耕农户参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保障机制

9.3.1 建立差异化的退耕农户参与方式

9.3.2 健全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相关制度保障

9.3.3 适度放宽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制度规范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I 退耕农户调查问卷

附录 II 村级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上一篇:合同违法行为探讨论文提纲下一篇:生态化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