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论文

2022-04-24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是实现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有效监管、保护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也是维持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手段。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对于以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论文 篇1:

证券投资基金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障碍

摘要: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的资本市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中占入市额度比重最大的是证券投资基金。文章试图对证券投资基金在所持股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参与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证券投资基金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障碍,进而提出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股东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引进新的机构投资者,如证券投资基金、券商、社保基金、QFII、企业年金、保险基金等,这些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所持有的份额越来越大。根据2004年的数据显示,证券投资基金2004年投资股票的资金达1 602.52亿元,整体机构投资基金规模接近2 500亿元,证券投资基金占机构投资比重的64%,2004年沪深两市股票流通市值约为10 630.52亿元,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市值占沪深流通市值的15.1%。由此可见,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在市场上是一股非常活跃的投资力量。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最大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参与状况进行分析,阐明证券投资基金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障碍,进而提出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对策。

一、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途径与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途径是行使作为股东的投票权:(1)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案上的投票否决,如2003年基金联盟对抗招行发行百亿可转换债券的风波、2002年中兴发行H股计划风波和2000年深万科B股增发停发事件中证券投资基金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案的干预;(2)对于股权之争,基金可以通过公开征集授权委托权反映小股东的意见(如胜利股份股权之争)这种方式参与公司的治理;(3)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否决。我国未施行流通股东分类表决制之前,在股市非流通股占总股份50%①以上,流通股东是无法通过与非流通股股东“同权”表决权来维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在实施了公司重大事项社会公众股东表决制度②之后,其中对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流通股股东通过的要求要达到参会流通股2/3以上,虽然基金是最大的流通股股东,但根据截止到目前的资料来看,基金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方案投赞成票占绝大多数,基金在参与公司治理中对公司的股改方案投反对票甚少(持股基金对上市公司三爱富的股权分置方案的表决中投了反对票,这是目前第一家因遭到基金公司反对而被否决的上市公司)。③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着一些损害投资人利益的事件,如公司重大事项不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参与程度和制衡机制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 对基金在参与公司治理中障碍的分析

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对上市公司的实施有效的监控。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形成对上市公司实行一种有效制衡的机制(股东与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是否能形成有效制衡则取决于基金的持股是否有规模效应,市场环境和基金的投资目标的实现是否允许长期持股,是否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有利益冲突。然而,在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确存在多方面障碍因素。

1. 我国股市的市场环境欠缺,阻碍和抑制基金及其投资者长期持股,影响了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1)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不高,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使投资者只能通过短期持股防范股市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持股的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以及是否具有成长性,但由中联财务顾问和国资委有关专家对1339家上市公司共同进行的一份上市公司业绩评估调查显示,中石化一家的净利润就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25.44%,而占上市公司总数不到7%的前90户上市公司,其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90%④。业绩集中表明投资者只有通过精选个股来长期持有,但由于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基金持股有限⑤,使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规模效应无法体现,投资者只能通过短期持股防范股市的非系统性风险。(2)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没有指数期货、指数期权等产品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风险,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无法进行套期保值,持股者最优的策略可能就是选择短期持股。从2001年起就开始提出解决全流通问题,直到2005年5月股权分置正式启动,期间整个市场主要面临的就是非流通股的解决如何进行、何时进行的系统性风险,两个市场也从2001年指数振荡向下。2001年~2005年深证成指每年的变动率分别为-30.03%、-17.03%、26.11%、-11.85%和-6.65%,2001年~2005年上证指数每年的变动率分别为-20.62%、-17.52%、10.27%、-15.40%和-8.33%;深证成指由2001年年末的3325.66跌到2005年年末的2863.61点,上证指数由2001年年末的1 645.97跌到2005年年末的1 161.05点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没有其它的选择只是一个短期持股策略,从市场的振荡中获得收益。

2.市场对基金经理业绩的考核以及基金管理费提取的方式,制约了证券投资基金对所持股票公司治理的参与。(1)基金的本质是受托形式的专家理财,市场及基金管理公司对专家理财能力的考核短期化使基金经理行为短期化。一方面,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是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主⑦,特别是QFII、社保基金等其它机构投资者作为基金的持有人集中持有时,基金为防范高比例赎回风险,基金的资产配置要具备相当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开放式基金按照净值进行交易,基金的净值在市场上每日都是公开的,基金的净值及其基金净值动态变化情况成为市场及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经理理财业绩考核的依据,也促使基金经理更加重视资产的短期收益。(2)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费是根据其基金净值来提取,因此基金经理人往往是以最大化其基金净值为目标。目前基金净值的大小主要与较高的资本利得有关,因此基金对股票最基本的偏好是股价的增长率,基金经理人根据市场热点频繁调整所持股票,缩短了持股时间,抑制了基金对公司治理的参与的积极性。

3.证券投资基金与持股公司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利益冲突,抑制了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参与。证券投资基金的公司与持股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在两方面:(1)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基金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参与的障碍。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属于契约型,是非法人的基金组织形式,其治理结构的目的就是形成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公司(受托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委托人)几方面者的制衡机制,有效保护相关各方的利益。但在我国的实践中,基金持有人利益代表缺位,基金托管人地位不独立,作为基金发起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又在发起过程中被选聘为基金管理人,最终形成基金管理公司的一方独大⑧。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目前的控股股东主要是证券公司,由于证券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保荐人、股票的经销商或包销商、财务顾问等,势必会影响在证券公司控股下的基金的持股以及对公司重大事项的投票权的行使。(2)基金管理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影响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上市公司既是基金的合法投资者,又是基金的合法投资对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持有基金来影响基金对上市公司的制衡机制。

三、 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有效参与的对策

1. 改善我国股市的市场环境,促进基金及其投资者长期持股。(1)建立完善的股市进入和退出机制及其市场披露制度,使市场具备优生劣汰的机能,使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得到提升,使基金愿意长期持股。随着股权分置的推进和全流通股的实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的规模效应凸现,一方面要发挥其在治理公司的有效制衡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防范大股东损害其它中小股东的利益。(2)完善市场交易工具,通过金融工具制衡市场。要尽快推出股票的融资融券业务,积极推出股指期货、股制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使投资者可以利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或投机,有效的防范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促进基金及其投资者长期持股。

2. 改变基金经理业绩的考核方式,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对所持公司的治理的介入。建立基金经理层的长期激励制度,推出适合于基金运作的股票期权计划,使基金经理行为长期化,同时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市场透明度提高,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信息成本下降,更加会刺激基金长期的持股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3. 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1)要完善基金的法律法规⑨,形成受托人、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的有效制衡机制,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2)明确基金只是委托理财的形式,基金持有人才是基金真正的所有者,基金持有人除具有相应基金份额的收益权之外,还有基金资产附带的投票权、表决权等权利。因此基金对持股公司的有关事宜进行表决实质上是以受托人身份代表基金持有人行使表决权,基金应向有关基金持有人披露行使相应权利的决策程序,并定期披露。(3)对基金与被投资公司存在的直接利益冲突(基金与上市公司相互投资)或间接利益冲突(基金的主要股东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上市保荐人、股票承销商、财务顾问等)的情况,基金应就利益冲突情况和处理方式向市场和基金持有人进行披露。

注释:

①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2006年4月28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61.5%,流通股占38.5%;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2005年12月30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56.2%,流通股占43.8%。

②2004年12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试行公司重大事项社会公众股股东表决制度,即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配股、发行可转债、重大资产重组、以股抵债、附属企业到境外上市等对社会公众股东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除经全体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还要经参加表决的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③张东臣,“缺乏充分沟通基金否决三爱富股改引发五大思考”,www.chinafund.cn ,2005年12月21日。

④上市公司:别让坏孩子挡道,大众网,2006年6月8日。

⑤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一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该基金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

⑥资料来源:www://finance.sina.com.cn,2006年2月5日、2006年2月6日。

⑦根据中国银行证券研究中心《2005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统计报告》(中国证券报,2006年1月6日),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218只,其中开放式基金164只,占基金总量的75.2%,募集资金规模为4 067.95亿元,占募集总规模的83.3%,其中股票方向募集资金规模为3 367.37亿,占开放式基金募集总规模的82.3%。

⑧陆一:“基金业制度存在七大真空”,中国证券报,2006年2月18日。

⑨陆一:“有的放矢完善基金法律法规”,中国证券报,2006年2月24日。

参考文献:

1.李季,王宇.机构投资者:新金融景观.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耿志民.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熊海斌等.股东行为与股东产权.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4.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刘欣杰译).OECD公司治理原则(修订版草案).中国证券报,2004-02-25.

重点项目:本文为广东商学院2004年校级资助项目“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市波动的关联性研究”的成果。

作者简介:白淑云,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金融系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6-08-01。

作者:白淑云

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论文 篇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是实现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有效监管、保护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也是维持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手段。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对于以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规范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30.053

1 前言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型的证券投资方法,投资人共同分享基金利益、共同分担由此产生的风险,是一种金融投资工具。发展到现在,证券投资基金成为国人喜欢的一种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也随着不断发展壮大,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投资基金数目和份额规模都具有相当可观的数目。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扩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诸如基金经理恶意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想解决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所谓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发行公司于证券的发行和流通等环节中,为维护公司股东或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将与其证券相关的真实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予以公开,投资者可以依此作为是否投资证券基金等相关判断的依据。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防止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同时具有投资者价值判断依据等重要意义。

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不足

2.1 规范证券基金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一致

我国关于证券基金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保持很好的统一性,现行规范证券基金信息披露的有国家基本法律、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总体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证券信息披露制度,但是由于上位法规定的过于笼统或者缺乏实际操作性,在实际的证券基金操作中,还有不少的规范性文件作为指引,这个时候难免会发生冲突,没有真正统一权威的指引。在实际生活中基金管理人就有很好的可乘之机,规避掉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有害投资人的证券基金信息披露。

2.2 证券基金信息披露缺乏自愿性

在我国现在的证券基金投资市场上,基金管理人没有主动披露基金信息的市场基础,因为投资者的权利意识还不足,不懂得怎么样把自己的权利利益最大化,从而基金管理人就没有必要通过基金信息的披露来反映自身的经营业绩,从而获得契约报酬,提高自身在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的风险资本。所以除了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要进行信息披露的以外,基本上没有根据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主动地、及时地披露信息。

2.3 基金信息披露内容的不真实性、不充分性、不及时性

市场人都是盈利人,为了使得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有的基金管理人往往出于自己单方面利益的考虑或者其他特殊的目的,故意隐瞒应该披露的基金信息,或者只披露其中的一部分基金信息,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述,或者一般投资者无法轻易理解的语言表达,避重就轻,误导基金投资者。我国现行的对于基金信息披露时间的相关规定过于宽松,对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规定没有具体明确,基金信息义务人出于拖沓或者其他不正当的目的,都会使得基金信息的披露出现延迟,基金信息的披露不及时,很容易使得投资者对基金市场的判断出现延迟、滞后,从而使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2.4 基金信息内容过于烦琐

我们都知道投资者最主要关注的是自己的投资者基金能否获得投资收益,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不能像专业的基金经理一样对基金相关制度知识了然于胸。基金投资者需要的是简明易懂,重点突出的信息,而不是内容烦琐,文件艰涩难懂,洋洋洒洒的招募说明书都是几万字篇幅的信息披露。现行的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虽然项目上比以前进行了相应的减少,但是还是有17个项目之多,摘要篇幅还是过长,对于投资者关注的基金投资目标、投资策略和费用概览等重要信息靠后,在说明书的后面,远没有达到简洁的要求。

3 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建议

3.1 统一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现在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相关规定法律法规较多,并且没有实现上下位阶的很好协调,实际操作中多以具体细则,规范文件为准的导致相关法律规范权威性降低,没有实质规范效果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将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起来。首先,我们要制定出一部规范证券基金投资的法律,以此法律为基准,发生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纠纷的,以此法律为权威。其次,该法律内容必须具有现实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对证券投资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披露时间、基金信息披露义务者的相关义务等问题规定清楚,证券基金投资者没有基金管理人那样的专业知识,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必须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其他的法规、部门规章、规范不得与此法律相冲突。

3.2 建立基金管理人激励机制和充分利用有效证券市场的原则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无形之中规范和指引着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上相关主体的活动方向和行为,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有效证券市场原则,使得基金管理人主动的披露相关的证券基金信息。依靠市场这一强有力的力量去驱使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去披露相关信息,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在尊重有效证券市场原则的同时还要建立基金管理人激励机制,证券基金信息披露的好坏、及时与否等相关要素综合地对证券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进行积极或者消极的评价,并且要在基金市场的主要媒体中加以公布。信誉的好坏将成为证券基金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基金管理人信誉好,投资者自然会将资金放心地交给其进行管理。证券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在一起了,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披露内容的道德风险相信都将得到很好的体现。

3.3 完善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

好的管理制度是一项事务健康运行,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基金运营公开、透明,要有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所以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基金管理公司中的独立董事、监事、监督员等应与公司股东、高管没有利益往来,以保证其独立性。社会监督主要的就是投资者的监督,证券投资基金风格的更改必须要经过投资者的监督,投资者对于自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有损害的可能性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或者舆论的途径进行权利主张,侵犯了投资者的利益的要付出成本,约束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行为。

作者:齐江勇

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论文 篇3:

给基金投资者一个公平的选择机会

证券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中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的组织,是沟通投资者和投资对象的通道,也是投资者的投资工具。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主要有信托型和公司型两种。国内通行的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概念实际上就是信托型基金的一种。不同种类的投资基金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服务内容和运行特征,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机会。

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中流行的主要基金形式,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曾经并且正在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目前在美国,有约8900万投资者选择了9064个共同基金作为他们的投资工具,基金资本市值超过7万亿美元,在全球证券投资基金领域占到资产总值的60%。

目前在中国,政府正式允许投资基金服务面向投资公众不过短短5年。由于1994年7月实施的《公司法》没有给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留下运行空间,因此,1997年11月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就没有关于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内容。

既然1997年《信托法》尚未公布,那么信托型基金就不存在法律障碍。《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际上只是一个关于信托型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法规。由此造成的市场品种结构的不完善,剥夺了投资公众获得充分服务的机会,对市场的发展也造成了制约。

推进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立法实践可以丰富投资服务的品种,其主要目的就是给投资者一个公平的选择机会。

一、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建立。顺应投资者服务的需要,证券投资基金在1991-1992年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各个地方政府为投资基金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到1992年底已经有超过30个投资基金面向公众募集大约20亿元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股票。

那个时期的投资基金只有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北京西四营业部发行的基金自称是按照公司体制设立、运行,其余都是契约型基金。由于缺乏行业经验的积累,管理法规缺位,这个时期设立的投资基金普遍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加上当时的金融、房地产市场混乱,危机四伏,1993年之后,许多投资基金的经营状况恶化,少数发生支付危机,造成不良影响。

1993年7月开始整顿金融市场,当时的金融市场主管机关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地人民银行无条件停止审批新的投资基金,对于越权审批发行投资基金的行为严加查处。此后4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投资基金行业处于求生不成,求死不能的状态;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专业人才陆续流失,投资者的利益持续遭受损失。

1998年3月开始,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陆续出台。至2002年11月底,共计18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54只封闭型基金和17只开放型基金,其中封闭式基金发行总额817亿元。这个阶段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全部是信托型基金。(文件称谓契约型)

在此过程中,中国证监会会同其他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针对1993年以前设立的投资基金进行了清理整顿。通过合并以设立和转让管理权等方式将它们并入新的管理体系,完成了市场一体化整合的工作。

应该说近5年来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建设是成功的,基本上顺应了广大投资者的需要,努力完善对投资者的服务内容。新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总共募集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并将其锁定在证券二级市场,成为稳定证券市场资金供给的重要因素。

然而,这5年的市场发展历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比较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环境,一是治理结构。

首先,证券市场环境恶劣,不能满足专业投资管理体系的要求,是造成基金行业整体业绩低落的基本原因。由于上市公司存在的虚假财务陈述和二级市场上“庄家”的恶意炒做,投资基金传统的资产组合技术、价值型投资策略等内容难以得到正常应用。

其次,缺乏完善有效的治理结构,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基金所拥有的资金力量经常得到不诚实的使用,对市场和整个经济体系都造成或大或小的侵害。

改善市场环境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性要求,而丰富基金品种,加强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治理结构建设则是摆在业界面前的现实工作。多年以来,政府在对投资基金的管理中主要采取行政方式直接控制基金的行为,而忽视了投资(基金)管理行业的治理结构建设。

在现阶段下提出有关发展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建议,并不是寄希望于能够彻底解决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推进公司型投资基金的目的是致力于丰富基金品种,完善投资基金治理结构,进而给投资者公平的选择机会。

二、公司型投资基金概述

从商业组织理论角度考察,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将主要资产用于有价证券投资的公司法人机构。

最典型的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是美国的共同基金(MUTUAL FUND)。它是按照《1940年投资公司法》设立的股份可以随时变化的投资公司。共同基金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在满足了投资于规定范围的有价证券的比例条件之后,可以得到政府的税收优惠。

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定下设立的投资公司,对美国经济成长起到了重大支持作用。作为金融通道,投资公司为美国经济中各个阶段产业化的形成输送了必须的资金。由此形成的资产管理行业为美国的民间金融资产提供了完善的投资管理服务,既帮助广大投资者实现了个人资产的增殖,也为美国市场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资本,并且从技术角度有效地支持了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公司型投资基金采取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继承了公司型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为模式和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它可以是证券投资基金,也可以是产业投资基金,甚至大部分创业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也可以归入公司型投资基金的范畴。公司型投资基金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完全取决于其创立目的和投资策略。

基金是资本的载体,证券投资基金就是将主要资产用于对外证券投资的金融载体。我国《公司法》第十二条关于公司对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不得超过自身净资产50%的规定,限制了普通公司的对外投资能力,成为公司型投资基金在中国发展的法律障碍。多年以来,拒绝公司型投资基金的人士就是以此说事的。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现代商业企业的重要内容,它在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安全、效率、公正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保障因素。

投资基金将资本的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这种经营体制发挥到了极至。投资者在购买了基金份额之后就完全放弃了对资本的管理权,暂时将其让渡给基金管理人,直至他将基金份额赎回为止。

根据公司治理的理论,排在企业权利机构(例如:公司董事会)面前的利益取向排序是这样的:

第一位——公司利益(收入最大化)

第二位——股东利益(利润最大化)

第三位——客户利益(效用最大化)

第四位——职工利益(福利最大化)

第五位——政府利益(税收最大化)

第六位——社会利益(发展最大化)

无论从道义和法律的角度出发,企业权利机构都应该按照上面的顺序排列其工作职责目标。在需要做出涉及到其中两个以上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决策的时候,每一个权利机构的成员都应该按照上面的顺序决定利益的分配。

证券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包含两个层次:管理公司(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基金管理(行为)的治理结构。

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样是按照上面的目标顺序制订的。可以看到,作为管理公司客户的基金投资人的利益被排在第三位。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在管理基金投资的过程中产生收取高额费用,为管理公司大股东利益高价接盘等行为冲动就不足为奇。而且,只要经办人员的行为处理符合法律条文规定,他就可以按照他的上述意愿行为。

简单的结论就是:完整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并不足以保障基金投资人的利益。

为了充分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基金权利机构必须切实运行,在制订投资策略、选择基金托管机构、选择、变更基金管理人,审查基金管理人日常管理行为等方面真正代表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发挥作用。

四、信托型与公司型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比较

信托关系最初是出于转移财产受益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通常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委托管理关系。根据《信托法》,在这种体制下委托人和受托人通常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则确定信托关系和委托内容,一旦信托关系确认,受托人就对受托资产拥有相对稳定的处置权利。

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公司法为规则依据,遵守法律规定的公司组织制度要求,依法接受社会、政府对公司制商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公司制企业依法具备主动型的治理结构,公司股东在保护投资利益,维护消费者权益,创造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具备参与的机会。

公司型基金体制较信托型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公司治理方面的参与机会和通道,符合现阶段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需要。

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正常发展不过5年,在法规建设、人才培育、管理制度和技术的完善、行业文化建设和信誉约束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积累。在这个阶段,过于放任的治理结构对保障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都是不利的,并且内部治理结构的松散必然加重监管机关的压力,致使证监会过多地承担投资基金的治理责任,干扰监管体系的正常发育。

比较而言,信托型基金体制更加适合在市场体系健全、投资行业历史悠久、行业信誉传统浓厚的社会环境中推广。

作者:撰文/常 青

上一篇:英语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论文下一篇:影响FDI的货币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