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初探

2022-09-11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大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在进一步寻求发展。“教育和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在教育中进行管理, 在管理中渗透教育, 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1]新形式下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 而以法律精神为指导的大学生契约式管理应当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1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的基本内涵

契约, 也称合同, 其是双方当事人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这种协议对任何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的施行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精神为依据和原则, 以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合格人才为根本目标。在契约式管理中, 所采取的形式为以“契约”的方式明确主体间的权责关系, 把学校学生管理的目标逐项分解, 以求权责明确, 责任到人。

在大学生契约式管理中, 契约双方涉及为高等教育学校及其本校在校学生。其中所指“高等教育学校”应当包括公立高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成人教育学校等等。该契约的签订既可以规范高等教育学校自身的管理行为, 又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保障双方的权利都不受侵犯, 同时树立双方的责任意识, 因此契约的成立应当以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而就该契约的性质而言:一方面其具有行政合同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行为从法律角度而言其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 当中高等教育学校作为行政主体即是公务法人, 而大学生则为行政相对人。高等教育学校享有的行政管理职能来自于法律法规的授权, 是一种国家权力的让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都授予高等教育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奖惩和授予相应学位证书等权力。而另一方面, 该契约还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教育法律基本原理认为, 高等教育学校与学生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也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这当中必然涉及到双方权利义务的设定, 必然会构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2]显然, 在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中, 除了上述提到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还有就是以平等有偿为原则、财产所有和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学校收费向大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而大学生缴费享受教育教学服务, 是一种典型的民事法律关系。

2 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2.1 从学校角度而言

传统高等教育学校的管理模式其理论来源是基于公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该理论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 学生在其中是作为义务主体对高校必须绝对服从, 学校对学生具有惩戒权, 并且原则上该权力不受司法审查。[3]在相对合理的界限内, 学校作为“特别权力机构”, 可以免去法治主义以及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 即使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学校也往往可以根据校规校纪等命令或者限制学生的特别权利。而在现在社会发展之下, 高校本身产生了很多诸如学分制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等情况, 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 大学生的管理因此也极易出现盲点, 带来了诸多隐患。传统管理的指导思想究其根源, 其注重和强调“管”学生, 强调微观过程管理, 而忽视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从而学校在潜意识下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 从消极防范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管理工作, 往往对学生的相关思想行为采取回避或者压制的态度。事实上, 作为高校管理客体的大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具有其特有的主动性, 主要体现在:“是当学生参与管理、行使管理功能时, 即处于主动的管理地位;二是当学生作为完全的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 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的绝对地服从或盲目的服从, 而是主动地、有条件的服从;三是在同一管理客体中, 学生与其他管理要素 (硬件要素等) , 学生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地位, 也是学生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4]

2.2 从学生角度而言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 将高等教育学校和学生处在学校管理的对立的位置, 一方面加重了学校的管理责任, 学校在一些事务中尽管已经穷尽了管理义务, 却还是要承担相应本不该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 由于学校绝对的管理者的地位, 也极易侵害学生的部分权益, 而且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将高校的管理角色推到了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 学校对自身的权利义务不甚明晰, 确实存在不知道如何才是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从而损害了学生的权益。另外, 大学生的权益意识在中国追求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不断的增强, 而事实上, 很多大学生其实不知道自身应当享有哪些权利, 应当承担哪些义务, 经常可以耳闻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盲目地将学校推上被告席, 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声誉。而另一极端是学生因为不了解学校和自身的责权利的界定, 从而权利受到了损益。

3 施行大学生契约式管理的必要性

3.1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充分贯彻

“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 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以人为本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就是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 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 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 是一项重要的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人为本, 则无疑应当成为教育的题中之意。尤其是大学生的管理模式中, 就应当从理念上以“大学生”为本, 因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已经是一个高素质的成年群体, 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要充分发展和激发大学生的潜能, 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遵循了合理前提下的以人为本,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当明确自身的当为不当为, 为自身的行为后果负责。

3.2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是依法治校的有效手段

“依法治国是一项基本国策, 而高等教育学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理应进行依法治校。”[5]而高等教育学校施行契约式管理, 从而明确界定学生和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理顺双方的法律关系, 实现管理上的程序公正, 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和手段。上述提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使得我国的高校与学生之间具有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皆有的复杂法律关系, “以契约的方式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 保证程序和实体的工整, 有利于提高各主体的法律意识, 养成主体之间依法行事的习惯, 从而防范纠纷于未然, 从而稳定社会秩序。”[6]

3.3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是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多方位进步, 在高校当中产生了很多变革:一方面, 契约式管理是适应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的需要。随着高校学分制的逐步推行, 其弹性学制、自主选课的实施客观上导致了自然班级意识的淡化, 学生自主空间不断增大, 契约式管理有利于把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咨询知道和服务等方面整合起来, 把学生的自主管理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育指导等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契约式管理是适应后勤化改革的需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突破了其发展瓶颈, 进行市场机制的运作形成体系。但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 围绕后勤管理和服务产生的矛盾甚至纠纷客观存在, 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施行契约式管理, 有利于明确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使其规范化和程序化, 在契约的范围化解矛盾, 减少纠纷, 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4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施行要重视契约内容

大学生契约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契约关系, 以一份合法合同的要素而言, 一般应当包括:合同双方当事人;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内容;合同被终止、延长或者变更的条款;合同的运作程序等等方面。而作为大学生契约式管理当中的契约, 应当充分强调合同双方当事人, 以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另外作为一项特殊的合同, 应当充分明确学校和学生的有关责任归属问题:

4.1 学校方面责任

合同明确的学生权利直接因为学校的不履行相关义务而受到损益或不能实现时;因学校管理不善等原因而造成对学生人身、财产的损害时。

4.2 学生方面的责任

学生因自己的过错遭受损害的;因学生个人过错行为造成他人或者集体的人身、财产损害的;学生参加教学学习和学校及其授权的工作部门、院系批准的集体活动, 不遵守活动纪律而造成本人、他人或集体人身、财产损害的;学生个人及学生社团未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擅自组织的活动, 而发生意外导致人身、财产损害的;学生参加实验, 不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及有关纪律, 而发生事故导致本人、他人或集体人身、财产损害的。

4.3 纯属学生个人行为的相关责任

学生的自残自杀行为, 属于个人行为, 其所引起的后果应当由学生本人承担;学生应个人事务离校外出, 而在校外发生相关事故产生相关后果的, 亦属学生个人行为, 其后果应由学生本人承担。

4.4 共同责任

其他相关由学校和学生双方共同过错造成损害事故的, 由双方根据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后果及责任。

摘要: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受到挑战, 无论从学校还是学生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优化大学生管理模式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而契约式管理模式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应当充分把握大学生契约式管理的内涵, 了解其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充分贯彻, 是以法治校的有效手段, 是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另外要充分认识到契约的实际操作性和有效性, 从而在契约内容方面予以强化落实, 充分明确学校和学生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双方的归责情况。

关键词:契约式,学生管理,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龙洲.对大学生实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 2004 (3) .

[2] 陈群辉.高校学生管理合同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 .

[3] 屈满学, 张国栋.浅析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J].当代教学科学, 2003 (5) .

[4] 赵红.高校“契约式”学生管理模式的理性思考[J].云梦学刊, 2005 (11) .

[5] 刘龙洲.对大学生实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 2004 (3) .

[6] 陶若铭.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探析[J].经济师, 2005 (2) .

上一篇:建筑庭院小景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如何关爱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