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舞蹈学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21世纪以来,社会对舞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就业形势看好。大势所趋,许多高师院校都开办了舞蹈学专业,但就现状而言,高师舞蹈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舞蹈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设想。

第一篇:舞蹈学专业论文范文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创新

摘要:在当前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音乐舞蹈专业,作为艺术类学科,教学模式对艺术教育质量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频繁,音乐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对于音乐舞蹈专业人才的艺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性,利用互联网+,丰富音乐舞蹈的教学资源,开辟音乐舞蹈教学的新路径,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就互联网+对于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创新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就互联网+视角下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创新的有效路径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音乐与舞蹈学;教学创新;策略

前言

互联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仅仅加速了行业的变革与社会的进步,对于教育促进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资源与信息技术结合来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共识。在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中,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来打造智慧课堂,以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新颖的教学形式,更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来对音乐与舞蹈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高质量的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对于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及时性、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对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首先,利用互联网+对音乐与舞蹈教学进行创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互联网上不仅仅有海量的资讯,更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很好的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互联网教学资源更具有时效性,与当前学生的思维与行为特征更匹配,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有益。其次,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创新,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音乐与舞蹈专业来说,除了加强学生对于基本功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之外,还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这样艺术专业人才在日后的发展中,才能更好的突出个人风格与作品特色。而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创新上,能够很好的提供新思路,开辟新路径,并且学生在新颖的课程形式中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最后,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对音乐舞蹈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除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主动性之外,还有利于提升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在教学的创新过程中,老师必然会教师必然会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态度,能力,思想状态等有更加深入而详细的了解。同时结合所了解到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目标与要求,做好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案,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跟踪与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对教学设计再次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是参考更多教学资料,或是丰富教学内容,或是改变教学形式,而这些过程就是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互联网+视角下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创新的有效路径

1利用互联网+技术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在音乐与舞蹈学习中,离不开一些基础动作的巩固,而这些都是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的,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可能一两次的课堂讲解学生仍然无法有效的掌握其精髓,基于此,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比如,利用互联网资源与信息技术来拓宽教学渠道,以时下学生们喜爱的短视频等方式将训练中所涉及的基本动作要点、重点、难点,以及队形变换等更多信息进一步浓缩,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动作利用技术手段生成慢动作,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连贯起来,便于让学生们更清晰地观察和了解每一个训练动作的要点,而且动作分解之后也更为直观,更方便学生观察到动作的细微之处,从而使得动作更加规范,这种方式可以突破时空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观察,并对训练动作加以分解和创新,最终内化为个人的能力。

2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是相辅相成的专业,舞蹈离不开音乐的配合,在日复一日的舞蹈训练中,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入能无形之中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曲调与韵律,协调好肢体训练的节奏,对他们的听觉也能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同时,音乐也是一种抒发情感,释放情绪的重要渠道,音乐与舞蹈元素相结合,是艺术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上有着一定的提高作用,同时,美也能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而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资源,不仅能更好的助推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力的培养,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比如,在民族舞蹈如蒙古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可以利用微课课件展示草原风光、辽阔的草原、高飞的大雁、成群结对的牛羊、如繁星般点缀在广阔草原上的蒙古包、美丽的姑娘、健壮的小伙、粗犷豪迈的民歌等等,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性、服饰文化、风土人情,这种了解能加深其在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增强民族舞蹈的表现力。

3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社会发展至今时今日,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度应用,音乐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与此同时,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学生的艺术能力、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众所周知,音乐与舞蹈作品的情感的表达、艺术的呈现需要良好的创造能力作为支撑,唯有如此,才能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视觉盛宴,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所以,就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比如,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比如各种学习软件,打卡软件来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积极借鉴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再利用传统教学中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融入学生个人的想法与风格,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所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音乐与舞蹈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结合当前音乐舞蹈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思维与学习习惯的变化,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性,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以专业教学的创新来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于岩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创新[J].大众文艺.2020, (03):96-96.

[2]张琳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创新[J].中國教育学刊.2020(05):136-140.

[3]王光辉.互联网+视角下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学创新[J].大众文艺.2020(01):252-252.

作者:陈漪漪

第二篇:地方高师院校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21世纪以来,社会对舞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就业形势看好。大势所趋,许多高师院校都开办了舞蹈学专业,但就现状而言,高师舞蹈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舞蹈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设想。

【关键词】高师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设想

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是近年来师范教育较为热门的专业之一,许多高师院校基本都开办了该专业,并且受到考生的追捧,入学率较高、就业形势逐年看涨,教学如火如荼地进行。

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有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基础,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经验,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然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核心是“以学生为本”。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教学,受到一种所谓“专业化”思想的影响,

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培养目标意识模糊,强调向高技术、专业化发展,忽视了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在新时期的文化背景下,思想理念、办学定位、培养模式、教学研究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舞蹈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教学的改革理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结合近年来我校舞蹈学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一些拙见,仅供参考。

一、当前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各高校陆续开办舞蹈学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开办舞蹈学专业的高校有168所,基本满足当前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所需。就当前舞蹈学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各高校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是各尽所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舞蹈专业人才。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开办较晚,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借鉴,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教学,受到一种所谓“专业化”思想的影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缺乏足够认识,强调向高技术、专业化发展,忽视了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使得舞蹈学专业教学偏离了师范教育发展的方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学校教育实际需求存在不相适应的一些状况。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设置不突显“综合性”特点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尤其是本科教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所在,要建设一流大学,就要将本科教学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本科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课程建设是重要的一环,是一所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抓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学院、各个专业要认真研究本学院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要注意在对培养目标阶段性的认知基础上研究课程体系建设,理清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做好课程间的衔接,构建课程体系,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有些专业,特别像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的舞蹈学专业,由于起步晚,没有成熟的办学模式可予借鉴,其课程设置基本上参照了專业舞蹈学院的课程体系,一味向高技术,专业化发展,专业课、技能课所占比例较大,忽视一些音乐专业基础课及师范特点课程的设置,如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练耳、音乐教学法等课程,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舞蹈专业技巧,却达不到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需求,专业太单一,难以胜任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小学校教学计划里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舞蹈课程,它是综合的音乐课,况且中、小学音乐教师职数非常有限,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复合型的,所以,高师舞蹈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培养出的学生更全面、更具有“综合性”。

(二)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从多年舞蹈学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实践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单一。舞蹈教师都是专业舞蹈院校毕业,所传授的内容基本与其在舞蹈院校学习的内容一致,因此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是一套比较专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基训+小舞蹈串联”的形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功扎实,专业性很强。但不难看出,多少年一贯制的教学模式,产品都体现为统一的模板,形式上的单一化体现不出“师范性”的特点。

(三)实习实训存在薄弱环节

实习实训是舞蹈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实习实训是舞蹈学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直以来,高师舞蹈学专业均以舞蹈学院作为参照,实习实训都是选择演出团体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提高舞台表演技能,这样做无疑使学生得到了专业方面的实践锻炼,舞台表演能力突出。然而,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目标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实习实训不应仅着眼舞台表演,还应强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舞蹈教学人才全面性的需求。

二、改革与思考

(一)重新审视办学定位

地方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以中小学舞蹈教师为主。过去对其认识模糊,一味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如凯里学院作为一所具有师范性质的地方本科院校,把培养中小学师资作为主要任务,以“夯实基础、加速发展、提升水平、彰显特色”为办学思路,坚持“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教学型、开放型”的办学定位,致力把凯里学院建设成为教学好、科研好、管理好、服务好、学习好、风气好的六好学校,办成西部民族地区独具特色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这样的框架下,舞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突出考虑“民族性、师范性”,重点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中小学舞蹈教师。

(二)调整一些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计划的设定就是我们实施教学的行动指南,在总的课程架构框架下,构思合理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各门课程的学时分配,使课程设置更具有科学性。在凯里学院舞蹈学专业原先的人才培养方案里,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占有很大的比重,却忽视了其他相关课程的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单一化”倾向性明显,难以适应中小学的音乐舞蹈教学。如该校2013级舞蹈学专业的一名优秀本科生被派往辖区县某中学顶岗实习,开始安排到某中学任教,不能适应后,调剂到幼儿园也适应不了,后又安排到某小学,还是不能适应,最后不了了之。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小学没有专门的舞蹈课教学,它是综合的音乐课,舞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调整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显得十分迫切,减少舞蹈专业课程的学时,增加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与舞蹈教学法等课程,是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舞蹈学专业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都被各学校所重视,且被大家一致认同。在实践的方式方法上,各学校都基本遵循舞蹈专业传统的实践模式,即“课堂实践+舞台实践”;由于各学校“认知度”的不同,其实践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凯里学院为了强化舞蹈学学生的实践教学,除了加强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外,特提出了“3+1”的教学模式,即前三年按照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第四年全年实习。为此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积极与施秉县教育局开展合作协议,派出部分学生到该县顶岗实习一年(另一部分到艺术团体实习),这样一来实现了双赢,施秉教育局也解了音乐舞蹈教师严重缺额的难题,该院舞蹈学学生在教育实习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较好地适应了中小学教学的需求。

(四)突出特色课程教学

特色课程教学以突出“来自本土、面向基层、服务当地”为办学方向,充分挖掘与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反映与传承地方文化,宣传与体现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最新成就,丰富与充实学校课程体系。因此突出地方特点,坚持办学特色是我们地方本科院校立足本科办学的首选目标。凯里学院舞蹈学专业自开办之时起,一直坚持走民族特色发展之路,将當地独具特色的苗族舞蹈融入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但是应该看到,原教学计划里苗族舞蹈课程仅开设72学时,力度明显不足,因此除了增加该门课程的学时外,还开设了一些相关的民族文化课程,如苗族舞蹈赏析、黔东南苗侗文化概论等课程,传承民族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是民族地区高校立足的根本。

综上所述,地方高师院校舞蹈学专业是近些年根据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热门专业之一,并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培养对象主要是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在专业培养方面,可借鉴舞蹈学院的一些办学经验,把专业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但又不能完全照搬舞蹈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认清自身的培养目标,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师范性,以培养中小学音乐舞蹈师资为己任,突出专业发展,兼顾教师特性,融合地方特色,培养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学的“一专多能”的全面型师资。

参考文献

[1]李海革.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大舞台,2013.

[2]谢莉.高师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研究[J].大舞台,2014.

[3]曾快.高师舞蹈教学的创新之我见[J].高考高职研究,2007.

作者简介:杨朝忠(1963—),男,贵州黎平人,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

作者:杨朝忠

第三篇: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对于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有了整体的规划。特别是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其中提到了学生综合发展的相关议题,我国舞蹈学专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结合舞蹈学专业的发展来看,作为一门日臻成熟的艺术专业,除了本身的学科要求之外,更多的应当是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人力资源市场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笔者试图结合社会背景和舞蹈学专业学生发展的相关情况,对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做出相关的研究,结合高校建设来谈如何做好舞蹈学专业本科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而为社会舞蹈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辅助,为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育研究;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笔者的实际研究来看,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是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的。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应当将客观规律应用到实践之中,进而为整体的学生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做出相关的贡献。对于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而言,应当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将这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艺术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创造出相应的经济价值。[1]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本科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不仅具有成熟的专业技能,在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也会更加深入,因此可以掌握很多学科本质规律的东西,进而有利于将他们所学的内容在实践中得以发挥,努力去创造更大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

一、舞蹈学专业培养规律

(一)遵循舞蹈学内在规律

要遵循舞蹈学科的内在规律。舞蹈学就是舞蹈理论和舞蹈实践并重,而且侧重点放在实践技能和舞蹈普及的教育上。培养目标不满足于培养一般性的舞蹈学专业人才,而是注重培养高文化水准、高技能水平、视野开阔、知识结构全面的人才队伍。[2]因此对于内在规律的尊重,是舞蹈学专业培养的首要任务。在数十年的积累下已经构建起了具有独自特色的学科特点和内在规律要求,在舞蹈理论知识、舞蹈专业技能、舞蹈编创、舞蹈教学等方面,都有系统科学的要求,因此在实际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尊重这些内在的规律。结合实际的研究来看,大体可以分为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两个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舞蹈概论、舞蹈发展史、舞蹈文化理论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等。而专业技术方面,则结合不同的舞蹈种类,包含与之相关的专业基本功及表演技巧、舞蹈编创技巧、实践教学技巧等内容。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掌握好这方面的内容,才可以开展更好的教育。

(二)遵循舞蹈学全面发展规律

要遵循全面发展的规律。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必须遵循舞蹈学科自身的规律来开展。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舞蹈学专业虽然历史不长,但整体发展十分迅猛,近些年来舞蹈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对于舞蹈学专业的本科教育而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模式,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为具体的目标,与时俱进,在符合时代需求和科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出符合学生需求的相关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素质修养、技能水平、思想道德、创新能力等综合性方面的要求,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确立舞蹈学专业知识理论为基础、以专业表演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为目标、综合素质提升为根本方向的三方面培养规格。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特别是身心健康培养以及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修养,也应当是新时期的侧重点。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面,不应当完全遵循过去传统的模式,而应当结合新媒体以及相关的需求开展探索,在此基础之上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在舞蹈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应当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核心内容,结合和谐社会建立的根本需要,依据本专业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己任,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提升,充分发挥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相协调,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对于舞蹈学专业优秀人才培养而言,应当在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积极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条件,来参与社会的各类实践活动,满足他们就业的意愿。比如提供各类的演出机会、舞蹈老师就业职位、舞蹈专业比赛培养以及其他相关的模式等,都是高校应当努力寻找的方向,这对于整个体系效率的提升、学生个性的满足以及就业的需求满足而言,都是很好的做法。

(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还应当满足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中,因此,各个领域都在积极与此靠拢和结合。对于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而言也应如此,需要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满足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人才培养目标无非是为社会经济实践带来价值,因此以此为目标考虑国内以及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市场杠杆原理来改革相关的体系。结合我国舞蹈相关产业发展来看,舞蹈学专业研究者、舞蹈教师、舞蹈创作、舞蹈编排以及舞蹈服装设计等方面人才需求都很广泛,结合这些内容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体效率的提升,也可以为学校带来相关的利益,其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很好的做法,也是符合社会新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一)做好专业课程设置工作

在实际的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教学构建中,首先应当做好专业课程的构建设置工作。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来看,舞蹈学专业优秀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三大内容。其中必修课又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两部分;在公共必修课中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相关思想政治领域学科的学习以及英语、计算机、国防教育、就业指导等公共课的学习,无论是哪个专业都需要学习这些内容,这是本科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而在专业基础必修课方面,则需要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来规划課程,舞蹈理论课与舞蹈实践技能课同样重要。舞蹈理论重点研究的是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理论能够帮助指导实践,因此在学习中必须构建起相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设置与之匹配,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真正的效率。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需求开设,比如爵士舞、儿童舞蹈编创、新媒体舞蹈等。而对于实践教学课,应当组织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演出、专业技能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也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这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二)做好相关教学辅助工作

在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设置方面,应当结合课程体系的设计,来针对性地对专业做出相关的教学辅助工作,应当合理地与教学大纲做好融合工作,将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带来符合个人需要和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大纲设计,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重视实践教学。结合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根本需求,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把握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时代要求,做好理论和实践相互之间的平衡结合工作,这对于学生的培养而言很有帮助。

比如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中,应当在同一学期设置相呼应的舞蹈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比如在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学期,舞蹈技能课中的中国古典舞,配合汉唐古典舞的教学组合,就能够很好地与理论课相呼应,使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学习,也用实践的感受来理解理论知识。这样教学大纲设置的多元辅助、相互呼应,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使舞蹈学专业教学更加系统性。

(三)注意舞蹈特殊价值

在舞蹈学专业教学方法上面,也需要注意舞蹈的特殊价值。舞蹈学专业和其他的学科专业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对实践性的要求很高。因此,在专业内部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特殊。首先,舞蹈的表演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无论是在肌肉能力还是在表现能力上面,都需要做反复的练习,进而达到肌肉记忆的效果。在肢体表演性方面,需要学生结合音乐律动以及个体的身体素质,对整体的舞蹈风格有所把握。同时,作为教师怎样多赋予学生表演的能力,培养和感染力的示范教学是值得思考的。除此之外,老师不应当单纯地讲解教学方法,还应当结合新媒体技术来开展各类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努力提升基础训练效率的基础之上,提升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也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舞蹈教学能力、编创能力以及结合新媒体的舞蹈创新能力,专业比赛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个人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促进[3]。

(四)做好实践性辅助体系构建

舞蹈本科专业实践性辅助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整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有很好的帮助,是模式构建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当构建校内或者校级的实践辅助体系。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除了要积极参与相关的训练之外,也应当结合比赛来提升自己的水平,所以作为老师应当和社会性团体及学校内部相结合,在政府和社会的鼓励和支持下,引导学生规范地参与校内和校外的比赛,提升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水平。在整体的实践体系构建中,应当有老师与学生参与,由学生主要负责,实践规则、流程细节、名称、学生参与范围、实践活动申报、审批、场馆确定的各个环节都参与进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构建起以高校本体为主体的相关新平台模式建设工作。比如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高校舞蹈云平台建设就是很好的帮助,这不仅可以为学生个体的训练和老师课程的讲解带来更多的资源辅助,也可以使得学生了解整体领域发展的新情况,掌握各类的信息,对于他们的个人就业很有帮助。在实际的平台搭建中,可以结合社会团体互助合作的模式来开展,这不仅有利于保证专业性,也可以将涉及面尽量拓宽。结合集训模式,来开展相关平台的探索工作,将新技术引入到实际的教学业务当中。

另外要做好课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结合舞蹈相关社会团体的培训基地建设,和其他兄弟院校做好联谊工作,将学生派往课外教学实践基地,做好教学的实践。这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利用好他们的个人时间,也可以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发展带来一定的经验,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综合素质和能力。

结语

整体来看,对于舞蹈学专业而言,舞蹈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也是重要的责任所在,因此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研究,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以此为基础来引入更多的新教学模式体系建设工作,努力构建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带来更多人才储备。

注释:

[1]杨红麗.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117—118.

[2]张欢欢.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雷迪平.毕业汇演对成都体育学院舞蹈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责任编辑:刘露心)

作者:苏杰

上一篇:教授评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心理学学年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