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舞蹈表演能力是舞者完成舞蹈表演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在舞蹈表演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介绍了舞蹈表演能力的概念,分析了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从舞蹈表演能力塑造层面和培养途径方面对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人们对舞蹈表演能力的认识和重视。

第一篇:舞蹈表演论文范文

舞蹈表演中舞蹈技巧的运用阐释

摘 要: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舞蹈技巧的培养,并将舞蹈技巧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教学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幼儿教育工作。本文从分析舞蹈表演中运用舞蹈技巧的作用入手,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技巧的教学策略,期望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舞蹈技巧;舞蹈教学

1.舞蹈表演中运用舞蹈技巧的作用

1.1准确传达舞蹈作品情感

舞蹈是通过优雅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配以优美的旋律,向观众呈现的一种艺术形式。绝大多数舞蹈作品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由于舞蹈本身是一类表演艺术,所以其作品又高于生活,好的舞蹈是表演者用肢体语言,向观众讲述故事,表达情感,诠释内容的过程,进而使舞蹈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作为舞蹈表演者应当能够利用肢体,向观众准确传导作品中蕴藏的情感,这样才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因此,舞蹈表演者应善于运用舞蹈技巧,对每一个动作进行优美地展现,赋予舞蹈作品灵魂,突出感情,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让观众在观看舞蹈时,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

1.2生动塑造舞蹈人物形象

从本质的角度上讲,舞蹈作品是为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完成艺术表现,而创作出来的一组包含各种动作的构图,或是配以音乐旋律的连续姿势。由于舞蹈表演者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塑造出来的人物风格也迥然各异。同时,舞蹈作品中有着不同的人物和风格,为突显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舞蹈表演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充实且富有感情,舞蹈表演者在演绎作品之前,应当对其中的人物情感进行细细揣摩,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进去,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演绎风格。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表演时,将舞蹈技巧合理运动到每一个动作当中,以此来成功塑造出被广大观众所认可的舞蹈人物,进而达到本色出演的状态,形成完全属于自己舞蹈风格。

1.3增添舞蹈表演的灵动性

舞蹈是用肢体来诠释作品内涵的艺术形式,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观众只能看到表演者的动作。但是,舞蹈表演却并不是简单地将各个动作串联到一起,而是需要表演者赋予每个动作灵魂,展示对舞蹈内涵的理解。舞蹈技巧能够使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中舒展自己的身体,并展现出身体的灵活性,增强美感。不仅如此,通过舞蹈技巧,还能明确作品的主题,从而使观众在观看中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可增强表演效果,使舞蹈动作变得更加灵动,观众的注意力也会被动作所吸引,由此可进一步扩展舞蹈的受众群体。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技巧的教学策略

2.1丰富舞蹈教学内容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舞蹈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技巧,借此来提升舞蹈表演能力。首先,教师可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幼儿舞蹈编创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创编舞蹈作品。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加以了解和掌握,明白幼儿对什么样的舞蹈动作更感兴趣,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掌握的舞蹈知识,编创出能够吸引幼儿的舞蹈作品。同时,可将所学的舞蹈技巧有机融入到舞蹈作品当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其次,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舞蹈教材的选择范围,增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借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的兴趣,为学前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现代舞的喜爱程度较高,如街舞、爵士舞等,教师可据此在教学中加入相应的内容,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舞蹈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舞蹈技巧来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2.2改进舞蹈教学方法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如果教师选用的方法不合理,那么势必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舞蹈技巧。为使学生能够将各种舞蹈技巧合理地运用到舞蹈表演当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进,积极采用有助于师生互动的方法开展舞蹈教学。一是分层教学法。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对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的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区别教学,由此可以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二是心理暗示法。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学习成绩不高,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法进行教学,借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练习舞蹈动作,当学生将所学的舞蹈技巧运用到练习当中时,教师可以用肯定的眼神,暗示学生做得非常好,并在练习结束后,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三是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对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利用,为学生直观展示舞蹈技巧。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经典的舞蹈作品,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表演者运用了哪些舞蹈技巧,这样可以使教学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2.3优化舞蹈教学环境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舞蹈技巧学习环境,借此来使学生不断提高舞蹈表演能力。首先,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在宽敞的舞蹈练习场中开展教学活动,利用优良的音响设备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舞蹈艺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节奏韵律,淋淋尽致地绽放舞姿。其次,提供展示平台。学前教育专业可在每学期组织一次舞蹈实习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为幼儿们表演一段舞蹈,或代替幼儿园教师上一节舞蹈课,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舞蹈技巧运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去。再次,营造舞蹈学练氛围。学前教育专业要鼓励学生创办舞蹈社团,组织各种类型的周末舞会,为学生提供学习、表演的场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始终保持热爱舞蹈艺术的热情。

2.4开展多样化的舞蹈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舞蹈表演能力,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水平,学前教育专业应组织多样化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首先,举办舞蹈演出活動。学校可每年举办一两次才艺大赛,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得到才能展示的机会。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还可以组织小型的舞蹈观摩会,给予所有学生表演舞蹈的机会。其次,引入舞蹈等级考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舞蹈等级认证考试,通过等级认证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舞蹈技巧,提高艺术素养,使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认识不足,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再次,开展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可将舞蹈教学融入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让学生结合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学习舞蹈技巧,并将自己掌握的舞蹈技巧运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认识到舞蹈技巧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将舞蹈技巧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丰富舞蹈教学内容、改进舞蹈教学方法、优化舞蹈教学环境、开展多样化的舞蹈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舞蹈技巧,为学生提供更多施展舞蹈才能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舞蹈技巧应用到学前舞蹈教育中,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易.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7(9):104-106.

[2]魏浩宇.探究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6):78-80.

[3]马克伟.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9(5):64-66.

[4]李鲜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5]杨畅.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8(6):72-74.

作者:张银银

第二篇: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摘要:舞蹈表演能力是舞者完成舞蹈表演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在舞蹈表演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介绍了舞蹈表演能力的概念,分析了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从舞蹈表演能力塑造层面和培养途径方面对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人们对舞蹈表演能力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舞蹈表演能力;舞蹈表演;重要性;培养途径;塑造层面

舞蹈是一种时空艺术,其主要表现手段为身体,肢体和心灵是舞蹈的两大表现本体。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肢体和心灵二者呈现出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表演能力包括基本的观察能力、动作模仿能力、身体动觉能力、艺术想象力、音乐感受力、移情表现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舞者的舞蹈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舞蹈表演能力的概念

能力指的是人类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条件。能力与活动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与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舞蹈表演能力的狭义上的概念是指舞者完成舞蹈技术技巧中的高难度动作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传统心理学中,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一般能力就是普通能力,是人类共有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与人类的认识活动存在密切关联。特殊能力也叫做专门能力,只在某个特殊领域发生作用,如数学能力、写作能力、舞蹈能力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不是独立存在对的,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特殊能力的发展也对一般能力的发展具有刺激作用。在人类活动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不可分割,需要综合运用。

二、舞蹈表演能力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艺术存在于舞台空间,不是普通人能够完成的,完成舞蹈表演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特殊的、综合性的高级能力。各类舞台艺术都对“表演能力”提出了特定的、复杂的要求,戏剧、音乐、舞蹈等舞台艺术都在其各自领域对表演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音乐要求演唱者必须具有扎实的歌唱技能,协调的形体动作,良好的心理素质。舞蹈表演与其他形式的表演具有不同的性质,它对心理素质、生理素质都具有一定的要求。舞蹈作为一种动觉艺术,要求舞者通过身体进行表演。舞蹈通过身体塑造人物性格,表现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舞蹈表演能力不仅是生理基础上的身体动觉表现能力,还指综合型个性心理特征。舞蹈表演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动作模仿能力、身体动觉记忆能力、注意力、心理调节能力、即兴应变能力等。成功的舞蹈作品离不开具有突出表演能力的演员。例如,戴爱莲老师的《飞天》,这一作品灵感来源是敦煌壁画中的舞蹈,由徐杰老师、资华筠老师首演,要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风采在舞台上真正展现出来,不仅需要依靠编导与演员的艺术想象力,还需要依靠演员的舞蹈表演能力。

一个缺乏全面、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的舞蹈演员所完成的作品永远将缺乏感染力,无法将观众的身心带入到表演当中。作为舞蹈演员,必须坚持培养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三、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

(一)舞蹈表演能力塑造的具體层面

首先,基本能力。舞蹈表演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动作模仿能力和身体动觉能力。观察能力是一种高级知觉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意识、目的和组织。充满思考和理解,兼具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观察对于舞蹈演员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察能力不仅要求舞蹈演员能够观察舞蹈动作,还应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其转化成创作的灵感和动力。在具备基本动作模仿能力的前提下舞蹈演员才能精准、生动地塑造出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通过模仿优秀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表情,舞蹈演员能够更好的掌握舞蹈的规律、速度、力度等特点,能够更加准确的完成舞蹈动作。

其次,“二度创作”能力。所有的舞蹈形式都与演员的“二度创作”存在一定的联系,演员的这一能力使得舞蹈作品具有了唯一性。“二度创作”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感受力、艺术的想像能力、移情表现能力。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二者的配合对最终的舞蹈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舞蹈演员对音乐的感受力十分重要。舞蹈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乐感,能够对音高、音值等音乐的要素有直接的反映,能够体会音乐的情绪,通过舞蹈表达出与音乐相应和的情感。艺术想象能力是艺术行为完成、实现必不可少的条件。艺术的想象取决于人的心理,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较少,可以赋予艺术作品更加鲜活、真实IDE情感。移情表现能力指的是通过唤醒内心“情绪记忆”而更好的塑造舞台形象,并通过舞蹈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的能力。

最后,心理调节能力与极性应变能力。舞蹈演员在上台前身体会不由自主的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如呼吸急促、手脚发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影响舞蹈表演。为此,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调节能力也对舞蹈表演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演员需要对身体进行调节,应激反应调控到保证生理、心理正常运作的范围,以便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状态。“即兴”从远古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的口头文学就是即兴产物。“即兴”概念的存在能够将表演者的内在力量释放出来,避免表演僵化,并使原创作品能够因为临场本能的润色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即兴应变能力也能够弥补表演中出现的意外。

(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途径

第一,训练舞蹈演员的基本功和技能技巧。舞蹈演员的基本技能包括软开度、柔韧性、爆发力等,这些基本技能是舞蹈演员完成舞蹈活动的基础条件。为了能够使舞蹈演员能够完成更加繁琐、复杂的舞蹈活动,将舞蹈艺术的魅力更好的表现出来,必须重视对舞蹈演员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人类对舞蹈技术技巧的喜爱从古至今都很强烈,如,赵飞燕的“掌上舞”,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舞姿形态和技艺都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部分,对舞蹈表演最终的效果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技巧不仅能够烘托舞台气氛,还能帮助舞蹈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第二,重视完整剧目的实践练习。完整的舞蹈作品涉及到一般性动作到表演性动作的转化。重视对舞蹈演员单一动作元素的训练能够打好基础,帮助舞蹈演员更好地学习完整的舞蹈作品。完整的舞蹈作品包含内容丰富,具有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对作品结构段落的把握等等。重视舞蹈演员的完整剧目的实践练习能够切实提高舞蹈演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把握能力等,从而使舞蹈演员能够更好地完成表演。

第三,舞台实践。舞台是一个展示训练成果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训练成果的地方,更是一种训练的手段。通过舞台实践,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舞蹈演员还能从舞台实践中对自身的实际能力形成更加正确、准确的认识,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提高。从基本功训练到舞蹈作品训练,再到舞台实践,是一个从单一动作循环联系到复杂表演的过程。日常训练能够帮助演员掌握、提高舞台表演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舞台实践则能让舞蹈演员将训练成果展示出来,并经受检验。通过舞台实践,舞者的表现力、舞台把控能力、心理素质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小结

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贯穿了所有舞蹈演员的整个表演生涯。舞蹈表演能力同时也是舞蹈演员是否成功的重要评判标准。舞蹈演员要想做到把控舞台,将经典诠释出来,并引发受众的共鸣,就必须达到纯熟的舞蹈境界。经过生活、训练、舞台的不断磨砺,舞蹈演员的舞蹈表演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玥谊.浅谈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5,28 (12):125.

[2]陈露.论表演能力对于舞蹈的重要性[J].环球人文地理,2015 (20):199.

[3]赵斯文.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20):81,83.

作者:周里

第三篇:论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摘要】舞蹈音乐结构是舞蹈的基本结构,其与舞蹈表演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也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内在联系。旨在通过分析使二者的关系更加明晰化,并为后续舞蹈音乐结构的创作以及舞蹈表演的完善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舞蹈旋律结构;舞蹈表演;舞蹈情感结构

舞蹈音乐结构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节奏、旋律、内涵情感等,在舞蹈出现、发现的漫长岁月中,其也演化出了多种类型,比如交际舞、华尔兹、现代舞、爵士舞等等,不同舞蹈各有特色的同时又都遵循着相同的原则,即舞蹈的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创造者、表演者必须严格把控的,分析其具体内容,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舞蹈艺术。

一、舞蹈旋律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旋律是舞蹈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其核心是通过音符的组合、变化使音乐具备美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曲调”。曲调与舞蹈表演的关系带有明显的相辅相成特征。在欣赏舞蹈时,观众往往可以发现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大型芭蕾舞剧《天鹅湖》,一共分为四幕,由于每一幕表达的内容和主体均有差异,因此舞蹈旋律结构大不相同,当白天鹅出现时,音乐轻缓舒柔,体现的是宁静的景色中白天鹅的优雅,此时的舞蹈表演也是婉转优雅的,王子出现后,旋律稍有变化,但舞蹈表演总体依然遵循轻缓的规律,一方面继续表现天鹅湖的景色,另一方面表达王子、公主内心感情的些许波澜。而当舞剧进入《四小天鹅》阶段时,旋律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改变,音符的组合更加多变,抑扬也更为明显,整个舞蹈表演的节奏因此也更快,演员们的动作幅度与音调变化高度契合,而且改变了舞蹈风格,之前表现白天鹅优雅而设计的缓慢、较大幅度的动作在这一阶段几乎完全消失,象征小天鹅活泼、好动的轻快、小幅度舞蹈动作大量出现。

除了旋律变化与舞蹈表演的关系之外,旋律的一致性也影响着舞蹈表演,所谓旋律的一致性是指整个舞蹈表演过程或者阶段内舞蹈表演时,旋律变化不明显,这种情况下,舞蹈的变化往往只体现在动作方面,风格是统一的,比如现代街舞,街舞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和年轻人,而且整个舞蹈的旋律从头到尾往往都是较快的,表演者在表演时,可能做出几百个动作,但每个动作的风格都是高度一致的,即体现青春和变化之美。

上述内容体现了舞蹈旋律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二者之间基本关系为:旋律舒缓,舞蹈动作缓慢;旋律明快,舞蹈动作轻捷[1]。

二、舞蹈节奏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舞蹈节奏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最为直观,也最容易捕捉和感受。为便于对该关系進行分析和理解,可以将其分为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整体上舞蹈节奏的结构变化与舞蹈表演的关系,二是阶段内节奏细微变化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整体上舞蹈节奏的结构变化与舞蹈表演的关系特征十分明显,即节奏的快慢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直观体现出来。比如华尔兹,华尔兹又被成为圆舞曲,其特色是整篇几乎均采用3/4拍,第一拍上的重音得到强调,整个舞曲旋律流畅,节奏明显。由于大部分华尔兹是需要两个人成对表演的,这样的设计便于舞蹈者抓住节奏的重点,不至于失去步调。以圆舞曲之王小斯特劳斯的代表作《蓝色多瑙河》为例,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观众不难发现,当第一个音符跃出时,往往是掷地有声的,而所有表演者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开始舞蹈表演,并紧紧跟随节奏,当节奏加快或者放缓时,表演者们也会调整节奏,与音乐节奏实现一致。探戈的表演风格也与此类似,这体现的是整体上舞蹈节奏的结构变化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阶段内节奏细微变化与舞蹈表演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双重体现性特征,即表演者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对应调整。一段成功的音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思想,感情和思想的表达则需借助舞蹈动作,不妨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为例,整个乐章气势非常磅礴,与《命运交响曲》相比,《英雄交响曲》的节奏变化十分明显,尤其是乐章的第一章,《命运交响曲》以震撼的低音起调,《英雄交响曲》起调却是相对轻柔的,阶段内的变化则十分丰富,表演者在表演时,需要抓住其节奏特色,不断调整动作,契合节奏的变化。而在结束阶段,尽管节奏依然保持整个乐章一贯的多变风格,但表演者的动作却不再追求纷繁复杂的变化,而是以简单有力的动作直接表达乐章主题,观众也不会感觉突兀,这是由于阶段内节奏细微变化与舞蹈表演之间的一致性已经借由乐曲主题和此前多变的表演铺垫完成,这即是二者之间的双重体现性特征[2]。

三、舞蹈情感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情感结构是舞蹈音乐结构的灵魂,古往今来的音乐大家无不是将音乐视为生命、倾注大量心血才得以使作品传世不朽的,而其情感结构的多重变化在借助舞蹈表演体现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也具备明显的规律性。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作为歌剧被搬上舞台时,剧中大量使用了芭蕾舞曲。歌德在作品中追求的自由、梦想等等一系列元素均借由舞蹈得以表达。作为主角,浮士德的一切思想活动构成了舞蹈表现的主线,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情感活动均以舞蹈的形式反复展示,当浮士德内心迷茫时,舞蹈情感结构是沉缓的,表演者们为求表达这一感情内涵,会采用十分缓慢的动作进行表演,而当歌剧发展到高潮阶段、恶魔出现时,浮士德内心的挣扎、感情的骤然变化则要求舞蹈情感结构做出对应调整,以先抑后扬的形式表达整部歌剧对自由理想不懈追求的核心精神和感情,对应的,表演者们的舞蹈表演也在最后阶段达到高峰,以大量变化的肢体动作体现感情上的爆发。这即是舞蹈情感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四、总结

通过分析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现的关系,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总体来看,舞蹈的旋律结构、节奏结构、情感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最为主要,也最具有规律性,了解相关内容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后续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也有助于提升对舞蹈艺术、表演艺术的理解能力。

作者:黄秋艺

上一篇:小学音乐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职机电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