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舞蹈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敦煌是一座古老的文化艺术古城,敦煌壁画是珍贵的文物,壁画中雕刻的舞蹈形象精致唯美。

第一篇:舞蹈学毕业论文范文

以“舞蹈学教学记录为例”论舞蹈早晚功训练的技术方式

摘 要:在传统的舞蹈招生与舞蹈教学背景下,无论生源情况还是专业方向,对于舞蹈学生早晚训练部分有着固定的形式和方式。虽然,大多数熟悉和关注于学生发展变化的教師都有共识。但是,大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均没有把这方面列入大纲要求和教学课题建设、教学成果与质量评测的范围。

关键词:舞蹈学;训练;考量

延安大学舞蹈学专业,2008年迎来了首届学生,作为地方院校,招生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在招生政策和宣传上也有所欠缺。尽管如此,学校的热情关怀与教师的细心计划上,还是顺利完成了招录。在入校后首次摸底考核中,通过评测。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在传统的评测标准下,都显得十分难以适应计划教学。虽然,我们渴望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下,重点以学生专业条件和学习愿望以及职业追求,建立一套相对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案。

但是,就整体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最终决定还是尝试,以日常教学为基础,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形式,进行突破式教学目标。但是,从教学理解出发,方式决定结果,所以我们把早晚训练归类到了教学建设的重点辅助范畴,学生管理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研究两手抓,经历了一年、两年、四年,至今首届学生毕业约四年,在不断的教学对比和考量中对早晚训练的价值,以及针对大学舞蹈本科生的发展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一、学生对象辨析

(一)高中学生具有巨大的可塑空间

对于舞蹈专业来说,通过高中招录进来的学生,用传统的立意来判断,定义为非专业,但是通过实践,反应出来的结果并不尽然。“舞蹈的立意”不断变化。从高中学生在整体的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来说,面临着许多“表象的困难”,这种“表象的困难”看起来非常难以解决,反之,相对的“白丁”却又可以给教学研究和教学发展留有许多的余地和空间。

初期在教学实践中,无法确定具体如何开展、总结和反思,只是考虑在早晚训练的时间配合上,不耽误其正常课业的学习,但是又要合理运用早一小时、晚一小时的练习时间。在周单位的考量上,根据其身体承受能力的反应、心理接受能力的反应有推动性的去把握教授方法、监督手段等。在过程中也运用了重复手段、核心训练内容专题开张手段、对比讲解与质、量的辨析手段,最大程度的去掌握高中学生的空间活动的变化。

(二)中专学生的利弊如何带动、剔除、转化

中专学生很显然在我们这个群体中,看似并不是主要学生对象,却是一个完全不能忽略、无法忽略的特别体。在个人学习背景长久的意识坚守下产生了固定化现象。首先,自我感受就是一个所谓的权威认证;其次,周边的学生,也会下意识的去对其本不能得到认可的能力,进行所谓认可。 那么,这样的现象不但有碍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也强烈影响着高中学生的空间程度的把握,很可能将一些固化的因素消极的传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需考虑在利弊的存在下,带动、剔除、转化是一条决意而又要相对灵活的途径。

08级的学生中,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大多对舞蹈的定义和舞蹈化的职业追求定义,基本属于空白,从大方向的追求和认知看,他们偶尔因为疲惫和课业压力,还会反映出与其它艺术专业、普通专业,其它开设舞蹈类大学去固定比较。并不认可,在学习和求知的过程中,创新决定了规则、可能规则、不可能规则的三角关系,尤其在几名中专学生身上不难发现,他们的不稳定性表现的十分突出。

可喜的是,中后期中专学生,在吸收和转化的关系上表现的非常好,自然就忽略剔除了一些看似“正常”,其实这种“正常”是前进的绊脚石,也对高中学生起到了带动和融合作用,让这个学生群体,整体显得很协调但是又不失独自的个性。

二、教学内容的设定

无论对学生对象分析的如何准确,就算对发展态势、教学目标定位也十分准确,但是内容的筛选与制定,对于教师来说却是见真功夫的水准。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我们在实施内容的设定上,并未采取跳跃式的效果和发展,基本是以时间为准则,整体目标明确,阶段式的制定了教学规划,为什么不成为规划呢?因为,我们在实施这个“规划”时,随时要改变教学内容,只为尝试达到目的,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以根据学生对内容的反应,逆向、顺向的不断交叉,在某种动作和技术、技法的运用上,完全打破常理。根本的节奏为前提,有时候像是在上“即兴创作课”,有时候又像在上“武功课”。但是,有种叫“突破极限”的态度,成为了教学内容设定的核心思想。

(一)核心、四肢

“核心”的认定很多种,但是我在这里指的核心是身体部分“Core”,过去的教学中,常常称之为“中段”,虽然,“中段、核心、Core”意义大致类同,但是在教学内容的设定原则和方式中,所谓“中段”是不足以反应我们要训练的重要目标。“core”大致意思,说的是中间的核心部分,但是与下沉的“丹田”有着相联性,也有着明确的差异性。那么,“core”核心,到底是什么?这个核心的Core训练,是身体动作技术表达、肢体发挥的重要核心。我们常常用“前脚掌”发挥重心控制,事实上,根本的问题是源于Core核心部分的解决,这部分的内容,在任何组合和动作训练中,是要一直贯穿考虑的。

“四肢”的功能,在任何舞蹈语言的阐述中,都是直观重要的部分,决定着人与舞蹈的关系,那么在这里,四肢的理解,并不是用舞蹈的类别(舞蹈的语言)来运用和训练,如果这样的话,变成了舞蹈控制了人体。在动作内容的设计上,应该以人本身的机能出发,考虑四肢应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什么?不要因为舞蹈的类别原则,而侵犯了本身应该去改变的技能。事实上,这个内容的核心精神,算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决定了你本身对身体的了解,当身体的问题解决以后,对舞蹈种类的风格掌握,只需体验人文、色彩和节奏,就能以自己的态度去表演舞蹈了。

(二)分解、组合

在内容进行,无论你选择何种元素,当然在元素的选择上,可以参考“核心、四肢”的概念,那常规的基本技术训练课程内容或风格课程训练,我们经常都有固定的结构,所谓的为达到表现性状态目标而强制性的在某一个训练内容中,均衡时间、均衡节奏、多样化空间调动、流动层次。事实上,视觉性的优势在提高基础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上,必然有所失重。那么,分解的态度,也是一个灵活多样的态度,“无法就是法”,当然,这里的“无法”是需要教师在内容把握的态度上,一定完全遵守学生和教学发展的态度去大胆改革,稍有犹豫,就会失去其根本追求的价值。

当然,基础的训练也需要考虑层次的发展,层次的发展决定了学生掌握的深度,所以组合方式不是把内容组合放在一起,而是在内容的剖析上,抓住核心发展的可能性,始终掌握一个根本的理解,去拓展发展的可能,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根本,多种发展可能的,艺术理解观,将“一通百通”的实际价值表现出来。

(三)律动、劲动

有教学经验积累的教师,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去过分强调学生表现与舞蹈训练内容要求的距离性,虽然在教学评价上值得辨析,但是在练习内容的推动上,不应当如此。那么,视觉艺术和知觉艺术的特性,在这里就应该作为重点思考和贯穿方式,也算是画龙点睛之道。律动,是在内容的层次建设上应该去将一个“美”的,贯穿在“律动”的建设与判断上。而“劲动”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呼吸方式,我们强调在常态的呼吸方式的基础上,去让“律动”的美,变成呼吸原则,指导并配合着“劲动”的发生。

(四)自然、控制

自然,与数量、质量的把握,并不矛盾。不是追求“自然”就是忽略目标课程的必然途径。身体语言训练与声音语言有着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重复”的手段,能将某种实践转化到熟悉阶段,所谓“自然”就是其次。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发挥对内容的反复判断,因为人对新事物的吸收和接纳,都有一个“自然愿望”的渴求,那么这个渴求和目标变成最大“自然”的支持动力。这也是一个方法,更是一种态度。

控制就是把握,不能急于求成,目的性太多就太雜。就难以达到一个理想效果,那么控制就是一种保留和强化的重要手段。控制成果、控制推动速度,当然也不能为了控制而停止或者暂停,停止和暂停都无法改过这个控制。简单的说,就是在发展途径中,一定要“举一反三”“内容包含”、“推陈纳新”只有这样,在逐渐的事件过程中,控制才能发挥最大的推动力。

三、再论“练什么?怎么练”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外交流的平台与机会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进步的平台上,社会对人的进步要求,高过一切科技生产力。那么,人的进步源于教育的改革,舞蹈领域自然也是如此,舞蹈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多元化发展也必然成为进步发展的主流。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承载了重要的发展任务,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启蒙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在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研究中,文化、气度、精神、内涵等等,我们都在用。过去、当下或者未来的叙述形式也在表达。

回望或者展望,都很难发现有关于“早晚”训练部分的专门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知道舞蹈训练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不低于专业课程教学,之所以如此,在教学实践与总结的过程中,早就发现了进行的必要性。那么,如何进行,在这个“早晚”阶段练什么?怎么练?是中国大环境下舞蹈教学研究和舞蹈教育发展必需考量和坚持考量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董亚.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思考[J].舞蹈,2014(8):52-53.

[2]谭桂琴.核心技能·创新能力·有效思维——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教学的思考[J].大舞台,2012(2):206-206.

作者:杨程

第二篇:图像学视域下敦煌舞蹈艺术分析

摘 要:敦煌是一座古老的文化艺术古城,敦煌壁画是珍贵的文物,壁画中雕刻的舞蹈形象精致唯美。随着敦煌石窟壁画舞蹈形象的发展,人们将壁画舞蹈形象演变成为丰富多彩的舞蹈表演,在演绎舞蹈形象的时候,使人们对石窟艺术留下深刻印象,将石窟壁画静态朝着舞台中生动形象的舞蹈表演转变,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也各有不同,在变化过程中使单调的石窟壁画以惊艳众人的形式在现代舞台中出现,这也是我国古典舞蹈艺术主要的舞蹈种类之一。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人们对敦煌舞蹈有全新的认知和美观享受,还能够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敦煌石窟的艺术文化。

关键词:图像学 敦煌舞蹈 计算机技术 石窟壁画

Analysis of Dunhuang Dance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conology

LIU Lei YUAN Linde KANG Xinxin WANG Zining

(Information Division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061 China)

敦煌石窟壁画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艺术研究价值比较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发展,世界各国对敦煌石窟艺术尤为重视。敦煌石窟壁畫属于敦煌石窟艺术中的主要构成,形势和内容比较复杂,还具备独特美学特征。基于此,该文研究艺术美学视域下的敦煌舞蹈的美学特征。

1 敦煌舞蹈的形成

敦煌舞蹈和汉唐舞蹈具有密切关系,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汉唐舞蹈的影子,并且结合西域文化,构成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敦煌壁画。从先秦到唐代以来,历史中上千年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创作了敦煌舞蹈。唐代舞蹈在不断地发展,并且成为了敦煌舞蹈的模板,在敦煌舞发展中尤为重要。在两汉时代的敦煌文化发展中,通过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来创作舞蹈。在之后敦煌舞蹈创作中添加了武术等元素,提高了大部分舞姿的难度,利用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增加了敦煌舞的舞姿难度[1]。

敦煌壁画为敦煌舞蹈主要思路来源,敦煌壁画石窟共有552个,包括安西榆林窟、十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等。敦煌壁画宗教艺术能够充分展现神与人、神与神、神的活动等关系,以此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通过壁画中的形态、活动等,模仿舞蹈动作,并且对舞蹈动作进行探索、改进,也就成为了后来的敦煌舞。并且还创作了《大梦敦煌》《千手观音》《丝路花雨》等代表作,惊艳了人们的眼睛。《丝路花雨》一直被人们称之为活的敦煌壁画,创作背景为敦煌壁画和中国唐代丝绸之路,主要赞颂了歌妓英娘和老画工神笔张的劳动艺术,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从而赞扬了西域和中国的友谊,还将唐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充分展现了出来。敦煌舞根据自身的独特表现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将大爱精神为人们呈现,并且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战线做出了巨大奉献[2]。

2 敦煌石窟壁画的内容

敦煌石窟艺术融合了壁画、建筑和雕塑,使三者相互融合,构成立体式空间形式,并且具备一定实用性。敦煌石窟艺术内容博大精深,所涉及的跨度比较广,通过时代的变迁,宗教思想也在不断演化,导致壁画形式和内容都有所改变,壁画绘制工匠在绘制前具备整体规划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神怪画、主尊佛像画、供养人肖像画和佛教故事画等。

主尊佛像画的中心元素为佛和菩萨,供人们礼拜和供养。早期包括三世佛、释迦摩尼。佛教故事画是以佛经故事内容绘制成为壁画,此佛教故事画的视觉效果良好,利用形象连环画方式对佛教经义宣传,并且划分为佛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供养人肖像画等。供养人肖像画指的是对于绘塑佛像功德者进行图像的绘制,绘制在壁画下方。装饰画能够丰富壁画类型,在主题绘画素材外绘制装饰图,不仅丰富壁画,而且美化石窟[3]。圖1为敦煌莫高窟壁画。

3 图像学视域下的敦煌舞蹈艺术

3.1 “图像志分析”解读图式结构

欣赏者在图像学理论中利用图像志分析能够得到已知的故事和人物,创作者在宗教洞窟壁画中掌握意图,通过线条、设色、构图等实现,通过线条的效果能够构造敦煌壁画维摩诘像独特的风格。

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维摩诘像》中的面部用笔方面,表示维摩诘脸部的外轮廓用笔比较实,前额部分利用三笔直线将维摩诘宽阔的额头充分展现出来,眉弓对于眼睑部分转折线条。眼部以下髋骨和下颌骨的线条具有圆转的痕迹,但是还能够感觉到还是骨方硬。利用棱角分明的外轮廊线表现出维摩诘的瘦[4]。图2为《维摩诘像》的图像。

另外,通过服饰衣纹用线方面,《维摩诘像》中的衣纹为双重复线,在比较重的墨线旁边有清楚的墨线。此双重复线具有晕染效果,画面比较丰富。《维摩诘像》线描是因为其能够作为远距离观看,假如壁画中使用过于纤细的线之后设色,会将原本结构与骨法掩盖。所以,服饰衣纹大部分线条比较粗狂,粗细变化比较大[5]。

中国古代绘画精神能够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与颜色的干枯、浓淡等充分展现,除了对图像内容直接观察,还能够对艺术家所表现的内容充分理解。以下都是图像学分析。

3.2 晚唐时期的图像学分析

《供养菩萨》整体的人物红唇微闭,细眉长目,线条流畅,秀丽端庄。身体各部位都佩戴整齐的饰品,并且两指相合。在唐代繁盛的时代中使用暖色调,即便是到晚唐时期,此色调并没有迅速改变,而是使用唐代前期色彩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将洞窟佛教文化和神秘感充分地展现了出来。通过舞伎墙能够看到背景颜色为绿色,各个女性有不同的神态,并且手中都拿着乐器,画面比较逼真,服饰轻薄,将当时歌舞升平的情况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晚唐时期技法保留原本的传统,但是在刻画人物方面绘画特征并没有前期的活泼,在人物整体性方面保留女性柔美与典雅,但是相对从容不迫[6]。图3为《供养菩萨》图像。

中唐后商贸业不断发展,实现文化和商业之间的文明交流。但是敦煌艺术的整体发展趋势逐渐衰退,即便是技法成熟,但是缺乏生机和活力。另外,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并且经济在衰退,此时期艺术家的生活保障并不充足,在作品中缺少画作生命力。虽然没有像唐代时期的壁画数量大,但是也能够将当时社会和生活充分地展现出来。

晚唐时期壁画的内容比较丰富,历经了唐代早期、初期和盛唐的壁画,在国家之间相互交流,吸取了各个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精华,包括整个唐代壁画中的全部内容,包括佛教中各个宗派中经典作品。

4 结语

敦煌石窟艺术表现方式为壁画,也是世界最大的文化艺术画廊,具有丰富的敦煌石窟壁画体裁内容,而且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另外,敦煌石窟具备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深入研究此方面,充分挖掘其技术内涵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君婷.舞蹈生态学视野下敦煌舞蹈的发展研究[J].艺术品鉴,2020(24):110-111.

[2] 岳锋.莫高窟壁画中的莲花图像——从图像学到符号学的视角探微[J].新疆艺术:汉文,2020(2):4-9.

[3] 刘慧.“一带一路”视阈下敦煌石窟考古对敦煌舞的借鉴与发展[J].敦煌学辑刊,2019(3):121-125.

[4] 田凡玉.敦煌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J].中国文艺家,2019(4):101-102.

[5] 王胜泽.美术史背景下敦煌西夏石窟绘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

[6] 杜美卉.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箜篌图像解析[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7.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度重点科学研究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IPv6网络下丝路乐舞之敦煌舞资源门户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JZ084)。

作者简介:刘磊(1987—),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信息化应用。

作者:刘磊 袁林德 康欣欣 王紫宁

第三篇:浅析“音乐与舞蹈学”艺术本体的共性体征

摘要:对“音乐与舞蹈学”来说,是由两个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构建成一个表演艺术本体,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科学依据?本文从艺术本质、艺术生态、艺术属性及艺术符号等角度出发,对音乐与舞蹈的艺术本体存在的共性体征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音乐;舞蹈;艺术本体;共性

2011年3月,学科目录正式把“艺术学”收入为学科门类中,“音乐与舞蹈”合并成一个本体,成为“艺术学”下面的一个子学科。从这个事件来看,不单单是学科与教育理念的发展融合,同时还存在学科并置中音乐与舞蹈本身的自身发展。“音乐与舞蹈”这门学科是一个一级学科,它的宗旨是培养具有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多维符合型人才。这将引领艺术本体进行更为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探讨,同时还能够从其他学科角度出发来论证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的科学根据。从这个背景出发,“音乐与舞蹈”的本体特征共性体征的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从艺术本质看,音乐与舞蹈把握世界的方式具有同一性

一些学者在“音乐与舞蹈”这门学科中专门讨论了人类对艺术的感知形式:哲学的把握形式是思辨;用思想的力量构建起人类的价值观;而宗教的把握形式又不相同,它以“虔信”方式去了解和感知世界,用神圣的力量来搭建信仰;科学的把握形式是证明,用知识的力量来构建认知世界;艺术的把握形式是人类的感觉,用创造力的方法来构成感知世界。在艺术创造的阶段,“音乐与舞蹈”都是通过形象的表达形式来认知外部世界,来了解内心世界,来表达人类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艺术品的欣赏体验,可以让接受者去了解世界和感知世界,进而人接受者产生一中感知情感,然后获得一种价值认同感、时代召唤感,达到激发人类自身思想的力量[1]。

二、从艺术生态看,音乐与舞蹈具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音乐与舞蹈”是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是一种视觉上的表现艺术,从远古时代开始,就跟音乐密不可分,同时还同源同种。从文化生态上来看,“音乐与舞蹈”是文化表达的两种不同形态。在很多古籍中都能找到“载歌载舞”这样的场景描述词,体现了在古时候就已经将音乐与舞蹈充分揉合在一起。《诗谱》中关于“巫师与歌舞”作为一种职业记载,也能从侧面证明“音乐与舞蹈”是相伴在一起的,一直都在伴随这人类的成长,他们之间有一种血脉相连的关系,都有一种热烈但严谨、活泼但井然的表现手段。音乐有很强的塑造力,但是在具体形式上比较弱小,但舞蹈却可以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强大的发挥,音乐能够启迪人类的心灵世界,可以把难于表达的形式进行可视化。“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三、从艺术范畴看,音乐与舞蹈的文化类属部分趋同

舞蹈在艺术的表现形式或者是感知形式都有不同的归属,音乐是属于感知艺术和听觉艺术;但舞蹈是属于多维艺术或视觉艺术。但是从艺术的创造形式来说[2],“音乐与舞蹈”都能够放映出主体所表达的主客观内容,都能展现不同的社会功能,从展示形式来说两者也有多种多样形态的联系。这种联系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与舞蹈”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表达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人类的感知能力也能够从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来。

1.根据不同的艺术形态创造方式,艺术可以归为四个大类,造型艺术、语言艺术、表演艺术以及综合艺术。“音乐与舞蹈”都是归属于表演艺术。音乐是用声音来传递艺术,玩舞蹈则是通过人体的优美动作来传递艺术,连续的流动,表达不同种的情感。

2.根据不同的艺术形态创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又可以分为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音乐与舞蹈”都属于表现艺术,它们都是标胶侧重内部的表现形式,通过内部的主观世界来传递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3.根据现代艺术作品的不同种社会功能,艺术又能够分为审美艺术和使用艺术。“音乐与舞蹈”都能够归属为审美艺术。二者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视觉或听觉审美,用艺术的品质来给人们一种审美的快感或审美的享受。

四、从艺术符号看,音乐与舞蹈的节律具有一致性

作为一种艺术符号,“音乐与舞蹈”都是在表达人类的内心世界感受[3],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都在说明人们的生活情况,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书写生活的情感,人们的日常活动带来不一样的灵感,这种灵感能够给创作客体一种记录的形式,进而用“音乐与舞蹈”表现出来。从这种表现形式来看他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通过节律来控制艺术的输出步骤,节律快,“音乐与舞蹈”输出的快,反之则慢。像前面提到的,“音乐与舞蹈”在生态上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他们在人们的心里、体形或者运动方式上都有高度的一致性。

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音乐与舞蹈”都在呈现一种符号表达的过程,但是符号是一种流动的符号,这种流动性必然包含有节奏,这是一个不能缺少的因素。节奏值得是在不同时间内的音符或者是动作的序列,节奏能够看作是“音乐与舞蹈”的关节,这些关节能够把每一段都巧妙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其整体的节奏也就表达了舞蹈的形态。节奏在控制上是通过节拍来完成的,它是“音乐与舞蹈”所存在的共同点。节奏在“音乐与舞蹈”控制着整个形式的表达方式,也是两者的脉搏。

五、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达到“音乐与舞蹈”是两种不同种类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方式,但是他们能有机结合成为一个科学的整体,这个整体能够产生巨大能量,让艺术表达更加完美更加丰富更加美观;这是因为“音乐与舞蹈”在艺术本质、艺术生态上都有着相同的特征,这就使得“音乐与舞蹈”能够完美的揉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出一种人类对世界的不同感知形态,也能够自我升级成为一种更高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该更好的树立理论上的知识,这样更加有利于奖励一个更加清晰、更加系统、更加条理分明的艺术学科体系,促进“音乐与舞蹈”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甘玉蓉.试论“音乐与舞蹈学”艺术本体的共性体征[J].音乐大观,2014

[2]朱良志.破解中国舞蹈的生命之美[J].中国艺术报,2012

[3]汤旭梅.超然逸出,清空曼妙——论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4)

作者:陈丽莎

上一篇:大学导论课论文范文下一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