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舞蹈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知识舞蹈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舞蹈编导是指将演员、导演与编剧合为一体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要求完成该工作的人不但要拥有较高的编导知识与舞蹈能力,还要求其具有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较高的文字素养,在创作、构思等方面也有较为出色的表现。本文着重分析舞蹈编导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的构成,以供参考。

第一篇:知识舞蹈论文范文

舞蹈意境与舞蹈音乐

【摘要】舞蹈意境美的创造不仅讲究动作、结构安排的对称、均衡,注重场面的丰富变化与和谐统一;还要借助服饰、道具、灯光和象征性的舞美设計,特别是音乐的烘托和渲染,形成多层次的美感效应,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巨大感染力,综合体现多方面的舞蹈意境美。舞蹈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它不仅表现形态,也表现情感,观者感情的升华必须建立在对意境美的认同上。

【关键词】舞蹈意境;音乐;舞蹈创作;升华

舞蹈艺术的传递需要更多的音乐烘托或者是环境的烘托,只有这样才能舞蹈内涵完美地表现出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是单单靠提高舞蹈的技巧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不能将最终要表达的展现出来,所以一定要加强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舞蹈艺术与音乐的融合,不断的培养新时代的舞蹈人才。舞蹈音乐教学也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两者融合度越高就越能表现出来舞蹈艺术之美,也是提高舞蹈学生音乐素养的很好的方法。

一、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主要依托舞蹈人来进行表现,表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不同动作的表现传递语言美,形成表演的艺术,表达表演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当表演者将内心的情感表达与观众进行互动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是非常考究的,它既可以跟音乐相伴,又可以跟韵律为舞。影响表演者表现形式或表现状态受以下的因素影响,一是,舞蹈本体的范畴,这个跟演员的功底有很大的关系,透过演员的肢体、形象和气质传达可以判断其基本功是否深厚,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传递出来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二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舞蹈在展现的过程中,不是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就可以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充分表达,它受到外界的干扰也是很多的,例如音乐是否柔美,道具是否使用顺手、舞台效果怎么样等等,对表演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音乐的展示方式与舞蹈表现方式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主要是通过声音来传递,这种声音可能是有旋律的乐音,或者是有旋律的噪音,无论是乐音还是噪音,它都能将人的情感表达出来。人们在进行非语言的沟通时,动作似乎更为重要,声音产生的不同音频传递着情感和意识。随着人类逐渐的参与劳动,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时传递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音频,而是通过呼喊传递,这是当时音乐的雏形,后来人们将这种表现方式传承至现在。当人们战胜某种动物或者植物的时候,他们开始欢庆丰收,音乐又进一步进行了传播。音乐慢慢的有了节奏,通过一些简单的石器、木棒等参与,看似简单,但它开始传递思想情感,甚至当有了自己的生活感悟的时候,传递自己的生活体验,将思想感情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音乐的骨架也搭建起来了,开始有了曲调,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非常的有节奏感,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音乐。

二、舞蹈意境

舞蹈的意境传递有很多的方式,第一个是心态意境。心态源自于表演者与观看者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是由心态组成的,人们将这种心态不断地揉和,这种内心的表现形式通过参与者的喜怒哀乐传递出来,当然这种心态也受到周围的环境影响,根据周围的复杂程度以及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也表现出来一个民族或个人的精气神。第二个是生态意境,舞蹈源于自然,自然界的一举一动都是舞蹈很好的素材,根据自然界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舞姿来表达出来,配合着各种敲击乐,通过舞蹈表现出来,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自然界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动作融合产生了生态之美,给观众带来了听觉和视觉两条审美的通道,感受生态之美。三是情态意境。情态的表达方式相对来说是通过情来渲染的,再结合当时的景,实现了情景交融,情态的表达更是体现出来了与景观的融合,情态自然与情景融合,画龙点睛的作用非常大。

舞蹈好的表现形式柔美,表现出来的技术性极强。但这种美感不是随便就能体会到的,对于一些外行来讲,这没有任何的价值,而是需要通过舞蹈者的形式美和技艺美表达出来,这样表现出来了人体内的精神情感,并与精神情感是相通的,通过舞姿表达出来情感,从而实现舞蹈的真谛,生命源于精神情感的展现。

三、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升华

舞蹈表演最佳的效果是舞蹈和音乐相结合,两者传递彼此相互融合的美,真正的舞蹈艺术创作中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当人的美在音乐的感染下,传递出来的内容就不局限在我们肤浅的认识里了。舞蹈教学在音乐美的渲染下,将艺术进一步升华,这时候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舞蹈和简单的音乐,而是将舞蹈和音乐相互融合,简单的教学训练就不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进行灵性的训练,不仅爱舞,而且还要懂舞,将内在精神的东西表现出来,进一步认识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将那种机械的、呆板的表现手段剥离,融合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学生们真正的懂得了这一点,学习的积极性才能高涨,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能,这个过程,教师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才能有机的、合理的有效结合,培训出有价值的人才。

四、结束语

优秀的舞蹈作品,普遍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既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又能造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着较深刻的思想内涵意蕴。欣赏这类舞蹈,一般大多从悦目悦耳进入悦心悦意,再达到悦志悦神;从感性的意会进入到理性的领悟,从而产生意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韩琳.舞蹈与舞蹈音乐的融合性探析[J].北方音乐,2016(20).

[2]岳小俊.解析舞蹈与舞蹈音乐的融合性[J].北方音乐,2015(12) .

[3] 杨宜春.舞蹈作品的意境[J].艺海,2008(03).

作者简介:杨晓帆(1982—),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大学本科,学士,馆员,河南省安阳市群众艺术馆音乐舞蹈部。

作者:杨晓帆

第二篇:舞蹈编导知识和能力的构成分析

摘要:舞蹈编导是指将演员、导演与编剧合为一体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要求完成该工作的人不但要拥有较高的编导知识与舞蹈能力,还要求其具有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较高的文字素养,在创作、构思等方面也有较为出色的表现。本文着重分析舞蹈编导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的构成,以供参考。

关键词:舞蹈编导 知识结构 专业能力 构成分析

一、舞蹈编导知识结构的构成

(一)人生阅历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不仅是舞蹈创作的基础要义,也是各类艺术创作的基础要义。因此,舞蹈编导知识结构自然包括人生阅历这一部分内容。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能够将自己在生活中体会到的悲欢离合用一个个舞蹈场景表现出来,而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便需要将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一件件积攒起来,使自己的沉淀逐渐变得厚重。

(二)舞蹈基础

舞蹈基础不止包括舞蹈动作,还包括舞台实践经验、舞蹈语言理解与编导技能理论,这三项内容都是舞蹈编导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若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蹈编导,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与应用不可或缺。

(三)文艺素养

1.文学知识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与文学之间便会存在一定的联系,艺术之间是共同的,优秀的舞蹈编导本身便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情感利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而文学作品也是舞蹈编导编舞过程中灵感的来源。另外,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描述不同的人物经历,这些内容也许是舞蹈编导无法体会到的人生经历,这些内容自然可以成为舞蹈编导使用的素材内容。

2.音乐知识

舞蹈本身便于音乐无法脱离关系,因此,舞蹈编导必须具有极为强烈的音乐敏感度,保证自己能在听到音乐之后,立刻想到在这一区间内合适的舞蹈动作。这就要求舞蹈编导需要具有优秀的乐感,同时具备较为出色的音乐素养。

3.戏剧知识

部分舞蹈编导在进行剧情冲突较为激烈的舞蹈作品创作时,可以了解戏剧表现的相关知识,使整个创作过程更加简单。

4.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中主要包括服装、道具、布景、灯光等内容,这些都是舞蹈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自然也是舞蹈编导应当了解的内容。若舞蹈编导对这些内容了解不足,将会导致舞蹈在正式表演过程中可能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以舞台灯光为例,若灯光使用合适,便能够为观众渲染极为浓烈的舞台气氛,使观众深层次的投入到舞蹈表演之中;若灯光使用不适,将会导致观众无法融入表演中,整个舞台的展示便会降低感官。因此,舞蹈编导必须重视舞美知识的了解。

5.其他知识

除上述内容之外,民俗学、书法、摄影、武术、诗歌等内容,均是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可以利用的素材。只有不断从其他艺术中汲取创新力与创造力,才是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应当具备的能力。

二、舞蹈编导专业能力的构成

(一)对生活存在的美的感受、凝结、升华能力

1.感受美的能力

舞蹈本身便是一种艺术,就像是文学那样,舞蹈编导必须具有较强的美的感受能力,才能将其表现出来。但是与文学不同的是,舞蹈編导不需要将生活的真实场景复述出来,而是要将其中包含的情感表现出来,与文字的直观性相比较而言,舞蹈的整个表现状态其实更偏向于抽象性。因此,舞蹈编导需要拥有较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从中发现美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舞蹈编排的个性化与美观。

2.凝结、升华美的能力

生活本身是一种客观,而积累则是身为艺术家应当具备的主观行为与意识。当艺术家被某些生活情境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时,这个作品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来,成为艺术家的代表。因此,舞蹈编导需要学会储存生活情境并从中凝结、升华出自己能够利用在舞蹈中的部分。

3.表现美的能力

舞蹈编导是一项非常需要天赋才能的工作,但是当一个人具备了天赋才能之后,也不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舞蹈编导,只有在平时学习并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技巧等,并利用舞蹈形式将自己对美的感受表现出来,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成功的舞蹈编导[1]。

(二)构思、编舞与排练的能力

1.构思能力

舞蹈的构思贯穿于整个编舞的过程之中,其中便包括题材的选择、舞蹈结构的架构、舞蹈的编排。题材的选择是指舞蹈编导需要将自己在生活中总结出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加工,将那些极具色彩的生活场景利用到舞蹈的编排与创作之中,使其成为整个舞蹈的重要部分。例如《一个扭秧歌的人》这个舞蹈,就是张继刚在早期下乡采风时看到的那里的民间艺人的表演场景,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酝酿之后,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场景。舞蹈本身的对动作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材时,应当选择具有动作性的题材内容,同时要保证舞蹈的题材具有深厚的情感,避免纠缠于琐碎的故事情节。另外,舞蹈是一种极为直观的艺术形式,因此要保证整个舞蹈的观赏性,避免过于高深引起观众的不解。当题材确定之后,整个舞蹈的布局、音乐、风格、舞美等便是舞蹈编导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保证整个内容的协调性与组织性,才能真正表现一个完整的舞台。在整个舞蹈编排结束之后,舞蹈编导还需要利用文本详细描述整个舞蹈的情绪要求与结构变化,保证起承转合的顺利,使整个过程极为严谨详细,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2]。

2.编舞能力

编舞能力实际上是指舞蹈编导本身对于舞蹈语言的利用能力,只有拥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积累以及自身技能的支持,才能真正在这方面表现出较为出色的能留。根据笔者对周围的专业舞者进行了解后可知,一个专业的舞者不一定是一个专业的舞蹈编导,很多人找到了合适的音乐,且对于整个舞蹈的表现有一定的考虑,但是却无法保证整个编舞过程的顺利,这就是大部分优秀舞者不一定会成为优秀的舞蹈编导的原因。舞蹈动作就像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文字一般,文学的形成不但需要灵感,还需要作者进行遣词造句的编排,而优秀的作者可以轻易使用常见的词汇描述或生动、或深沉的场景,但是普通人的作品却缺少文章必备的灵气、逻辑性等要素,舞蹈亦是如此。舞蹈动作本身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再简单的舞蹈动作,到了优秀的舞者手中,都能表现的极具韵味,但是如果舞蹈动作与本身的编排不合适,及时再难的动作,也会嚴重影响整个舞蹈内涵、主题、思想、情感等内容的表达。因此,优秀的舞蹈编导便需要做到在合适的舞蹈区间内使用合适的舞蹈动作[3]。

3.排练能力

在将舞蹈编排结束之后,舞蹈演员便需要进入排练室进行排练。在正式开始排练之前,舞蹈编导需要根据自己编好的舞蹈内容、角色个性与舞蹈类型选择适合的舞蹈演员,在选择过程中,舞蹈编导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问题:第一,选择的舞蹈演员是否能够完成舞蹈剧情中角色性格与身份的塑造;第二,选择的舞蹈演员的外形是否符合角色的需求;第三,选择的舞蹈演员是否能够承担角色表现过程中需要的舞蹈技巧与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优秀的舞蹈编导能够在保证自身剧本创意被获得保证的情况下挖掘演员对剧本、剧情及舞蹈的二次创作能力,将舞蹈演员在进行排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作为作品中的一部分,保留到舞蹈最后表演的版本之中,使舞蹈演员能够与舞蹈角色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三)综合组织能力

舞蹈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最后能够呈现在舞台上,并获得较为出色的表演结果,其中不仅需要舞蹈动作,还需要音乐、舞台美术、服装等多个部分进行协调与沟通,最终才能实现其表现的优越性。因此,舞蹈编导需要保证自身能够有效的将这些看起来似乎毫无关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最终呈现一个较为完整且质量较高的舞台,这些内容都能表现出舞蹈编导的综合协调与组织能力。

三、结语

如果想要成为一名舞蹈编导,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要成为一名专业、优秀的舞蹈编导更是不易。成功的舞蹈编导无论是文学、音乐、美术、戏曲等多方面均有较为出色的了解与研究,同时对于动态美有着极为显著、敏锐的感受、凝结、升华与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优秀的舞蹈编导路上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钟祎洵,金雷,任道,龙涛,梁军,冯向阳,何平.格式塔理论在高校舞蹈专业编导教学的应用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02):146-149.

[2]周黔玲.舞蹈艺术创作的思维能力开发对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7,(04):127-128.

作者:卞峥奇

第三篇:舞蹈结构中的“舞蹈语言”功能

【摘要】 舞蹈的“结构”是一个作品的整体框架,编导在通过对舞蹈动作、舞段以及灯光、服装、舞台效果等集中的安排,体现了舞蹈编导的逻辑性思维。这种逻辑性思维的出现,说明了舞蹈的“结构”是具有“舞蹈语言”功能的。

【关键词】 舞蹈的结构;舞蹈语言;动作

舞蹈语言是以经过艺术加工、变化而成的舞蹈动作为基础,结合舞蹈语句和舞蹈段落两个方面组合的语言,它具有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以及渲染舞蹈气氛的功能。舞蹈动作、舞蹈语句和舞蹈段落三方面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构成了舞蹈作品。在舞蹈作品中,舞蹈结构是指舞蹈情节发展脉络的起承转合,是编创者在作品编排中精心设置的开始、展开、推进和结尾的环节设置。舞蹈结构是情节发展、时间长度、舞蹈风格、舞段安排、舞台调度以及灯光、服装、道具、布景等方面高度浓缩的结果。其中某一方面不同的变化都有着深刻的含义,而且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变化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都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官体验和信息接收。所以,舞蹈结构具有“舞蹈语言”的功能。

《last goodbye》是Kynan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舞蹈经历创作的作品。作品通过重复和叠加舞蹈动作的手法,大篇幅地采用舒缓的音乐,以及横向、竖向的空间流动,凸显出编导内心想要表达的某种情绪和内容,较好地展现了编导的创作意图。

一、《last goodbye》的结构逻辑

一般来说,舞蹈结构确定以后,一个舞蹈作品的大致形象就依稀可见了。舞蹈结构的逻辑性是其具有舞蹈语言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一个作品有了巧妙的结构设计,舞蹈的发展就有了逻辑性。这样,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在舞蹈结构大的逻辑环境下就有了较为深远的语言涵义。

(一)舞段的结构逻辑

舞蹈结构是作品内部的组织和排列方式,是作品内容寻求形象外化的载体。要想编出一部好的舞蹈作品,首先要把结构勾画出来。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往往要有一个好的结构,让人们明白编导所要传达的信息。结构是编舞者充满联想的作品的雏形,它决定着舞蹈作品的轮廓和基调。

《last goodbye》共有七段长短不一的舞段,在这些大的舞段里又进一步地逐一划分了内部结构,其中不同的舞段分别包含了单、双、三的舞蹈组合形式。这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悲伤,具有一些灰色基调部分,但又有经历悲伤后积极面对的正能量情绪在里面。最为明显的灰色基调部分是从第四段开始的,首先以最为直接、缓慢、忧伤的情绪藏在音乐当中,淡淡地铺垫着。三人舞的一系列缠绕和紧密相连的舞蹈动作,也像是思绪的忧愁不断涌动,缓慢而悠长。而从第七段开始,音乐节奏逐步加快,与之前的情绪完全区分开来,表现出经历悲伤后积极面对的感觉。编导在整段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由左脚出前腿开始,加上上身肩膀的动作,到右脚出后腿,再换重心到左腿,加上上身的来回交替重心的舞蹈动作。编导通过这一段大量动作的堆积,大幅度地在舞台上横向穿插,夹杂着少量较短的纵线或斜线的变化,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许是在沉淀情绪,也许是在整理自己。

这段动作虽然不只出现在第七段,但是在不同的舞段里,由于用了不同的音乐以及舞者表现出不同的动作节奏和张力,它们所表达的内容都不一样。在舞台上,为配合舞蹈段落所具有的流动性,每个舞者用相同或者不同的舞蹈动作,流动出的不同路线:让它在慢板音乐的舞段里质感较为轻柔,漂浮不定,像是我们的思绪一直不断地跟随着某个事物而动,也许是在回忆,带有灰色基调;在快板音乐的舞段中,从动作的外形上看,将身体不断地旋拧以及伸展的动作,又让它像是一种处于纠结之中同时又带有正能量的情绪,仿佛表现我们在经历困难之后逐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编导把这些动作放在不同舞段当中,创造出不一样的情绪,又具有其所想要表达某些内容的逻辑。

(二)动作的结构逻辑

在舞段的结构之下,舞蹈动作也是有结构的。因为无论是编排那些动作较单纯、情绪较单一的情绪舞,还是构思那些动作多变、情节复杂的情节舞,编导都会精心选择、反复确定舞蹈作品的主题动作。由于结构动作的自然流出或精心安排,使得一部作品不仅有一条“线”贯通始终,而且它的每一组动作必然都产生某些寓意深远的韵味,鲜明地体现出舞蹈作品的主旨立意和中心思想。

从《last goodbye》第七部分的舞段开始,编导运用了大量带有走和跑交叉的一系列幅度较大的动作贯穿整个舞段。这套动作是由一开始肩膀的动律出发下沉到膝盖带动着身体走一个圆,从立圆到桌圆,每个不同面的圆组成起来的不断变换的舞蹈动作。很明显,编导在考虑这套动作组成的元素时运用了“圆”的概念,将身体的动律及动作的形态上都围绕着“圆”走。而这些动作的创作、手脚的路线以及身体的整体路线,都是编导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整体情景氛围所编排的。动作与动作的连接,也并非是简单的拼接而成,而是经过了处理,质感发生了变化。从这段舞蹈的主题动作来看,由肩膀带动下身然后出现的脚下的步伐移动,连接到忽然静止的状态,接着利用忽然刹车的动力去转换重心进行反向的旋转等一系列动作,这当中每个动作的质感和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肩膀的动作要缓慢,随着呼吸路线的“圆”需要饱满,带上胸腔以上的身体部位做动作,甚至影响到头的变化,手也随着肩膀的运动而放松地划出圆的路线。在这段舞蹈动作中,由肢体不同部位组成了不同的动作,这段动作本身其实就含有它的结构。同时,在高空间的动作之后则转为低空间的膝盖弯曲、重心下沉、脚向前大步滑动的动作,此时,上身的动作不變,配合上脚下的步伐,不仅是空间上的大幅度变化,动作上的幅度也被瞬间拉开。

试想一下,编导为何不选择将这两个动作规定为同时完成?笔者认为,相较于全身一起动,不如只动某个部位,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抓住观众的眼球,也使得动作更加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随着移动步伐的加入,舞者位置发生变化,不再是原地动作,有了空间的流动性。流动之后的“静止”使得动作在这一段舞段里有了切分点,进而反向旋转,出现不一样的动作元素。舞蹈动作连接的动作顺序的选择以及动作本身的结构,让舞段的产生必定有着舞段的结构。一旦编导的舞蹈结构形成,舞蹈结构中的逻辑便存在其中,舞蹈结构也就成为了“舞蹈语言”。

二、空间结构以及舞台效果的结构逻辑

(一)“时、空、力”要素中的逻辑性

舞蹈的构成一般包括动作(空间)、节奏(时间)、表情(情感) 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而舞蹈的空间结构既包括舞蹈的队形、构图这样的物理空间,也包括舞蹈作品情节上的心理空间。

《last goodbye》第一段的开始和最后一段的结束,从物理空间上看,它们在那个时间段是将整个舞台空间占满的,而其他的舞段部分多为几组演员同时或者在相差不大的时间段里,在面向不同的方向,进行着不同空间的相交叉或重叠的线路移动,流动的性质较强一些。在作品情节上的心理空间方面,笔者认为当舞者独自一人在solo时,其动作就像是徐徐不断诉说着的话语,和其他人的静态相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和人物内心的孤寂。最后一段的结束编导选择了回到最初,但此时的“最初”已非彼时的“最初”,在经过了中间舞段的表演以后,结束的solo不再是第一段的演员来做,最后一段的“最初”也显得没有那么安静,分不清谁是谁的回忆和回忆是谁的,但是这个过程却都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第一段的开始和最后一段的结束,两段之间相互呼应。编导通过复杂多变的物理空间,衬托出了作品情节上心理空间的变化,让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情感上都更加饱满。

此外,编导在处理动作的节奏和整体作品的节奏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风格。特别是在整个作品的节奏上,舞段与舞段之间连接得不太紧密,分得很清楚,让观众有休息的时间,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太大。每个舞段的整体节奏也不太一样,动作和音乐节奏快慢的感受最为明显。第一段由舞者的solo为主要组成部分,过渡到第二段变成了两对双人。在这过程中,尽管音乐节奏有些相似,但是整体的内容和动作上却完全不一样。第三段的前奏依然是慢板,随着音乐的速度变化,动作的质感也逐渐改变,力度加强,速度提升。第四段至第六段音乐变得更加抒情,在考虑到作品整体内容的情况下,编导选择了使用大部分较为柔缓抒情的音樂,衬托了灰色的情绪氛围。小部分的节奏较强较快的音乐,体现了编导的内心中一部分积极的、渴望的、正能量的情绪。第七段编导在动作上运用了反复叠加变换的手段配合音乐的沉淀和爆发,让情绪表达出来。

(二)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元素的逻辑性

舞蹈的空间结构在舞台呈现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意象空间,这个意象空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是表层的、可视的;一个是深层的、体悟的。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应在其现有的结构语言中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无限想象的意象空间。舞台空间是有限的,但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无限的。这些舞蹈语言的表达正是借助舞蹈结构这一基本的形态来体现和表达的。

道具和布景也是构成舞蹈空间结构的重要元素。在舞蹈作品构思过程中,灯光、服装和道具等要素也同样被编导考虑在整个作品结构里,它们要根据作品的主题表达和情感抒发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其逻辑性合理的同时,人物形象和所要表达的精神主旨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保证整个作品舞蹈语言的说服力和艺术水准。

舞蹈结构不仅仅是一种组织手段,它要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情感高度融合。如果仅仅为了组织而结构,为了技法而技法,作品往往会变得没有支撑力,没有了情感的支撑,整个作品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只是为了表现而结构,作品往往就会成为哑剧而没有了舞蹈独特的身体语言魅力,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为此,编导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舞台经历,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 语

一个作品如果有一个好的舞蹈结构,那么编导所想要表达的某些内容或情绪也会被很好地诠释出来。舞蹈结构具有“舞蹈语言”的功能,它从一定程度上使作品的表达更完整,帮助编导将逻辑思想传达给观众,是编导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作者:蔡娜

上一篇:组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媒介规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