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范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舞蹈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舞蹈教育的分析,找出转变教育理念的关键点,从而得出結论,让中国的舞蹈教育真正的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感受舞蹈的艺术美。

第一篇:舞蹈论文范文

舞蹈结构中的“舞蹈语言”功能

【摘 要】在舞蹈作品创作和演绎过程中,创编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各种因素,比如表演服装和舞台灯光等,这些都是“舞蹈语言”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舞蹈语言逻辑思维的综合表现。论文对舞蹈结构的“舞蹈语言”功能和其功能中的逻辑思维做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舞蹈结构;舞蹈语言;功能

【中圖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舞蹈语言的具体内涵包括舞蹈段落和舞蹈语句两方面,它是以经过创编人员创造的舞蹈具体动作为表现基础,以塑造舞蹈形象、提高舞蹈艺术和情感表现力为目的的舞蹈要素。在实践中,舞蹈结构不仅包含了创作者的精巧构思,还对于舞蹈内容的张力、形式的构架和观众情绪的起伏有重要影响。如何利用好舞蹈结构中的“舞蹈语言”功能来保证观众的感官享受是舞蹈艺术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

2舞蹈结构的“舞蹈语言”功能

一般而言,舞蹈作品的创造者首先需要选定内容题材,然后根据舞蹈表演的目的和题材进行结构上的构思,优化的舞蹈结构不仅是表现题材深刻内涵的必要手段,也是表现创造者和表演者艺术水平的关键步骤。舞蹈结构的“舞蹈语言”功能从创作内容来讲包涵舞蹈音乐、表演时间、舞段安排和服装道具等方面,从舞台效果来看包括舞台布置、舞台灯光等方面。舞蹈结构可以说是整个舞蹈作品的设计蓝图,起着对舞蹈作品的统筹规划功能。如果语言一样,舞蹈作品不仅需要有着一定的逻辑性,以切实贴合观众和表演者的生活实际和思维,还需要具有统一的格调和规划性以保证舞蹈作品的完整性、立体性和独立性。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看,舞蹈作品结构中的语言意义都有一定的逻辑性。从创作开始,舞蹈作品就被赋予了灵魂,在艺术从业者的思考、创造、表演和设备操作等环节中,舞蹈作品的逻辑起着贯穿和联合作用[1]。就实际情况而言,作为舞蹈语言,舞蹈结构从创造到呈现离不开编创者的独立思考和精心安排。在实践中,舞蹈结构的“舞蹈语言”功能是提高舞蹈作品发展脉络清晰度的关键因素。创造构思是编创者进行作品创作过程的前提性工作,在构思中,编创者需要针对舞蹈结构中的素材进行寻找、整合和创新,然后使之形成一定的语言规模。舞蹈结构的选取、侧重点分配与内涵延伸都是舞蹈结构“舞蹈语言”功能的内在体现,是舞蹈作品的纲领性存在。同时,编创者需要挖掘舞蹈作品主体的深刻内涵和延伸性意义,这样才能从全局上把握舞蹈结构的方向,赋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表现意义和时代价值。总之,舞蹈结构的语言性功能是舞蹈作品的基础,创编人员在创作中需要注重发挥舞蹈结构的“舞蹈语言”功能来作为自己的内在逻辑[2]。

3 创作中舞蹈结构“舞蹈语言”功能的运用

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结构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服务于舞蹈形式,更是为了服务舞蹈主题。优化的舞蹈结构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技巧与情感表达的高度交融。在实践中,从业人员不仅需要从技法上提高自己对于舞蹈结构的掌控力,还要细致分析舞蹈结构与作品主题的联系,合理分配作品不同动作、节奏和效果等方面对于主题表达的影响。如果只有单纯的技巧,那么编创人员很难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使得作品如同哑剧一般失去其该有的“舞蹈语言”功能。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人生经历、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感悟能力。

在实践中,有些舞蹈作品是以音乐编曲为基础的,这时就需要从业人员提高对音乐编曲创作意图和内涵的理解力。这种类型舞蹈作品的立意大多是围绕曲意来展开的,歌曲的风格和节奏快慢对于舞蹈动作和舞台效果变换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影响力。这时,最直接的语言要素就是音乐中的歌曲内容,通过把握歌词内容的起承转折和情感变化,从业人员可以比较顺畅地完成对舞蹈结构的理解,这对于后期的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音乐的节奏对于提高舞蹈作品的表现张力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作品对观众的带动感,把控作品情感表达的张力。就实际情况而言,歌曲编制的舞蹈作品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也是表现舞蹈结构中的“舞蹈语言”功能的一种重要载体。

在舞蹈作品音乐的选择过程中,从业人员需要根据舞蹈结构的具体安排来选择具有合适歌词和节奏的音乐,来提高作品的语言逻辑性。比如,他们可以通过截取一段音乐伴奏来改变舞蹈的表演风格。根据作品需要,选取一段音乐穿插进舞蹈作品中,起到连接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实践中,观众也可以通过感受音乐的“舞蹈语言”功能增强对舞蹈作品内在逻辑的感受力,进而提升其观感体验,并提高舞蹈作品的艺术传承性。总之,在确立了舞蹈结构的基本构成后,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就可以呈现在人们眼前,在舞蹈结构的“舞蹈语言”功能运用过程中,从业人员不仅要从作品创作、作品表演来考虑,还要从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传承性等方面做细致考量。

4 舞蹈的语言结构逻辑

4.1 舞段结构的语言逻辑

舞段是舞蹈作品结构基本的构成要素,舞段不仅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结构化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还应该具有足够的联系性,使舞蹈作品从开始到结尾融会贯通,以保证舞蹈作品的完整性,最大化体现出舞段结构的“舞蹈语言”功能。

4.2 动作结构的语言逻辑

舞蹈动作是舞段的基本组成要素,相对而言,从业人员在对动作的理解上需要进行更多的细致化考量。在实践中,无论是丰富多变的舞蹈动作设计还是相对单一的动作设计,都需要创编人员结合舞蹈作品的具体内涵,在结构逻辑方面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创编人员应该致力于做到使舞蹈的動作设计自然流畅并具有寓意深长的意味,以鲜明地体现出舞蹈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

4.3 空间结构的语言逻辑

从空间结构来说,舞蹈作品的构成要素包括“时、空、力”三个基本要素,这三种要素与节奏、动作和表情一一对应,缺一不可。在实践中,舞蹈的空间结构既包括舞蹈作品情节上的心理空间,也包括舞蹈的构图、队形等物理空间。[4]舞蹈的空间结构使得舞蹈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意象空间,不仅体现了舞蹈结构的表层含义还体现出舞蹈结构的深层次内涵。在实践中,舞蹈语言的表达正是借助舞蹈结构这一基本的形态来体现和表达的。总之,舞蹈作品的结构设计既要具有丰富的表显层次,又要留给观众一定的想象力,以最大化发挥其表现张力。

4.4 舞台布景和道具结构的语言逻辑

在舞蹈空间结构的构成中,布景和道具是其最基本直接的构成要素。创编人员在构思过程中,需要把布景和道具等硬件设施也考虑在内,以加强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把控力。同时为了增强作品的逻辑性,更鲜明地表现舞蹈作品人物形象和主题,他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对舞蹈作品的情感抒发与主题表达,从而提高舞蹈作品的艺术水平与表演说服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结构的“舞蹈语言”功能对于舞蹈作品的完整呈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舞蹈作品真正的情感价值,将舞蹈作品的灵魂呈现给观众,也可以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观赏性和舞台感染力。在实践中,从业人员要想完美呈现舞蹈作品的“舞蹈语言”功能,就要从加强对舞蹈结构的认识做起,增强自身的逻辑敏感性和语言领悟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放舟.舞蹈作品的叙事性结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1):13-16.

【2】蔡娜.舞蹈结构中的“舞蹈语言”功能——以《Last Goodbye》为例[J].艺苑,2017(02):83-84.

作者:乔志毅

第二篇:转变舞蹈教育理念,普及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舞蹈教育的分析,找出转变教育理念的关键点,从而得出結论,让中国的舞蹈教育真正的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感受舞蹈的艺术美。

关键词:舞蹈教育、观念转变

校园舞蹈教育在提升全民素质方面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校园舞蹈的教学应通过校园舞蹈的兴趣教育、愉悦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优美的体魄,注重对全体学生进行基本的舞蹈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对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竞争和发展的有用人才,从而使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心灵美的塑造、情感的升华。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理论,将校园舞蹈教育定位在面向校园、面向普通学生和文化阶层,探索舞蹈的教育新理念,十分必要。

一、浅谈我国舞蹈教育

人才的素质培养在当前国际竞争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舞蹈、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这四门艺术教育的全国性开展,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意义上的考虑。我们的艺术教育还是缺乏基本的艺术常识和技能的教育。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便于操作的艺术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不少舞蹈艺术专科学校在选拔人材基本上仍源于教师的主观判断,以求学生将来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为老师争得荣誉。导致这样的学生在其他的学科的知识、技能则很贫乏,而这样的教育体系绝却剥夺了大多数的学生被对艺术教育的渴望和权利。那些酷爱艺术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迫使下被不得不把提琴或舞鞋放下。

二、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所在

校园舞蹈教育应不断探索舞蹈教育的新理念,将自身定位在面向校园、面向文化阶层。从我国多年的舞蹈教学分析来看,以下几点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一)抛弃旧的舞蹈教育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舞蹈教育只是一部分人的专业,一个人的舞蹈才能是要有天赋的,然而想要普及舞蹈教育,教对待学生正确的观念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一位教师如果认为某学生好,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在他的影响下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教师认为根本不行,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差。这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比较大的。能否开发潜力,关键在于教师教的是否得法、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否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

(二)让学生是舞蹈学习的主体

通过对舞蹈参与主体在舞蹈方面是否有主观能动性的微观分析,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的关系到他能否学习好舞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兴趣的,则就接受、反之就不接受,这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具有选择性的。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一个人终生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作,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进行培养和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了解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

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宽容的对待“差”的学生,才能各展其长。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这样他们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接着会追求下一个成功。这种成功感对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的培养

舞蹈教育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拥有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当舞蹈学习到达了一定程度时,用来比较的不是舞蹈技术,而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某些时刻能够起到决定作用,比如两个技术相同的舞蹈家,他们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能达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表现;但是心理素质较差的,就会屡次出现失误,最终与冠军无缘。因此,在舞蹈的基础教育中,当作将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很多学校有心理咨询辅导,并在心理素质方面开了课,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观念。学校应该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因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增加新的内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要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未来的文盲,是不会运用现代技术的人”。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猛的时代,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将会被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上教学、网上舞蹈信息的交流、网上视频及面对面的沟通,这些都会为舞蹈教育、舞蹈学校的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美好的生活并不是靠物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生的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可以使人创造更多的美好,这种态度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素质全面且身心和谐的人。校园内外的舞蹈美育蔚然成风,透视出舞蹈是为需要舞蹈的所有人而存在,不是为少数的天才所享用,甚至残疾人,也不再因为天赋差,而被剥夺在舞蹈艺术中受益的权利。通过身体创造性潜能的开发中,舞蹈使人能够了解时间、空间、力量的意义,从而以自主的方式表现自身特殊的情感。舞蹈艺术的审美功能就是利用艺术感染力的作用,在亲身参与舞蹈的动作中感受和体验愉悦,从作品欣赏中了解文化历史、艺术流派、理论视点、表演技能和风格。我们普及舞蹈教育,使舞蹈艺术教育以其自由、超越的审美活动陶冶人们的心灵,赋予人们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塑造人们一种超越于功利的人生境界。

作者:杨冠楠

第三篇: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文化渗透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动作来展现的表演艺术形式。舞蹈的诞生和发展几乎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极其悠久漫长。除了具有艺术特性外,舞蹈还有着深厚而鲜明的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并积淀形成了不同的舞蹈文化。

舞蹈创作是一个表演艺术与精神内涵高度融合的过程,其追求的是形体美、动作美与精神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最终反映出的是深厚的舞蹈文化之韵。舞蹈文化是舞蹈创作的根基和灵魂,只有渗透舞蹈文化、体现舞蹈文化、传承舞蹈文化,舞蹈创作才具有艺术水平,才富有情感底蕴,才真正能被观众所接受并长远传播。本文介绍了舞蹈文化的内涵以及舞蹈文化在舞蹈创作中的积极作用,并针对我国主要舞蹈种类,分别阐述了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文化渗透,以供参考。

一、舞蹈文化的内涵

著名诗人闻一多曾说过:“舞是生命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体现艺术美感的同时,也反映着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具有深刻的社会烙印和文化底蕴。

由于舞蹈是技巧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因而舞蹈文化可以视为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舞蹈艺术是舞蹈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而舞蹈文化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和根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舞蹈的发展。例如,1964年首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从舞蹈艺术上将西方的芭蕾舞与中国的民族舞完美融合,创造性地发展了民族芭蕾舞艺术。作为一部经典之作,《红色娘子军》具有浓郁的时代背景特征,饱含强烈的革命主义精神,是当时社会文化、政治文化的集中反映。因此,《红色娘子军》因其艺术性和文化性双重高度,成为中国舞蹈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舞蹈文化在舞蹈创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赋予了舞蹈艺术丰盈的精神世界

舞蹈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种类众多、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但是,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哪种舞蹈形式都离不开其特定的文化土壤。失去舞蹈文化作为根基,舞蹈就会成为一种动作技巧的展示运动,带给观众的只能是视觉的观感,而不会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无法获得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享受,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例如,锡伯族的代表性舞蹈贝伦舞,动作简单,篇幅短小,多属于即兴发挥。如果仅从舞蹈技巧角度来看,其并无太多亮点可言。但是,贝伦舞承载的是锡伯族劳动人民悠久的渔猎文化,表达的是锡伯族特有的人与自然的观念,富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能让观众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风情,因此引人入胜,备受欢迎。

(二)推动了舞蹈艺术的传播发展

当今世界舞蹈发展的趋势是开放的、多元的。舞蹈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广泛交流,相互融合。在舞蹈创作中融入深刻的舞蹈文化,可以使舞蹈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舞蹈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底色,更容易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更有利于舞蹈的交流和传播。例如,2019年7月在中国举办的第四届RDGP国际舞蹈大奖赛中,《如沐春风》《秋风海棠》《大梦敦煌》等中国舞蹈获奖作品无一不是将现代舞蹈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体现着浓郁的中国风,获得了各国评委的高度好评。

三、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文化渗透重点

(一)舞蹈创作要贴近现实生活

舞蹈艺术本身就起源于远古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舞蹈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更是要坚持文艺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原则。一是舞蹈创作要深入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生活;二是舞蹈创作要注重发挥舞蹈的引导作用,用艺术美来引導社会风气健康发展。

(二)舞蹈创作要突出民族文化

我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并集中反映在舞蹈艺术之中。舞蹈创作要突出民族文化,积极从各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将创新与传承有机结合,将世界性与本土性有机结合,用充满民族文化风格和地域文化色彩的创作手法,推动舞蹈艺术向前发展。

(三)舞蹈创作要注重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现代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舞蹈创作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但有利于舞蹈艺术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现代舞蹈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中国主要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文化渗透策略

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空前繁荣,舞蹈作品的创作数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是,人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数量庞大的舞蹈作品中,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并不多,这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要求尚有差距。究其原因,在舞蹈创作中,人们忽略了舞蹈文化的作用,造成舞蹈有技巧而无底蕴,有场面而无感染,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针对中国主要舞蹈种类,笔者提出了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文化渗透建议。

(一)古典舞创作

虽然我国舞蹈艺术历史极为悠久,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诸如先秦乐舞、汉唐伎乐等中国古典舞蹈已经近乎失传,当今的古典舞创作中融合了过多的外来元素和现代元素,中国古典气韵被淡化。可以说,古典舞是我国舞蹈创作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中国古典舞创作中,对于舞蹈文化的渗透,要从探寻历史渊源入手。其实,很多中国古典舞蹈所谓的失传只是表现在典籍之中,在各种民俗活动中依然有所保留,而且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各国,特别是日本、韩国,如日传唐舞、韩传宋乐,也可以为国人探寻研究古典舞的文化基因提供大量有益帮助。重建正确的历史观,是中国古典舞创作发展的关键,是古典舞创作中渗入舞蹈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重新将中国古典舞发扬光大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民间舞蹈创作

中国民间舞蹈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漫长的农耕文明而形成的,正如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所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在世界舞蹈领域也是极具中国文化特征的舞蹈艺术形式。在当前舞蹈创作中,由于创作体制、演出市场等原因,民间舞蹈并不受重视,民间舞蹈的创作主体更多的是民间艺人,他们是真正的民间文化传承者,但又是主流舞蹈创作的边缘者。特别是在舞蹈创作盲目追求高雅品位、精英文化的背景下,民间舞蹈创作更是处于尴尬地位。因此,在中国民间舞蹈创作中,对于舞蹈文化的渗透,人们要将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结合起来,正确认识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突出其乡土性、民俗性,以返璞归真的价值取向使民间舞蹈创作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现代舞创作

中国现代舞的创作受世界舞蹈特别是西方舞蹈发展影响巨大,其既具有精英文化所推崇的风格美、技巧美,也有草根文化所喜爱的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特点,因为成为当前我国舞蹈创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在中国现代舞创作中,对于舞蹈文化的渗透,要秉承吸收和传承并举的原则,要以中国舞蹈文化为魂、世界各国优秀舞蹈文化为形,在舞蹈文化交融、包容的基础上,也要建立起中国现代舞创作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创作出形魂兼备、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文化气度的现代舞作品,提高中国舞蹈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文化渗透,是新时代我国舞蹈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起文化自信的必然举措。广大舞蹈创作者要深刻理解文化对于舞蹈的重要意义,结合不同舞蹈种类创作的实际特点,积极渗透舞蹈文化、体现舞蹈文化、传承舞蹈文化,以推动我国舞蹈艺术和文艺事业实现更好的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陈燕敏

上一篇:学年论文范文下一篇:测绘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