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之我见

2022-09-10

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拢十分明显, 心理矛盾很突出, 从近年来我们在咨询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 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1 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其反映有二。

1.1 目前, 学校课业任务繁重, 竞争激烈,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有一女生, 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 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 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一百多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 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 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 就非常难过, 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 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 看见书就又恨又怕, 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 自己平常学习不错, 偶尔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 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 总怕自己考不好, 拼命准备、夜不能寐。而考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 最后, 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张的地步。

1.2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 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 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 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 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 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 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 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 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 不想努力去读书了。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 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 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

2 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主要包括。

2.1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

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有位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 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 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 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 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 老师指东他偏向西, 而内心又十分矛盾, 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 两头受气, 不管事, 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 要管事, 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 若一旦吵起来, 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 故而觉得十分委屈, 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 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 左右为难十分矛盾, 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 还有一些其他想法, 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 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 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2 与同学的关系问题

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 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 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 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 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 使他十分苦恼, 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个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 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 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 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 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 可内心又十分孤独, 寂寞, 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 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 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 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进而想离世隐居。

2.3 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 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如, 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 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 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 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 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 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 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 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 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 恨死了父亲, 不愿再见父母, 整天就想往外跑, 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产生了厌世的念头, 可见, 父母行为的不良, 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3 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 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 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 情绪较为敏感, 易冲动, 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如, 初恋的兴奋, 失恋的沮丧, 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 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 非婚同居, 介入婚外恋, 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 但也不罕见, 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

4 处理方法

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老师, 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 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

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 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 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

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 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具体实施:

4.1 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

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 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 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 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 二是引导情绪转移, 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 三是音乐抚慰, 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4.2 淡化被动受教, 培养自助能力

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 对成败依赖性较强, 因此, 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 鼓励, 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4.3 注意行为训练, 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 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 除了心理因素外, 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 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 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 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4 注意自身形象, 增加学生信任感

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 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 因此, 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 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 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 二是真诚关注, 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 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 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 使学生自尊心受损, 导致咨询失效。

5 结语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 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 作为心理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 分析问题的水平上, 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 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摘要:目前, 学校课业任务繁重, 竞争激烈,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出现了许多心里问题, 如何解决, 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

上一篇:探究如何加强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下一篇: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社区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