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术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学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医学研究生是推动未来医学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是从事医学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文章从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及临床培养两方面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篇:医学学术论文范文

“兰茂医学”文化学术品牌与现代价值探析

【摘要】2014年4月,郑进教授在首届兰茂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上,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兰茂医学”学术品牌并进行了深入阐述,学界为之鼓舞。为进一步加深同行和社会对“兰茂医学”文化与学术品牌的认知,此文对“兰茂医学”研究的学术进行回顾,对“兰茂医学”的现代价值两个维度进行粗浅分析。云南发展中医药学术要充分认识和领会“兰茂医学”的现代价值,以“兰茂医学”品牌统领发展格局,通过系列的主题活动,把兰茂中医药文化与学术品牌立起来、亮出来、强起来。

【关键词】兰茂医学;学术品牌;现代价值;中医学

兰茂中医药文化与学术品牌对于云南中医药而言,意义非同一般。2014至2015年,先后召开了两届云南兰茂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首届论坛旗帜鲜明的亮出了“兰茂中医药学术论坛”的招牌,这是云南多年来对兰茂医学研究隆重的学术盛会。通过两年来的学术论坛,中医药行业和社会对兰茂中医药学术文化品牌打造的认知度逐步提高,影响力逐步扩大。

1 “兰茂医学”文化与学术品牌的内涵与发展

1.1 “兰茂医学”的提出与内涵 “兰茂医学”概念提出并完整深入阐释,首推民族医药研究专家郑进教授的《兰茂医学与云南中医学》一文,该文是首届兰茂医学中医药学术论坛的大会主旨交流论文,为论坛开篇倡导力作。

郑进教授认为,兰茂遍历云南,尝尽百草,对千百年来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宝贵医疗经验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整合,奠定了云南地区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将云南地方性医学的发展推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云南本土医学之中最具代表性,他将兰茂及其地方性医学著作所表达的学术思想统称为“兰茂医学”[1]。

兰茂医学是中医药学与云南地方性、区域性医药的融合,是中原文化与边疆多民族文化结合的结果,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医学系统。兰茂医学统领着兰茂医药学术思想,还应包括其产生的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影响。

1.2 “兰茂医学”研究与学术活动回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繁荣文化成为软实力打造的重点,文化名人经常被地方政府发展经济补贴为吸引关注的标签。兰茂的故地嵩明县也不例外,当地政府先后举办过兰茂文化节和学术会议。同时,一些政府组织和兰茂的学术研究组织也举办过学术研讨会,简要梳理如下。

1983年6月,嵩明举办兰茂学术纪念会。这是至今可查最早一次兰茂中医药学术研讨纪念会。纪念会的召开推动了“兰茂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7年嵩明县举办兰茂学术研讨会。省、市、县的30多名“兰茂医学”研究者和热心人聚集一堂,畅谈“兰茂医学”研究心得,总结成果提出新的课题。2005年11月27日,嵩明县举办首届兰茂文化节。文化节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和招商引资洽谈。本次活动中与中医药相关的项目为龙润集团的中国酒城及药物园区建设项目。2010年9月6日,云南省文联举行兰茂学术暨《状元神医兰茂》剧本研讨会。这也是首次借助影视剧的手段宣传兰茂的卓越成就,对宣传云南、提升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9月17日,“中医中药中国行”暨兰茂中医药文化节在嵩明启动,为期9天的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开展贫困山区送医送药、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员培训以及中医药知识技能竞赛等。2014年1月8日,嵩明县委宣传部举办兰茂文化座谈会。与会专家分别从兰茂集整理与出版、兰茂传奇的创作与演绎、兰茂与书院文化、兰茂与养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2014年4月12日,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在昆明召开。全省中医药专家学者齐聚昆明,共同就国内外中医药发展的趋势,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创新理论与实践,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理论创新和产业发展,民族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经验与积累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2015年3月18日,嵩明县2015年兰茂文化研讨会在杨林镇政府召开。会议现场观摩兰茂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及兰茂文化长廊,省市专家学者代表、职能部门领导为杨林兰茂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

1.3 “兰茂医学”研究的现实需要与迫切性 从上述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以往的活动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主题不集中,缺乏有效的上層设计,兰茂文化品牌仍然没有形成聚合力,没有进入云南文化建设高层智囊视野中。在学界,兰茂的医药学术思想研究早已有之,但总体呈分散状态,个人研究较多,没有形成合力,没有较高层次的组织和团队支撑。

由此可见,兰茂医药文化和学术品牌的打造,特别需要省级医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整合民智,输出政策咨询并影响政府决策。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打造兰茂医学文化与医学学术品牌。立足于当下云南发展的大好形势,必须把兰茂品牌立起来、亮出来、强起来。以“兰茂中医药”招牌统领发展格局,落实《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2-2020)》和云南发展中医药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2 “兰茂医学”文化与学术品牌的现代价值

2.1 “兰茂医学”是云南鲜亮的文化名片 兰茂一生著述丰硕并躬身实践、呕心沥血,于医药、韵律、阴阳、地理、丹青、文学、戏剧、军事亦皆通晓,是云南历史上不折不扣的文化名人。他的著作留存并影响深远,他的文化学术思想对云南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关系生命健康的中医药文化,是集大成者,影响力无人能及。

兰茂文化应该成为云南文化软实力的鲜亮名片,以打造“兰茂医学”文化为切入点,带动“兰茂医学”发展,云南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桥头堡”战略实施,落实《云南中医药行动计划(2014-2020)》和云南发展中医药大会精神,把云南中医药文化名人树立起来,以重振文化自信。

2.2 “兰茂医学”是云南中医药独特的学术品牌 鉴于人们对兰茂学识和人品的推崇,社会对“兰茂医学”研究蔚然成风,从明、清至今,“兰茂医学”一直绵延不断。明正德《云南志》称兰茂有“滇人多传之”的书籍11种,明万历年间,浙江、山东、山西等地都有《韵略易通》的刻本。兰茂中医药学研究更早,明嘉靖年有《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从康熙丁丑(1697年)至光绪丁亥(1887年)的二百余年间,就有六种抄本和一种刻本在云南广为流传,并通过中原传到国外。云南历来重视对《滇南本草》的研究和利用。从50年代起,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历时近20 年完成了《滇南本草》三卷整理本的出版工作。后来各种研究著作陆续问世[2]。

20世纪80年代起,对兰茂医学的研究转向了对其学术特色、方药运用特点、药物辨性、养生理念、附案研究等方面。比较有代表的有:朱兆云、赵毅等主编《滇南本草》图册;曾育麟《<滇南本草>、<玉龙本草>收载几种云南习用中药的考正》;杨国祥、马培洲《浅论<滇南本草>的学术特点及其影响》,杨国祥、吴宗柏《浅谈<滇南本草>附方》;楚更五、李平《<医门擥要>主要学术观点的研究》,《<医门肇要>主要内容的统计分析》;张晓琳、楚更五《<医门孽要>中附子方药运用的特点探要》;赵荣华、戴万生《滇南本草附方统计分析》;诸葛连祥《学习<滇南本草·卷一>》方药运用的体会;王寅、盖沂超、 张晓琳《从<滇南本草>谈云南地方中医药发展的思考》等。

兰茂中医药学术思想影响深远,明清医家直到民国的云南四大名医以及后来新中国学校教育的中医药人才,无不受其熏陶。兰茂医药学术思想是云南独特地域时空环境下产生的,在保持中医药主体理论下,融会贯通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地方医学理论,鲜明独特。

2.3 “兰茂医学”是云南中医学鲜明的医药特色 兰茂精通医学,成就卓杰。《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载药274种,整理本载药544种,附方600余首。是一本方药结合,有独创性的药物学专著[3]。《医门揽要》共二卷。上卷专论脉法,载望、闻、问、切四诊,总论及脉诀歌。下卷论方症,主张疗疾要从实际出发,诊断要全面慎思。每症先论病理,再予临床处方[4]。其复方配伍精当,单方简易实用,无不体现兰茂渊博的学识和精到的诊疗经验。

兰茂医学是地方医学的杰出代表,是治疗地方病和多发病的理论源泉。明清以来的云南人是兰茂医学的受益者和认同者,兰茂医学文化已经渗透到云南多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郑进教授认为兰茂的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天人相应、三因制宜,兼容并蓄、相得益彰,方药精简、灵活多变,扶助阳气、重调脾胃;药食同源、调治并进。”[5]兰茂医学丰富了中医学学术体系,有利于探寻云南道地药材品种的迁徙演变及地方病的防治规律。兰茂医药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地方医学特色,这是云南中医药界今后为之研究及开发的方向。

2.4 “兰茂医学”是云南医药经济发展的潜在的科技优势 学界专家一致认为,兰茂最为引人注目的成就是中医药。《滇南本草》比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42年,《滇南本草》与《医门覧要》在祖国医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种草药及其验方至今被医家广为推崇和使用,成为后世产品研发的土壤。著名品牌云南白药以及杨林肥酒、灯盏花、虎力散等均来源于此。

尽管云南白药成就了现代著名制药企业“云南白药集团”,但云南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动植物王国”和“生物基因宝库”极其不匹配,其成果只是九牛一毛。云南还没有把兰茂医学的富矿挖掘出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5]27号)指出“推进‘云药之乡’建设,将中药(民族药)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兴滇的新兴产业”、“建成国际化天然药物产业基地”,这些目标实现离不开对“兰茂医药学”的潜心研究。云南的生物医学产业要以“兰茂医学”为轴心转,推出有分量的、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品。

2.5 “兰茂医学”是云南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显著的健康标志 兰茂在《滇南本草》序中云“……留心数年,合滇中蔬菜草本种种性情,并著《医门览要》二卷,以传后世”。兰茂所著全书500余味药物中,药食兼用者首推瓜果蔬菜,其中水果类计约20余种(水果以第一卷居多),瓜豆类约30余种(瓜豆以第二卷居多),蔬菜类30余种,瓜果蔬菜约占全书总录近20%,可见先生“于滇中所产之灵药百草,无不备极精研,区类辨性”,为后世果蔬养生提供了翔实的资料[6] 。

兰茂数十年积累的果蔬养生思想,贯穿于整部学术巨著之中。书中所蕴含的中医文化的精髓,实属现代保健之灵魂,特别值得现代人认真研究推广。兰茂的医学养生思想符合现代医学“绿色疗法”的回归,食疗重于医疗,养重于治,是现代医学健康绿色生态疗法的显著标志。兰茂医学是云南生物医药核心竞争力的营养源泉,是云南中医药发展的风向标和带动力。

2.6 “兰茂医学”是云南中医药文化和学术品牌打造的聚焦点 文化名人最具有号召力和民众亲和力,符合现代传播学的品牌代言效应,传播力很强。所以,打造“兰茂医学”文化与学术品牌具有天然的历史与人文优势,要精心設计活动,将文化核心沉淀其中,通过活动传扬文化精神。

目前,除了办好现在的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外,还要设立如:“兰茂之声”中医药文化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兰香聚慧”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节;“兰茂之道”中医药大众养生节;“兰网情深”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发展论坛;“兰韵悠悠”兰茂医学研究会等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丰富内涵,提升影响力。为推动活动落地,要尽快挂牌建立省级“兰茂中医药研究中心”、“兰茂中医药科研转化基地”、“兰茂中医药博物馆”、“兰茂医药文化与信息化传播中心”、“兰茂中草药种养殖发展联盟”、“兰茂中医药与旅游养生基地”等。尽快设立并启动“兰茂医学”研究基金。重赏致力于兰茂医药学研究与发展的个人和集体,让兰茂医学强大起来,让兰茂医学普惠天下苍生。

总之,集中力量打造“兰茂医学”文化与学术品牌,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是落实省委书记李纪恒发展中医药大会讲话精神:“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云南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云南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是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力举措,是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内容,是云南与周边国家加强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的责任之举和历史担当。

参考文献

[1]郑进,罗艳秋,熊金富.兰茂医学与云南中医学[C].//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昆明:2014.

[2]翟昌礼,郭美全,李兆祥.兰茂生平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04).

[3]胡晓,肖林,张秋云.《滇南本草》对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3(2):23,25.

[4]楚更五,李平.《医门擥要》主要学术观点的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6-9.

[5]郑进,罗艳秋,熊金富.兰茂医学与云南中医学[C].//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昆明:2014.

[6]李斯文.兰茂果蔬养生学术思想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32(2):32-33.

(收稿日期:2016.01.19)

作者:侯宾 崔瑾 葛元靖

第二篇:浅析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

[摘 要]医学研究生是推动未来医学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是从事医学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文章从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及临床培养两方面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术型医学研究生 临床专业学位 科研培养 临床培养

随着中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在进行相应改革,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2014年我国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即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结合,实行“四证合一”“双轨并一”的模式。在新政策新形势下,医学生报考研究生的结构比例失调,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出现数量下降、质量下滑等问题。并且学术型医学研究生自身也面临着周期长、成本高等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文章就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和临床培养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培养

1.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的重要性

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从事医学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是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点,符合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作为科研综合型人才后备力量的战略选择。好的科研培养方案可以极大地丰富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学术涵养,而学术涵养正是铸就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基础素养,并且有助于其产出新成果。

2.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的困境

从国家层面看,专业型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培结合,实行“四证合一”“双轨并一”的模式能更好地引导医学人才走向,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这一举措的确缩短了专业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年限,节约了培养成本,但这也给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1)大量优秀的医学生倾向于报考专业学位,这造成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生源不足,各医学院校降低自身招收标准以扩大招收;(2)学术型学位逐渐成了医学生专业学位考取失败的调剂选择;(3)新政策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周期长会导致其心理失衡,出现心浮气躁、焦虑等诸多不良情绪。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势必会带来科研质量降低的问题,而且这也是对高校和医学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科研人员。

从个人层面来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一是和专业型医学研究生一样,进入临床成为临床医师;二是深造读博。纵观全国的医学院校,博士学位点和名额非常有限,只有少部分的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可以转博或者考博成功。有数据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医学研究生在就业率上未有明显差别,但在就业选择或就业岗位选择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就业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大部分三甲医院更愿意选择专业型医学研究生。这是因为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在正式进入临床工作前,必须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培。因此,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所面对的经济负担较重,尤其对已经成家且生育的毕业生。除此之外,临床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短缺也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临床工作不同于科学研究,临床医师需要针对每一个特异的个体,研究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愈后,是直接面对疾病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因此,学术型医学研究生若在之前未接受过临床方面的培养,那么规培期间所面临的压力就十分巨大了。

3.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培养的建议

贯彻科研培养的内容和意义,建立可行的职业规划。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是以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医学科研人才或较强研究能力的临床医师为目标的。相当一部分的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在选择科研方向时,缺乏从长远看问题的视角,不能很好地理清两种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各自的优势,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没有明确的规划。从当下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时间和成本确实较专业型医学研究生要高,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成长空间更大,更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导师需要幫助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拓宽视野,鼓励他们为国家医学科学事业作贡献;结合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具体如下:第一,明确学术型医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即基础理论和学科领域前沿理论、实验技术和先进技术、科研思维,创新思维和方法等;第二,详细介绍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让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提前感受到团队学术氛围;第三,坚定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信念,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格局意识。

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培养

绝大多数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并不是完全与临床绝缘的,或多或少都会进入本科室临床学习一段时间。近年来,麻醉学科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救治、 疼痛诊疗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临床医学中覆盖广泛、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医学学科。“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对麻醉医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下面我以麻醉学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为例,提出一些对策。

1.强调学科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医学本身是一门临床—科研—临床不断循环的科学,医学事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我们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这本身就要求临床医师既要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又要有从事临床实践的能力。若能将科研思维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用研究者的眼光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工作,那么医学研究生的成长会更快,他们的科研兴趣也能在交互作用下更进一步增强。

2.课程设置

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高水平的课程教学是发展高水平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提出的课程是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对本专业临床知识的学习。如在一年级的半年时间里设置麻醉生理学和麻醉药理学的重点章节课时;临床麻醉的学习模式可采用用PBL案例学习结合情景教学的模式。PBL教学法强调以疾病问题为基础,围绕问题查阅资料、进行推理和讨论,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还会更适合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思维模式,更能体现出临床麻醉的特异性。情景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建生动的教学场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换成贴近学生学习情景且能与学生互动及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麻醉术前访视、麻醉操作技能、面罩通气、气管插管、动脉穿刺、CPR等。

3.臨床科研学术沙龙

目前,循证医学逐渐取代经验医学成为指导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的主流,精细的亚专科分类结合多学科交叉对医学研究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科研学术沙龙渗透着循证医学的思想,这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注重整体看待疾病的视角,培养自身的临床思维更胜于对各类疾病的诊疗掌握。多与专业型医学研究生交流,这样更有利于确立未来的研究方向。导师也可提前设置好所有沙龙的主题,并使各主题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符合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并且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这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出学术型医学研究生临床培养方式的理念和对策,希望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术型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贡献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14(12):82.

[2]任东明,张世忠,骆碧云,等.新形势下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6):48-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新法规月刊[J].2004(10):17-18.

[4]曾向阳,蒋小艳,刘清,等.医学学术型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J],2019,11(32):50-53.

[5]周兰兰,韦福滔,莫婕.规培背景下中外医学生教育资助政策评析与借鉴[J].教育现代化[J],2018,5(17):95-97.

[6]宁钧宇.从医学生到研究者:浅论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角色转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239-241.

[7]田梗,姜文国,杨春华.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驱动式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96-200.

[8]王天龙.推动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J].北京医学,2017,39(6):549-550.

[9]Azer SA.Introducing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gram:12 tips for success[J].Med Teach,2011,33(10):808-813.

[10]卞维静.临床医学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157-159.

作者:高巍 杜瑞妮 汪博 高媛 孔治东 王鸽 刘冰玉

第三篇:中外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研究

摘 要: 本文收集了国内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60篇,国外医学学术期刊论文摘要60篇,并分别建立两个小型的语料库,对摘要进行宏观体裁分析和微观语言特征分析,提出常见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写作方式,以期对国内学者撰写医学类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医学类学术期刊论文 摘要 体裁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年有数百万篇研究论文发表。摘要包含了将读者注意力吸引到原文章所包含的重要信息。摘要是科研成果走向国际、国内期刊和学术会议的通行证。有时候论文是否发表是由编辑根据摘要决定的,我国学者投往国际刊物的文章往往因为语言不过关而被退稿。摘要是学术期刊论文必不可少的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检索文献,我们发现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篇和语言进行综合研究的资料很少,对中外医学类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分析的研究也很少。

二、语料选择

本文所选取的国内外论文均选自2015年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国内论文摘要选自国内医学期刊核心刊物的英文摘要,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下载,期刊选自《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解放军医学杂志》,各20篇,共60篇,并建立一个小型的国内医学论文摘要语料库。国外论文选择国际上全科医学杂志影响力排名前三的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我们采用随机方式,通过网络获取上述期刊摘要各20篇,共60篇,并建立一个小型的国外医学期刊摘要语料库。论文的时间跨度为2015年8-10月。语料总共26280词,平均每篇438词。以上论文均选自学术研究类论文,不包括医学新闻、书评、社论、读者来信等非学术类文章。

三、宏观体裁分析

(一)中外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结构比较

根据格式的不同,信息性摘要可分为两种:非结构式和结构式摘。非结构式摘要的特点是尽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可能在段落中出现,但并不明确标示出[2]。目前,国内外医学期刊多采用结构式摘要,它具有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信息量大、观点明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等优点。不同于文科类学术期刊论文的一段式摘要,我们发现这些医学类摘要都属于结构式摘要,明确分为几个部分,用彩色字体或大写表示。

国内医学期刊摘要均是四部分结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解放军医学杂志》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摘要结构均分为四部分: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国外医学期刊摘要也基本采用四部分结构。《柳叶刀》摘要是四部分模式:背景(Background)、方法(Methods)、发现(Findings)和解读(Interpretation)。《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摘要也分为四部分:背景(Background)、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摘要则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重要性(Importance)、目的(Objective)、设计及受试(Design,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处理(Interventions)、主要发现及研究方法(Main Outcomes and Measures)、结果(Results)、结论及相关性(Conclusions and Relevance)。见表一:

表一 中外医学期刊摘要结构比较

从摘要的篇幅看,国外期刊摘要均长于国内期刊英文摘要。使用语料库分析工具AntConc 3.24,我们得出:《柳叶刀》的摘要平均每篇长464.8单词,《美国医学学会杂志》的摘要平均每篇长397单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摘要平均每篇长358单词。见表二:

表二 中外论文摘要的平均篇幅区别

(二)中外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

目前,国内外医学期刊论文多采用结构式英文摘要。因此,我们对结构式摘要四部分的英文写作分别进行了比较和阐述。

1.摘要中“目的”部分的写作

“目的”部分写作内容应直截了当地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阐述整篇论文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范围和重要性。目的是英文摘要中提纲挈领的部分,必须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常用动词不定式“To do...”表示研究目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解放军医学杂志》均采用此结构),常用的动词有compare(比较)、determine(测定)、discuss(讨论)、explore(探究)、evaluate(评估)、examine(检查)、assess(评价)、investigate(调查)、identify(识别)、study(研究)、understand(了解)、observe(观察)、demonstrate(展示)、prove(证明)等。此部分可以使用动词不定式,也可以使用完整的句子,《中华医学杂志》、《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目的出现在“背景(Background)”部分,采用的是完整的句子。

用动词不定式表示“目的”:

例1:To survey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f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 our hospital.(《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例2:To measure changes in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survivors of incident stroke,controlling for their prestroke cognitive trajectories.(《美国医学会杂志》)

用句子的形式表达“目的”:

例3: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safety,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of PDA with different devices.(《中华医学杂志》)

例4:We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ight control on early psoriatic arthritis using a treat-to-target approach.(《柳叶刀》)

有的摘要无“目的”部分,那么“研究目的”可能包含在“背景”中,如《中华医学杂志》、《柳叶刀》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目的”就来自“背景”部分:

例5:Here we assess the safety,tolerability,and efficacy of TEV-48125,a monoclonal anti-CGRP antibody,in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high-frequency episodic migraine.(《柳叶刀》)

2.摘要中“方法”部分的写作

“方法(Methods)” 部分应简要说明实验或研究是怎样做的,其写作内容包括两大层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指应说明研究对象是患者、健康人还是动物(何种动物)。介绍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是否为特别群体、特别种属等,如何分组,分成几组,每组的受试对象是多少。研究方法应包括研究的设计类型,说明是哪一类研究,如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等,以及所用的治疗、干预、处理的方法或技术名称等,如描述治疗方法时应介绍主要疗法或药名、药量、给药途径及疗程、主要的检测项目等信息,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病例(动物)数和必要的分组情况。我们发现在选取的6本刊物的摘要中均包括“研究方法”,由此可见这部分的重要性。

例6: We randomly assigned eligible patients to either intraarterial treatment plus usual care or usual care alone.

例7:24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sham-operation group and surgery group.(《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摘要中“结果”部分的写作

在“结果”部分,作者应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或发现,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应列出。“结果”部分常用P值表示统计学概率。

例8: A total of 312 HIV-1 infections occurred; the incidence of HIV-1 infection was 5.7 per 100 person-years.(《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例9: Compared to the 3 control groups,clone forming rate of K562/G01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cell cycles were arrested at S phase after being combined SH3-T79Y and IM treatment.(《解放军医学杂志》)

4.摘要中“结论”部分的写作及翻译

“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从研究结果中获得的新认识,是对结果的讨论、分析和评价,包括建议、应用和展望。该部分高度概括和集中了论文的学术见解,语言应简明扼要、精炼完整,通常只有一两个句子。

例10: Brodalumab treatmen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rovement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例11: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gives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on loss of body weight in uncomplicated obese population with immoderate eating by affecting the endocrines related to GM.

四、微观语言特征分析

(一) 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分析

英文摘要中人称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般认为,为了保持学术语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摘要应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们通过AntConc对所选语料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了统计,包括第一人称单数及变化形式(I、me、my)和复数形式(we,us)。其中,国内期刊摘要共使用第一人称19次,国外期刊摘要共使用第一人称98次,具体分布情况见表三:

表三 第一人称使用情况对比

通过检索我们发现,在抽样的国内医学期刊摘要中,“we”出现17次,“our”出现2次,“us”0次。而在国外医学期刊摘要中,“we”出现94次,“us”1次,“our”3次,第一人称单数均没有出现。

下面举一些使用第一人称的例子:

例12:Our results support the use of AP at home as a safe and beneficial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例13:The 2 month study period also allowed us to asses HbA1c?as one of the secondary outcomes.

为什么国内期刊第一人称使用的比率远远低于国际期刊呢?传统科技英语认为,使用第一人称带有主观色彩。《解放军医学杂志》明确要求“(英文摘要)内容要与中文一致,用第三人称书写”。

目前在国际学术论文界,不少作者主张文章要清晰、自热,不必刻意回避使用第一人称,其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但第一人称单数“I”的使用频率还是要低于复数形式“we”。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国内作者趋向于保守。我们也注意到在表示行为主体的时候,中英文摘要都大量使用了“本文”“本研究”和“this paper” “ this study” “ this thesis”代替人称代词。

在国内期刊语料库中,第一人称的使用全部来自《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例14:Our objectives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sophageal functional changes in OSAHS patients and determine whether OSAHS affects LPR by affecting esophageal functions.

例15:Large-scale cohort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confirm our results in the future.

(二)时态的用法

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一些正式出版的医学刊物的英文摘要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妥之处,其中时态用法不当较为突出。

通过分析国内外医学期刊语料库,对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时态用法的一般规律作了探讨。我们发现:医学期刊论文结构式摘要中所采用的时态主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1.“目的(或背景)”部分的时态

在叙述该文的写作目的或背景时使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实验或研究目的使用一般过去时。

例16:An artificial pancreas (AP) that can be worn at home from dinner to waking up in the morning might be safe and efficient for first routine u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表示写作的背景)

例17: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a novel method to measure RHF more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表示研究的目的)

2.“方法和结果”部分的时态

该部分叙述作者从事该项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步骤或过程及取得的结果。因作者在撰写论文时研究工作业已结束,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故一律用过去时。

例18:We included information from 12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ical (PURE) stud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individuals aged 35—70 years.(表示实验方法)

例19:Rates of recurr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major bleeding,and unrelated death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表示实验结果)

“结果”部分也有使用现在完成时的情况,用于表示持续到撰写论文时的某种行为或状态,或者表示在另一现在时动作之前就已完成的动作。

例20:The patients have been followed for 18 to 38 yea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ir disease.

3.“结论”部分的时态

结论部分是作者对所得结果的评语,是作者写作时所持观点,谓语动词多用一般现在时。

例21:The established clinical nomogram provides high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individual risk of OSA.(表示研究结果)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这些规律的应用,更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五、结语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准确、简明、生动、清晰,同时要符合英语语言特点和写作规范。好的英文摘要对于提高论文被检索和引用的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国内期刊论文都是先写出中文摘要,然后翻译成英文摘要。医学论文摘要的英译在技巧上与普通翻译类似,但也有其自身特点。论文发表者对于医学方面的翻译要尤为慎重,要翻译好医学论文摘要,一定要多了解这一领域国外期刊英文摘要的书写原则和规范,要对这一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达原文,传播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朝品.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刘海舟,李涛安.《中药炮制学》教材英译研究[J].老区建设,2014(22):55-57.

[3]刘海舟,李涛安,姚晓语.中医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与翻译研究[J].考试周刊,2014(90):148-149.

[4]倪传斌.中医英语语料库建库原则[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5-7.

[5]牛桂玲.中外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医药硕士论文摘要双语平行语料库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4-083),江西中医药大学项目“运用体裁分析理论指导研究生撰写英文学术期刊论文的研究”以及“医学类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体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刘海舟

作者:姚晓语 刘海舟

上一篇:新闻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保险研究论文范文